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96阅读
  • 0回复

大圆满心要精义加行指导(十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139
 
发帖
20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06
颜班.希热将参 (嘎玛) 仁波切 国语传授 

大圆满心要精义加行指导(接续第十五期之《人趣八苦》)

怨憎会苦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对自己不友善,甚至会伤害我们的人,有时候,自己所拥有的财物或之外的一切,常常会被周遭的人侵害、偷盗和抢劫,心中会有不安全感之余,还会有恐惧心。此外,自己不喜欢的人、害怕的事物,我们却不得不和他们在一起,无法远离,这就是「怨憎会苦」啊! 爱别离苦 「爱别离苦」和「怨憎会苦」正好相反。一切亲人或所喜爱的事物,常常不能和我们好好的相聚或让我们拥有,因为世间的无常和轮回的变化,必须要生离或死别。不论是亲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乃至亲朋好友,都很难不接受这些痛苦。有时候,自己所拥有的财物种种,也无法永远享用,在无常或死亡来临的时候,也都要离开自己。所求不得苦 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舒适与安乐,追求好吃的食物、舒适的房子、高等的学历、响亮的名声和富足的财物等等,在追求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非常非常辛苦,辛苦的结果往往也会有所收获,但是,也有很多不是有求必应的,辛苦不一定有所得;甚至,有人辛苦一辈子,得到的一切,却常常反受其害。大富翁因为太富有而遭人绑架,高官因为政治变迁,落为平民,或沦为阶下囚。很多无常的变化,不但「所求不得」是一种痛苦,连「所得」也是一种痛苦啊!但是,如果各位是为了追求出离轮回之苦而受苦的话,当然,这种苦一定会让你有所得的,因为在正法中为修行而受苦,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福报!所恶临身苦 所谓「所恶临身苦」是说,不喜欢、厌恶的事常常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痛苦,虽然不喜欢痛苦,可是偏偏要承受许多痛苦的事。人因为业力的关系,有人出生在贫苦之家,不得已要做别人的佣人;有人不愿意去做坏事,可是遇到被坏人逼迫,不得不犯法,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人不喜欢杀人,可是战争爆发,身为战士,也会被迫杀人。世间上种种的事情,太多不是自己所乐意的,但是却必须去面对,去接受,这是「所恶临身苦」啊!不过,如果你已经知道,人道有上面所说的种种的苦,又得到善知识传授的正法,却又不好好修行,无法自在面对这些痛苦、处理这些烦恼时,那这种苦就是自己找来的啦!

《阿修罗道之苦》  在阿修罗道的众生,事实上,福报和天人差不多,但是,由于过去生喜欢嫉妒和斗争,所造的恶业会带来纷争。因为阿修罗常常和天人作战,天人福报比较大,天人如果受伤,只要用甘露水擦一擦,就会复原,但是阿修罗的身体和人道的肉体一样,只要伤害到要害,就会死亡。因为阿修罗道恶业的引召,所以生活常常在斗争之中,不得休息,甚至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来闻思佛法。《天人之苦》 天道的众生在物质享受上非常的丰富,但是因为太无忧无虑了,心念容易放逸,终日耗费时间不修行;虽然天人的寿命很长,但是每一刹那都是散乱的,当天人的福报享尽的时候,就要面对果报的来临,接受死亡的痛苦和悲哀。天界的七天,是人间的七百年,这时候,那种痛苦就好象是下地狱一样。我们看看人世间,许多人荣华富贵地过一生,在现世中转眼成空,不也是活生生的写照吗?(五)皈命善知识 虽依法门供施无律仪 行大乘道违离利他心 虽获四灌生圆不正修 如是谬道祈请上师度 举止狂鲁正见不通达 散心修持未证自夸证 威仪资具错谬昧己过 如是悖法祈请上师度 旦夕将死犹贪爱染财 年华渐逝仍少出离心 见闻肤浅漫夸具功德 如是无明祈请上师度 宿缘逼使心旋于纷乱 虽依静处心如木石顽 虽云调伏贪瞋不遣除 如是障道祈请上师度 如是酣睡祈请上师度 如是火宅祈请速拔除我们了解从三恶趣到旁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在整个的轮回中,都是会受到痛苦的,所以我们要决心脱离轮回啊!要脱离轮回,就一定要依靠善知识的指引。所有过去和现在的解脱者、大成就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论是在经、续、论等一切经典的理解,或是在实际修行的经验上,没有不依止善知识(上师)而得到的。当我们知道,得到暇满人身的是那么难能可贵,得到暇满人身存活在世间的寿命,又是这么无常,这么短暂;当寿命结束之后,又不知道会依照什么不可思议的因果,在茫茫六道中轮回漂荡,一切的一切,就是这样无止尽的循环着。所以说,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遇到能引导我们走上解脱正道的善知识或师兄弟,就一定要好好地把握、珍惜啊!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善知识呢?如果你很幸运地遇到一位非常好的上师,又要怎样虚心地学习呢?学习的过程中,又要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和意念呢?这些都是我们在决定往出离轮回、往生命究竟解脱大道上修行的时候,应该要预先了解的基本观念,这样,在我们通往实修路上前进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受用。弟子观察上师三年 大家在进入密法的时候,常常都听到说<弟子观察上师三年,上师观察弟子三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很深的,但是往往很多人都会错了意。许多学密法的,把这句话挂在口边,到处去观察上师,不管他遇到的上师已经教了他多少佛法,或是他遇到什么样的上师,他都用这句话作理由或原则,甚至作为比较上师们优缺点的借口,结果几十年下来,他观察的上师很多很多,他的头发白了,还继续在跑道场,作观察。「弟子观察上师三年」 是在他还没有决定要接受这位上师的教诲之前,就要注意的事。在没有接受灌顶之前,弟子要先观察这位上师能不能依止;一旦依止了清净的上师,自己又对上师不恭敬,就会违犯很重的戒律,种下不好的因果喔!弟子如何选择上师 「弟子观察上师三年」的意思,原本是要学法的人在通往解脱的正道上,避免走入偏邪的外道,遇到邪师而不自知,将满怀的虔诚心和宝贵的生命,白白的浪费了之外,还会增加许多的恶业,不但不能往上解脱,还会往下堕落,所以,选择一位可以依止的善知识,是那么的重要,当然,这和个人的福报、因缘、愿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可是,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聚散来去匆匆,尤其,许多仁波切到很多地方,都只能做短暂的停留,实在没有办法让信众们做三年的长期观察,再来向他们请法。因此,不管是显教或密教,实在很难照这种方式,有足足三年的时间来观察或寻找上师。一位真正可以让弟子们依止的上师,其实是很不容易遇上的。基本上,他必须具备:
1.清净的戒律
2.内在有广大的菩提心
3.通达显密经典
也就是说,这位上师外表要具有令人敬仰的戒律威仪;对于众生好象自己的孩子,有无上的慈悲心;又有丰富广博的学问和世间的善巧,可以教导信众,又能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力行、同事来摄受弟子。内外德相具足圆满,身心寂静柔顺,具有修行的实相证量。在世俗上,内外都出离世间,没有个人利益的事业,当然,如果他兼具有传承的加持力,这位上师是绝对不能错过,要当作真正的佛来看待,紧紧地把握住。中国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印度人说,一般的树木,如果生长在檀香木中间,也会有檀香的香味。如果我们遇到善知识或善的道伴,自然就会受他们的影响啊!因为浊世的来临,许多自称为上师的人,会用很多巧妙的方法和虚伪的方便,让很多人用三年也没有办法分辨出真假,甚至,弟子穷其一生,可能都不知道跟随的不是正法的老师。这些也都是身为弟子们和他们业力关系的牵引。如果弟子们业力不清净,就算他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他也不会当作珍贵的佛菩萨来看待;相反的,一位业力清净的弟子,遇到邪师,他自然会知道不去依止啊!所以说,学法者自己的业力是不是先清净?智能福德的资粮是不是具备了?这是修行者很重要的前提。上师观察弟子三年 至于所谓「上师观察弟子三年」,在五浊恶世的时代也很难适用,因为大家都非常忙碌,虽然学佛风气还很流行,可是真正想修行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学佛的人像是一个很口渴的人,渴望得到生死解脱的法门,现在的人要发出出离心却越来越困难。有一句笑话说,以前的弟子是沙漠里口渴的旅客,拼命地想找水喝(水=善知识),现在的上师是沙漠里的一口井,反过来在后面追着弟子来听法。其实,「上师观察弟子三年」这个规矩还是存在的。上师如果不观察弟子而随意传授密法,弟子们没有往善业方面去努力,常常起纷争,违犯金刚乘的戒律,对上师本身也会有不良的伤害。对佛法的殊胜和延续,也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真正的上师对于弟子的言行是有一定规范的。怎样是一位好弟子 如果你很幸运地遇到一位非常好的上师,自己要怎样学习才能成为一位好弟子呢?一位好的弟子,
第一:要具有很大的正信,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上师,产生完完全全的信心,把上师当作是真正的佛菩萨来看;
第二,具有闻、思、修的智能,知道上师所教导的一切,具备善巧和智能,受持上师所传授的妙法;
第三,要具有广大的慈悲心,对于受苦的众生或无依无靠的人,有很大的同情心和悲悯之心;
第四,严守戒律,对上师的教授,都能恭敬学习;
第五,胸襟要很宽大,对上师和师兄弟们的所作言行,都能包容,身、语、意三方面的表现都很柔顺;
第六,很慷慨,自己拥有的一切,可以不吝啬,尽量的作供养;
第七,具有修行的清净心,很少不善的言行和意念;
第八,深具惭愧心,如果有一点点过错,就会感到很羞愧,态度非常谦卑。
具备以上的基本条件,才是学法的根器,这样,对于学法的一切苦和乐,都能忍受;对于上师如何的训练,甚至严厉的怒骂等等,都能顺受;能够随时很谦下的学习,断除掉我慢;这些都是身为弟子应当要具备的心态和实际的行为,这样才有修行成就的可能,否则,听闻佛法,也只是一种生活的经验,对生命究竟解脱和出离轮回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什么是供养? 至于所谓的供养,在古代来说,能够有机会有一点能力供养佛法僧,供养真正的善知识,是很大的福报。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人借着供养之名,来诈骗信众的钱财,以致于将可以累积资粮的殊胜供养,变成避之为恐不及的行为;而相对的,有些人认为,供养就是拿钱给上师,拿的越多,福报越大,其实不是如此。供养的意义,简单说,有三种,
一种是修行上的供养。将上师所讲的一切法,不管多么辛苦,非常勇猛精进地来学习修持,这是最上品的供养;
第二,是用自己的身、语、意做供养,对于上师吩咐要做的事情,就像上师的仆人一样的去做,这是中品的供养;第三,用财物供养上师所需的饮食、住所等等生活所需的一切,这是下品的供养。
当然,这种分法,并不是说,每天苦修就是最大的供养,或是说,不应该作财物上的供养,这意思是希望弟子们以学法为上,不要以世间的财物为衡量谁才是供养上师最有功德的人,那就失去了修行的意义,也违背了佛陀的教育。(待续)


※※※※※※
☆ 嗡阿吽 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 ☆  

大圆满心要精义加行指导(十六) [达娃卓玛] 8K 06.01 01:12
13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