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98阅读
  • 0回复

一副对联,折射出的五千年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真音
 

发帖
1326
开心币
83
好评度
668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4-05-22
今天,我到广东省阳江市一个小镇去,看到一个中医药材店的对联,使我体会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对联好象是:“安体居寿业,济世为虚怀。”
其实,这在中国来说是很平常的,正是因为平常,我才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我很想问,这个对联是不是正在坐诊的中医师撰写的,但终于没有问。
以前的中医师,都有很高的学问的,而他们在学中医的过程中往往也学到了古代的调心术。他们知道如何宁心静气,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他们总有自己的立场。这就是“济世为虚怀”的来由吧。
在古代,很多读书人都是不得意的,即使当官,也未必能如意,所以文人精于诗词发泄,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心怀,要不就是纵情山水。而走不上仕途的,不是中医就是相术,“不为良医,即为良相。”医术和相术,变成文人赖以生存之道。比如,我阿伯就是这样一个中医师,深通古诗文,是个老深究。
正是因为这个,中医里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精神,也就是以孔子的灵魂为精神。
“济世为虚怀”反映出一个文人中医文人的气质。
西方也有“虚怀”,但决没有这么五千年的深度和厚度。“安体居寿业”正是古人讲“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和对“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中国人讲背井离乡是很惨的事,到了晚年,也总想落叶归根的,就象老年台湾人想家一样。现代人就没有这种感受了。南怀瑾就说过这事。
这些,是不是和西方文化有些区别呢?
当然这副对联并不是很好,艺术性也很平常,但正是因为平常,我才感到不简单。我们中国哪里没有这样的对联呢?
可惜,这样的对联现在少一些了,许多人用上“常添福禄,广进财源”这些鼠目寸光的对联,完全没有一点深意。
在小镇上,我还看到“岁寒松柏茂———”的上联,这上联是因为他家庭院里的前面两边种着两棵很茂盛的松树还是杉树。这对联也是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可惜没有看到被撕掉的下联。
看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已经浸透了国人的灵魂。当然,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也将面临着洗牌。中华文化必将又要来一次涅盘。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