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74阅读
  • 6回复

大周天八脉八穴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幻形气
 
发帖
343
开心币
0
好评度
253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10
大周天八脉八穴论

诚光

我自幼体弱多病,1948年从李厚觉先生学练气功——静动功(与今日之自发功相似),并赐与我一本邋遢道人著《炁功大周天八脉八穴论》。该书系手抄本。十年动乱时期,该书被焚毁。
《炁动大周天八脉八穴论》所述内容与一般气功书中所述不尽相同,将其内容公诸于世,于气功事业未必不无小补。同此本人不揣冒昧,将记忆内容备述于后,以供气功同道参考。然而该书所述之气功法理,多属唯灵论,近于玄妙,难以信实,故略而不取,仅将八穴位置、八脉路线概述之,俾使练功呈现如此内景者,有所依 。
同时,也恳请海内藏有是书者,慷慨献宝,则气功幸甚。
炁功大周天八穴位置及八脉线路如下。

一、任穴 任脉
任穴:任者,任务、责任也。心为人身之主宰,所以任穴在于心。心主意念,一切由意念作起。
任脉:起于漕溪(口腔〕,经咽喉、膻中,肚脐、气海,至会阴与督脉相接。

二、督穴 督脉
督穴:督者,督导、总督也;脑为元神之府,所以督穴在于脑。
督脉起于会阴,经尾闾、夹脊、玉枕、百会、印堂,至漕溪,经舌搭桥,与任脉相接。
〔原注〕漕溪,素称鹊桥,位于口腔,因下颌、牙床如同水漕谓之漕;上腭唾液自然下降谓之溪,上下合称谓之漕溪。
修练道功,此处至关重要,任督二脉至此以舌搭桥而衔接。古人对唾液尤为重视,喻为甘露,古人作字,以水以舌为活,舌枯则亡。世人对唾液万不可轻易啐弃,应收敛吞咽,以润脏腑,而利聚津生精。

三、冲穴 冲脉
冲穴:冲者,冲要也,冲穴位于会阴穴。此穴乃人身各气脉上下前后贯通之要隘。又是两个便门之锁钥。炼精化气之要道,降龙伏虎之诀窍。修道者应重视此处。
冲脉:分为主脉、支干脉
主干脉上起于百会穴,下达于会阴穴。
支干脉分上支干脉和下支干脉
上支干脉起于膻中穴,分向两臂达于双手劳宫穴五手指端。
下支干脉起于会阴穴,分向两腿达于两足涌泉穴,止于五足趾端。

四、带穴 带脉
带穴:带者,脐带也,此处为先后天之两界山,所以带穴在于肚脐。
带脉:分为头部、躯部、上肢部、下肢部各有三条带脉,另有全身总带脉。
头额三带脉:位于天庭、鼻端(准头)、承浆各前后环绕一周。
躯体三带脉:位于脑中、肚脐、灵元各前后环绕一周。
上肢部三带脉:位于肩、肘、腕各环绕一周。
下肢部三带脉:位于胯、膝、踝各环绕一周。
全身总带脉:由百会穴两边分下,经两耳、两肩,沿双臂外侧到手背五指端,反向劳宫穴,上行沿双臂内侧至腋下,经两肋到两胯,顺两腿外侧下行,至脚面至五趾端,反向涌泉穴,沿两腿内侧上行,至会阴穴为终点。
带脉多行于腠理和各关节处。

五、网穴 网脉
网穴:网者,情网也。世人无不坠入情网之中,生殖器乃人之生机之把柄,操造化权衡,又为网之纲,纲举目张,所以网穴在于此处。
网脉:任督二脉打通,前后上下环行谓之人身小周天,冲脉达于四肢,带脉环绕于全身,各脉纵横衔接,全身已形成一立方体。应继续运行内部元气,内至脏腑,外至腠理,俱皆打通,全身脉路上下纵横,宛如织成鱼网一般,至此谓之网脉成。
〔注〕演练网脉,如用自动功法,可能有些大动,全身左右旋转,运用内部元气打通纬线,冲刷脏腑,可能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如同中了煤气一样,如不能忍受,可暂停一会,好些再炼(炼功者至此难关万不可中断炼功),一直炼到无头晕目眩呕吐感觉时,内部脏腑基本打通,那时身轻似燕,左右旋转如飞,猛停站立毫无眩晕之感。

六、丹穴 丹脉
丹穴:人之二目,如天之日月,丹脉在于目,男左女右。
丹脉:分内丹脉、外丹脉。
内丹脉;网脉完成后,虽然全身线路上下纵横交织如网,但是中间仍有阻塞不通之处,应继续运行内部元气,将阻塞之处全面打通,全身气脉无所不通,完成浑一体,缩之可藏于密,放之可达于全身,至此人身之精气神凝为一体,形神合一,可谓之人体内大周天完成矣。
外丹脉:内丹脉完成,内动功转为静功,气息变为胎息,瞑目静守,全神贯注,自放毫光,由丹穴出于体外,环绕周身,如沐浴温泉,至此可祛病健身,益寿延年。另外可利用外出之丹气,与外人医疗疾病,但不要损伤自己元气。
总结以上六部功法,由点、线、片、面、体渐渐而成。功法到此阶段,炼功者应注意几点:
1.人之修道,首重品德,俗云:道不离德,德不离道,必定出魔;有德无道,结果胡闹。应多行善事,广积阴骘。
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应持之以恒不得间断,否则前功尽弃。
3.切忌自满,需知丹脉完成,仅是道功开始.犹如九层高楼。才进入一层,前途遥远,需要诚恒,奋力攀登。

七、天穴 天脉
天穴:天穴位于上丹田(两眉中间二指处),又名为父窍。此穴打通百脉俱通。
天脉:炼好外丹脉,由目中发光于体外,环绕周身不能远离,恰如一二岁婴儿刚学走路一样。此时应气满丹回,作好筑基,专心致志,全神贯注,静心屏息,二眸凝视天穴,仰视上空,假想天空中有一日光(妇女如有一月光)。渐渐将天穴打通,此时金光灿烁,宛如一日光,由天穴冲出体外,由近及远,初炼时要缓缓上行,走出不远即收回,由天穴入体内,随时演炼,时出时入,往来无阻,召之即回,放之而去、就如同婴儿一样,由爬到走,由走到跑,登山涉水以至登峰造极,达于无为,天人合一。灵光走出人体,虚无飘渺,上达于天,下跃于渊,任其进翔,放之弥于六合,缩之退藏于密,至此调之天脉完成、达于炼神还虚境地。
此时人的形体即是灵光的外壳,无此外壳不能培育灵光,所以修道必须珍重形体,要作好性命双修,也就是说无假不能养真,如噗中之王也。人能达此境界,才不愧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人三才并列”之称。

八、理穴 理脉
理穴:理穴乃素称之“玄关一窍”也。又名祖窍。此乃天机之处,不能出于口书于纸,此窍全凭炼功者自悟耳。
理脉:天脉炼成,还要修炼灵光,达到入火不焚,入水不溺,不畏罡风扫射,作到功德圆满,语通理穴“玄关一窍”,灵光由此窍冲出,避住罡风扫射,达于太空。至此炁功大周天八脉全部完成矣。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渡 更向何生渡此身
离线月射寒江
发帖
21
开心币
0
好评度
16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10-11
一看就是真传
离线trojin
发帖
92
开心币
0
好评度
4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10-11
多谢!
离线yn000790
发帖
44
开心币
0
好评度
18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10-12
我的“奇经八脉”考
虽然我从未读过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不过为了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妨也对“奇经八脉”作一番历史的考证。
在“经络的发现”里我已经讲到了老子发现了经络,而且首先发现的是督脉。这一点从《庄子。养生主》中可以得到证实,他说:“缘督以为经”这就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老子所说的“督”就是督经,就是我们常说的督脉。这督脉可以说是经络系统的祖脉,也是统帅其它经脉的纲领,这是我在学练气功过程中深刻体验到的。
《素问。气府论》的记载已有所发展:“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阴阳跷各一”,这里除了督脉外,还有了任脉、冲脉 和阴阳跷各一。冲脉的二十二穴,已并入足少阴肾经了,实际上已名存实亡。阴阳跷是穴还是脉呢?我的练功实践证明,阴阳跷是穴不是脉,阴跷是足三阴经的会穴;阳跷是足三阳经的会穴。
《难经》是根据《灵枢》整理出奇经八脉之说。它不同于《素问》的地方就是把“阴阳跷各一”说成是阴阳跷脉,同时还增加了带脉和阴阳维脉。现在有的专家评说,阴阳跷和阴阳维都不是独立的脉络,没有所属的器官及穴位。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八脉经》是紫阳真人的著作,他说:“八脉者:冲脉在风府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动在脐前,带脉脉在腰,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他的阴跷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会阴穴。应当承认会阴穴确实很重要,在经气运行中它起着承下启上的作用,但把它说成了“一气之祖”是乎有点儿喧宾夺主了吧!还有,他除了对督、任、带三脉的叙述勉强说得过去外,其它都是标新立异、牵强附会、自圆其说的无稽之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谈怪论呢?这与张真人“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的观念有关,他企图把道、释、儒、医的功法揉和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理论。佛教的趺跏坐对修静养心来说是好形式,但对气功来讲却不一定适宜。春秋时代人练气功强调整体性以适应经气运行的要求。用双盘坐练功强调的是上身局部破坏了整体,从而无法说清脚上的经穴,只好借上身某穴位名之。
其实奇经八脉除了督、任两脉外,其它六脉对练气功人来说,有的起作用不大,有的不是脉而是穴,有的根本就不存在。现在,把十二经脉加督任两脉统称为十四经脉是很有道理的。不妥之处,欢迎批评!
离线daxian.6
发帖
92
开心币
0
好评度
65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10-12
里面有真东西!!!!!!
几点!!!!!!!
离线hongya
发帖
2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4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10-14
相关的一点知识
神修丹法简介

有些人练自发动功的出现精神病,这是什么原因?
自发动功,可见于许多功种中,例如五十年代时流行的静动功,近代的自发五禽戏动功,鹤翔庄自发动功,禅密功的双云功,以及自然中心功等。
纵观各家功法,大都对自发动的功理、机制、步骤、程序、层次、功效等,都未作详细阐述和说明。可能由于创编者本身功底的原因,或者师承功法流派的因素。这其中可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发动的原理涉及到意识体的原因,所以大家都避而不谈。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缺少功理的功法,令人无所适从,当然有其缺憾。
自发动功是近代名称,古称“神修丹法”。它是一种很好的性命双修功法。张三丰先师曾作过详细的阐述,世人因不知其机理,而无法依照此法达到上层境界。“神修丹法”认为,年龄不大之修真者,因其元神沉降不多,较易调动。由性入命,性命双修其法更简,其时更速,其火易调,乃一上乘方便法门。
自发动的关键是元神自动调整形体作功而产生效应。由于元神是带有历代多年积蓄信息的巨大信息库,比起我们仅一世的后天识神聪慧百倍,它熟知修道者的一切,例如身体哪些经络有病不通,哪些脏腑应该首先调整,炼功应先疏通何经何脉等等。他都有先见之明,对修真者的一切他可以说是洞若观火,只要将其调动,充分解放出来作功,那么将大大缩短修真的日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发动的效应与人为编排功法的效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自发动看起来杂乱无章,实质上自有其规律可循,只是一般人都不知其法窍,只好任其自然,这个“任其”绝不同于“顺其”自然,最易出偏。因为元神(一般的自发动是阴神所主)调动不久,其中的阴神信息比例很大,可以说一般未炼己而直接炼自发动功者,是阴神所主之动,第一阶段阳神的阳气较弱,最不易抵御外侮,极易被内外之魔所来而发生借体修行或心魔自困,表现出精神错乱症状。这是自发动的不足之处。如果修习者明白了功理功法,对自发动不放任自流,重德炼己,强固基础,把握住主观意识同元神间不丢不弃,若即若离,顺其自然等法诀窍门,就不会使明珠暗投,而牢握智珠直起佳境。
自发动在静极生动的状态下调动了元神,由元神指挥形体运动,总过程是静—一动一一静,由内到外,全面展开。它在动的过程中依次完成五部分经脉的修炼,而进入静修内丹脉、外开脉的阶段,共八个层次完成“神修金丹大法”。也称之为八步成就法。
修习“神修金丹大法”关键是掌握八脉八穴,例如:自发动刚开始的前俯后仰,这就是神修的第一个层次,调理任脉,而任脉之窍在心脏。“灵枢经”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舍也。心藏神。修习此时就应双目神光内照心脏,似守非守,不粘不离,达到知而不守的意境,就能充分解脱识神对元神的抑制,顺其自然而动。顺者,沿着其轨迹顺势微意推波助澜之观想也。
神修丹法至第五层次,网脉修成就基本达到了诸邪不能侵的境界,此时阳气充盛邪不可干,继而静坐,天穴一通,神出壳外,外采气不惧万里,内炼五脏天人合一,寻师拜师千里须臾可至,种种后来不可限量。
总之、自发动功在修炼的平地整基,基平建鼎……等整个修炼过程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是一部极好的功法,许多门派将其删除,有的同道甚至贬,这是非常可惜的。
离线daxian.6
发帖
92
开心币
0
好评度
65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10-15
玉枕。
此关最难!上,中,下丹田无所谓。
我的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0-15 2:40:45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