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64阅读
  • 9回复

有一个“佛教居士”总是这样喋喋不休的来“骚扰”俺,求佛祖快来救救俺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脚泥
 
发帖
45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5-08
(2002-05-08 22:05:37) 田增恩
你好?
(2002-01-19 09:55:15) 一脚泥
你好
(2002-05-08 22:06:37) 田增恩
今天通过我的努力,他们开始考虑“在家人不看出家戒律”的问题:)
田增恩 (22:14:57):
(2002-01-19 09:56:12) 一脚泥
呵呵,觉得如何?(2002-05-08 22:07:18)
田增恩
我是通过黑他们的网,成功的(2002-05-08 22:08:46)
田增恩
网管要我系统地写出理由(2002-01-19 10:00:04)
一脚泥
呵呵,真有你的(2002-05-08 22:11:42)
田增恩
我正在写
我发现大乘的戒律并不是释迦牟尼的,可是他们还不承认:)
(2002-01-19 10:01:19) 一脚泥
他们是指谁?
(2002-05-08 22:12:31) 田增恩
大乘的法师
还有密宗的上师
(2002-01-19 10:03:04) 一脚泥
呵呵,我认可你 咋样(2002-05-08 22:14:57) 田增恩
"在家人可以看并讨论僧律"之我见
在家居士是否可以看僧律?很多大乘(包括密乘)出家人认为是不允许的,有人说释迦牟尼"金口所说"在家人不能看出家戒律。但是当你要求他们指出哪条戒律规定时,他们又都拿不出戒律方面的依据,有的认为,在出家戒律里面,释迦牟尼这样说的
(2002-05-08 22:14:39) 田增恩
你还没有看,怎么认可我?:)
我认为这个问题对于佛教是个大问题,否则就像邪教
"在家人可以看并讨论僧律"之我见
在家居士是否可以看僧律?很多大乘(包括密乘)出家人认为是不允许的,有人说释迦牟尼"金口所说"在家人不能看出家戒律。但是当你要求他们指出哪条戒律规定时,他们又都拿不出戒律方面的依据,有的认为,在出家戒律里面,释迦牟尼这样说的
田增恩 (22:15:09): 但是我们有理由怀疑:如果释迦牟尼是对在家人要求的,一定会在针对在家人的戒律里面提到,而不会放在僧律里,不让在家人看这条戒律却又要求在家人做,就好象国家针对特定群体制定的法律,一定会千方百计让这些特殊群体看到并认真学习。
一脚泥 (10:04:35): 呵呵,咱俩心心相印 不用看我就认可了
田增恩 (22:15:51):
我找了一些不同法门及专门研究戒律的法师的说法,希望可以对这个问题的圆满解决有所帮助。
(你看看吧,也是大师的观点,我集中了)
田增恩 (22:16:05):
一、上座部佛教的认识
曾经有上座部的同修问;"聽說上座部的戒律是公開的,請教各位法友是否有這回事?在家人也可看出家戒嗎?為甚麼?佛陀是怎麼說的?"得到的回答是:"不只是上座部,任何部派的律典都是公開的,在家人也應該讀律。佛告居士:『有義應知,無義亦應知,是法非法、是律非律皆悉應知。』(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六,大正藏第二十二冊第四三九頁下)禁止在家人讀律部只是中國佛教的"內規",在律制上毫無依據。"

田增恩 (22:16:30): 在另一问题的回答中,上座部表达了这样的态度:"依我所知,佛世時眾多優婆塞、優婆夷並沒有特地去學習出家戒,只是因為周遭多有如法如律的比丘、比丘尼,所以若在家居士布施、禮敬、供養、奉侍、問法.....於出家眾,那當出家眾有所不便時,便不會應允在家人的請求,而且通常還會告訴在家居士其所以然,
田增恩 (22:16:45): 例如:世尊不許比丘如何如何等。因此,時日一久,對於常親近如法如律比丘、比丘尼之白衣,也自然便多少瞭解部份和出家人往來有關的出家戒了。另外,有些出家戒乃是因在家居士對於某(些)出家眾不如法的言行不喜、不樂,而去向世尊或其他尊者舉發、告狀,世尊才因而制定的。所以對於這類的出家戒,在家居士之間當然也就多有所悉了。
田增恩 (22:17:10): 不管如何,依世尊的教導,在家居士本不需要刻意地去瞭解出家戒,也沒有責任義務要去學習出家戒。所以【若出家眾不關心、不瞭解、不看重自己受持的出家戒,未能在有疑慮將違犯戒律之處,對在家人適時直心表態,這乃是出家眾自己的無知與過失,在家人是一點責任也沒有的】。
田增恩 (22:17:24): 當然,若有在家居士熱忱布施、禮敬、供養、奉侍、問法.....於出家眾,且週遭無多如法如律的比丘、比丘尼,他若心有餘力,為能更妥善於布施、禮敬、供養、奉侍、問法等事,自可隨心歡喜地去研習出家戒。"
田增恩 (22:17:36):
二、中国律宗大德的观点
如果说,中国信奉的是大乘佛法,对上座部佛法不能接受的话,我们来看专门研究戒律的律宗大德的开示。
弘一大师在《弘一大师文集-律学》有以下开示:

田增恩 (22:17:52):
问:非比丘,学比丘律,可有圣教作证耶?

将答此问,先须解释非比丘三字。非比丘三类:一约沙弥(此非问者本意所在)。二约已受沙弥、比丘戒,而不如法不得戒者。(问者本意在此。以下答文,皆约此辨释。文中亦有时指前后二类者,为是兼明,非正意也。)三约未曾受沙弥、比丘戒者。

一脚泥 (10:07:11): 我觉得,你对戒律的了解都可以到佛学院做讲师了
田增恩 (22:18:29): 答:若欲觅求律中有制未得戒者必须学比丘律之明文,乃不可能之事;但可引文以证非比丘而学比丘律无有贼住之过失。又可引文以证已受比丘戒而不如法不得戒之白衣,虽在僧中闻正式作羯磨者亦不成贼住;依此义判:已受而不如法不得戒之白衣,或亦可以学比丘律。即在僧中闻正式作羯磨者,亦似无大碍也。(那是别人的观点,我集中起来了)
田增恩 (22:18:52):
问:前云非比丘而学比丘律,无贼住过,有何文以为证耶?

答:灵芝律师资持记云:'问:"私习秉唱,未具忽闻;及未受前,曾披经律,因读羯磨了知言义,成障戒否(即贼住)"?答:"准前后文,并论僧中正作,诈窃成障。安有读文而成障戒"。
田增恩 (22:19:02):
古来高僧,多有在俗先披大藏。今时信士,多亦如之;若皆障戒,无乃太急。学者详之。'又羯磨云:'二者,有人不得满数应诃;谓若欲受大戒人。'灵芝律师济缘记释云:'谓沙弥受戒,或曾披律,或复重来,晓达如非。旁无诃者,所为不轻,听自诃止。'曾披律者,既可求受大戒,足证无有贼住过矣。


田增恩 (22:19:18): 问:前云已受比丘戒而不如法不得戒之白衣,雌在僧中闻正式作羯磨者亦不成贼住,此言尤足令人骇异。有何明文以为证耶?
一脚泥 (10:08:39): 老兄,你饶了我把,你知道我对戒律是狗屁不通的,还这样折磨我
田增恩 (22:20:03):
:)
好吧
我还准备和他们讨论“在家人不说出家过”的问题,我认为这不是释迦牟尼的观点:)
一脚泥 (10:12:40): 释迦也会怕了你了
田增恩 (22:23:45):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啊:)
一脚泥 (10:13:36): 呵呵,你让我想你了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呵呵
田增恩 (22:25:54):
他们说的经典里,释迦牟尼曾经说:我的弟子有错误,我尚且不允许国王惩罚,更何况在家人?
我不知道释迦牟尼是否说过
但是在中国是不行的,这实质上是剥夺了国家的管理权,中国任何朝代都没有这样做,包括支持佛教发展的梁武帝
田增恩 (22:26:12): 怎么:)
一脚泥 (10:17:20): 很好,俺觉得你比佛教的祖师还厉害,和尚碰到你这样的主,不吓的屁滚鸟流才怪呢
(2002-05-08 22:28:47) 田增恩
你是不是不准备当我的归依老师了

(2002-01-19 10:21:47) 一脚泥
我我我,我那不是找死么
(2002-05-08 22:33:26) 田增恩
你和他们不一样啊
你懂易经的
(2002-01-19 10:23:49) 一脚泥
呵呵,不对,我与他们一样吃人饭拉人屎呀,哈哈哈
田增恩 (22:35:43):
你不是特殊的人就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是朋友
谁敢和佛做朋友啊
一脚泥 (10:33:48): 老兄,俺打算还俗认你做师父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5-8 22:27:2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5-8 22:29:49编辑过]
道学易学
离线139
发帖
20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4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5-08
本不想说什么,但这问题太重要了,若不说清,真是误人不浅
【在家众适不适合阅读律藏?】


  有关在家众能不能读出家律典,大体可从以下几点来谈:


一、严格说来「出家律典」包含「比丘、比丘尼戒」与「沙弥、沙弥尼戒」。若是「沙弥、沙弥尼戒」的话,在家众也是可以研读的。


二、佛世时已有半月半月诵戒,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分开诵。诵戒时主要分两部分:


(一)「羯磨」:如有犯戒者,必须先行发露忏悔.....等。


(二)「诵出戒文」:当时主要是靠背诵(可能还没有文字),由一人代表诵出。


三、比丘「羯磨」时,必须先清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居士等不得在场。由於在「羯磨」时已经清场,「诵出戒文」时他们通常是不在场的,因此居士等是无法听闻出家戒律。同样的,即使是出家众,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也是无法听闻比丘戒的。


四、受三坛大戒时,「沙弥戒」、「菩萨戒」都是事先讲解,但「比丘戒、比丘尼戒」则是受完具足戒之後才解说的。或许有人会质疑「未受戒前还不知道戒的内容,如何受戒呢?」有关此问题也曾请教过印顺导师,导师回答说:


  (一)在印度或南传国家,受比丘戒的仪式很简单,短时间就可完成了。也没有详细解说 250 戒或 347 条戒的开遮持犯(各律典戒条数目不一)。


  (二)「受比丘、比丘尼戒」,主要是「审核可不可以接纳这个人入僧团」,有点类似「通关的关卡」,不是单纯从「个人」能否行持来考虑;至於行持方面,都是在受完戒後在僧团里跟著大众随分学习的。


五、「比丘戒等出家律典」在家众是否能阅读,大德们有不同的看法:


  (一)有的认为在家众研读出家律典,并没有需要,有时反而会增加疑惑,甚至造成造成戒障,所以还是以「不要研读」为宜。


  (二)有的认为主要是「忏悔羯磨」时,在家众不得参与(这一点没有争议,所有部派、律师看法均一致);至於研读「出家律典」,若有心想出家或想随分持守出家戒者则无妨。(若存心找缺点批评他人者则心态可议,不该!)

【经文参考】


白衣不得闻律


「毘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说捡恶[佥*殳]非。或二百五十。或五百事。引法防奸。犹王者秘藏非外官所司。故曰内藏也。此戒律藏者亦如是。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故曰律藏也。」《分别功德论》(T25, no. 1507, p. 32, a11~a15)


「毘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大智度论》(T25, no. 1509, p. 66, a12~a13)


「问曰。仙人堕处有几许苾刍。答曰。强逾二万。问曰。苾刍之众其数已多。所有经典未知多少。报曰。苾刍经典总有三藏。问曰。其一一藏数量如何。报言。一藏颂有十万。问曰在家俗侣颇得闻不。报言。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毘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T23, no. 1442, p. 672, b28~c05)


不为未受具足戒者说


「若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四事十三事。得波夜提。说三十尼萨耆九十二波夜提。越毘尼罪。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众学威仪。越毘尼心悔。说比丘尼八波罗夷十九僧残。得偷兰罪。三十尼萨耆百四十一波夜提八波罗提提舍尼众学威仪。得越毘尼心悔。说沙弥沙弥尼十戒。得越毘尼罪。下至俗人五戒。得越毘尼心悔。」《摩诃僧只律》(T22, no. 1425, p. 338, a22~a29)


「若为未受具足人。说波罗提木叉五篇名者。越毘尼罪。」《摩诃僧只律》(T22, no. 1425, p. 448, b29~c01)


在佛世时,曾有人不怀好意,偷学比丘戒(包括各种僧团运作的法规,例如:布萨自恣)而混进佛教僧团(盗住),造成僧团的困扰。如下所引的律文: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檀越就精舍中饭僧。时有一人,黑色大腹,来在上座处坐。须臾,僧上座来问:汝几腊。答言:坐处食饭一种用,苦问岁为?上座威德严肃言:咄!汝下去。复坐第二上座处。须臾,第二上座来问:汝几岁。答言:坐处食饭一种用,苦问岁为?如是展转,乃至沙弥中,沙弥推排问言:谁是汝和上?谁是汝师?沙弥有几戒?沙弥应数有几?初名何等?一者一切众生皆仰食。二二名色。三三痛想。四四圣谛。五五阴。六六入。七七觉意。八八正道。九九众生居。十十一切入沙弥法,应如是数。答言:我是难陀优波难陀上众弟子。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非难陀优波难陀上众弟子。此是自出家人。若如是人比未曾入布萨自恣中,後有好心得与出家受具足。若曾入布萨自恣中者,是名盗住,不听出家受具足。若王子若大臣子避难故,自著袈裟,未经布萨自恣者,得与出家。若曾经布萨自恣者,不听出家。若沙弥作是念:说戒时论说何等,即先入上座床下盗听。若沙弥聪明,若觉知初中後语者,後不得受具足。若闇钝若眠,若意缘余念,不记初中後语者,後得受具足。若盗住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足者,得越比尼罪,是名盗住。」《摩诃僧只律》(T22, no. 1425, p. 417, a13)



依以上经文可知,在家众不得看比丘戒。
139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5-08
很有意思,你给他一脚,保证管事~~~~!
很好玩。十分好玩。
我想:你说得对,他可以当传戒师了,更可以授菩萨大戒了。
没有皈依就这么厉害,要是皈依了,剃度了,受戒(可能他不会受戒)了,就有可能成了一位伟大的律师。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5-08
这是个“佛种”,没那么严重。戒律是维护僧团的,是维护修行的。
更不是墨守成规的教条!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离线一脚泥
发帖
45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0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5-09
此佛子,自从俺认识以后他就不断“烦“俺,闹死俺的和尚心了,谁能帮俺把他给”超度
另透露一点此人是“共党”,属于机关刀笔吏,专门喜欢撰写文章刁难和尚,说他是佛教徒,他算不上,说他不是,他对佛教的阴暗面的了解比谁都多,尤其是对“戒律”的讦难,
我的很多师兄同学已经在他面前败下阵来,现在只有俺“一脚泥”还在苦苦挣扎,求大家救救我呀——————救命呀————
道学易学
离线明子
发帖
107
开心币
0
好评度
44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05-09
问题可能在这里
看了两遍,很有意思,后来注意到您最后一句话:要还俗拜那田先生为师。这是玩笑话,但也许在潜意识里,总想有那么个高师指点或至少心里有个依赖吧,总想能被别人开示什么的。不知道说清楚没有,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
好雪片片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05-09
好办,我出个主意你试试~~~~~~~
坛经上,六祖大师的什么对法,能管用的。
付嘱品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
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
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
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
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若
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
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
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
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
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
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
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
  
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
全离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
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
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
障无数。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
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
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
即不失本宗。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
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

  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
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
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5-9 20:29:34编辑过]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离线一脚泥
发帖
45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0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2-05-09
开什么玩笑,他是专门来拉和尚下水的,我会去拜他,哪可是俺瞎了眼了
道学易学
离线明子
发帖
107
开心币
0
好评度
44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2-05-09
冤枉啊~~我不是那意思
好雪片片
离线

发帖
2154
开心币
0
好评度
905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2-05-10
阿弥陀佛~呵呵~嘛嘛地大和尚也有下水的时候~老墨这就搬石头去了~嘿嘿~
是非虚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