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50阅读
  • 0回复

随笔:追思往事话拳功(仲浩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卫子
 
发帖
1093
开心币
0
好评度
45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4-05-09
太极拳是一门武艺,它有一整套属于自己的修炼法则。初习太极者倘若能够得到明师的口传心授,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因为明师是真正过来人!明师知道如何让习练太极拳者事半功倍地获得太极真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说来,明师非常重要。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老话是对修习拳艺者的耳提面命:明师既难得又难求,修习拳艺者倘若有缘得到明师口传心授的话,就应虔诚而又恭敬地对待老师,并时时铭记老师对自己的恩德。
老辈拳家毕生孜孜以求太极真功夫,其人即便是拳艺臻于大成境地了,他还是会念念不忘师父的恩德;不仅如此,他还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成就算在师父身上!傅钟文先生得到过杨家功夫之真传,以傅老毕生的功夫修为,他大约不难闯出“傅式太极”来的;然而,老先生以其至诚之心保留下来了原汁原味的杨式拳架!
我觉得从学者应该发自内心礼敬老师,不只是对老师本人是礼敬的,就是对老师所授的拳艺也是礼敬的;当然,在继承先人拳艺的基础上,有的从学者能够以创新之举发扬广大太极拳艺,这也是殊为难得的举动!
以上所述旨在说明太极入门须口授,也就是说,初修者最好能得到明师的指点!然而,限于人们求学条件的不同,有许多酷爱太极拳的朋友,恐怕很长时间也难以觅到合适的师父,这该如何是好呢?我认为还是可以先学起来再说!
我在念中学的时候,酷爱武术,可没有老师教我,我就经常跑到一家车库房偷着习练少林洪拳!我那时习武的冲动之所以强烈,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武术的一片好奇心,也是试图以此来超越自己那极端脆弱的内在心理!晚课后,我怀里揣着一本拳谱,借着路灯照射过来的一缕清光,我比划着那些拐弯抹角的拳式!
时间久了,我觉得自己的身手较先前灵活了许多。我后来又接触了“易筋经”修炼法,我依然是背着人独自练习着“抻、顶、拔、按、推……”诸劲势!我心里琢磨着:无论什么样的武艺,最终还是取决于全身劲力的集中!一个人劲力集中了,就像金刚钻似的,就有了内在的威力!离开小城后,我去了古城西安。
大学早期,我曾经跟着体院武术老师习练查拳,天还不亮我就如同贼子般轻手轻脚下了楼梯!大冬天啊,冻得人骨头痛!我和几位同道跟着老师在练功场上习练着拳式。我习练查拳仅有月余,我觉得查拳的拳式过于直来直去了,不太合乎自己的胃口!这样呢,我就很快放下了查拳的习练。
后来,我在图书馆借到了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书是影印本的,其字皆竖式排列,阅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费劲!书上没有标识运行线路,不易让人照猫画虎、按图索骥!我只是随意看了些杨公拳论而已。当时,我觉得太极拳很神奇!“四两破千斤”有可能吗?我心里嘀咕着,我知道先人大德绝无欺蒙后学之意,可我又实在弄不明白其诀窍何在!
不久,我在书店里又购得吴志清先生《太极正宗》一书,这下我才算是比较深入地看进书里去了!我反复翻看了孙禄堂、姜永樵、杨澄甫、陈微明诸先生的拳论。书中“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一文,对我影响很大!我深觉太极拳的“法理象数”与我的性情喜好大为符之。当然啦,太极拳“四两破千斤”的说法,对我也颇具神秘的吸引力!
日子晃晃悠悠地过着,我很快就是大四的学生了;这时,我有缘结识了我的内功师父王玮先生。这是我有缘走向内功拳艺的一个起点。“龙形柔身术”是道家昆仑派性命双修的技术,其存意舒气之法皆与太极拳内功修炼法门暗合。从此以后,我在课余时间里专心师从王老师习炼“龙形柔身术”。“龙形柔身术”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内功基础!
离别古城西安后,在诸位太极拳老师的提携下,我这才渐入太极门径。我的这番表白意在表明,人须拥有真爱武艺之心,并具备孜孜以求武艺的虔诚精神!倘能如此,则得道者多助矣!
仲浩群?2001.2.1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