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4回复

作恶之人和随喜恶业的人,谁的罪过更严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342
开心币
342
好评度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总对别人心怀嫉妒的人,非但不能损害他人,反而自己会积累严重罪业。《君规教言论》中也说:“嫉妒心强福浅者,恒时只会谤他人,依此于他无损害,却将毁坏自声誉。”

从前,有两位格西互相敌对,一次,一位格西听说另一位有了女人,就兴高采烈地对侍者说:“煮上好茶,我听到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消息!”
侍者听到上师的话,赶紧煮好茶,端过去问:“您听到了什么好消息?”他说:“我们那个对手有了女人,破戒了。”
藏地著名大德根邦扎嘉,听到这件事后,板着脸说:“真不知他们二人到底谁的罪过更严重?”
一个人是破了别解脱的根本戒,必定会堕入恶趣;而另一个,虽然自己没破戒,却随喜别人破戒,所以不知道哪一个的罪过大。
《诸法集要经》云:“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
意思是,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
依这个教证来看,应该是后者的过失更大,所以,别人在做恶事时,千万不能去随喜。
我以前也再三讲过,[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发生某些不好的事件时,听说个别年轻人欢呼一天,觉得实在是大快人心。
这样的话,你随喜赞某人杀害的罪业,自己的过失不比他少,甚至比他还严重。
《法句譬喻经》中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佛陀在舍卫城时,有个信奉外道的长者,财富多得难以计数。他儿子在二十岁时娶妻,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新婚未满七日,一天妻子想去后花园赏景,他们便相偕前往。妻子见一棵大树上的花很美,被它深深吸引。丈夫为讨妻子欢心,就爬到树上摘花,结果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当场重伤而亡。
听到这一噩耗,全家人痛不欲生,个个悲伤痛哭。到了出殡的日子,长者见自己白发人送黑发者,内心尤为悲苦。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成熟,就出现在他们面前。长者全家见佛陀亲临,感动不已,立即恭敬顶礼佛陀,对佛陀诉说心中的哀痛。
佛陀讲述了万法无常、轮回皆苦的道理,劝他们不要特别伤心。长者听闻妙法,当下放下忧伤。他问佛陀:“我儿子过去曾造了什么恶业,以至于年纪轻轻就丧命了?”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少年手持弓箭,和三个朋友到树林游玩。少年看见树上停着麻雀,便想将它射下。在旁的三个朋友不但不劝阻,反而一直鼓励:如果你能一箭射中,那实在是了不起!
少年听了,就举起弓箭射去,麻雀中箭堕地而亡,一旁的三人兴奋得拍手大笑。此后,他们四人经历了无数劫的生死流转,共同为他们杀鸟的罪业而受报。
那三个见杀随喜的人,一位因过去修福,现在天上享福;一位投生至海中,成为龙王;另一位就是你。
这名射箭的少年,先投生至天上,是天人的儿子;命终后投胎到人道,成为你的儿子;如今从树上摔死,立即化生为龙王的儿子,刚出生就被大鹏吃掉了。
所以,此时此刻,天上、人间、海中有三位父亲,都在为儿子的死而痛哭。这个儿子,就是用箭射杀麻雀的少年,因为造下杀业,所以他世世短命。
而在一旁随喜杀业的三人,则同尝失去儿子的苦果。可见,因果丝毫不爽,不可不慎!”
佛陀又为大众说了一偈:“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这一家人听后,个个法喜充满,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可见,见别人杀生,对他随喜的话,杀生者需用生命来偿还,随喜者则要为他饱受痛苦,业力真的不可思议。
希望大家对这个公案好好想一想,今后见别人造恶业、破戒、杀生,千万不能去随喜,否则,自己将来也难逃苦果。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342
开心币
342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2-26
济公祖師慈训: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
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
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
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
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
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
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342
开心币
342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12-26
在一切修法的步骤中,我们必须在心中清楚的保持著,我们是为一切众生而修法。
“一切”并不是特定数目的众生,因为众生之数如虚空般的无限,
如果我们迴向我们每一个善行以利益一切生命,
如此,这些善行的利益将会长久且增长,直到我们成佛为止。
为一切众生的缘故而修行之愿,事实上是成佛的极重要根本。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342
开心币
342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4-12-26
宗喀巴大师曾有这样一个比喻:
森林的外面已经着火了,但里面的一群猴子仍在快乐地过生活。
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犹如屠宰场里的牦牛、鸡鸭,尽管马上就要被人宰杀,但在自己没死之前,还是觉得特别快乐。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了,
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
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
最有意义的就是要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或者遣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精进念修金刚萨埵等殊胜法要。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342
开心币
342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4-12-26
壹|什么是
“法”在这次简短的开示中,我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是“法”,什么不是“法”,而且法如何修。这个极其重要的主题,我首先举个例子,让各位比较容易明白。不明了的话,就无从弄清法该如何修,也无从知道法究竟为何,且因而有浪费生命的大危机,即使你相信你多年来就是修行,但实际上,这当中什么都没有变成了佛法,这是一个很大的危险。
贰|念诵的行为未必是佛法
一个念经文的人,虽然他诵的内容是佛陀的教法,但他念诵的行为未必是佛法,所以举例说,有四个人在念经。第一个人念经的动机,为的是证得圆满的佛果,为能度脱所有轮转中的众生离苦,使得他们成就菩提,所以要断除内心一切的颠倒、圆满证悟一切的功德。基于这个发心,该人诵经的行为就成为,他为一切有情而证得佛果的因。 另外有一个人,诵经的动机不在于为众生成佛,而是为了自己能够了生脱死,所以他诵经的行为不会成为成佛的因,而是成为个人脱离轮回的因。第三个人也在念经,不过他发的心既不是为了,一切有情而要成佛果,也不是为了自己能了生脱死。他追求的是来生能生到善趣、有钱、获得长寿等下辈子的安乐。因此,他念经的行为,不会变成证得佛果或了生脱死的因,只会变成来生安乐的因。
叁|念经的行为至于第四个人,他诵经仅仅是为此世的安乐,像这辈子有权势、好声望、长寿、健康。他没有想到其他众生,只想到自己、自己的安乐,因此,他的念经不是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的心是不善的,是对此世安乐的贪著,这是一个不善的念头。这个执著的念头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心,马上就看得出来,它使得我们的心流不安。这也就是烦恼的定义:让个人心相续烦扰不安的因素。所以贪著此世安乐的念头一生起,就会产生影响,它是不善的,结果,把念经的行为转化成恶业。即使诵的内容是佛陀的教法,念诵的行为不见得变成圣法。像在这种情形之下,念经的行为成为不善业,而且它的果报是苦的。
肆|最好的发心
因此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译者,启请阿底峡尊者把清净的佛法弘传于西藏,乃至于世界的观音的化身仲敦巴,问阿底峡尊者,由于贪著此世而造作的行为,会有怎样的果报。当时阿底峡尊者回答说,是堕落到地狱、饿鬼道或畜生道。至于因嗔恨或无明所造作的业,就更不用说,这些都告诉我们如何修行。最好的发心是为众生成佛的念头,接著是想出离生死的念头,最低限度清净的发心,则指追求来生安乐的心。行为必须有其中一个动机,才算佛法,行为的果报才得安乐。从这点就可以知道“法”是什么,是怎么修的。
伍|观照你的心
由此看来,任何一种行为,不单是念经,包括吃饭、睡觉、工作等等,若是出自对此世安乐的贪著,就不可能变成法。它本身以及它的果报都只是世间的、生死的,而一个行为的果报只要是苦的,这行为便是不善。举例来说,你一辈子坐禅,观察你的觉受,观照你的心。如果这样做的动机只是为了此世的安乐,为了获得权力、成为有名的禅师、得到财富、健康、长寿,就像刚刚所说的,仅仅是追求这辈子的安乐,那你坐禅等等,统统都变成恶业,而不是圣法。
陆|一切痛苦都来自他
即使你一个人在山洞里闭关,不跟人有任何往来,禁食、苦修、静坐,但都是因为贪著此世的安乐,希望自己成名等等,你这辈子就白费了。你不只是虚度此生,而且更进一步,所作的是恶业,是堕落三恶道的因,在此我想引龙树菩萨的一段话。龙树说过,因贪、嗔、痴所造作的业是不善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它,地狱、饿鬼道、畜生道中,受苦的众生都来自它;而所有因无贪、无嗔、无痴而造作的行为是善的,人间、天界、净土等,善趣的众生则都来自它。可见,我们众生的痛苦,与安乐都来自我们的行为,而这些业又要看发的,是什么心、持的是什么态度。
柒|修行要以发心为首
所以编写《上师供养》,这部能在五浊恶世,短短一生即可成佛的,大乘无上瑜伽密续法的班禅却吉坚赞曾指出,修行要以发心为首。因此,想知道如何修行,这就是第一个应明白的要点。 所以我建议你早上醒起时,第一件事应该是发一个清净的心,发利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简单地来讲,你先心想:“从我生下来到现在,所幸我还没有死,这是多大的善缘!今天我仍然有这暇满的人身,能够修习慈悲佛陀教授的圣法,可以度脱生死里每一道的痛苦,可以了脱轮回所有的问题,达到安乐,由善业而来的此世安乐、由善业而来的来世安乐、由法而来的解脱、究竟安乐、以及由法而来的能救度一切有情的佛果,这是多么幸运!”
捌|证得佛果的无上因生起欢喜心后,要进一步思惟:“我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一个人能获得安乐,也不在于能够解决我一个人的问题。我人生的意义在于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尤其是得到佛果的究竟大乐。总之,让我的生命对其他众生有帮助,使得其他众生获得安乐,为众生服务,才是我生的意义,因此我要为利他而过此生。不管我身、语、意造什么善业,都是为众生而造的。”这样一来,一天二十四小时,所作所为,包括睡觉、工作等,只要是以利他为出发点,一切都成为法,而且是法中为了一切众生,证得佛果的无上因,意思是说,我所做的都变成一切有情安乐的因,因为我的行为发自,要饶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