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77阅读
  • 0回复

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针灸师
 
发帖
52
开心币
0
好评度
36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3-18

一.辨别证侯

1.辨热毒,瘀血,热毒壅滞者,颅缝闭而复开,两目下垂,发热烦躁,溲赤便秘;瘀血阻络者,头颅

胀大,颅缝开解,神情呆
滞,青筋暴露,唇舌发紫。

2.辨肾虚,脾虚肾虚者,头颅增大,颅缝开解,神情呆钝,目无神采,面色淡白,脾虚者,头缝裂开

不合,头皮光急,食少便
溏,神情呆滞。

二.治疗方法


  解颅的治疗方法以补肾利水,益髓健脑为主,并根据风邪、水湿、痰浊、瘀血的不同,而分别运用

健脾利水、化痰降气、平肝熄
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同时配合外敷药物、针灸、推拿等综合措

施,以提高疗效。由于本病为一难治的慢性病,疗程不宜
过短,以2~6个月为宜。

三.辨证论治

1.肾气亏损

  证候表现:头颅明显增大,囟门宽裂,颅缝开解,面色淡白,神情呆钝,目无神采,眼球下垂呈

“落日状”,头大颈细,前倾不
立,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指纹淡青。严重者可见斜视,呕吐,惊

厥 。

辨证要点:本证属先天胎禀怯弱,肾气亏损,脑髓失充所致,以面色淡白,神情呆钝,目无神采,舌

淡脉弱为辨证依据。头大颈
,前倾不立为肾虚痿证;食少便溏属脾肾阳虚,火不暖土所致,故便溏多

澄澈清冷。治则补肾益髓。 方药运用,补肾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

、牡丹皮、牛膝、鹿角胶(烊化)、当归等。
证见面光白,形体消瘦,肢软,神情呆滞者,加重熟地

、鹿角胶、山药、当归等药之剂量;证见头大颈细,囟门移开,颅缝分离
,头围迅速增大者,加重茯

苓、泽泻、牛膝等药之剂量;兼见眼球震颤,斜视或视力模糊,加枸杞子、菟丝子、决明子、菊花 。

若系小儿先天性颅裂,脊柱裂并发脑积水,可应用鹿角胶合剂(鹿角胶、牛膝、茺蔚子、山萸肉、山

药、熟地、当归、牡丹皮 、
泽泻、茯苓、猪苓),配合外科手术治疗。

2.肾虚肝亢

证候表现,颅缝裂开,前囟宽大,眼球下垂,白多黒少,目无神采,心烦不安,手足心热,筋惕肉瞤

,时或惊叫,口干舌红,脉
沉细数,指纹紫红。

辨证要点:本证除表现肾气亏虚的证象以外,还表现两方面的证候,一是阴虚火旺证,如神烦不安、

口干舌红,手足心热等;二
是肝风内动证,如筋惕肉瞤,时或惊叫。其病理为肾虚肝亢,虚风内动,

与热盛动风有别。治则滋肾养阴,平肝熄风。方药运用知
柏地黄丸合三甲复脉汤加减。常用药:熟地

、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龟版、鳖甲、知母、黄柏、阿胶(烊化)、白芍等。阴
虚发热者加玉

竹、白薇;心烦不安者加琥珀粉、珍珠母;筋惕或惊叫加天麻、钩藤、僵蚕;若肾虚髓热,口干舌红

,手足心热者,
可按《幼科发挥?胎疾》所提出的“脑者髓之海也,肾主骨髓,中有伏火,故髓热而头

破,额颅大而眼愣小也,宜服地黄丸。”

本证阴虚火旺而肾阳告乏者,宜阳中求阴,用河车大造丸(紫河车、龟版、熟地、人参、麦冬、天冬

、牛膝、杜仲、黄柏、
砂仁、茯苓),另用封囟散外敷囟门、以温阳化水而除脑中之浊邪、内外配合

,疗效较好。


3. 热毒壅滞


证候表现、头颅日见增大,囟门高胀、颅缝合而复开,两目下垂,发热气促、烦躁哭闹、面赤唇红,

或见两目斜视,四肢痉挛、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多弦数、指纹紫滞。辨证要点:此证

由于火热毒邪上攻于脑,故有发热烦躁,面赤唇红,溲赤
便秘等一派里热炽盛证象。由于热蒸脑髓,

脑水泛溢,故囟门高胀,头颅日见增大;热动肝风则两目斜视,四肢痉挛。治则清热解
毒,化瘀通络



方药运用,犀地清络饮加减。常用药:水牛角片(先煎)、生地、连翘、灯心草、牡丹皮、赤芍、桃

仁、白茅根、姜汁等。如由
痰热壅结,胸闷欲吐,舌红苔黄者,可用小陷胸汤加胆南星、石菖蒲、地

龙、天竺黄、牛黄等;大便秘结、烦躁不安,可用凉隔散
以清上焦壅热;若肝经热盛,惊跳目青者,

用泻青丸或当归龙荟丸以泻肝经之实热;抽搐者加全蝎、钩藤、白芍。


4.脾虚水泛,表现证候,囟门宽大,颅缝开解,面色淡白,精神倦怠,纳呆便溏,腕腹胀满,舌淡。

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

指纹淡红。

辨证要点:证因脾阳气虚,运化不健,水湿痰浊上泛脑络,出现一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证象,故以

面色淡白,精神倦怠,纳呆
便溏,舌苔白腻为辨证依据。治则温脾利水。

方药运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制附子(先煎)、猪苓、茯苓、

泽泻、桂枝等。食欲不振加
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便溏加车前子(包)、山药;呕吐加半夏、竹

茹、鲜生姜。若脾肾阳虚,纳呆便溏者,可用调元散(山
药、人参、白茯苓、茯神、白术、白芍、熟

地、当归、黄芪、川芎、灸甘草、石菖蒲。共为细末)每次10克,加姜枣煎服本证选方
用药可在传统

利小便基础上,取张仲景前后分消利水之已椒苈黄丸合温阳利水之五苓散,配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之

太子参,黄芪,
活血化瘀之丹参。本证辅治,可配合外敷,针灸疗法。

5.瘀血阻络

表现证候,头颅膨大,颅缝开解不合,青筋暴露,神情呆滞,或聋哑失语,智能低下,四肢瘫痪,唇

舌发紫,或舌有瘀斑,脉弦
或虚数,指纹色紫或隐青而淡滞。

辨证要点:本证乃瘀血阻于脑络,压迫脑髓,阻塞脑窍,致脑窍不通,故以头颅膨大,青筋暴露,神

情呆滞,唇舌发紫为辨证依
据。瘀血痰浊交夹互结,阻塞脑窍,脑窍失用则见聋哑失语,四肢瘫痪。

治法,化瘀通窍


方药运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地龙、麝香、牛膝、

茯苓等。方中麝香每用
0.05克、1日2次、另冲服。抽搐者加钩藤、僵蚕、天麻;惊悸烦躁者加琥珀、

朱砂;四肢瘫痪者加制马钱子、杜仲、桑寄生,黄
芪等。

  本证乃瘀血积聚闭塞所致,可予行气导滞,化瘀通阻为法,方用丹参桃红芎蚓汤(丹参50克、桃仁

,地龙各25克、红花15克、
川芎10克)症重便秘加麝香0.01克(另冲),水蛭0.5克,1岁,每剂分

2天匀6~8次服。

联系电话:80503988

电子邮箱:zygf8@126.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