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84阅读
  • 0回复

道士葛洪内修外养的养生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ziyi2000
 
发帖
6
开心币
0
好评度
1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道士葛洪内修外养的养生方法 

陆压道仙  QQ=258522100  

  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各种炼养方术,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养生方法,不偏不执,要懂得气法、导引、房中、饵药、金丹(外丹),才能延年益寿,达到长生的境界。下面分别述之。(一)气法。葛洪虽以金丹为大道之重,但实际上仍以气法的修炼作为延年长生的基本功。气法修炼以精气神为三宝,主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葛洪已紧紧抓住精、气、神这三大要素进行修炼。葛洪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论仙》)便是修炼精、气、神的入手法门。因为人不能恬愉澹泊,则识神用事,于是好恶心生,是非心生,名利心生,色欲心生,乃至神智昏乱,气息不定,精气流溢,后天之精、气、神动摇,伤及先天,人便会衰损速死。所以气法修炼之要,首先在于静定,人能恬静无欲,则识神退位,元神自生,于是心降而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生。
关于气法的用途及其效验,葛洪加以了全面的总结。《至理》说:“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气可以禳天灾也。”现代科学初步证明, 内气的确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篇中又说:“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气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气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气禁之则立愈。近世左慈、赵明等,以气禁水,水为之逆流一二丈。又于茅屋上然火,煮食食之,而茅屋不焦。又以大钉钉柱,入七八寸,以气吹之,针即涌射而出。又以气禁沸汤,以百许钱投中,令一人手探掘取钱,而手不灼烂。又禁水著中庭露之,大寒不冰。”
炼气的方法颇多,主要有内炼专气、内守九精、胎息胎食、禁咒气法。《至理》中记载说:“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专气致柔,镇以恬素,遣欢戚之邪情,外得失之荣辱,割厚生之腊毒,谧多言于枢机,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养灵根于冥钧,除诱慕于接物,削斥浅务,御必愉莫,为乎无为,以全天理尔。”这是一段完整的内炼功天,它与《参同契》中所载的修性养神的性功基本相同。
《至理》中亦有命功的修炼方法:“吮吸宝华,浴神太清,外除五曜,内守九精,坚玉钥于命门,纬北极于黄庭,引三景于明堂,飞元始以炼形,采灵液于金梁,长驱白而留青,凝澄泉于丹田,引沈珠于五城,……怀重规于绛宫,潜九光于洞冥,……逍遥戊已,燕和饮平,拘魂制魄,骨填体轻。故能策风云以腾虚,并混舆而永生也。”这里所列的种种方法,有一些与《黄庭经》所载功法类同,也许就是来自《黄庭经》。其中所用的许多名词,如“宝华”、“玉钥”、“命门”、“黄庭”、“明堂”、“灵液”、“澄泉”、“沈珠”、“重规”、“绛宫”、“戊已”等,以后的气功内炼著作中亦经常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微旨》中用隐语述说的一段口诀:“夫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谨勿失。既往不追身将灭,纯白之气至微密,升于幽关三曲折,中丹煌煌独无匹,立之命门形不卒,渊乎妙矣难致诘。此先师之口诀,知之者不畏万鬼五兵也。”
这段话在《云笈七籤》卷五十六“元气论”一节中有注引,云此口诀出自《九皇上经》。这段口诀大意是说人在气功修炼时,以两目存日月并内视丹田,然后吞口中律液,引入心室之中。这时津液化为元精,元精与元气、元神相合,结成大丹。其形如弹丸,色如黄橘,口中甘甜如蜜。然后再对还丹培植温养,慎勿丧失,使其化为一股纯白之气沿任督脉运行,最后复归于命门和丹田之中。这是一种以存思和服炼口中津液相配合的行气法,其气聚丹田结成“大如弹丸黄如橘”的“中丹”的功法,已与后世道教的内丹术接近。
与气法相比较,内丹之术更加精微,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了解亦须透彻。尤其是对于经脉、丹田之类的功用,炼丹者更须知晓。真气在人身中,要循经络运行,道士 在行气时以意领气,顺其自然地控制真气的运行。在经络学说上,道教特别重视任、督二脉,丹法运炼以贯通二脉为要。汉代已有人试行庄子所说的真人行气之术,董仲舒讲“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就是将真气运行到足底涌泉穴。此外,汉代也有“气沉丹田”的行气法,据荀悦记载:“邻脐二寸谓之关,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授四时也,故长息者以关息……,至于以关息而气衍矣,故道者常致气于关,是谓要术。”(《申鉴·俗嫌》关即关元,道士称为丹田。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云:“石门,三焦募也,一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黄庭经》云“丹田之中精气微”,“回紫抱黄入丹田”,“呼吸庐间入丹田”等,是“丹田”一语在魏晋道书中已通用,且流传有三丹田之说。葛洪在《内篇·地真》中说人体“脐下二寸四分“为“下丹田”,“心下绛宫金阀”是“中丹田”,人两眉间却行三寸为“上丹田”。“三丹田”之说出现,说明魏晋时道道内炼学更趋完善。
那时道士已可用“以意领气”的行气法治病,“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失。”(《养性延命录》)除行气为自己疗病之外,还能以气与人祛病,这在当时谓之“布气”。《晋书·艺术列传·幸灵传》载:“吕猗母皇氏,得痿痹病十有余年,灵疗之,去皇氏数尺而坐,瞑目寂然。有顷,顾谓猗曰:‘扶夫人令起!’猗曰:‘老人得病累年,奈何可仓卒起邪?’灵曰:‘但试扶起。’于是两人夹扶以立,少迄,灵又令去扶,即能自行,由此遂愈。”这是晋代道士幸灵用布气的方法给人治愈痿痹病的例子,描述得活灵活现。
葛洪也说:“吴有道士石春,每行气为人治病。”(《杂应》)这大概是古代将真气发放到体外给别人治病的记载。葛洪说:“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故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始息而已。”那么,什么叫胎息呢?这是指炼气达到相当深的程度,此际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鼻息微微,若有若无,而大脉齐通,遍身舒适,如胎儿在母腹中,只有内气潜行。《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门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身中,一开一阖,遍体七窍与之相应,而鼻口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的太定境界。
葛洪认为魏晋道教中流传的气法虽有多种,但以胎息为代表。据当时的气功理论,认为婴儿初生时以脐和母体相联,故脐是人体的生身受命之处,所以炼功便把真气聚于人的脐下二寸,谓之气沉丹田。更进一步,又模仿胎儿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这是道教返元归根的思想。道士以为人能返回婴儿的先天呼吸,真气自然旺盛,便能与道合为一体,体真成仙了。
葛洪详细地阐述了这种气法循序渐进的修炼方法:“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并强调炼功应选择合适的时刻:“夫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气,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释滞》)
这种以吐纳行气、数息闭气、锻炼呼吸机能为特点的静功法,于汉晋时期十分流行。如上党人王真。“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断谷百余日,肉色美光,力并数力。”葛洪的从祖葛玄、老师郑隐皆精此道,《释滞》记“予从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登涉》谓“郑君(郑隐)言但习闭气至千息,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
同时,葛洪还介绍了以胎息法行气时的注意事项,例如: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炼功前要节制食欲,“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气强难闭。”还要保持和谐的情绪和开阔的心胸,要安静少躁,“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亥,故鲜有能为者也。”(《释滞》)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至今仍被炼功者奉为必须遵循的法则。
在葛洪所述的众多气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禁法”。从前面我们已举的例子可以看到,禁法的运用相当广泛,并且具有种种超常的特异功能,这与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的关系至为紧要。那么,这一类的功夫是怎样炼就的呢?在《登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末入山,当预止于家,先学作禁法。思日月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以卫其身,乃行到山林草木中,左取三口气闭之,以吹山草中,意思念此代赤色如云雾,弥满数十里中。若有从人,无多少皆令罗列,以气吹之,虽践蛇,蛇不敢动,亦略不逢见蛇也。若或见蛇,因向日左取三气闭之,以舌柱天,以手捻都关,又闭天门,塞地户,因以物抑蛇头而手萦之,画地作狱以盛之,亦可捉弄也,虽绕头颈。不敢吃人也。自不解禁,吐气以吹之,亦终不得复出狱去也。若他人为蛇所中,左取三口气以吹之,即愈不复痛。若相去十数里者,亦可遥为作气,呼彼姓字,男祝我左手,女祝我右手,彼亦愈也。”这是专门对付蛇及蛇伤的禁法。
《杂应》篇中又有一种“入瘟疫秘禁法”:“思其身为五玉。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则无所畏也。又一法,思其发散以被身,一发端,有一大星缀之。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又思五藏之气,从两日中出,周身如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
以上所述禁法,值得重视研究。从修炼的过程来看,是相当具体切实的,并没有什么神秘的色彩。至于能否有那样的功能和效力,这当然有待验证。无论如何,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怎样锻炼特异功能的最早的记载 。
(二)导引。导引,即导气和引体相结合的功法。先民以舞蹈舒展肢体,强身祛病,便是最初的导引。《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讲古时中央一带地平而湿,“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这种说法同古书上关于当时中原地区因潮湿致病而作舞强体的记载相同。导引是以肢体动作为主,如西汉帛书《导引图》所示。葛洪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对俗》)可知汉代道士模仿龟、鹤等长寿动物的动作,是把导引用作为延年长生的神仙方术。
《后汉书·华佗传》云:“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食。”华佗五禽戏是祖国 的宝贵遗产,当时即引起葛洪的重视。他说:“有吴普者,从华佗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余岁。”(《至理》)
        

看来五禽戏是人体内气血运行机制的外部表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实际上名震中外的少林拳术亦源于华佗五禽戏。过去人称少林拳式为达摩禅师所创,今考其拳式以五拳为最著,曰龙拳、虎拳、豹拳、鹤拳、蛇拳,盖气功家将内家之五禽戏,演变为外家的技击之术,不过略为变通而已。(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第112页,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本)看来道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贡献颇大,而道士(如武当派张三丰)则多为内家拳术的祖师,诸如民间流行的“易筋经”、“八段锦”、“十二段锦”乃至太极拳,皆是由古代导引术演化而来
  
  
签名档
巡回世界教授国学佛道儒,主讲:黄帝内经、道藏、云笈七签、道术千里透视诊病、道术布气、画符念咒、请神、降灵。
获得:养生治病长生久视,如八仙一样的超越生死的至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
QQ=258522100欢迎来访
签名档
巡回世界教授国学佛道儒,主讲:黄帝内经、道藏、云笈七签、道术千里透视诊病、道术布气、画符念咒、请神、降灵。
获得:养生治病长生久视,如八仙一样的超越生死的至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
QQ=258522100欢迎来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1 9:30:26编辑过]
道术千里透视诊病布气请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