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53阅读
  • 0回复

证得了!得传悟道之问道篇(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峨嵋剑客
 
发帖
2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8-07

                                                          证得了!得传悟道之问道篇(一)

        喜欢听别人说道论道,也总爱提些刁钻的问题,有的朋友说爱我刨根问底,有的说我在抬扛,也有的说我悟性太差,更有人说我与道无缘。其实不然,因为真的没有弄明白个所以然来,说服不了自己,甚至于有时会整晚都在想某个问题,弄得彻夜难眠,以至于影响第二天工作。
       就象我在《寻师记》中所说的,也是因为喜欢和好奇,爱四处寻找一些书籍,拿来研究一下,企图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偶而也在网上溜览一些学者和爱家们的贴子,总希望从中都能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的确,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个“道”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竟有那么多人喜欢它、研究它和参悟它,或许这也算是一种“道”缘吧。因而历朝历代都不乏论道、寻道、修道和证道者。正因如此,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与积淀,道统文化已成为我中华独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体系最早的传统文化,是本源文化;它具有着原滋原味的、代表着中华人所特有的文化特征,而非泊来品,华夏子孙的思维模与行为模式,不可避免的均残留有道统文化的痕迹。也难怪为国内外学术界、舆论界以及爱好者所关注,并对道的理论、历史和派别等溯根问源进行多方研究,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对道的评述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同时也成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者们争论热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诚然心中既已有道,就要想法去寻道、问道,以图有缘修道、证道。那么究竟该如何来认识这个“道”呢?到底哪家之言的更近于真理呢?与师约好后,带着这个疑问,第二次来到了师的家里。
“最近怎么样”师开门并把我让进了屋内。
“感觉非常好,”我边坐边回答说,“确实与我过去练的东西不一样,也体验到了一些东西。”
我师看着我说:“哦,体验到了什么?,”
我想了想回答到:“嗯……,自然运化,不假于人力作为,每次炼完后倍觉身心舒畅。”
“很好,入门功夫原本就是这样的,简单、易学、易炼,都是为了筑基做准备,这门功课能让你实修实证的,你要边修边悟,才能有所进步。”师笑着说道,“你今天又有什么新问题?”
      于是我就向师讲起在过去读过许多有关道学方面的书,有前人经典的,也有现代的学者们所著的,但对“道”的解释都各式各异,觉得都不无道理,但又觉脑子里面还是很糊涂,好象一团乱麻,难以理出个头绪,不知哪里才是切入点,为什么对道的认识会产生诸多的差异。
     师脸上露出的笑容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师倒了一杯水,我欠了欠身子双手接过来。
“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从古到今,研究‘道’的从来就不乏其人,无论道家、道教、丹家、前辈学者都有许多的著作存世,包括现在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家们也在研究,然终究不过定位不同,目的不同,机缘不同,体悟也不同,因此对‘道’的认识和理解也就产生差异了。”
      我点了点了点头说:“这就是说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参悟道的宗旨不同,因而就形成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理解和认识也就不一样了?”
     老师又说:“也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有很多人把道家、道教、丹家(或称仙家)混为一谈,其实这三家有很大区别的”。
  “哦?在我过去的理解好象都是差不多呀,不都是在研究的这么一个‘道’吗?”我问。
   “那可大不一样,你若想求仕途,就要参悟官场之道;你若想从商致富,你就要参悟商场之道,你要想好好工作,就要参悟处事之道,你要想有个好家庭,也要体悟为夫为父这道,那能是一回事吗?”师接着说:“中国自轩辕黄帝之后,经过许多朝代,直到春秋时期李老子、战国时期的庄子,都属于道家一派。老庄哲学属于哲学体系。道家哲学是成系统的,用于外,可以治理国家;用于内,可以修身养性。古时候许多读书人,都是运用此学说处世。在位则帝王将相不以为荣,在野则陋巷布衣不以为耻。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无往而不自在,无时而不安乐。这就是道家,汉时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也都是道家人物”。
      我点头说:“明白了,老庄哲学体系,一般常人所能理解的就是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齐天下的道理,是修身齐家之道、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这也是老庄之后道家学派所追寻的那个‘道’。”
  师肯定了一下又说:“至于寇谦之的科仪符禄,张天师正一道的五雷法,丘长春之全真派经忏斋醮,祈禳等类,这些住庙穿道袍的道士,有着严谨的戒律和集团势力,这些叫做道教。道教派虽然也讲修持,但其宗旨与作用,与道家是完全不同,不能把道教与道家混为一谈。”
     我笑着插了一句:“在我所理解的道士好象都是做一些消灾祈福、驱妖除魔之类的法事。”
“那是片面的看法,”老师严肃的说, “道教一般讲有十大宗,这正宗十家有:‘仙宗、金液、聚玄、长淮、葆和、调神、南宫、仓益、健利、科醮。’其纲要和法门今天不详细讲它。你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我有些惊讶:“没想到道教也有这么多宗之分。”
   “是的,各自修习的宗旨不同,法门也有差别。然道教与丹家也并非等同,道教是道团势力的称谓,有道士。而仙家也就是丹家,并非完全是道士,也不一定信道教。古时将道家列九流之一,九流有道家、儒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属诸子百家范畴。仙家则列为方技之一,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为方技范畴。”
   “丹道属于方技?那丹家又是修的哪个‘道’呢?”我又问。
   师轻轻的吮了一口水:“老子被奉为道家之祖。凡讲‘道’无过于老子。老子《道德经》,有讲‘天道’的,有讲‘人道’的,有讲‘王道’的,皆是杂记古圣先哲之精益微言,并非专指某事物而作此说。至于最上一层,乃是讲‘道’之本体。其言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其意谓(道)乃宇宙万物之母,无名无形,绝对不二,圆满普遍,万古常存。所谓修道者,就是修这个道。”
    “的确是这样,对道德经的解读总是各色名异。这么说丹家修的就是这个无名无形,只有唯一的这个‘道’,那仙又是什么?”我一付刨根问底的样子。
    “ 仙,人年老不死者曰仙。仙者迁也,谓迁入山中也。丹经所载,大凡成仙者,多为隐迹仙去,不知所终。神仙者,为不死之道也。然学道者则不然,不一定要长生不死,止求能闻道悟道证道罢了。《论语》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道与仙不一样。”
我瞟了一眼窗外,思衬到:也许成仙了道就是修炼者穷尽一生所追求的结果了,因此又有称丹道为仙道的,若真能活个一百几十岁无疾而终,不是仙又是什么?工作之余学道悟道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师的话音又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急忙又集中了注意力,以免漏听什么。
    “丹家依据历代祖师传下口诀,依次第修炼达到了生死的目的。常人按生下来、成人、老、死的自然过程为归依,而修仙道者则是逆自然规律而修炼,接老,转中年,至青年,再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成仙了道的“反”自然规律运转,严格的讲,仙道的道法不是道法自然,而是道法‘反’自然。《道德经》曰:‘反者道之动’真正符合自然法则。”
        师略微停了一下,象是看我听懂了没有,说:“道士一定是道教徒,道家非道教徒,而仙家既非道教徒,也非道家,而是具有非凡修持的丹道实修实悟者!你可以按此意来分辨。”
       我点头说: “我明白了,不同层面上的人在追求着不同层次的‘道’,也就是说大家旨在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个‘道’!”
      我的思路也渐渐的清晰起来了,同样是一个“道”字,放在不同的位置总有不同的含义,查查字典,意思颇多的,它既可以作道理讲,还可以作道路言,又可以作办法说,也可以作教派论,等等注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百家之言了。然而丹家的所理解和追寻的“道”却是一种超常的东西,有点象是万物之本体,生命之本源。看来修道证道确是一条漫长艰难的路啊。(待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