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果相关经典关于证果
证果到底要断什么烦恼?在经典只说到十结,即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佛教发展到部派分裂而对证果众说纷纷,结果有部论师创立88使和98使的复杂理论,如今中国佛教几乎全盘接受88使和98使的讲法,更创立81惑。然而,佛在经典里不曾说到有88使和98使。而且南传佛教如今依然只是讲十结,我个人认为中国佛教应当放弃88使和98使的理论,以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来讲解证果。
以下列出88使和98使的理论出自哪些论典,编号引用大正藏的号码,其中1521及1527是大乘论师依据小乘论典而说98使,1541/1543/1546/1547/1552都是小乘论师的著作,不是佛所说的论典。
1521 十住毘婆沙論 聖者龍樹造98
1527 涅槃論 婆藪槃豆作98
1541 眾事分阿毘曇論 尊者世友造88,98
1543 阿毘曇八犍度論 迦旃延子造88,98
1546 阿毘曇毘婆沙論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88,98
1547 鞞婆沙論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88,98
1552 雜阿毘曇心論 尊者法救造88,98
律曰:须陀洹不复受三涂报,于无上道决定信
善见律毘婆沙卷第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与五百优婆塞。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优婆塞义。在家白衣。具丈夫志。归命三宝。自言我是优婆塞者。云何而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耶。佛告释摩男。断除三结。身见戒取及疑网等。断三结已。成须陀洹。更不复受三涂之身。于无上道。生决定信。人天七返。尽诸苦际入于涅盘。是名优婆塞得须陀洹。又问。云何而得斯陀含果。佛告摩诃男。断三结已,薄淫怒痴,名斯陀含。又问。云何而得阿那含果。佛告摩诃男。若能断三结,及五下分,成阿那含。时摩诃男及五百优婆塞。闻此法已。心生欢喜。而白佛言。世尊。甚为希有。诸在家者。获此胜利。一切咸应作优婆塞。时摩诃男及诸优婆塞。作是语已。礼佛而退。诸比丘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律曰:证果与所断烦恼。没说88使98使
毘尼母经卷第八
见谛中所应断者。有六。一身见。二疑。三戒取。四向恶道欲。五向恶道恚。六向恶道痴。修道所应断。一欲染。二恚。三色染。四无色染。五无明。六慢。七调。断如此七烦恼。便得证果。断三结得须陀洹。欲染恚薄故得斯陀含。欲染恚断故得阿那含。一切结尽故名阿罗汉。
经曰:证果与所断烦恼。没说88使98使佛说长阿含第二分自欢喜经第十四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所谓教诫。教诫者,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是为初教诫。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五下结,于彼灭度不还此世,是为二教诫。或时有人不违教诫。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是为三教诫。或时有人不违教诫,三结尽,得须陀洹,极七往返,必成道果,不堕恶趣。是为四教诫。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放光般若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学五眼品第四
以解脱慧度于三碍:有身碍、有狐疑碍、有邪信碍,度是三碍得须陀洹。便道得念,于淫、怒、痴薄,得斯陀含。精勤于道,却淫、怒、痴,得阿那含。便消五爱:一者色爱、二者无色爱、三者痴爱、四者恨戾爱、五者乱志爱,已度是者便得罗汉。如是行空菩萨,便得空脱,便成五根。疾近不中止禅,至罗汉道。是人已得无相解脱,逮得五力乃至罗汉。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有比丘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有比丘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有比丘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生般涅盘,不复还生。此世有比丘得无量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
杂阿含经(393)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修无间等。如此章句,一切四圣谛经,应当具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悉应当说。
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无间等。
若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五下分结尽,生般涅盘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何等为四。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杂阿含经(79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杂阿含经(928)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须陀洹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须陀洹者,三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须陀洹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斯陀含
佛告摩诃男。谓优婆塞三结已断已知。贪.恚.痴薄。摩诃男。是名优婆塞斯陀含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阿那含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阿那含者。五下分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阿那含
经曰:阿罗汉有退,9种阿罗汉
中阿含大品福田经第十一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世中为有几福田人?
世尊告曰:居士!世中凡有二种福田人,云何为二?一者学人,二者无学人。学人有十八,无学人有九。
居士!云何十八学人?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盘、生般涅盘、行般涅盘、无行般涅盘、上流色究竟。是谓十八学人。
居士!云何九无学人?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
律曰:阿罗汉有退,9种阿罗汉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
长者以诸衣物置上座前。即便前礼佛足白言。世尊。于此人间几是福田。佛言。有二。谓学及无学。学人差别有十八种。无学之人有其九种。是谓福田。堪销物利。云何十八种有学人?谓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家家、一间、中、生、有行、无行、上流。是名十八。何等名为九种无学?谓退法、思法、护法、住法、堪达法、不动法、不退法、慧解脱、俱解脱。是名为九。
律曰:四三二果有退。得果退者言退失不犯
萨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第八
问:若比丘如是语。我于四沙门果退。犯何罪。
答:偷罗遮。
问:若比丘言。我得四沙门果。得何罪。
答:不得言得。波罗夷罪
问:我失阿罗汉果。阿那含果。斯陀含果。得何罪耶。
答:不犯。实不得退言得退。波罗夷。实者不犯
问:若比丘言我是学人。得何罪耶。
答:若言我学波罗提木叉。偷罗遮。若空无所有言学圣法。波罗夷。学修多罗毘尼阿毘昙亦如是。
若比丘言。我是最后生。犯何罪耶。
答:若说过去法已灭。偷罗遮。若说实生尽。波罗夷
律曰:二果失精,不说三果失精
四分律卷第二
世尊以此因缘即集诸比丘告言。乱意睡眠有五过失。一者恶梦。二者诸天不护。三者心不入法。四者不思惟明相。五者于梦中失精。是为五过失。善意睡眠有五功德。不见恶梦。诸天卫护心入于法。系意在明相。不于梦中失精。是谓五功德。于梦中失精不犯。精有七种。青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何者精青色转轮圣王精也。何者精黄色转轮圣王太子精也。何者精赤色犯女色多也。何者精白色负重人精也。何者精黑色转轮圣王第一大臣精也。何者精酪色须陀洹精也。何者精酪浆色斯陀含人精也。
律曰:讲解入禅得果无犯
四分律卷第十七 说云何得证果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十七群比丘往语六群比丘:“长老,云何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云何入空无相无愿?云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耶?”时六群比丘报言:“如汝等所说者,则已犯波罗夷法,非比丘。”时十七群比丘,便往上座比丘所问言:“若有诸比丘作如是问‘云何入初禅、二禅乃至四禅,空、无相、愿,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为犯何罪?’”上座比丘报言:“无所犯。”十七群比丘言:“我等向者诣六群比丘所问言‘云何入初禅乃至四禅,空、无相、愿,云何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彼即报言‘汝等自称得上人法,犯波罗夷非比丘。’”彼比丘即察知,此六群比丘与十七群比丘作疑恼。
律曰:证果向他人说,犯波夜提罪
十诵律卷第十不得实说过人法
是中犯者:
若比丘,实是阿罗汉,向他人说,波夜提。
实向阿罗汉,向他人说,波夜提。
实阿那含、向阿那含,实斯陀含、向斯陀含,实须陀洹、向须陀洹,向他人说,皆波夜提。
若比丘,实得初禅,向人说者,波夜提。
实得二禅、三禅、四禅,慈、悲、喜、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不净观、阿那般那念,向他人说,波夜提。
乃至我好持戒,向他人说,突吉罗。
若比丘实见诸天来至我所。龙、夜叉、浮荼鬼、毘舍遮鬼、罗剎鬼来至我所,向他人说,波夜提。
乃至实见土鬼来至我所,向他人说,突吉罗
律曰:证果不一定会说法
十诵律卷第十一
佛在舍卫国,尔时,佛告诸比丘:我教化四众疲极,令诸比丘当教诫比丘尼。尔时,诸比丘受佛教已,次第教诫比丘尼。上座比丘次第教诫竟,次至长老般特。
时阿难往语般特言:“汝知不,汝明日次应教诫比丘尼。”般特语阿难言:“我钝根不多闻,未有所知,我夏四月乃能诵得一拘摩罗偈‘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恶。常系念现前舍离于诸欲。亦不受世间无益之苦行’阿难,得过是次者善。”
阿难再三语般特言:“诸上座已教诫竟,今次到汝。”般特比丘亦再三报阿难言:“我钝根不多闻,未有所知,夏四月乃能诵得拘摩罗一偈。得过次者善。”
阿难复言:“汝明日次教诫比丘尼。”即受阿难语。夜过已,中前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食后还自房舍,空地敷坐床已入室坐禅。
尔时诸比丘尼闻,今日般特比丘次教诫比丘尼,皆生轻心:“是不多闻诵读经少,夏四月过诵得一拘摩罗偈‘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恶,常系念现前舍离于诸欲,亦不受世间无益之苦行’。我等所未闻法云何得闻?我等所未知法云何得知?所诵拘摩罗偈,我等先已诵。”
诸有比丘尼,先不入祇陀林听法者,时皆共来。有五百比丘尼,出王园比丘尼精舍,往祇桓听法。诣长老般特房前立,謦欬作声扣户言:“大德般特,出来!”长老般特即从禅起出房,至独坐床上,端身大坐,诸比丘尼头面礼竟,皆在前坐。
时长老般特以柔软语言:“诸姊妹!当知我钝根少所读诵,夏四月过诵得一偈‘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恶,常系念现前舍离于诸欲,亦不受世间无益之苦行’虽然我当随所知说,汝等当一心行不放逸法。何以故?乃至诸佛,皆从一心不放逸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助道善法,皆以不放逸为本。”
作是语已,用神通力于座上没,在于东方虚空之中,现四威仪行立坐卧。入火光三昧身出光焰,青黄赤白种种色光。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种种现神力已还坐本处。
诸比丘尼见长老般特如是神力已,轻心灭尽,生信敬心故尊重净心,折伏憍慢。即随比丘尼所憙乐法所应解法,而为演说。众中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有种声闻道因缘,有种辟支佛道因缘,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者。尔时众中。得如是种种大利益。
经曰:一聚落内有500阿那含。
由本经这说明有无数人于佛前证初果,这些人于末法都会天上人间来回地继续修行证果。别听人瞎说此时不可能修证。
杂阿含经(854)
~~~~世尊。彼等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诸比丘。彼罽迦舍等,已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于天上般涅盘。不复还生此世
诸比丘白佛。世尊。复有过二百五十优婆塞命终。复有五百优婆塞于此那梨迦聚落命终。皆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于彼天上般涅盘。不复还生此世。复有过二百五十优婆塞命终。皆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当受一生。究竟苦边。此那梨迦聚落复有五百优婆塞于此那梨迦聚落命终。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佛告诸比丘。汝等随彼命终、彼命终而问者。徒劳耳。非是如来所乐答者。夫生者有死。何足为奇。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彼如来自知成等正觉。显现演说。分别开示。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苦阴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苦阴灭。今当为汝说法镜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法镜经。谓圣弟子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经曰:初果优婆夷畜养男女服习五欲(妓女)
杂阿含经(964)
~~~~婆蹉白佛。颇有一比丘于此法、律得尽有漏。无漏心解脱。乃至不受后有耶
佛告婆蹉。不但若一。若二、若三。乃至五百。有众多比丘于此法、律尽诸有漏。乃至不受后有
婆蹉白佛。且置比丘。有一比丘尼于此法、律尽诸有漏。乃至不受后有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比丘尼。乃至五百。有众多比丘尼于此法、律尽诸有漏。乃至不受后有
婆蹉白佛。置比丘尼。有一优婆塞修诸梵行。于此法、律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优婆塞。乃有众多优婆塞修诸梵行。于此法、律断五下分结。得成阿那含。不复还生此
婆蹉白佛。复置优婆塞。颇有一优婆夷于此法、律修持梵行。于此法、律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优婆夷。乃至五百。乃有众多优婆夷于此法、律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得阿那含。不复还生此
婆蹉白佛。置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梵行者。颇有优婆塞受五欲。而于此法、律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众多优婆塞居家妻子,香华严饰,畜养奴婢。于此法、律断三结。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一往一来。究竟苦边
婆蹉白佛。复置优婆塞。颇有一优婆夷受习五欲。于此法、律得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众多优婆夷在于居家。畜养男女。服习五欲。华香严饰。于此法、律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女人畜养男女,服习五欲,即妓女)
婆蹉白佛言。瞿昙。若沙门瞿昙成等正觉。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梵行者。及优婆塞、优婆夷服习五欲。不得如是功德者。则不满足。以沙门瞿昙成等正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诸梵行。及优婆塞、优婆夷服习五欲。而成就尔所功德故。则为满足。瞿昙。今当说譬
经曰:不梵行能得二果,故不应筹量他人道行
杂阿含经(990)鹿住优婆夷心生狐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诣舍卫城。次第乞食。至鹿住优婆夷舍。鹿住优婆夷遥见尊者阿难。疾敷床座。白言。尊者阿难令坐
时。鹿住优婆夷稽首礼阿难足。退住一面。白尊者阿难。云何言世尊知法。我父富兰那先修梵行。离欲清净。不着香花。远诸凡鄙。叔父梨师达多不修梵行。然其知足。二俱命终。而今世尊俱记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于后世得斯陀含。生兜率天。一来世间。究竟苦边。云何。阿难。修梵行、不修梵行。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其后世
阿难答言。姊妹。汝今且停。汝不能知众生世间根之差别。如来悉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如是说已。从坐起去
时。尊者阿难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鹿住优婆夷所说广白世尊
佛告阿难。彼鹿住优婆夷云何能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阿难。如来悉知众生世间根之优劣。
阿难。或有一犯戒。彼于心解脱、慧解脱不如实知。彼所起犯戒无余灭、无余没、无余欲尽。或有一犯戒。于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彼所起犯戒无余灭、无余没、无余欲尽。于彼筹量者言。此亦有如是法。彼亦有是法。此则应俱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一后世。彼如是筹量者。得长夜非义饶益苦。
阿难。彼犯戒者。于心解脱、慧解脱不如实知。彼所起犯戒无余灭、无余没、无余欲尽。当知此人是退。非胜进。我说彼人为退分。
阿难。有犯戒。彼于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彼于所起犯戒无余灭、无余没、无余欲尽。当知是人胜进不退。我说彼人为胜进分。自非如来。此二有间。谁能悉知。是故。阿难。莫筹量人人而取。人善筹量人人而病。人筹量人人。自招其患。唯有如来能知人耳。如二犯戒。二持戒亦如是。彼于心解脱、慧解脱不如实知。彼所起持戒无余灭。若掉动者。彼于心解脱、慧解脱不如实知。彼所起掉无余灭。彼若瞋恨者。彼于心解脱、慧解脱不如实知。彼所起瞋恨无余灭。若苦贪者。彼于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彼所起苦贪无余灭。秽污清净如上说。乃至如来能知人人
阿难。鹿住优婆夷愚痴少智。而于如来一向说法心生狐疑。云何。阿难。如来所说。岂有二耶
阿难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如来说法若有二者。无有是处。阿难。若富兰那持戒。梨师达多亦同持戒者。所生之趣。富兰那所不能知。梨师达多为生何趣。云何受生。云何后世。若梨师达多所成就智。富兰那亦成就此智者。梨师达多亦不能知彼富兰那当生何趣。云何受生。后世云何。阿难。彼富兰那持戒胜。梨师达多智慧胜。彼俱命终。我说二人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后世亦同是斯陀含。生兜率天。一来生此究竟苦边。彼二有间。自非如来。谁能得知。是故。阿难。莫量人人。量人人者。自生损减。唯有如来能知人耳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灭后(公元1500-2500)还能得阿那含
善见律卷第十八:(ac1500-2500)中得阿那含不难
何以佛不听女人出家?为敬法故。若度女人出家,正法只得五百岁住。由佛制比丘尼八敬,正法还得千年(bc500-ac500)。法师曰:千年已,佛法为都尽也?答曰:不都尽。于千年(ac500-ac1500)中得三达智。复千年(ac1500-2500)中得爱尽罗汉,无三达智。复千年(ac1500-2500)中得阿那含。复千年(ac2500-3500)中得斯陀含。复千年(ac3500-4500)中得须陀洹学法。复得五千岁(ac4500-9500)。于五千岁得道。后五千年学而不得道。万岁后经书文字灭尽。但现剃头有袈裟法服而已。
证果的信心、真伪、退果
修行为了解脱生死,小乘佛教称为证果,共有四果。中国禅宗称为明心见性,后期的祖师更立下三关。佛在世时,已经有人怀疑佛所印证的二果不正确(杂阿含990经)。在佛灭后对四果的印证更是议论纷纷,最开始有大天五事中的阿罗汉有无知,后来发展到阿罗汉退果,乃至阿罗汉可退至无果的说法。如今更加难判断修行人所证何果,例如增上慢人的未证以为已证,以及已证果后退果。所以千万别自以为证果而告诉他人,因为你可能是未证以为已证,也可能证了退果,怀疑你的人一旦发现你的烦恼再起时,他们将会耻笑你,甚至于把你赶出三门外。所以要小心不要向人说你已证xx果,也要小心观察证和退,以下是关于证果的问题:
1:真实证果随意向他人说,犯波夜提。
2:观因缘、观五蕴、观生灭、观十八界等,皆可证初果至阿罗汉果。
3:一个修法让他证阿罗汉,不等于你修完成了也是阿罗汉。
4:修行者贪求果位,自以为修证——增上慢。
5:修观后必须经过一番磨炼,才能确定烦恼是否断除。
6:见道可以顿见,所以初果可以速证。入定、念佛、持咒非修慧故难见道,观因缘是破我见最好的修法。
7:修道必须渐修,即贪嗔只能渐断,所以应当经常修观。
8:烦恼不可断灭,以无生缘为断。只要失去正念正知,烦恼就有因缘再度生起。
9:定力退失,则正念也退失。正念退失,则烦恼得生缘。
10:每天早晚检查定力是否退,退了赶快修回来。
11:平时多观因果、因缘、生灭,世间的生灭、无常、苦、无我。
12:唯有过出世间的八正道生活,才能证阿罗汉。
13:世人以人为师,以圣人为依止,真修解脱道者并非如此。佛说:佛灭后,以戒为师,依止四念处。
14:阿罗汉之前三果,心勿与色会,不然祸生。四十二章经曰:佛告沙门。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
15:不要道听途说,对于退果若有疑问,请看《异部宗轮论》或《异部执论》。
16:要以心无烦恼为自在,不要以开悟或证果而自满。
17:要以烦恼减轻、智慧增长为成果。别以你修完一个法门了,以此当成修行成果。
18:众生各有因缘,菩萨行持更是难思议。有人表面上虽未修定慧,可能一入定就是四禅,一修观就证果。所以,别认为你有戒、有定、有慧、有修行,他人无。
19:有缘先开悟或证果,道行不一定比后来者更高。
20:除非你是阿罗汉,不然你还有我慢、贪、嗔、掉举、怕死。
21:你所崇拜的老师绝对不是一切智者,别以为你的老师有修证,就迷信他的一切,以他的话为权威。
22:你想当圣人吗?先请一切人调查与研究你的一切缺点。因为圣人不怕调查,还是先让人证明我无缺点吧!
23:金刚经说证果者不会说:有我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果。
24:不论老少、智愚都能证得四果。大智慧的如舍利弗,最愚笨的如周梨盘陀伽。年龄极老的如一百二十岁的如须跋陀罗,年轻的如七岁沙弥均头。
25:证果的快慢是个人因缘成熟,是极不一致的。阿难从佛身边极久,还没有证罗汉;而舍利弗、憍陈如等,不过几天就成了罗汉。
26:不是证得须陀洹以后,今生努力进修即能得阿罗汉,好多是此生证得初果或二果、三果后,就停顿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