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60阅读
  • 0回复

南老师开示: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系(2)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蒙刚
 
发帖
476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4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7-09
>> 欢迎您,蒙刚:重登录 | 消息 | 好友 | 资料 | 新贴 | 搜索 | 在线 | 帮助 | 退出


 尚南论坛
 佛学文化 [返回]
   南老师开示: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 ... 
标记论坛所有内容为已读 
最近访问论坛时间: 2002年06月27日 11:14am

   您是本帖第 12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 南老师开示: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系(2)  


pczc14  



威望: 0
级别: 刚刚加盟的同修
魅力:
经验:
金钱: 1304 智慧值
来自: 广西柳州 
鉴定: 已设置保密
总发贴数: 7 篇
注册日期: 2002/06/19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 欢迎您,蒙刚:重登录 | 消息 | 好友 | 资料 | 新贴 | 搜索 | 在线 | 帮助 | 退出


 尚南论坛
 佛学文化 [返回]
   南老师开示: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 ... 
标记论坛所有内容为已读 
最近访问论坛时间: 2002年06月27日 11:14am

   您是本帖第 12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 南老师开示: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系(2)  


pczc14  



威望: 0
级别: 刚刚加盟的同修
魅力:
经验:
金钱: 1304 智慧值
来自: 广西柳州 
鉴定: 已设置保密
总发贴数: 7 篇
注册日期: 2002/06/19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南老师开示: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系(2)

常证师:请问老师,依照“禅密要法”的指示,要我们谛观此想(白骨),即使明显,然后易观,那么多种的观法,似乎很容易引起散乱?
师示:这种易观的情形,是在必要之时,另外改变一种修持方法,但这必须已达于“止”的境界才行。比如,你初步观脚趾头,是否能够依此而行?如不,你变个什么?无非是掉举、散乱罢了。纵使此修止修定之时,你思维正法,或者一字不漏背完六百卷《大般若经》,都还在散乱中,这乃由于修止和修观,立场不同之故。
何况经中所说,谛观此想即使明显,然后易观。此时观既明显,正是得止之时,亦即止观同时呈现,工夫纯熟,当然可以易观无碍。但是你是否作到了关相的止“ 明显”呈现呢?
常证师:我自己身体、精神好一点时,较能得止,有时身心状况差些,就没办法。这是否同生理有关系?
师示:是啊!生理、心理都有关系。然而你现在的情况,不能算得真正得止,只是我常用的比喻说的,“瞎猫碰到死老鼠”而已。并非你一作意,想要得止入定,便能如愿。你目前还做不到。而是有时身体状况颇佳,恰好遇上心理适时放松,念心偶然一空,便得到少分清静,主要还是生理四大的色法,影响了你的心法,二者交互配合,暂时进入得止的初相,莫作胜解,便算进境。
常证师:依个人经验,何以在动中,一边讲话,一边留住影像,反而容易;但是正式打坐时,却不易做到。
师示:你问的好。你们在座全体都是这种状况,在家再想一想,何以叫你们把《永嘉禅宗集》和《菩提道次第广论》合并研究呢?换句话说,禅与密之理一以贯通,用功自然上路,别说一个月,七天下来就不得了。
刚才这个问题,我还是暂不作答,但其实已隐隐约约指出了方向,你们每个人自己去参究参究看。
老实说,你们的慧学训练不够,遇到问题不会自己解决。你们在此处学,多年来,仅管讲的多是定学,但是慧学也涵盖在里面了,只是有些人粗心大意而已。
常证师:关于上述“止”的问题,是不是念力不够,所以静中观不起来。
师示:不然!你念力加重,反而不能得止,连模糊的影像也难。
宏忍师:此是否同于永嘉大师所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的道理?
师示:永嘉大师所讲的是大般若,范围广,层次高,你做到了就定慧圆融,大彻大悟。而刚刚提到的问题,还只是一般功夫层面上说,当然也可以包括在此四句之内。
宏忍师:可是永嘉大师这句话,看似归类在止的部分。
师示:对呀!这就是大般若的大大可贵之处。般若并非没有定,谈般若而不谈定,因为大定早已在其中矣!这正是学佛是基本问题,假如弄透彻了,许你随时都在定慧圆融之中。
常证师:我一直认为念力不够,所以一直想培养念力,时时用心去想那个影像,但依然不得力,只是较清明些而已。
师示:那你放轻松一点,清不清明?
常证师:清明。
师示:既然清明,何以更加造作欲使它更清明,以致自生烦恼,反而不明呢?你会木工,会刷漆,你看这浅黄色的门帘好不好看?
常证师:好看。
师示:好看的话,再涂上一层如何?
常证师:不好。
师示:那就对了。
常证师:那么,这就是舍的境界罗!等于不加作意,抱着若存若亡的态度,假如妄想很强,或者情绪不好,观想那个所缘的影像比较困难,便可比较用力去作意,系心一缘;如果情绪好,妄起少,则不作意,不管他,自然有个影像便好了。
师示:这样说快要引起我的兴趣了(一笑),一有兴趣,我就会将有关的问题说个明白。但现在还只有一点点兴趣而已,再参参看!只要有一个半个,走上真正修行之路,也许会使我的兴致更高一点;试试看,你说的话很有意思,但很有意思,并不是就对了。






--------------------------------------------------------------------------------
编辑  2002/07/08 07:04pm IP: 已设置保密




该主题只有一页 跳转论坛至... ╋国学精华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佛学文化 ├易学文化╋在线学习 ├在线经典学习 ├般若法藏╋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涉世人生 ├历史的经验 ├中华文学╋沟通与服务 ├会友室 ├意见回馈 ├会议室(隐含)

顶端 加到"个人收藏夹" 主题管理: 精华 | 固顶 | 取消固顶 | 提升 | 锁定 | 解锁 | 回收 | 复原 | 删除 | 移动





--------------------------------------------------------------------------------
© 版权所有: 尚南网  版本: LB5000XP v0516
常证师:请问老师,依照“禅密要法”的指示,要我们谛观此想(白骨),即使明显,然后易观,那么多种的观法,似乎很容易引起散乱?
师示:这种易观的情形,是在必要之时,另外改变一种修持方法,但这必须已达于“止”的境界才行。比如,你初步观脚趾头,是否能够依此而行?如不,你变个什么?无非是掉举、散乱罢了。纵使此修止修定之时,你思维正法,或者一字不漏背完六百卷《大般若经》,都还在散乱中,这乃由于修止和修观,立场不同之故。
何况经中所说,谛观此想即使明显,然后易观。此时观既明显,正是得止之时,亦即止观同时呈现,工夫纯熟,当然可以易观无碍。但是你是否作到了关相的止“ 明显”呈现呢?
常证师:我自己身体、精神好一点时,较能得止,有时身心状况差些,就没办法。这是否同生理有关系?
师示:是啊!生理、心理都有关系。然而你现在的情况,不能算得真正得止,只是我常用的比喻说的,“瞎猫碰到死老鼠”而已。并非你一作意,想要得止入定,便能如愿。你目前还做不到。而是有时身体状况颇佳,恰好遇上心理适时放松,念心偶然一空,便得到少分清静,主要还是生理四大的色法,影响了你的心法,二者交互配合,暂时进入得止的初相,莫作胜解,便算进境。
常证师:依个人经验,何以在动中,一边讲话,一边留住影像,反而容易;但是正式打坐时,却不易做到。
师示:你问的好。你们在座全体都是这种状况,在家再想一想,何以叫你们把《永嘉禅宗集》和《菩提道次第广论》合并研究呢?换句话说,禅与密之理一以贯通,用功自然上路,别说一个月,七天下来就不得了。
刚才这个问题,我还是暂不作答,但其实已隐隐约约指出了方向,你们每个人自己去参究参究看。
老实说,你们的慧学训练不够,遇到问题不会自己解决。你们在此处学,多年来,仅管讲的多是定学,但是慧学也涵盖在里面了,只是有些人粗心大意而已。
常证师:关于上述“止”的问题,是不是念力不够,所以静中观不起来。
师示:不然!你念力加重,反而不能得止,连模糊的影像也难。
宏忍师:此是否同于永嘉大师所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的道理?
师示:永嘉大师所讲的是大般若,范围广,层次高,你做到了就定慧圆融,大彻大悟。而刚刚提到的问题,还只是一般功夫层面上说,当然也可以包括在此四句之内。
宏忍师:可是永嘉大师这句话,看似归类在止的部分。
师示:对呀!这就是大般若的大大可贵之处。般若并非没有定,谈般若而不谈定,因为大定早已在其中矣!这正是学佛是基本问题,假如弄透彻了,许你随时都在定慧圆融之中。
常证师:我一直认为念力不够,所以一直想培养念力,时时用心去想那个影像,但依然不得力,只是较清明些而已。
师示:那你放轻松一点,清不清明?
常证师:清明。
师示:既然清明,何以更加造作欲使它更清明,以致自生烦恼,反而不明呢?你会木工,会刷漆,你看这浅黄色的门帘好不好看?
常证师:好看。
师示:好看的话,再涂上一层如何?
常证师:不好。
师示:那就对了。
常证师:那么,这就是舍的境界罗!等于不加作意,抱着若存若亡的态度,假如妄想很强,或者情绪不好,观想那个所缘的影像比较困难,便可比较用力去作意,系心一缘;如果情绪好,妄起少,则不作意,不管他,自然有个影像便好了。
师示:这样说快要引起我的兴趣了(一笑),一有兴趣,我就会将有关的问题说个明白。但现在还只有一点点兴趣而已,再参参看!只要有一个半个,走上真正修行之路,也许会使我的兴致更高一点;试试看,你说的话很有意思,但很有意思,并不是就对了。






--------------------------------------------------------------------------------
编辑  2002/07/08 07:04pm IP: 已设置保密




该主题只有一页 跳转论坛至... ╋国学精华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佛学文化 ├易学文化╋在线学习 ├在线经典学习 ├般若法藏╋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涉世人生 ├历史的经验 ├中华文学╋沟通与服务 ├会友室 ├意见回馈 ├会议室(隐含)

顶端 加到"个人收藏夹" 主题管理: 精华 | 固顶 | 取消固顶 | 提升 | 锁定 | 解锁 | 回收 | 复原 | 删除 | 移动





--------------------------------------------------------------------------------
© 版权所有: 尚南网  版本: LB5000XP v0516
愿众生免我的罪,象我免众生的罪一样! 诸恶之中杀生最重,诸善之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