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学 真 言
北京白云观震阳子著
丹语浅说序
何谓丹,丹就是金丹大道。须用语详细谈谈。若以文言深论,无文化的人费解不懂,恐坠入文字障里;不如直捷了当,以浅言之,使一般人通俗易知,故曰:「丹语浅说」。吕祖纯阳真人诗中说到:「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神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那么这首诗,就说明了,金丹大道在何处去求?分明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中。那么世界上的一切万物,都是空的。因为无论什东西,有它的生,就有它的死这是科学上一定道理。因此,把世界上的一切,都要看空。世上就是一个大舞台。人活百年后,把眼一闭,什么都成了空的,连自己这个假窍,成了个臭皮囊,自己身子是假。何况身外之物呢?吕祖他老又说:「万物皆空性不空」。我们这点天理灵性不是空的。性既然不空,我们的神气自然住在我身。又说:「气归元海寿无穷」(元海就是人的下丹田)。那么寿无穷呢?就是长生久视之大道,都在我们身中。为什么还不好好的在自己身中求呢?太上老君道祖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他老人家说的更简便,多说一些话没有用,气数有穷有尽,不如守着这个中字。中说是天地之正中,也就是人之正中。中就是天地根、玄牝之门。中字当中一直左为玄,右为牝。玄牝之门就是天地根。得此天地根,就是得着玄关大道。玄为雄,牝为雌;换句话说就是阴阳性命。如把当中一直画左右点上两点就是中字(此字暂以中字代)。此母乃是先天无极老母。就是道德经第二十章云:「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就是吃先天无极老母亲的乳。也就是食元始无极之祖气。人常食元始祖气。金丹大道得之矣。所以守中之道大矣哉。既欲得守中之无极金丹大道。请把某作的这本《丹语浅说》仔细熟读参悟,此乃大□天机矣。金丹大道不必外求,丹在身中自得之矣。
丹语浅说
初学参禅打坐之功。先要懂得降龙伏虎之事。何谓降龙?龙比作人之心神,人心好动不好静。人心不死,一念未了,又生一念,连连续续接连不断,无有静时;欲要清静,必须先降伏人心,使人心死。人心死,道心活。常使人心沉入下丹田,这就是指玄篇所谓:「青龙驾火游莲池」。青龙比东方木。木能生火,火即离火。离属心经。这就说明将人心之正念。收藏于下丹田气穴。静而又静,把下丹田照的暖煦煦的。「白虎兴波出洞房」。白虎比作人的真情,它的洞房深居肾脏,被青龙驾火游它的莲池。莲池比作下丹田,把下丹田照的暖煦煦的,感动白虎的真情,兴波乘浪来会青龙,龙虎相抱而不离。能捉得此二物牵上昆仑顶,过鹊桥(舌顶上颚即鹊桥也)下降重楼(即咽喉管也)后归入气穴,此即为降龙伏虎也,也就是神 相抱,又曰性命双修。龙即性,虎即命也;神即性,气即命。受此丹诀,当诚心密炼久而久之自见功效。此法先守明堂,先守明堂少时,待明堂发暖,似有虫爬蠕动,此即人之真意的感觉。即从此门户(印堂内也)而入,将正念收归土釜(即黄庭中宫也)恍恍惚惚若存若亡守中。清净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却除万虑(即除掉一切思虑染念)。以元神、真意、目光,此叁者统称为性,为离火,返照此中宫。而主要的是不沾不脱;沾则执着,脱则龙飞。温照守中,不一时而气调息定,是名胎息,此即无极时矣,比时则为未,比日则为叁十,比年则为十月,比之卦爻为重坤。迨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此动比卦爻则为复,即地雷复卦,此动即是真机。此时则任督二脉,由会阴处接通此二脉。二脉一通,浑身的经络皆通,而情舒意畅,百脉流通。但此时未可贫恋持久,恐漏走丹,马上运转河车,此则本身之活子时也,名曰子进阳火。须用阳九,诀云:「用吸不用呼」,非不用呼也,只是呼时不用意,顺乎自然。吸时用意往上提,就是意存尾闾,往上行之。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止去妄念,用正念随其真阳之气感向上运行。阳气则随之行,气住随之而止住。用阳九,乃是用意吸九口气自上进行。吸气时用之以鼻吸。如此外肾之阳举逐渐回缩。如不回缩再用二九或叁九,顶多不到四九,自然金龟缩首矣。由尾闾过夹脊,通过玉枕,直至昆仑顶,此即至乾鼎矣。向下至泥丸宫稍停即午沐浴也。阳气至此即化为甘露,长生酒也。以下即午退阴符。得此甘露与平素之津液大不相同,其味不可名状。只有功夫得到真功实行之士,始能体验尝之。此则玉液金丹。内经图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此之舌顶上颚,正是紧关接要,过鹊桥抵玄膺,下降十二重楼即喉嗓也,(中有酉之沐浴)送归土釜。那麽土釜之名义何以得之。以坎纳六戊。就是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此戊属曰阳土。坎卦中陷如釜,故曰土釜。其实并无此物,不过虚譬之。也就是意想如釜。那麽封炉呢?也是人之其意把采来的真阳气感之土归入炉内封固,勿使走,以真意守之。以我的目光照此坤,坤比之腹也。其实土釜也好,坤炉也好都是无形之物,以真意而形成之。虽则目光照此,也不要死钉的死守。先存後忘,似有而无,合乎自然,这就叫作封炉的要诀。由是每逢(药)生,就是真情阳动,则意采之入炉封炼。以至生无可生,采无可采。如此则内阴自缩,外阳不举,即停运而止火。此则止火有时也。那麽不到其时止之,则漏尽未澄,火躁丹老仍难成就。但止火之後,漏尽已证,内丹已成。此时应当静观,文火温照,否则大药不生;故静观温照,为采大药之至要口诀也。那麽大药出炉是什麽情况呢?真意感觉上冲下撞,其势汹汹,故有两肾汤煎,耳後生风。鼻搐身涌之效,此其时也。更有一道白光,发现内脏,自下丹田至明堂。但是如见此景,未达到真漏尽通,虽见此光,亦莫止火,千万谨记。及至大药过关,有五龙捧圣之喻。此秘密天机,自古保密,非人勿示,余不惜苦口,再为修士细言之。何谓五龙?五者土数,龙比真阳真意。圣比大药,概言之,即以真意采取大药,捧过叁关九窍,上至乾顶,降下中田。正所谓:「乾坤交罢後,一点落黄庭」也。从此守中下二田为一,存养十月,身外始有身矣。然大药上升
时,虽用意领,勿着于意,应顺其自然之机。机动随之而动。机静则随之而静。以定静守,以温照候,自有当动当静之机。此机一来,则随其机而已。「不沾不脱」是为其诀。昔者比喻达摩老祖踏芦过江,而不沉溺者。正是不沾不脱之用也。沾之则沉,脱之则离,既无舱舵,又无桧桨,一芦浮水,能不任其行动自如乎,故芦行吾行,芦住吾住,然芦之行性,究谁使之行住,自莫行也。不能自行,必待水势流动。而後顺之行也。亦不能自住。必待水势平静,而後随之住。亦如大药不能自行,必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大药始能过得叁关。过关时有两处危险,即上下鹊桥是也。大药至尾闾欲从便道出,而吾当以真意抵之。药至明堂,欲走鼻孔而 之。吾则用真意注上颚以舌顶之。药无走失,由玄膺穴而下降十二重楼,入黄庭中宫封固以文火煦煦温养圣胎。(注释达摩喻真意,芦喻大药,江喻叁关。至於养胎脱化,在後两步,参看问答自能贯通。
诗云: 荣祜自古不曾差 全在人心定正斜 死後怕为双角兽 生前莫作两头舌 凶星只照无良辈 吉曜常临积善家 不信试看秋圃叟 豆得豆来瓜得瓜
丹语诗云:大药原是坎离精 功夫先後莫纷更 登高自卑君须记 一步岂能朝玉京
夫《道》者一阴一阳也,只知有阴而不知有阳者,终不免坠於枯寂也;然道既是阴阳二气,必知此二气之由来。这阴气属於性,属於离卦叁乃中虚,虚而明也,外阳而内阴,藏之於人心发之於叁目及於脑海。故阴符经曰:「机在目」,始知目为心之先锋,目至而心随之也。亦曰:「目击道存」,所以一部全功只在慧光返照。故曰:「道在眼前,何求诸远乎」,妄为解说之徒,指明堂为玄关者误矣。殊不知明堂乃道之门户,既为门户,则不能指为玄关。如吾人一身皆属於阴,只有先天一点祖 属阳,这一点阳精,末生身前,是一点乾金,即乾卦叁之中阳落坤卦六断之中变坤为坎象,所以叫作水中金。这一点真金之气,乃我受之於父母,故又称之曰祖气。自小婴孩时叨的一声落地,先天胎息间断,即剪断脐带之时,能动不能言。修道之士,能将此一点祖气,还归本源,此即取坎填离,又谓之还丹,也就叫作七返九转大还丹之义。离卦得此乾金,遂成乾健之体,此即「一迁功」,长生久视之道得矣。那麽坎卦抽出中间之阳爻,变成坤柔之象,此即成马阴藏象,亦名金龟缩首。从此移炉换鼎,迁入黄庭中宫,此即「二迁功」之时也。黄即真意,真意守中,为善养圣胎之所。静观十月,气化神全,六脉呼吸亦绝,此乃八脉停此六脉,只任督尚存也。此时再迁泥丸,「叁迁功」也。叁千功德满,百行圆,须行乳哺之功。即叁年乳哺,以俟白毫光现;行炼调神出壳之功,一出一收,慎勿放纵,或出一步二步即收,或五步六步便返回,或一星期一出,或二七再出,或四七。出时要少,出路要近。仙经云:「一步二步,且宜回头。」即此之意也。能炼到变化不测,自然神境无所不通矣。尚须末後九年磨炼性功。方是最最上乘。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那麽今之学者,初下手即学上乘,命不归性,性光到底不圆,古仙云:「只知修性不修命。便是修行第一病。」旨哉斯言也。
太上至尊训云:道德传来数千秋 腐儒反说无来由 谁知一字如珠贵 踏破铁鞋不易求
吾道工夫得一忘一,自然圆融,非有强制强行之处。不明自然之道,妄自调息,不知息不用调,但能将汝之心目,隐藏於气穴,息自调也。但心目所在,须不沾不脱,沾则执着,脱则顽空,执着气息不顺,脱则气顽空而无依,只有不沾不脱,乃入於佳境。於平素,心不宜太窄。事过把心放宽,常若观境无心,要心平气和,不可存速成之心,心目内观,神凝气穴,无思无虑,顺其自然。但能如此,息自调而药自生。此即不传之秘密,果能依此,自入妙境玄之又玄也。
丹语云:问君下手欲何之 养悟生身受命时 漫笑三春间花柳 凡根情种是仙基
大天机在此诗悟之悟之。
修道之士,立刚志而虔修,应持之以恒,虽暂守无所得,但能不懈厥志,丹成自不远矣。能静观守中,一小时不起妄念,即能入静。既能入静,虚极静笃,即动之渐也。惟此一动,万古密而不传,此即所谓活子时,入手采药之始。何谓采药?采药就是神气相抱,也就是静观守中。守之既久,周身阳气自然充足,真种自能发现。采此真种,运行周天,方是作外丹的功用。什么叫外丹?外丹就是肾气,命也。也就是真种发自肾气的充足。丹经上的丹语,叫它为外丹,并不是其他五金八石之外丹。乃是自己身中的肾气之真阳,比卦比之为
坎卦,就是坎中一点真阳,为彼为戊土,为真种为命。那么内丹呢?就是自己心中元神、真意和目光,叁者为我们之天性,比卦为离卦,为己为丹。内丹外丹合在一块,为性命双修,也就是神气相抱。取坎填离返成先天乾健之体,长生之道得之矣。炼成乾健纯阳之体离不开六候炼丹,此六候为:
一、静观守中。
二、一阳发动。
三、河东运转即後升前降,即任督二脉被真种阳气冲开。
四、采药归炉。
五、温养大丹。
六、神化通灵。
功行圆满,金仙可证。
口诀真传:
静观守中,一阳发运, 河车运转,任督脉通。 采药归炉,温养丹成,功行圆满,神化通灵。 诗云:药产采炼运周天,四大沐浴在其间,认得真切辨得透,行此六候结大丹。
又云:静观入定贵守中,一阳震动周身通,采药归炉养丹体,功行圆满大道成。
以上二首皆具六候炼丹口诀谨记之。
人生在世岁月如流,既逢大道而得诀,应下手速修,独悔迟也,岂敢自暇自逸,虚度大好光阴乎。果是缘人,早应打破情关,超出欲界,切勿因因循循纷纷扰扰。自应死心塌地,悟此不生不死关头,急求养生保命之术;否则油乾灯未有不灭者。修士须识了添油密法。夫油者,精也。灯光,性也,以精合性就是添油之法也。入手初修第一要保精为至要之道,大都难以保守。或有人曰:「精是后天渣滓之物。 之又生,保它何益?」岂知保此后天之精使之不 ,此所以固先天也。故西游记,悟空得水廉洞后先盗水晶宫武庠之金,即金箍棒也。得此真宝,可以面后天也,使花果山(比人之身)水廉洞(比坎卦外阴,水廉比内肾宫)成为铜墙铁壁,称侯称王亦无不可也。《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盖言后天精足最易漏 之虞,久而保之精返化气,与神合为一体。故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此则一语道破,毫无馀义矣。要知道最简易,除却保精养气、静观凝神,别无可言矣。那么修道之士对此静观凝神四字,有明白的,也有糊涂的。明白的即使明白,而不能常观照,常凝神,亦与糊涂者等。故道贵实践也,闻道而不能行,亦与未闻者何异。而今而后,总要常观常照,行动如一,坐卧不二,不到个月,自获大效。一部玄功,以观为主体,一离乎观,即妖魔矣。故玄奘取经,一遇妖魔,即有观音解救。盖观音者,即静观也也。一经正观,万魔即退,观之义大矣哉。《阴符经》云:「机在目」,诚然。
诗云:窃取乾坤日月精,炼成大药片刻灵,其机鬼神难窥测,妙在静观一卷经。
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明明道破天机。昔惟邵康节先生,识数理道味,故有「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之句,分明说破玄机,而后学仍未之悟,可发一叹。夫一阳初动即冬至之子半也;此之在人身,即阳气初动,也叫作活子时也。如复卦一阳生於五阴之下,阴极阳复,故曰地雷复卦。修道之士,如此时静坐凝神,以合乎动机,就是自身阴阳交 ,气血周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美矣乐哉空。何为天心?即天地之正中也。《道德经》第五章,太上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守此正中也。第六章又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皆指此处。譬如悟空,人皆以为心猿,非血肉之心,乃为天心也。是悟字之心,识此通天彻地之心,即识悟空。否则认内心为道,岂有不愤事者。如水廉洞,外面以水为廉,即坎卦之外阴为水也,中有乾阳之金,现成家当,即玄窍也。悟空树旗称王,居然主人翁矣,故指悟空为水中金,恰确无疑也。人欲得其玄穷,亦必如悟空,溯流以寻其源,方有着落也。字字如珠玑,望学者共识之。 诗云:饥餐渴饮倦且眠,二六时中莫离观。凝神调息待阴动,性命双修自结丹。
每岁冬至阳气融融,阴极阳复,势所必然,人当效法天地。人用静功,能坐到虚极静笃,阳气亦自旋动。人天一理,道无二致。而傍门左道节外生枝,违乎生生不已之道,作不论不类之事,以为捷径也,乃终自误耳。岂知大道不离阴阳,离则非道。故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此何等明显之语也。而庸人不悟,盲修瞎炼,到底无成。特别是命功,老年最要之图。如不能保命,性亦不足以存。如无根之树,转瞬即枯矣;无根树插入土内,常以肥水灌溉,久而生根,勃然活矣。故我道以凝神气穴为惟一无二之妙旨。神不凝,则元气不生,那麽元气不生,独修一物,近乎危殆!岂知造化生於阴阳;阴阳成乎造化。举凡昆虫草木无不赖阴阳而生也。我道法天象地,抛却阴阳,将何以尽天地之妙哉。如牝鸡生卵,无雄鸡者,而不育雉。此所以孤阴不生之明证。如虫蚊微物,亦有阴阳,况我人乎。先天大道,至精至微,至大至刚,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其吉凶,离乎阴阳,不能一朝而立也。今之学者,动则为最上一乘,为不二法门,误矣。夫「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不依次序超拔而行,为躐等,躐等而进,容有济乎?《太上道德经》首章之义,便自了然。如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八字,已将修身要道,和盘托出,而後学者忽略过去,不知真机,固在此矣。然无欲观妙,即虚极静笃,无为之妙也。那麽有欲观窍呢?即回风混合,有作之时也。神仙不传之秘,即在於此矣。「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即言阳气发生万物皆藉以生,观复後,即是遇此阳生。以神光紧对此玄窍,此即所谓神气自回(神即性气即命也),也就是神气相抱,性命双修之义。此亦上所云,有欲观窍之神巧也。亦不必问其何处是玄关,能将虚灵不昧之神,凝於气机动处,即是配合阴阳,两不相离,我之真息,亦随之伏矣。凝聚既久,精气充足,真种发生,冲关荡窍,皆是自然之机,有一点勉强,便碍天机矣。「道」原不难,惟守之不易耳,故古仙於 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即可起坐,否则当面错过,後悔莫及。常自静观,即是保精化
气之要道。一离观照,火(药即是火)即散矣。火散炉寒,炉寒丹耗。如能叁月不问人事, 基成矣。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阳稍有不缩,精未尽化成气,仍须继续炼之必俟阳缩尽,其基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尽通者是也,亦即金龟缩首,如童子体,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那麽彭祖八百遐龄,不过得此人仙之道。有此基础,继而修大药,而後可以移炉换鼎,迁入中宫(中丹田)行十月之功,即可气化为神,胎圆亲为金仙,到此六通俱足,变化无穷。叁丰游戏市曹,承济世人疾苦;采和赤臂卧雪,而神通变化,未可思议。此等景况,有何难哉?惟恐学者,不能心死神活,发大志愿,竭力行之,年馀之功,便见神妙,不可测之奇效,请君等试之。余不汝欺也。
诗云:大□天机付凡流,广积至德道易求,真师指破玄关窍,龙降虎伏列仙寿。
天下世事,本来就中庸平易,这很好,如果过於夸张离奇,反致使人侮谤,那么吾出家清修之士,以道为本,如稍得趋避之术,亦是道之一助耳。能修到身外有身,自得玄中之妙。我与太虚合体,我亦太虚也。我行天德之所行,我即替天行道;我作神仙所为之事,我亦神仙也;我行圣贤所行之事,我亦圣贤人也。细想没什麽了不起的。古云:「尧何人也,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故天眼难瞒,我与天合,天眼即我眼也。天高声卑,我与天同体,天耳即我耳。所以不能者,道未修成也,如勤之谈道者,皆口头叁味;考其道行,均是空谈无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太上爷说过,大道至简至易。毫无杂伪其间。学道者,不能死心行去,终难成就。况道成神化,亲为大罗金仙,中间奥妙,诚有不可思议者。如初步功夫,只在静观凝神。试问名山大川,逸叟高贵,谁成不漏之体呢?哈哈,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耳,如果常常凝神观照,此即入手初修之要诀。吾屡言之矣,天机在目,目到心亦随之,亦即目击道存之义。心目之所在,息亦定此。胎息经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息定於中即伏气也,也就是静观守中之道,并非勉强。如勉强强制使之定伏,反而不能入定,不能伏气矣。须不急不躁。伏定既久,待其机之自动,此乃真阳之情感也。我即以神探其动处,识得此气根之动,方是得着玄关矣。然得无所得,须温煦照之,以免元气之外耗耳。一切玄妙皆基於此,此即配合自身之阴阳,为不传之秘密。初目光温照气穴,就是以神就气,使神气相抱。观照既久,其机发现,我又以神寻觅气根动处。气返回本穴,与神相依,阴阳配合之妙法也。阴阳不合,不生真神,如凡人夫妇不合,不生婴儿,同一理也。神气凝聚既久,神气充足,真神发现,再行周天自然而然。经所谓叁十六,二十四者,虚比也。气周一天,即如人间一日经十二时也。学人苟拘於三百息之句,真不堪教悔也。至隐微处,后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