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气功胜劣辨 (三)
4.得闻思慧——佛教禅修,强调智慧为导。慧分闻思修三,依禅之先,应得闻恩慧,起吗掌握佛法的大概,尤其是禅定的有关原理、方法和要领。如此修禅,才能防止偏差,少走弯路。
相形之下,气功练习者则多乏气功学的基本知识,多数人就知道按某种方法练,教功者的气功理论水平也多不高,不象佛教那样对当禅师者有严格的标准。气功家即使掌握气功学知识,而时下诸家气功学多甚浅陋,只限于低层次境界,远不及佛家禅学。据笔者所知,一些名气功师,练功数十年,日常皆长坐不寐,确实刻苦,但竞分不清什么是正定,坐于微细沉没中数十年而不自知,实可悲悯。
四、世间禅与出世间禅
佛学把佛教内外的各种禅法分门归类,从修习法则与所达果境的区别而言,大体可分世间禅、出世间禅两大类。世间禅,谓就其方法而言,最多只能达到治病健身、延年益智、发五神通乃至死后升天成仙等世间成就。出世间禅,则不仅可得世间成就,而且能得永超生死轮回、证圣成佛的出世间功果。佛学所谓出世间、并非一般所说的离尘出世,而有更深的内涵,指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三层生灭无常的存在状态。就实质讲,出世间无非是明心见性、超越世间的邪见、烦恼和无明等妄心而己。《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所谓出世间,只是教人通过参禅观心,打破妄心,自见证本来真心,得与真实相应的般若智,以真心正智为本,发挥本心妙用,是力行济世利人的菩萨行,不是要人消极逃世,躲到深山里去。出世间禅或出世间上上禅,便以正见自心佛性为旨。佛教虽有六妙门等世间禅法,但以出世间禅为主。现在,佛门中一般都修出世间禅,禅宗之禅、净土宗念佛禅、密乘等各种密法,都属此类。出世间禅的观修法则,是用智慧观心本性,或以佛陀所证果境为观修对象。
从佛学眼光看,诸家气功皆届世间禅,因为其功法皆不以本心及佛陀果境为观修对象,即或修性,也缺乏佛学的智慧,无正确的见性标准,乏真正见性的印证。如今言道教内丹者所说性,指上丹田或眉间所现的光,与佛教所说见性全然不同。一类“佛家气功”,如少林一指禅等,确出佛门,但只属世间禅。只有慧莲功所传念佛,出净土宗,为出世间法,但其所讲宗旨、法则,皆远不及净土宗祖师所论述者为圆满。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花同样的功夫修习,其收效有天壤之别。前者不能得后者功德,后者却可兼前者效验。两者谁优谁劣,明眼人一看即明。当然,会选修后者,何必修世间的气功。至心念一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成就正定,命终可往生极乐世界,永出生死;念一句六字大明咒气所触者皆种成佛种子;嗡啊哄总持咒,能摄一切佛之功德、佛法义理。这都是佛菩萨诚言相告,明载佛经;古今修持应验者无算,至于其摄心入定、震动身内气脉作用,气功学也承认不讳,试问哪家气功敢声称其功法有如此神力?但人们就是不信,偏偏要把念佛、持咒改成念“松、静、空”之类的字句,这除了佛说的罪业障蔽外,还能做何解释?
五、定慧双运与无慧修气
出世间禅与世间禅在修法上的关键性区别,是出世间禅定慧双修,以慧为导,世间禅则仅修定不修慧,或虽修慧而不得如实正智。此所谓智慧,指与真如相应、如实不妄的出世间智慧,分闻、思、修三种。禅修者通常先学习佛典,得闻思慧,理解联想无我之理,拿握修禅的法则,然后或直接以闻思慧反观心性,或先系心一缘以修止入定,从定心中修观。修观的成果,是明心见性,证见诸法无我,缘起性空,破除我法二执,从而根本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态度,堪以断烦恼,出生死。若不得如实智慧,即使深入四弹八定,发五神通,也不出三界生死,只能以定心暂时压伏烦恼,而烦恼习气种子藏于阿赖耶识内,无法消灭。纵升天成仙,定力退时.烦恼便会由种子变现行,难免堕落。这是古来无数修炼者的教训,释迎牟尼佛现身说法作了结论,他先从两个外退师习禅,入无色界定,亦未发现解脱生死之道;后来坐菩提树下入四禅,发五通,还是未得正果;只是从寂定心中修观,反观生死流转的因果,彻见心源,才断尽无明,证得佛果。他的独创,亦即佛法出世间智的心髓,即在修观得慧。
今日气功,至多属于世间禅掸,所缺者就是以正智修观,为无慧修定,而且多数不出低级定境。由无慧故,难免执著妄想,或执气为实体,拘于得气感,通周天,多数认为天为先天,误假通为真通;或执神通异能,孜孜以求开天目见光气,多数拔苗助长;或执定中境相,见佛见神而沾沾自喜,殊不知错认光影。如此修定,田执成障,障小者阻碍功夫的升进,障大者走火入度。
气功家无慧修定的另一危险,是因无力伏断烦恼,容易被烦恼所误。不管功夫多深,若不得断烦恼的真实智慧,一旦遇到大的刺激、挫折、磨难,便会因过度喜怒哀乐而致气机紊乱,心理失控,多年功夫毁于一旦。如某名气功师,治好病人无数,自已却因单位里一个无赖的无理纠缠,被气恼得染病身亡。尤其是贪淫纵欲,可使几十年气功废于朝夕。释边佛曾讲,他宿世为飞行仙人,被淫女手触失精,即失神通。正因为未断烦恼,怕红尘污染,地仙们都遁迹深山绝岛,故不为世人所见。气功师们的功力,能与地仙相比者,恐怕还没有几个。
六、心病心医与发气治病
练气功和禅修练到可祛扶疾治病,功夫深者,还可发气为人治病,这在今天已无多少人怀疑。练功治病,继而发气治病,是今日气功的主旨。但佛教禅籍中,却不提倡此事,唯说修禅者自治禅病法,此中当大有深意。
佛学认为,祛疾健身乃禅修的必然副产品,无必要刻意追求。禅修的主旨,唯在入定开慧。若论治病,病从身生,身从业起,业唯心造,心为病本。治病当治本,自净其心,明心见性,不仅病根永断,而且智慧亦开,生死亦离。慧思大师坐禅发病,乃反观心源,病自消灭,心智亦开。若唯斤斤于治病、落于执著,增益身见,障碍入定,疗效也差。而且此病纵愈,心地不净,还是生烦恼,造恶业,病苦终无了期。发气为他人治病,亦复如是。你用自己苦练的真气治好了他的病,说不定他更有气力去作恶造业,为害社会。故佛陀大医王,唯疗治众生心病,心病若愈,诸病永离,这才是究竟的医道。
关于以禅功为人治病,佛学说成就治病禅、治病悉地者亦可行此事,这属相当高的成就,非一般禅修者所能得。即使得此成就,也非包治百病。病为业报,业力若大,难有自心深忏可转,他力加持不易奏效。
载传佛教噶举派第八代大宝法王米却多杰成就治病悉地,医好麻疯病人无数,他自己终以英年死于此病,以承担众生病障。自己功夫若末到家,发气治病,损己未必利他,故为佛法所不许。
今气功师练功无多时,稍有气感,便发气治病者,比比皆是,实属无智之举。即便你真冶好了病,人家还会解释为暗示作用。若治不好,岂不损害自己及气功的声誉。尤其是想以发气治病捞钱者,最是愚痴。你若功天不到家,不收钱倒罢了,一收了人家的钱财礼物,他的病气信息使会跑到你身上来。若论效益,真是亏本买卖。
本文从佛学角度着眼,无褒贬之意,只是如实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胜劣,并非贬低气功的效用与价值。气功作为一种无宗教内容、大家都可接受的锻炼方法,对治病、健身、益智及人体科学贡献甚巨,意义深远,宜推广普及,大力发展。
气功功法多样,各摄一类根机,不管修练哪种功,只要能摄心入定,便有了修观而出世间的良好基础,比不练功者要强很多。与佛教禅学相比,气功的现代社会发展,甚具开放性、创造性、科学性,其功法中的动功、动静功一类,摄机甚广,有独特的健身之效,动静结合,收效甚速,这是密乘无上瑜伽的路线,而为显教所不大重视者。
又气功在治病方面,集诸家之长,发挥创造,实验研究,其方法较佛教传统禅学更为丰富。现代气功学更利用多种科学成果,以实验观测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其方法之科学精密,发展速度之快,当然超过主要在前科学的封建社会所建立的佛教禅学。这些,是气功的优胜之处,对于佛教禅学的发展,无疑有刺激推动的作用。当然,佛教禅学的殊胜及其高层次境界,亦非气功可轻易企及。气功学若能合理继承禅学的精华,气功师若能学习禅学,必将获益无穷。总之,禅学与气功学、人体科学研究的是同一对象,其最终结果,必然是殊途同归于人类期望己久的自由王国。不过个人通过禅修有可能即身而臻,人体科学则来日方长罢了。
(转载《禅》1990年第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