- 内外道在僧伽上的差别
-
0条回复,7次浏览内外道在学法众上的差别,宗大师在广论中没有详尽抉择,只是点示可由二者在大师和教法上的差别来了知。以下按《瑜伽师地论》补充讲解,令道友们打开思路,了解内外道僧伽的差别。 ..
- 一个开悟的人了解一切法毕竟空,他会炽然修福
-
30条回复,100次浏览开悟后修什么? 净界法师 蕅益大师在《灵峯宗论》上说,有人问言:开悟后修什么? 一般没有开悟的人,心随境转,住在眼前的个体因缘中,不断随顺因缘流转;开悟的人则 ..
- 没有什么羞辱大到让人无法忍受!
-
11条回复,37次浏览一些人投入所有的精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来追求名望声誉,名望声誉和恶名昭彰都不过是空虚的回音,你的名誉如同诱人的海市蜃楼,能够轻易地让你走入歧途。 如何把“讥”用于修道在大 ..
- 能放下一切众生 不放弃一个众生
-
2条回复,18次浏览能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不放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认真、坚持这两点特别重要,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都是偶尔性的,断断续续的。 有时间了、没有什么事干了才学一学、修一修,参加 ..
- 作恶之人和随喜恶业的人,谁的罪过更严重?
-
4条回复,20次浏览总对别人心怀嫉妒的人,非但不能损害他人,反而自己会积累严重罪业。《君规教言论》中也说:“嫉妒心强福浅者,恒时只会谤他人,依此于他无损害,却将毁坏自声誉。” 从前,有两位格 ..
- 某善知识以色列哭墙祈愿文
-
5条回复,24次浏览愿我重回至此地, 成为此处独裁者。 于七日内尽解除, 所有混乱之境况。 愿我于今至永久, 为无依者作依怙, 为迷路者作向导。 为渡海者作舟船, 为越河者作桥梁。 为遇险者作庇护 ..
- 最上等的报恩
-
1条回复,13次浏览施饥者以食物,施渴者以饮水,施贫者以财物,让他们满足暂时的需求,虽然也有一点报恩的意味,然而仅此并没有多大的利益。最上等的报恩方法,就是要让他们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苦恼 ..
- 只考虑现世的人,来世有什么样的果报?
-
0条回复,8次浏览不念死亡的过患有六种:第一,“不念正法的过患”。如果不念死亡,就不会念起正法修行,整天只考虑现世的种种需要,为穿衣、吃饭等世间杂事而忙碌不停,妨碍了修习佛法。 第二,“虽 ..
- 没有菩提心,即便证悟空性,也不成为大乘
-
1条回复,15次浏览【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大乘教典多所宣说,即以正理亦善成立。】 如果于自相续何时生起了菩提 ..
- 必须立即作回向,这非常重要
-
4条回复,20次浏览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 《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 以比喻 ..
- 见地有多重要?
-
1条回复,13次浏览弟子问:见地有多重要?一个人必须尝试或建构他自己的见地,这很重要吗? 师答:不论我们是否在寻找,我们都有某种见地,我们都被制约而有见地。举例说,我们可能被制约的一种见地, ..
- 不害命,寓意“长命百岁”
-
0条回复,13次浏览孩子即将出生时,杀生的行为对母子不利。但若能做些善事,增加一些善的力量,这样母子都会吉祥。 世间也有类似的说法:和气致祥,戾气致凶。就是说,和合的气氛能带来祥瑞,戾气太 ..
-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
-
19条回复,57次浏览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五百广大之本愿,又称五百誓愿。即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种誓愿,舍净土成佛,而取秽土成佛。即世尊于过去因位中,所作种种之难 ..
- 佛教是一种去发掘真理的系统和道路
-
8条回复,40次浏览我们来这里真正目的是讲解佛教的智慧。佛教是否归于哲学是有争议的,像philosophy这样一个名词,英文的这个字是从希腊文来的。如果用希腊文来讲philosophy的字意的话,如同苏格拉底、 ..
- 佛陀是最伟大的现代者
-
0条回复,15次浏览要知道,在整个佛教的经典当中,在所有的论典当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佛教这个词汇,所谓的佛教也没有提到印度教这样的词汇,这样的词汇是由那些外国人所创造出来的,“HINDUISM”这个词 ..
- 没有一样事物会让我们完全得满意
-
0条回复,13次浏览有一些现代社会的一些特质,比方我们可以在同一天,在一家商店里就可以买到各个季节的水果,你可以瞬间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100个人不同的想法 ..
- 十种可惜的事
-
0条回复,12次浏览一个人如果想寻求解脱和证取一切智佛位,首先应该忆念这十种可惜的事: 一、此十分难得的淸淨人身,如果用来作罪业和恶行的工具,实在可惜。 二、此难得的暇满人身,不用来学佛, ..
- 阿弥化身永明延寿大师,后身转为宋濂居士!
-
10条回复,44次浏览对于大圣人教化众生而言,那必定是能光中化圣无数亿,化贤众也无边的。决不会拘定一种身相,而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因为圣贤教化大众,没有执著的情见,自然会以种种 ..
- 虚云老和尚到底是观世音菩萨、迦叶尊者,还是憨山大师?(绍云长老)
-
0条回复,14次浏览那时候有人传说虚云老和尚是观音菩萨,有人说他是迦叶尊者,还有人说他是憨山大师。他说:“你怎么知道?”“你老人家自己讲的。” 老和尚在南华寺腊月三十上普供,到憨山大师的肉 ..
- 体光老和尚:前生是老修行,今生变成花花公子哥
-
0条回复,15次浏览这修行人呐,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来生也要继续!虚云老和尚见过十几个前生做和尚的,虚云和尚在云南之前,曾国藩做过云南王,曾国藩信佛,在云南拜了个师父,这师父天天看华严经 ..
- 大乘种性很难栽培,但是栽培好以后一劳永逸
-
0条回复,14次浏览净界法师我们善根有三种:一个是人天的善根,一个是二乘善根,一个是菩萨善根,我们一般说五种种性。其实我们走到今天,从因缘所生法,每一个人已经不一样了,不能强求了。我们不是一 ..
- 圆瑛法师:最好在睡梦中,都要记得念佛
-
0条回复,15次浏览节选自《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 讲述 或谓念佛,要到寺庙里去念,要在佛堂里面念,俗家别处,则不可念。此种之人,亦是不懂念佛道理。 当知念佛,则行住坐卧。二六时中,除大小便 ..
- 紫柏大师 |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
0条回复,10次浏览僧诲洲参, 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出:“以何法而求出苦?” 曰:“我资钝,但念佛。” 师曰:“汝念佛常间断否?” 曰:“合眼睡时便忘了。” 师 ..
- 陈坤:我为什么一再推荐《西藏生死书》
-
8条回复,31次浏览不了解死亡的人,不懂的敬畏生命。 关于死亡, 听听陈坤怎么说。 以下是陈坤的自述文。 《西藏生死书》我读了近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没读完。 尽管每年我都会重读,但一本好书就如 ..
- 轮回中,“我”既要又要还要……苦苦追求
-
0条回复,16次浏览轮回痛苦之因 轮回细微的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讲的“我执”,包括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执是轮回的主要根源。所有没有证悟空性的凡夫人都有我执, 有了我执,我们就会造下很多轮回 ..
- 如何面对无法控制的情绪风暴?
-
1条回复,14次浏览现今许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听闻佛法开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们的心仍像木头般僵硬。在生活中,当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时,我们就感到快乐。但是当计划受阻时,我们就感到受伤 ..
- 习气就是一部手机,它需要不停地充电!
-
0条回复,12次浏览习气就是一部手机,它需要不停地充电,是什么在给我们的习气一再充电呢?有一种自动手表你只要一直运动它就有动力。 是什么让我们的习气一直有动力呢?就是分心散乱,分心散乱就是真 ..
- 苦与乐的真相
-
1条回复,26次浏览作为一个生物学意义的人,如果他没有觉悟,那他的人生轨迹往往是这样的:父母养育他,然后衣食住行,学知识,长大之后谋一份工作,能自养了......他并没有去觉察生命的本来面目,也没 ..
- 烦恼的总相
-
1条回复,25次浏览一切烦恼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下面来阐明。 【烦恼总相者,如《集论》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极不静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续极不静起,是烦恼相。”谓若何生,令心相续,极不寂静。】 ..
- 能深植空性习气的一首偈颂
-
2条回复,26次浏览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若法仗缘说彼空,若了知空不放逸。这个偈颂选自《无热恼请问经》。在《广论·毗钵舍那》中有二次引用。一位高僧在传讲章嘉RPC注解的《缘起赞》时说 ..
- 每日忆念空性之偈颂三首
-
0条回复,31次浏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师长曾说,如果你有每日忆念空性的誓言,则至少应该念诵思维这个偈颂。 宗 ..
- 志心修行大乘者皈依三宝时,应该如何正确发心?
-
0条回复,18次浏览有人问起:“师父,皈依的时候,应该如何发心呢?”其实,佛经中早已经有答案。今天,我们就一起翻开唐代般若三藏所翻译的《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一起来学习一下:志心修学大乘的 ..
- 发起菩提心,即便没有其余功德,也称为菩萨
-
0条回复,27次浏览【《圣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 善男子,譬如金刚宝石破碎了,但是能映蔽一切胜妙的金庄 ..
-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菩提心
-
0条回复,22次浏览用心观察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菩提心,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菩提心不是你道理上理解了,而是真正从体会中产生了。 产生什么呢? 你所作所为就是让众生获得成就 ..
- 佛教徒可以给人做媒吗
-
0条回复,19次浏览妙祥法师/文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现在有一个叫在家菩萨戒,那只是一个方便戒,真正想做菩萨一定要清净的,连正淫也是不允许有的。虽然开了这种方便,我们应该知道这里利弊的关系。 ..
- 看到战争或残杀的新闻时,千万要警惕,随喜恶行是极重的恶业!
-
2条回复,21次浏览壹|沉重的恶业 我想提醒各中心的是,要确保自己不要随喜战争或残杀的新闻,那是非常沉重的恶业。 当我们听到塔利班或不管是谁的名字,当然,如果你不喜欢他们或 ..
-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我们这个禅堂,也就如一个医院
-
0条回复,16次浏览十月十六日开示(首七首日) 良医之门病者多。世间人有了病,都要到医生那里去,你患甚么病,医生就给你甚么药;他对症给药,一定可以使你药到病除,这是世间法一定的道理,出世间法 ..
- 人类为什么无权处死自己?
-
15条回复,73次浏览佛教的生命观非常明确——人类没有生命处置权。不仅没有处置他体生命的资格和权利,同时也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 因为,“一人一世界”的佛教世界观揭示:人的身体也是心的对境的一 ..
- 修行一开始就走入大乘最好
-
8条回复,42次浏览那么我们看第二段,伪真: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伪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 ..
- 大小乘皈依时间之差别
-
1条回复,35次浏览小乘皈依的时间分两种,暂时的皈依是一生,即从现在直至命终之间;究竟的皈依是从现在乃至获得远离轮回的小乘无学道圣果之间。大乘皈依的时间是什么呢?如同《普贤行愿品》中所说:“ ..
- 免费赠阅《净土》杂志
-
0条回复,23次浏览《净土》创办于1992年,是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的会刊,现任主编为东林寺方丈上大下安大和尚。《净土》以净土五经一论及莲宗十三位祖师的理念为参照系,秉遵“阐述圣言,继踵 ..
- 认识根本烦恼——贪
-
0条回复,27次浏览【各别相中有十烦恼:贪者,谓缘内外可意净境随逐耽著,如油著布难以洗除,此亦耽恋自所缘境,与彼所缘难以分离。】 各别相中有十种烦恼。这句是总说,前面刚解释了总相,下面进入别 ..
- 哪种方法可以把自己往昔的恶业果即生转化为成佛之因
-
8条回复,33次浏览虽然往昔恶果报显现的时候极为难忍,但是值得欢喜的是之后的业果如何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为什么要修行忍辱呢?因为过去不但没有利他反而伤害有情的业报回来时,用忍辱就可以把 ..
- 一个开悟的人了解一切法毕竟空,他会炽然修福
-
7条回复,45次浏览开悟后修什么? 净界法师 蕅益大师在《灵峯宗论》上说,有人问言:开悟后修什么? 一般没有开悟的人,心随境转,住在眼前的个体因缘中,不断随顺因缘流转;开悟的人则 ..
- 为何不住相舍离和布施,功德大到不可思议?
-
0条回复,31次浏览无所住,是相对有所住的。 你看看,你现在不是就住在这儿住在那儿,心住在你挂碍的事情上,住在珠海,或者住在广州,住在你喜欢的人身上,住在你讨厌的人身上,或者住在你的状态,说 ..
- 不要操心你的能力, 而是操心你的愿力, 愿力好了, 人就好了
-
2条回复,29次浏览很多时候, 从你发念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预料到了结局, 所以 不要操心你的行为, 而是操心你的念头, ..
- 免费结缘佛塔,长期有效
-
2条回复,32次浏览小小塔精美亚克力佛塔身内含一部华严经一部僧伽咤经,有缘者免费恭请13310895827,天佑中华,国泰民安!
- 如何思维闻法的殊胜利益?
-
0条回复,174次浏览于究竟时能与涅槃菩提果故,作大胜利想。 “大胜利”是指大的殊胜的利益。为什么要作大胜利想?“于究竟时能与涅槃菩提果故”。“故”字也是说明对闻法作大胜利想是如理作意,完全符 ..
- 最大的善是忍辱
-
0条回复,198次浏览img: http://localhost:48765/hevc?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OslRUavcXffs5jhmDc5Io2QLJ07GQYl82EQXVVeTYwtWfT0G71ygtWgQcgPyPwmcgmncMx2aW4BGB2JKIiblcXg%2F6 ..
- 行者的需求
-
0条回复,150次浏览会有人诋毁你,很好,不论诋毁的对与错,但是行者心中的执念 一定会被揪出来,那么,诋毁的人就是善知识。 会有人赞美你,很不幸,无论赞美的对与错,当你沉浸在此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