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48阅读
  • 0回复

伏藏与伏藏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孟婆汤
 
发帖
369
开心币
0
好评度
25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4-20
显然,以我目前的知识和觉悟,试图涉及犹如另外一个时空的神圣领域,既不自量力,亦困难重重。大凡人们往往只对书本里的奇人逸闻有兴趣,何况如今这样一个物质化与制度化的时代。
幸而西藏尚是一块极具自然力的土地。它以连绵起伏、积雪不化的山脉为屏障,在囊括着草原、湖泊、森林、冰峰、旷野的同时,也珍藏着一座焕发着奇异而美妙之光的精神宝库——藏传佛教。
当然,这与一个伟大民族的持久而虔诚的信奉分不开,更重要的,是那众多的被西藏人视为珍宝的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大成就者们。
尽管日益发达的科技文明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但内心世界的滋润与丰富往往与别的息息相关,——变幻莫测却充满灵性的大自然则是在逻辑推理上可以成立的主要而显著的背景。在这个生命时常面临着极限的挑战但被深情地誉为清凉福地的所在,奇迹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奇迹;像接受漫长而严寒的冬日里短暂的暖阳或猛烈的暴风雪,以及一阵急遽的足以毁灭农人的劳动成果的冰雹之后出现的美丽彩虹和清澈如镜的湖面上所呈现的颇具预兆的幻影一样,善良、勇敢并懂得感恩的人们以一颗平常心接受着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甚至一切所谓神秘、玄奥、超现实的事物,包括伏藏和伏藏师。
伏藏,它的意思是被埋藏的宝藏,——而此类宝藏,绝不仅仅是世间意义上的宝藏,它通常以教化众生为目的,大多为各种修习之教法。即使是在今天,仍有林林总总含义深远的宝藏,被具有非凡能力和获得证悟的修行者发掘出来,这种并不多遇的人就是伏藏师,在藏语里被称为“德冬(Terton)”,其意为“发现法宝的人”。
至于伏藏之法,据《土观宗派源流》所称:“天竺(即印度)古来就有,藏地其他宗派中,也是素见不鲜的”。
比如在佛教传入之前便存在于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波教——也有伏藏一说,大约起始于公元11世纪藏王赤松德赞和热巴中兴佛灭苯时期,按《苯教史》(嘉言宝藏)所载:“五大秘密经文宝藏和一千七百小经文宝藏被藏匿起来了。在国王的每一个寺庙里都藏了一部苯教经卷,同样还有许多经文宝藏藏在深山、岩洞和塔子里等地方。”并且,苯教也有伏藏师,其掘藏方式与下面将要讲到的有关藏传佛教密乘中之所谓如出一辙。事实上,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改良的苯教似乎已演变为藏传佛教序列中之一种了。
而这些精神价值至高无上的宝藏,其中,尤为主要的,即宁玛派旧译传承里的密续法门的教法,或说是在公元九世纪初藏王良达玛灭佛期间——此乃藏传佛教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劫难。大约有七十年左右,西藏成为没有佛教的地方,但是它仍然存在于已皈依的人心中——被四处逃散的僧人及时地隐藏才得以保存下来,但更为普遍的说法,认为是在公元八世纪,藏传佛教创始人、金刚乘之宗师、有“第二佛陀”之誉的莲花生大师在藏地弘法时,预见到无常和业力将使佛法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地遭到劫难,为了使佛法的精髓保留在世间,拯救蒙昧的众生于无边的苦海,——如《土观宗派源流》指出:“将很多修习共不共两种悉地的教授作为伏藏埋藏,大力加持,令不失坏,付与守藏护法神掌管,并发净愿,愿此法得遇有宿缘的化机。若到取藏之时,则先现取藏的预兆,由谁取藏,应将取藏者的名号氏族、容貌等记在取藏的简札上,若时地与取藏人一切缘会具备,则将此藏取出,以之普传有缘。”
在由十四世纪出现的伏藏大师尔金林巴发掘的、据说是佛母耶协措杰依莲师口述记录并埋藏的长篇史诗《贝玛噶塘》(汉译为《莲花生大师本生传》,译者:当代藏族著名学者洛珠加措)中就有这样的宣言:
我要书记佛法
然后进行伏藏
劫末众生难调伏
不能没有伏藏
这类书籍一书写
佛法就能得发展
如果离开慈悲之钩
浊时众生去求谁
而且,此传记中专门有五章是讲述伏藏与伏藏师的,对伏藏的种类(经典、法器、财宝等十八种,包括心传之法,总之世间万物,不一而足)、地点(经一百三十个岩窟及隐蔽地无数,据说天上、地下、水底“三界”或现今所谓的“多维空间”里无不有之)以及发掘伏藏的时间(绵延至今)、人物(历史上留名的伏藏师有二千五百多人,最为突出的是“八大林巴”,即莲师本生的八大化身)均作出了详之又详的预言,并对伏藏师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告诫,如:“有缘遇到我的伏藏时,神鬼人以静凶两种形式现”,“与人相处难以获功德,长修行利他成就自然现”,“佛法深奥的地方,妖魔鬼怪也猖獗”等等,特别对如何分辨真伪伏藏师提出了明白无误的警告:“凡是积过德的,才能见到密如晨星的掘藏师;一个时间里,不会出现几个伏藏师”,“在某一个地方,不会出现两个掘藏师”,“买卖渝盟的伪伏藏,无疑是佛法的凶手,宣传这种伏藏也有罪”,《土观宗派源流》也说:“固然有一类名为掘藏者,他们是将自己所伪造之法,先事藏伏,后假作掘取,此纯系伪法;然而发掘的真实伏藏,亦为数甚多,切不可一概加以谤毁!”
藏密名著《中阴得度》(又译为《西藏度亡经》),一部由莲花生大师撰写的指导众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安然地面对死亡、从容地走向再生的至关重要的经典(藏密中一种主要的修持便是日常修习死亡术,即一种逐渐进入涅磐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瑜伽法门),也是无数被发掘的伏藏之一。在其英译概述中,编者伊文思.慈博士,一位师从精通英语的西藏密教喇嘛修习多年的美国人如是说:“……《中阴得度》的文字,系于莲花生时代,亦即公元第八世纪,创作而成——正确一点说,应该是:笔之于书;而后匿藏起来,待到适当时机来临,遂由持明羯磨林巴使它复见天日”。而“持明”者,密宗师也;“羯磨林巴”,乃莲师作过授记的八大伏藏师之一。
十九世纪出现了一们名叫秋吉林巴的伏藏大师,在藏地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神奇的故事,其中一则讲到,在某个月圆之日的正午,他远游至某地,刚刚被人们迎请上法座,忽然一路而起,冲出门外,策马驶入一条湍急的河流之中,良久才高举一卷黄色的羊皮经书出现在惊鄂万分的人们眼前。原来这是因为他在喝茶的当儿,于瞬间产生的正观中,见到佛母耶协措杰对他说,河里有只大鳄鱼看管着伏藏,那是她在久远前按照莲花生大师的叮嘱藏下的,但护法神化现的大鳄鱼将在满月这天的正午闭口,如果它闭上嘴,六十年内将无人取出藏在它嘴里的伏藏,而这伏藏中载有许多忿怒本尊的法门,适合秋吉林巴那个动乱的时代,他也正是可以修习并弘扬这些教法的上师,因此在佛母耶协措杰的催促下,伙吉林巴及时地从鳄鱼的利齿间夺下了这部后来利益众生的密籍。
当代宁玛派大成就者、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的五明佛学院的院长晋美彭措也是一位伏藏大师。据《访密宗大师——西藏密宗考查访谈纪实》一书(作者:吴玉天介绍,他早在童年时就具备了开发伏藏的缘分和功能,那时候取出的许多金箧和佛像至今犹在)。 1990年,在不丹朝拜了莲花生大师的各个修行处,开取了伏藏经《莲花生大师猛修信轨》。
值得一提的是,伏藏师并非清一色的男性,久嫫曼摩便是一位出现于十三世纪的著名女伏藏师。她很小就失动了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去放牧,据传说一次她在莲花生大师禅修过的一座洞穴边睡着了,梦见一群空行母正在洞里举行密续仪式,多吉帕姆(金刚亥母)从岩石中取出一部发黄的经书放在她的头上,预言她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开悟境界。醒来以后,她性情大变,行为古怪,人们都叫她“久嫫曼摩”,意思是“被魔附身”,并把那部从睡梦中取得的伏藏《空行母秘密总集》称为“久嫫曼摩的发现”。后来这位“睡梦空行母”、著名的伏藏师秋旺上师的智慧配偶,在西藏中部一座向风的山巅举行一个金刚会供后,像鸟儿一般飞向空中,进入了空行的净土,而由她口传的法门至今仍非常盛行。
另外,据《雪域文化》一九九二年春季号上登载的《卡西康珠及其传奇》(作者:益西拉姆)一文,叙述了出生于一九三六年的女伏藏师卡西翁姆奇特而坎坷的一生,——似乎伏藏师更多地出现在康巴、安多这样一些更具有蛮荒、壮丽、奇幻色彩的土地上。其中,康珠(即空行母)的一位随从讲到:“……康珠甲右手中指和拇指抓住榔头,慢慢抬起。榔头在头顶上转了一圈,轻轻地碰了一下石柱,我听见很微弱但很清脆的一声‘当’,这时手电光照见刚才榔头敲打处,有一个直径约二十厘米的洞。康珠伸出左手,将整个手臂都伸进了洞里,像是在拨什么,发出了响声。‘让他们递一块石头,’康珠对我说。石头传上来了,康珠接过并在石柱上敲了一下,只听得洞中响声如惊雷……我看见康珠又将左手伸入洞中,取出一尊金灿灿的佛像。她从怀里取出一块蓝色的丝绸包好佛像,将佛像递给我,我轻轻地将佛像装入怀里。这时,康珠将珊瑚、珍珠、五谷等用哈达包好,放入洞里,再将洞口关上。她有意将一节哈达掉在洞外,让众人看清楚,并告诫大伙在三年内不要对外人谈到此事。”
多么不寻常的伏藏师们!他们仿佛天生生有第三只眼,或者可以说是某种来自心灵的视觉,使他们能够洞悉凡人不可能知晓的秘密,并引领他们发掘埋藏已有数世纪之久的奇珍异宝,他们甚至已经突破了精神与物质、虚幻与真实、生与死、净与垢等所有二元对立的观念,任运而行无所抑制,享受着真正而完美的平静与安适,自在如风。——而为此,他们日复以夜的实修和苦修又有谁能够了解并且经验呢?他们或长期地隐居于深山之中偏狭的洞穴里,独自静坐、祈祷和观想,与凶猛的野兽或弱小的动物为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内心却充满了常人难以形容也不曾感受的喜悦;或浪迹于广阔无际的大自然之中,萍踪无定,四海为家,从不执著,至多有一只木碗和几件特殊的法器是随身之物,看起来很像是褴褛的乞丐或流浪汉,而那些双目被污染、蒙蔽的人即使与之相遇,也无缘认得。正如莲花生大师所说:“……遭到敌人迫害者、仁爱沉默者、麻风病患者,贫穷但修行者、遭仇人追杀和负债累累的人、受到威胁又没有权力的人有发掘伏藏的缘分;与伏藏无缘的是五种人:占据王位握有权力的人、享尽荣华富贵的人、人财两旺不愁衣食的人、欲壑难填心烦意乱的、手巧眼快心细的人,这些人没有伏藏的缘分。”并对伏藏师做了明显的授记,如“九大功德”、“十大正确”以及姓氏名号、相貌特征、出生区域等。
然而,在历史上历来就对伏藏与伏藏师一说存有质疑,说法不一;虽偏见或谬论甚多,这里姑且不作评述。总之,往往是在广大的民间,那些传奇、生动且闪烁着智慧这火花的故事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和持久不息的生命力:至于具体到密乘而言,那成卷累读、(传承之)脉络清晰的经卷(仅《贝玛噶塘》即《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据说不同的版本就多达千余种)更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不过,作为一位乐于追寻梦想的人来说,我尤其着迷于这里面洋溢着的一种难以比拟的美感和妙不可传的魅力。
交赤松 及羡门 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 饮醴泉 柱杖桂枝佩秋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