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00阅读
  • 0回复

如何观察和依止上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139
 
发帖
20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3-13
莲花生大师曾预言:“当铁鸟腾空之时,佛法将传向世界。”
《宝岩授记》:“浊世如火燃烧时,密乘能力亦如此。”
当今末法时期正是密法兴盛之始,然而密法传入汉地至今,虽然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早先多是传播于帝王将相之间,民间难以企及。现在众生因缘渐熟,密法渐渐为大众所知,但是密法相对于大众仍属于新生事物,对于密法真正了解的比较少,所以首先弘扬密宗的正见实在是当务之急。

虽然过去有很多的显宗法师,对于密宗有只言片语的评价,但是因为听众根基机缘的原因,各位大师之言,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象释迦牟尼当初也曾经说过小乘法一样,实在是因为当时教化的弟子的根基问题,不是因为佛陀的觉悟不圆满;同样的,各位大师的言论也是因为囵于一定的机缘,有所局限,并非说各位大师是佛菩萨的化身,其言论就绝对不能商榷。所以当今之世各位学人,万万不可得少为足,只通过几位显教的大师的评说来了解密宗,想要了解密宗正见,一定要通过密宗认定的上师处,或者至少亲身跟随上师学法的大师处来闻思为准。

那么对于学习密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格桑仁珍上师开释录中曾经有这么一段记载。

有弟子问曰:“归依密宗后,最主要的方面是什么呢?”

上师回答说:“密宗里面,不论各派都以依止上师为至关重要。四归依中,第一条就是归依上师,归依上师是一切功德之门,如果真正归依了上师,应当视师如佛,其身虽现一般人的相貌,作为密宗弟子,应当将自己的上师看作诸佛的共同化现。没有上师就无法获得传承和灌顶,更谈不上得成就。大格西喀拉贡穹曾说:‘虽通晓三藏,若不敬师仍无利益’。《三昧耶庄严续》中说:‘相好具足天,观修无量劫,刹那忆师胜;供诵百万遍,祈师一遍胜’用无量劫长的时间观想本尊,不如刹那间忆念上师的功德殊胜,念诵供养文百万遍,不如至诚祈请上师一遍殊胜,修各种密法,都是在修上师法,上师法包含一切法。支贡觉巴仁波切说:‘上师四身雪山上,若未升起诚敬日,加持水流不降注,故当力修诚敬心’。”

而作为密宗弟子,莲花生大师也有相应的要求:

《莲花生大士七章祈请颂》云:密乘法门甚为希有……又过去八亿四千万诸佛亦未宣说。未来无量诸佛亦不宣说。何以故?众生未成法器。”“若无净信,则不堪为密乘法器”““真言密乘者,乃为具足净信有情而设”

既然上师法如此重要,我们就首先应该注重如何的选择上师,莲花生大师言:“弟子不观察上师即依止,如饮毒药;上师不观察弟子即摄受,如跃深渊。”可见观察上师的重要。

那么依止上师的标准是什么呢?各个经典当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各位真想依止密宗的殊胜教法的话,应该多多精进闻思,正如法王说的:“现在浊世中有些上师,自己根本就不懂佛法经论,更不说解释经典了,所以他就不赞叹闻思,只是一味地让人们修行,这就是真正的谤法罪。”“我认为在佛教里,再也没有比闻思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如果各位真的想成就,一定要养成闻思的好习惯。不要盲目的急功近利,不然在密宗里,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正如莲师曾说,修密者如蛇在竹筒,非升则堕,没有第三条路。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法王的则师观:
一、作为上师,要受过传承灌顶。
二、要有修证。
三、要有清净戒律。

其中对于如何的判断是否有修证是凡夫最难判断的事情,为此,喜饶俄兹活佛,曾经有这么一段关于判断上师的开释,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判断修证的有无:

喜饶俄兹活佛说:“观察一个喇嘛上师大德,不须看他会多少经,口才有多好,有没有神通,而要看看他有没有大悲心即可。因为真正的大悲心是要通过修证到很高的境界(才能具有的,因为初地菩萨才可以具有世俗菩提心,而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具有胜义菩提心的,所以要作到真正无我的大悲,只有要真修实证到很高的果位才可能有的。)。上师若有了胜义菩提心,那他无疑也就证得了空性,证得了菩萨果位(活佛曾说过:‘空于慈悲为一体’),也必定有修证有神通,可以选这样的人为上师是绝对不会错的。”

同样的,对于成就的标准,众多的活佛也有众口一词的开释,为取信于众,现列于下:

诺那上师开释录云:“康藏修佛者,看自己道行有无进步,是看自己之心,今年比去年慈悲一点没有,明白一点没有。今日之心,比昨日慈悲一点没有,明白一点没有。如今年今日之心,比去年昨日之心,慈悲一点明白一点,便是有进步,否则便是无进步,并不是求见佛、求飞空、求得各种神通之有无为进步。如求得各种神通,便落于外成,不是内成矣。我此种开示,汝们就是拿这个房屋大的金银宝珠往印度康藏,去遍访大德,求其开示,亦没有比此种开示还有更高的方法。(编者附言云: 为上师披肝沥胆,画龙点睛,最为恳切无上之开示欤!)”

黄教活佛祈竹仁波切开释云:“有没有真的'见佛'或'得佛加持'很容易判断,如果你的悲心、慈心及智慧等突然增长了,或嗔心及烦恼等自然消退了,就是得到了加持。否则的话,不论你见到甚么放光,若你的心没有改变,则肯定并非'见佛' 或得到加持。佛法修的是内道。修行有没有成绩取决于你的心有否改变向上,并不取决于灵异现像。如果你的心改变了,即使没见到甚么,也可说是已得加持及 '见佛'。如果你的心并未改变,即使天天见似是佛光的现象,又有何意义呢?这些现象并无真实性,你亦不需追求'见佛'或'得佛放光加持'。修持的人若不修内心而只懂追求外在的异像,是本末倒置了。 ”

桑吉银登仁波切开示录中记载:

有弟子问上师云:“何谓成就”

上师只以一言肯定的答之曰:“生起大慈大悲之心即为成就。”

各位看到这些开释,相信不但对观察上师有所了解,相信对于自己应该如何的用心也应当有所了悟。

在密乘要典《苏悉地经》中《苏悉地羯啰分别阿阇梨相品第三》中有关具德上师的论述是这样的:

“复次我今当说阿阇梨相。一切真言由彼而得。是故明知。阇梨者最为根本。其相者何。谓支分圆满福德庄严。善解一切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怜愍有情。贵胜生长。调伏柔软。随所共住。皆获安乐。聪明智慧辩才无碍。能怀忍辱。亦无我慢。常乐大乘。及解妙义。复深信乐秘密之门。纵有小罪。犹怀大怖。身口意业。善须调柔。常乐转读大乘经典。复依法教勤诵真言。而不间断。所求悉地。皆悉成就。复须善解。画曼荼罗。常具四摄。为求大故。不乐小缘。永离悭吝。曾入大曼荼罗。而受灌顶。复为先师。而叹德者。汝从今往。堪授灌顶。为阿阇梨。获斯印可。方合自手造曼荼罗。须依次第。亦合授与弟子真言。若依此者。所受真言。速得成就。不可怀疑。不于如上阿阇梨处。擅诵真言。徒用功劳。终不获果。弟子之法。视阿阇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为能授与。归依之处。于诸善事。而为因首。现世安乐。当来获果。为依阿阇梨故。不久而得无上胜事。所为菩提。以是义故。比之如佛。以为弟子。承事阇梨。无有懈怠。勤持不阙。所授明王。及明王妃。当得悉地。必无疑也”

白教大师岗波巴有著名的十一条观察大德的标准:
一、嫉妒和傲慢小。
二、贪心微小,安贫知足。
三、不爱装饰,无有我慢,从不盛气凌人者。
四、无狂诈,不隐藏者。
五、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能善为观察,心中不失正念及主张。
六、对善恶报应兢兢慎为,如护己目。
七、于持守显密诸戒,无伪作隐藏。
八、对众生无分亲疏远近。
九、对行恶之人,心不愤怒,能忍能恕。
十、占便宜的事让给别人,吃亏的事自己承当。
十一、所做所思与世俗人格格不入。
乃上人大德之象征,反之非上人之象征。

黄教能海大德开释的上师标准有十条,声称显教则师占一、二即可,密宗则非全具不可:
一、经调服,动止中律,持显密戒。
二、具正慧,显密三慧,具足不缺。
三、有忍力,修证神通等,秘密不显现。
四、性沉毅,作业坚忍,重诺不掉。凡所作业,必期所成,总不使有始无终也。
五、善传授,观机施教,次第登高。道场设学戒堂等五部,对机传授,恰如其分,不滥不悭,依次上进。对有大根器者破格摄受。师师相印,成就特胜。
六、善议论,表遮抉择,开合中理。
八、精曼荼(曼陀罗),事相做法,精密了办。
九、能加行,正助修行,实智具足。种种修法,皆依传承要决实习经验,要亲领学人,实践观修,指示道路,解决疑难,防治偏差,使定道逐步深入。
十、根调寂,内德充盈,外仪慈威,弟子对师,虽极亲近,然于律仪大节上不敢丝毫触怒。

在喇荣佛网上的《事师法五十颂》中还有上师应取之相和上师应舍之相:http://www.larong.com/larong/Mahayana/online/ssfwss.html

有关各种上师标准的开释,我也不能全部聚集全。我的愿望最重要的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思路,学佛一定要自己下工夫的。

至于如何的依止上师请大家参看:http://www.larong.com/larong/online/index.html中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怎么相应自己的上师
http://www.warabuddhism.com/5zm.htm
等等

智悲光尊者的一段开释,可以指导学人如何的用心。

智悲光尊者云:“上师恩德甚大,不论病痛快乐,顺缘违缘,应视为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变动心志。如偶有病患,当力疾修学,无病精勤,更何待言?又思心中刹那起一善念,成一善业,或热时得一丝凉风,冷时得一丝暖气,均当视为上师之加持力也。故应时时依靠上师,不可忘失,如病求医。时时刻刻观想上师在自己上方予以加持,不可谓此处非佛堂,即不观。以十方诸佛遍满虚空无所不有之故也。”

如果不幸地,自己已经依止了不好的上师怎么办呢?

记住,一定不能心存怨恨,不能说自己上师的不好、过失。否则有不忏之罪。

黄教的祈竹仁波切开释录中有这么一段:

“○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呢?

◎我们必须在依止一位师长前详加观察,不是看到报纸宣传便一窝蜂地前去依止。世间上的学问,我们尚须择明师而依止而学,何况生死成就大事?如果已经依止了一位师长,我们就应该看他的功德,而不是去挑他的过失。如果他有甚么过失,你应该早在观察期中决定不去依止。一旦已经在心中生起了依止心,再反悔就已太迟了。没有人逼你去依止一位师长,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决择。如果并未好好去观察便盲目依止,只可怪自己了。如果我们以批评及狭窄的心胸去看,世上全都是有过失的人。即使佛陀再世,在你眼中也一样会是充满过失的。佛陀在世时的俗家亲戚提婆达多便是一个好例子:他眼中的佛陀不但并非圆满的圣人,反而是他的敌人,所以他还处处陷害佛陀。若透过智慧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凡夫都有值得你去学习及尊重的特质,何况自己的师长呢?你眼中的师长之过失,极可能是你内心的反映而已,并不一定是师长真的有过失。如果你真的肯定师长在客观上有过失或根本没有真正之不断传承等情况,最好是悄悄地疏远而另寻师长,但绝不可批评已依止之原来师长,心中仍要视他为自己的师长中之一位。在传统中,一个修行人可以有多位师长,所以再依止其他大德是没有过失的,但谤批自己之任何一位师长则是不如法的。如果你已与某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即使只是在心中依止而并无告知师长),就不要再批评他。你尽管可再依止其他师长,但不要评谤原来的师父。其他人如果与他并无师徒关系,这个人又的确真的有很大的根本过失,或许还可出言以维护正信佛教的形像,但作为徒弟的你就不要插嘴了。总而言之,依止一个师长前要观察入微,依止后就要视师如佛了。 ”

文殊化身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此后如果不幸地由于自己的恶业或愿力而遇到不好的上师,而且也从他那里接受了一些教法,依照金刚乘的规矩,这个人已成了你的上师,你必须尊重和拥有信心;此时你了解了一些事情,使你不再觉得他有什么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技巧性的放弃此类上师,这将不会伤害到你或者其他众生。
由于你遇到不好的上师将会阻碍你真实的利益众生,所以我想一个人要技巧性地远离不好的上师,同时一个人也不要因此愤怒,因为是你自己选择到这不好的上师,所以不要抱怨。”

至于如何能在自己失去信心即使远离的时候还能保持对上师的尊敬呢?佛菩萨提出的标准我们做不到,那很正常,因为我们还是凡夫。不过起码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比如我们知道随便和女子发生性关系是不道德的。那么如果有一个女人进入您的房间,引诱您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虽然在离开之后,我们还是会想这个女人,但是我们的道德感马上就会提醒自己:这是不道德的。随起随提醒,心里就是这么斗争的,当您对上师失去信心的时候,对治之理类似于此。
13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