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22阅读
  • 0回复

关于争论的讨论(转自“内观修学丛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ongling
 
发帖
547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9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5
请教~ 【兰若】
偶发现很多在众人眼中修佛比较好的朋友,在谈论起一些问题时,总以“这是原则”而非常地~~(怎么说呢,执拗不大合适,大概就是那意思吧),也因此和别人发生争执,甚至以此骂人(当然他们也会说开示是不拘一格的)。
这种情况遇到多次,想不明白。。。
谁帮帮偶?


一点浅见 【云海天涯】
原则是必须坚守的,特别是那些已经通过实践的检验的与解脱道相应的知见。用“一切法皆是佛法”来为自己护短只能说是一种妄语;用“一切法皆是佛法”来为别人护短只能说是一种愚痴或别有用心,这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在别人的错误知见面前,能平等交流就与对方平等交流,不能沟通就沉默,但是绝不能象汉地常见的乡愿们那样故意反着说!他们以为这样可以首先把对方“钓上钩”,然后再把对方引到正确的方向上去,殊不知人和人之间的缘分也是不随自己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无我”法,这种做法经常会把别人丢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半路上,反而增加其接受正知正见的难度。这种“道弘人”的做法不是建立在三法印的基础上的。
《清净道论》中所阐述的南传佛教道次第本来是非常明确的:在戒清净和心清净成就的基础上修慧。先通过闻思的方式了解蕴、处、界、根、谛、缘起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内观的方式首先将这些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在内观中观得的东西结合起来,亲证名色诸法的特相(见清净);继而掌握诸名色的转起过程及在理路上达到对四谛、十二因缘的融会贯通(度疑清净);继而对日用起心动念进行随观,继续加深对三法印的掌握亲证,以求将日用中的每一个可能生起烦恼的心念都置于正见的控制之下。(道非道智见清净和行道智见清净)成就审查随观智、行舍智和随顺智,从而趋向于解脱道圣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特定的要求,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所选择的修行法门和具体修行中的心路历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修行法门。
因此,在基本知见与解脱道相应的前提下,南传行者是不会也不应该强行把自己的做法强加于别人的。这样也就不会有出现争论的可能了。对于那些本来就不是想了解解脱道的人来说,跟他大谈解脱道也是会引起争论的。所以佛陀教导比丘们不要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外一种观点。但是对于那些诚心想了解解脱道,又暂时没有树立起正见的人来说,云海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本着“直心是道场”的原则与对方进行探讨的,不必守口如瓶。因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是否与解脱道相应有时并不是很明显的,必须经过几轮“交锋”以后才能知道,如果一昧地守口,岂不就应了“大象弃小象不顾”的预言?!何况,如果自己本来就没有达到须陀洹果位的话,自己的知见就可能是错误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或许能得到对方的帮助也未可知也。不要老是把自己定位到“教师”的地位上,只说自己证得的东西,持这种原则的人是不会引起和别人的争论的;即使由于自己以前犯错误的原因,争论已经起来了,这些人也能够很快地退出争论的。博得几声赞叹是没有意义的。
正如善观道友所说,那些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发生的错误的争论中竭力要“捍卫”自己的观点的善辩者实际上是“名闻利养恭敬”的执着者,即使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的行为也是错误的。对别人未必就一定会有好的影响。这点切宜注意。
网上的道友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对名闻恭敬的执着还是比较重的,因此经常看到一些没头没脑的打烂仗的争论。我们都需要自我警惕才是!



善业的基础是利人利已. 【莲子】
过去有一师兄告诉我,说现在大家学佛呀,是手捧经书,如履薄冰.确实是这样的.凡是人,都有着多生多世以来养成的一些习气,对于我们自己来讲,凡是与自己习气有些出入的,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排斥.而对法师来讲,在开示时针对大多数在座人的根性,总会是些独到的方法.其实这也是相当正常的.若因此产生障碍,那却是可惜了.
而就"原则"来讲,个人认为,修学当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而其他各宗派依据此理多多少少会有些自己独特的表述方法,但细究,都还是在三法印之中.
还有关于争执的问题,其实有个提议:专门开辟争执间,其他人不得入内,或者仅能旁观.而且双方当事人不得犯口业.对争执本身来讲,是非好非坏的,其利益在于:1.对修同一法门的学人来讲,如果大家心平气和地争执,极大可能会促进相互的修学.2.对于非同一法门学人来讲,争执其主要目的往往是在于交流,扩大知识面,这也并不是坏事.若是有他人加入,一是不一定了解他们争执的起因为何,二则往往会因人多言杂而失却了最初的善意,三对于初学来讲,往往退失信心.
我常做为旁观者参于一些讨论,大家心平气和地交流,受益良多.其实众位皆为寻求真理的三宝弟子,佛友们坐下来,一壶香茶,和和气气的,多好.

莲花开时,香满人间


问题在于一方是怀着捍卫什么的心理,另一方却是追求真理的无标签方法论者。 【吉祥】
说白了,一个代表宗教狂徒,一个是探索实相的代言人,不是一回事,要求前者心平气和似乎有些强求了。。。。


好大一个问号?? 【若白多杰】
吉祥,您所说的“一个代表宗教狂徒,一个是探索实相的代言人”,都代表哪些呢?如何有此结论呢?您又是属于哪一类呢?“一个代表宗教狂徒”的基本表现是什么呢?“一个是探索实相的代言人”头上又是贴的什么标签呢?


信仰型的和理智型的 【善观】
所谓信仰型的就是人云亦云,盲目崇拜经典和个人。
所谓理智型的就是如实观察,用实践来证明对于错。

諸行悉無常,生者必壞敗;生生悉歸盡,彼滅第一樂!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不去实践,他所捍卫的只是他心中的烦恼 【善观】
一个自称捍卫他所认为的真理的人,实际生活中做的却是违背他所认为的真理的要求,这样的人所捍卫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諸行悉無常,生者必壞敗;生生悉歸盡,彼滅第一樂!


不!进来看佛陀说的。~O~O~ 【dhiti】

1。佛陀说:“一句话如果具有以下五种特质便是善言、非恶语、没有过失、不为智者所指责之语;在适当的时候说出、句句属实、说时语气温柔和善、说的是那目标、怀著慈爱心说出。”
请注意其中“在适当的时候说出”
2。佛陀说:“一个人不再讲绮语(轻浮的话),而只在适当的时候开口,讲的句句属实、切中事理;“
请注意其中”只在适当的时候开口“
3。世尊说:「语言如果具有某四种素质,可称得上是善语,非恶语、无过失之言语、不为智者所责备之言语。那四种?即说话时的用语是美妙而不丑陋的、正确而无谬误的、温和而不刻薄的、真实而非撒谎的。」
请注意其中”温和而不刻薄的“
和谐 欢畅 自然 端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