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仍是件事关生死的事,它是射手与自身的较量,这种较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与一切外部--例如跟一个对手--较量的基础。
在这种射手与自身的较量中,这种艺术隐含的实质便显现了出来,而教授此种艺术总是抛开那种骑士式较量所依赖的功利目的,并不扼杀任何本质的东西。
各个时代的箭术大师都一致认为,通往这种艺术的大门只向那些心地纯洁,心无旁骛的人敞开。
因此,在达到无所不在的灵识当下状态以前,必要的无执与自我解脱,向内探求与生命力的增强,不能留待机遇或有利的条件。愈是凭借机遇或条件,成功的可能性便愈小,尤其是不能将无执等舍弃而进入创造性过程本身--进入创造性过程本身已要求射手全力以赴--同时还指望入静会自动出现。在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以前,在他开始调整自我举弓射箭之前,射手须能进入这种灵识的当下状态,并通过练习以确保之。但是,一旦他能做到召之即来而不是偶尔难得成功几回,意守入静便像呼吸那样跟箭术结合起来了。为了更容易进入拉弓放箭这一过程,射手跪在一边开始集中意念,然后起身,庄重地走向箭靶,深深地鞠一躬,像献祭品似的奉上弓箭,然后搭箭、举弓、拉开,在极其警觉的意识状态下等待着。在闪电般放出箭,解除了紧张以后,射手仍处在紧随放箭时所采取的姿势上,直到他在缓缓呼气以后不得不重新吸气。接着,只有当他放下胳膊,向箭靶鞠过躬后,如果无箭可射了,才可静静地退到场地的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