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60阅读
  • 4回复

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bi
 
发帖
44
开心币
0
好评度
29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20
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
中国中医研究院气功研究室研究员 张洪林医学博士


--------------------------------------------------------------------------------

通过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气功本质及其概念的认识原本是很清楚的——气功的本质特征是调神的,不是练气的。气功是通过调神促使体内气机随之变得协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讲,气功是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协调。然而,1985年前后,我在研究气功发展史时发现,流传了数千年的气功概念在50年代被人为硬性地改换了内涵、本质特征,从而导致气功的定义发生重大的失误。由于被改换的概念至今在气功领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并且成为出现伪气功的理论基石,同时也是广大的气功爱好者不能正确认识气功和识别伪气功的重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将气功概念被改换、定义发生重大失误的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气功虽然有数千年历史,但是,数千年来,气功一直在民间流传,并没有当今“气功”这样一个统一的称呼。这类锻炼方法或因其强调姿势、呼吸、意念的不同,或因其来源于医、儒、道、佛、武之差异等等,有很多称呼。例如导引、吐呐、行气、服气、食气、坐忘、静坐、守神、内功、炼丹、坐禅……追溯现代气功发展的历史,前述各种各样称呼的锻炼方法最后被统称为“气功”,并得以在全国推广普及,有一位叫刘贵珍的先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理清刘贵珍先生的一些重要史实,对认识气功一词在50年代后被确定下来及其内涵衍变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刘贵珍,男,1920年生于中国河北省威县大寺庄,1945年参加工作,1956年开始担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1984年12月27日病逝。

刘贵珍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他1945年参加工作后:“我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病,长期胃病的折磨,又引起失眠。在解放区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经介绍跟本乡刘渡舟老师(一位农民)练内养功,诚心诚意地练了一百零二天,我的胃溃疡病好了,其它症状也随之减轻。”刘贵珍学会内养功治好了自己的病后,又将这种方法教给别的患者,这些患者也获得疗效。这个情况逐渐得到了邢台地委、唐山市委以及河北省卫生厅的重视和支持。后来,由河北省的卫生厅厅长组织,他们在一起商定,将刘贵珍的锻炼方法和前述多种称呼的锻炼方法统一叫做气功。刘贵珍在他的著作中写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导引法、内养功、吐呐法、内功、深呼吸、静坐呼吸养生法等,虽然名称不同,均属于气功之前身。”又说:“‘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呐、导引、内功等修练方法。因为气功运用于防病、治病,故名为‘气功疗法’。”

刘贵珍之所以选择‘气功’一词命名而没有选择其它词汇,是因为他所练的功法属于吐呐类、是以强调呼吸为特征的。这个功法要求吸气后停住,然后再慢慢地呼气。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功法是要求练功人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用呼吸这一个念头取代其它杂念,使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换言之,呼吸方法主要是吸引注意力帮助入静的手段,而不是气功的本质特征。然而,极其遗憾的是,刘贵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中写到:“为什么称它为气功疗法呢?‘气’这个字在这里是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也是俗语说的要练得有‘功夫’,将这种气功疗法,经用医学观点加以整理研究,并且用到治疗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称为气功疗法。”这是刘贵珍给气功下的定义。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刘贵珍是将呼吸之气当作气功的本质特征了。这个定义以其呼吸之气的内涵,硬性地改换了古人调整心理的内涵,造成气功定义出现第一次严重的历史失误。

后来,河北省卫生厅委派刘贵珍前往北京,向卫生部汇报了气功。这个由民间发掘出来的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病的方法,自然也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1955年12月19日,在国家研究中医的最高学术结构--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典礼的大会上,国家卫生部对全国一些先进的中医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就有刘贵珍领导的唐山气功实验小组。不仅给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章,而且还颁发了三千元人民币的奖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健康报、工人日报、体育报等多家新闻机构对刘贵珍本人及气功疗法进行了报导。从而使刘贵珍及气功疗法在全国的影响迅速扩大。全国各地办气功班,还有许多人涌向河北省参加刘贵珍举办的培训班。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学练气功的热潮。1956年,国家投资在北戴河创建了第一个气功疗养院,刘贵珍出任院长。同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专门请刘贵珍同志来北京汇报和传授气功,对他研究气功给予高度评价和直接给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批示给予物质支持。此后,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常请他去教气功。陈毅同志学会气功后,高血压病明显见效。林伯渠同志学会练功后,高兴地说:“你为老人找了个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办法。”谢觉哉同志则为刘贵珍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提词:“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强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此书先后印刷11次,发行百万册。刘贵珍的重要著作还被译成日、英、印尼等文字,发行于国外。至此,刘贵珍以很快的速度成为当时气功领域最有影响的权威人物。当然,他改换错了的气功概念也因此传向了国内外。直到今天,外国词典和国内的汉英词典中的气功条目还仍然将气功解释为呼吸锻炼方法,概源于此。

针对刘贵珍在前人基础上确定的“气功”这个名称,以及他给气功下的定义,国内的一些著名养生专家当时就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如蒋维乔先生指出:“现在大家都称‘气功’,其实这个名称并不妥当,不过已经通行,我也只有从俗了。在古时叫养生法。”前上海气功疗养所所长陈涛指出:“气功疗法这个‘气’字如果把它看成是人体所固有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各种现象,那就容易理解,如果硬说是天地的玄气在人体内起作用,那就无法从神秘的外衣中解脱出来,成为广大人民的一种治病养生的方法。”李立知先生更明确地写到:“常常有人顾名思义地把气功理解为练气,于是专在‘气’字上用功夫,以致发生了各种流弊:比如有的初学的人,为了‘练气’就强力地做深呼吸或憋气下沉,结果不但影响入静,反而产生气闷和胸腹疼痛等弊病。所以要进行正确的呼吸只是为了达到入静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练气’。”然而,这些先生的真知灼见在当时的气功热中,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从而错过了一次纠正气功定义失误的机会。

情况正如李立知先生预言的那样,后来学习气功的人不仅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呼吸之气,而且真的顾名思义,逐渐将气功之“气”理解为人体内气、元气。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气功被禁锢十年,于1977年复出后,几乎所有学练气功的人都不知不觉地望字生义,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元气、内气。面对这种情况,刘贵珍又对气功定义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在修改后的代表作中写到:“依据古典理论,将这种以培育正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我们认为,气功的‘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人体的正气。”“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方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传统理论的观点。”同书还写到:“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从刘贵珍对气功新的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气功概念的内涵由当初的呼吸之气又随意地改为了人体内的正气、元气。显而易见,这种变化是纯思辨演绎的结果。这些使气功定义发生了第二次失误。这个失误为“内气外放”——外气现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稍微有一点认真做学问的精神,就可以很容易考证出气功的本来概念和概念被改变的并不复杂的历史事实。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都是这门学科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气功概念就是气功学科理论大厦的第一块基石。这第一块基石奠歪了,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大厦也必然是歪(失误)的,失误理论近50年来培养出的气功专业队伍人员的实际内涵和水准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现实是,对气功的错误认识至今仍在气功领域占据着主导统治地位。理论的正确与否和专业人员的水平高低必然严重影响气功学科是否能沿着科学轨道健康发展了。气功学科自身的这些情况自然是社会伪气功产生、发展、泛滥的基础或内因了。

可怜的气功,何时才能真正还其本来面目??



五柳村海外版|张洪林谈气功目录|五柳村国内版
股票期货外汇拐点核心交易法面授
 
离线马甲
发帖
2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6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9-21
有道理,还有很多人练功练的就是气感了,完全把功夫表面化了。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离线卫子
发帖
1093
开心币
0
好评度
45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9-23
谈张洪林先生“失误” 一文的失误
失误之一:
张先生说:“古人对气功本质及其概念的认识原本是很清楚的——气功的本质特征是调神的,不是练气的。”“然而,1985年前后,我在研究气功发展史时发现,流传了数千年的气功概念在50年代被人为硬性地改换了内涵、本质特征,从而导致气功的定义发生重大的失误。” 其实古代虽然有现代气功所指的内容,却并未把气功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使用,更谈不上有明确的定义。尽管有学者认为气功一词早见于晋朝许逊的《灵剑子》一书,但其含义有点混杂,且未有流通。到了清末,在《少林拳术秘诀》一书里,对气功才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 而首次对气功作出明确定义的,正是五十年代的刘贵珍老先生。既然气功一词的形成以及内涵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谈不上“流传了数千年的气功概念在50年代被人为硬性地改换了内涵、本质特征,从而导致气功的定义发生重大的失误”一说。

失误之二:
张先生说:“刘贵珍之所以选择‘气功’一词命名而没有选择其它词汇,是因为他所练的功法属于吐呐类、是以强调呼吸为特征的。”而“呼吸方法主要是吸引注意力帮助入静的手段,而不是气功的本质特征。”诚然,刘贵珍老先生在第一次的定义里,把气功描述为对呼吸之气的锻炼是有失偏颇的。但张先生把气功理解为“带有中国民族文化色彩的暗示疗法”,而“呼吸方法主要是吸引注意力帮助入静的手段”,同样是不全面的。调息作为气功要旨之一,其作用不仅有利于入静,还能启动真气,促进开合,以后天气换取先天气,从而提高人的生命功能。

失误之三:
张先生说:“于1977年复出后,几乎所有学练气功的人都不知不觉地望字生义,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元气、内气。” 结合张先生在《还气功的本来面目》一书里的其他论述知道,张先生并不认为有“气”这种物质存在。他把气功的本质理解为自我暗示,所以他认为刘贵珍开始把气功定义为对呼吸之气的锻炼是错误的,后来把气从呼吸之气扩展到真气、元气就更是荒谬的。由此不难看出,张先生基本上是否定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气论。这种否定,对于一个现代科学研究者来说是正常的,但对于一个出身于中医世家,又是中国中医界最高学府的研究员来说却是异常的。这种异常不仅在于他以气功学者自居而不识“气”为何物,还在于他经常把“祖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 等词挂在嘴边,却完全无视中医基础教材里关于“气、血、津液”等基础学说的存在。

失误之四:
张先生说:刘贵珍“对气功概念的内涵由当初的呼吸之气又随意地改为了人体内的正气、元气。显而易见,这种变化是纯思辨演绎的结果。这些使气功定义发生了第二次失误。这个失误为‘内气外放’——外气现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先生在此是言过其实了。刘贵珍老先生对气功内涵的修改是否源自对自身修炼变化的体识,世人已难以查证。但《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从初版的1957年到再版的1982年,历史已经跨过了二十多个年头,这当中气功界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对一些基本概念作重新界定是很正常的事情。从已有的史料来看,早在1978年,上海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的顾涵森女士就通过对气功师林厚省的测试,发表了第一篇气功外气科学实验的论文,开创了气功外气科学实验的先河。次年由当时的卫生部中医局组织了两次向中央领导汇报的气功演示会,初步显示了气功外气现象的客观性。由此可见,刘贵珍老先生对气功概念的修正既不是“纯思辨演绎的结果” 也并未为外气现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倒是他对气功概念的修改反映了当时气功发展的现实,而现代科学的介入和气功的大众化才是产生气功外气现象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卫子于2002-9-23 18:53:46编辑过]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9-24
卫子的就事论事,张先生的观点就站不住脚。要是从深层次讨论,也很麻烦的~
股票期货外汇拐点核心交易法面授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离线心灯
发帖
109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4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9-30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9-30 13:14:56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