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05阅读
  • 1回复

是什么让超过1/4的大学生想到自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988
开心币
35
好评度
4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8-06

网友:王贵宏
 
 
  今年5月初,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以前,只听说过有不少大学生自杀的痛心事件发生,但仅仅是个别现象,还未形成很大的声势,更谈不上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因此笔者也没怎么留意。看了中国社会调查所的问卷调查结果,超过1/4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着实让人有些忧心。

  有人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大学生有轻生念头,是因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处于文化转型期,文化失衡造成了部分人群的心理失衡,加之,各大高校的“生命教育”又没有抓好,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脆弱,经不起文化教育转型期的大风小浪,最终导致的直接结果只能是选择以死殉学。但是,据笔者看来,这种分析的相当片面的,至少不能确切地反映大学生的真实心理,事实上,大学生选择轻生是无奈之举,是被高昂的学费与廉价的大学生之间的巨大反差给逼出来的,是血淋淋的“学费杀人”事件。

  是的,如今的大学生与以前相比,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都要优越得多。可能有人会引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定义,说当今的大学生是“被宠坏的一代”,是长在福中不知福的可怜虫。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丁点未来的火花,闻不到时代的气息,看到的只是依赖、孤僻、信仰缺失、精神沙漠化……。我承认,当今的大学生的确还存在着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想请那些论者扪心自问,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20左右岁的青年,正逢青春年华,还未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倘若不是出于无奈,花花世界,谁不留恋?谁愿意走孤独冰冷的黄泉路?

  如今,高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向市场化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看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只看到学费一天比一天明显地猛涨。据8月2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陕西合阳县供养一个大学生至少需要一家农户10年的纯收入。大概比合阳县贫困的地区还不少吧,假若在更贫困的地区,三口之家的农户不吃不喝奋斗数10年才能供一个孩子读完4年大学。如果昂贵的求学费用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即使砸锅卖铁也值得,但关键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还得继续面对月薪不足2000元的严峻现状,这种高昂的学费与廉价的大学生之间的巨大反差,心理素质再好的人,恐怕未必能承受得住。

  人们可能会说,艰难的环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特别是对从小生长在温室里的“被宠坏的一代”进行挫折教育更显得急迫而重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综观中国历史,在逆境中挺过来的名人伟人大有人在,而现如今的大学生为什么就挺不过来?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客观,倘若文王、仲尼连饭都吃不起,还要被逼着交纳这样那样名目繁杂的培训费,还会有《周易》、《春秋》问世吗?面对昂贵的大学生培养成本与毕业后价值廉价的现状,一边是梦想的破灭,一边是对父母的愧疚,你想,大学生还有颜面见“江东父老”?

  因此,倘若有关部门不及时改革高校教育体制,减少大学生的培养成本,提高毕业就业率,而继续“收取的是精英教育的学费、提供的是大众教育的质量、生产的是滞销的社会产品”的话,恐怕这个数字还会更加可怕。

以前是例无虚发,现在却刀刀走偏!
离线tanjiexiao
发帖
121
开心币
0
好评度
50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7-10
有道理,环境造就人,什么样的社会才会有什么样的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