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95阅读
  • 4回复

克已复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真音
 

发帖
1326
开心币
83
好评度
668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2-27

"克已复礼",社会和谐

来源:东方网  作者:汪长纬  2007年2月27日 10:39

  近日看到一篇批评于丹《论语心得》的文章,其中突出批判“克已复礼”,并一口咬定孔子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克已复礼”就是要恢复周王朝的秩序。其措辞之激烈,言语之霸道,口气之凌厉,让人恍若又闻到了40年前的“文革”气息,真让人怀疑是把文革中的大批判文章又原封不动地发表了。
  
  孔子思想的产生当然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这恰恰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有人固然可以轻飘飘地指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儒家学说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和道德的基石。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一位教授认为,集孔子学说之大成的《论语》所代表的政治谋略水平,至今还没有出其右者。我是赞成这个判断的。历史上不早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吗?专横地认为孔子的学说就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不免过于武断和霸道了。
  
  扯远了,回到“克已复礼”上来。当年“文革”中“批林批孔”对“克已复礼”的谴责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孔老二如丧家之犬,到处鼓吹“克已复礼”,要人们克服自我,以符合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当时的报纸天天都是这么鼓噪,完全没有正常、客观的学术探讨和批评精神。至于孔老夫子提出的“克已复礼”是不是就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似乎也没拿出确切地有说服力的证明。
  
  其实,“克已复礼”源出《论语·颜渊》,是孔子在学生颜渊关于“仁”的提问时的回答:“克已复礼为仁”。方法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大意是约束自己的举止言行,以回复和符合于“礼”的要求。我查过一些经典,对“克已复礼”的解释大体都是如此。其中的“礼”应理解为社会秩序。这个秩序不能只认为是统治秩序,而应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事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把“克已复礼”只解释成服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规范,是不讲道理的,是强加于人的。实际上,即使在万马齐喑的“文革”时期,人们的心中也始终有个疑问:如果每个人都能克服自身的弱点以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是很好吗?
  
  今天重提“克已复礼”,甚至为其正名也好,古为今用也好,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其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和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等等。但是,不论处理好哪方面的关系,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就是不论是社会群体还是个人,都必须克服自身的陋习,抑制不正当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更符合社会规范的秩序,更符合社会利益的要求,更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和践行“克已复礼”,不正是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看,相当程度的诚信危机和道德堕落已有目共睹,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对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某种程度的颠覆,也是一种“礼崩乐坏”。从这样的现实出发,如果官员们克制自己的贪欲,就不会成为腐败分子而更符合人民公仆的标准;如果商人们能节制自己的暴利欲望,流通领域就不会有假冒伪劣,消费者的权益就会得到更好的保障;医院和学校若能克制自己的发财冲动,老百姓就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等等。从最浅处说,如果人人都能克制自己的随意妄行,社会上就会少一些交通违章,邻居间就会少一些争吵打闹,天下就多一些安详与太平。
  
  总之,“克已复礼”,社会和谐。

=================

为了尊重作者,这个时髦的标题就不修改了,虽然我很讨厌。转这篇文章是孔子和作者的大部分观点。

我补充一句:

“克已复礼"”是错的,那就改为:
任己弃礼。
这样,反对“克己”的人满意了吧。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的结果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988
开心币
35
好评度
41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3-26
真音不喜欢儒家?
以前是例无虚发,现在却刀刀走偏!
离线真音

发帖
1326
开心币
83
好评度
668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3-27
我的三教观

我非常喜欢儒家。

三教之中,我最喜欢道家的深度及其博大。老子的思想,我怀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庄子对人生的洞察非常深刻和独到,许多时候,他比老子更为美丽。庄子的智慧在文学上表现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奥修认为“庄子是最难得的一次开花”。他认为庄子是美丽的,独特。我们从《庄子》中的故事可见他对人生的洞察表现着非凡的智慧。《庄子》也是导师认为不可不读一的本书。但是庄子比老子更接近人生。庄子不是不知道大道,而是他不说。庄子把他对于大道的理解,表现为人生上。他的文章没有离开过人间。

老子不是,他是全方位的。他洞察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把握了大道之理,由此他生发了他对天道地道人道的理念。

孔子在《论语》中说:“不知生,焉知死。”因此,他只说人道。子贡说孔子对天道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说了大家也不懂,所以他不说。他的天道思想,也许在《周易》中才表现出来。孔子是大成至圣,从他以后,我们根本找不到一个象他一样渊博的人了。他和弟子们的《论语》,每读一次,就有一次的体会。在诸家的解读中,我相信南怀瑾的别裁更有深度,虽然也许他有些的确是别裁。我们看到有些学者的理解,其实是俗化了圣人及七十二贤的言行。我认为孔子是圣人,而不是凡夫。只有以圣人的角度和高度才能理解《论语》和《周易》等书籍。

于丹的《论语心得》,我看不进去。她是在肢解圣贤的思想,我不愿意看。天涯的北塞李悦(?)也站在于丹的对面解《论语》,但是我认为他仍然解不出孔圣人的境界。

我非常尊敬大成至圣的孔子,却未必信任后来的儒家。

在三教中,以气势最恢宏的为释家。在此,我很欣赏奥修的说法:释子非常完美,是天上的一朵花,但是地下没有根。

我们是活在一个人间的世界,而不是天上的世界。

这其中还有一个人,就是六祖慧能。我见到他,一定会六体投地。一想到他,我的心中就“贤贤易色”,感觉肃然。我对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爱、仰慕。

释家是一座山,是学校和旅游,但不是家。我们许多来到学校久了,就必须回家。道家是个家乡,是个一个大城市,里面应有尽有。道家是旅游区、学校,也有家。儒家则是家和单位,旅游区也有,不多。

 在三教中,如果只是唯一的选择,我愿意选择道家,我愿意从黄老庄而行。其次,我会选择儒家。一个人应该有个家,但不能总是呆在家里。最后,我会选择释家。释家是个学校和旅游区,我必须出去再回来。可是说我俗缘未了。我相信,真正能了俗缘的人很少的,相当稀有。当然,我以为走进山林,其实未必比比隐于朝市更佳。也许,到了儿孙都大了,我就可以到山上去不回来了。但是,那时也可能太迟了。

========

不假思索,随手写到这里,以后再说。有些地方可能有问题。有错再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7 18:26:21编辑过]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的结果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988
开心币
35
好评度
411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3-27

也行再过几年你就会推翻的

我现在喜欢道家了,因为道家讲的都是天地自然社会的道理,而孔子的学说现在看起来被统治阶级利用变成了压榨百姓的工具,所以不喜欢他,而佛家则让人们修来世,也不好。

以前是例无虚发,现在却刀刀走偏!
离线真音

发帖
1326
开心币
83
好评度
668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3-27

道家的经典《素书》把大道理融于人道中,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几年后的情况,我只敢想,不敢说。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