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38阅读
  • 2回复

智慧来自于空中,感受发自于自心,灵感来自于当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智悟
 
发帖
398
开心币
-1
好评度
238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06
禅修入门引指
作者:时轮bj
(发布人时轮bj按) 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种思考的方法,看做一种冥想,看做一种使人静心的技术,也可把它看做种开启智慧的法门,“禅修”并不只是宗教的,而是人类面对自身,觉察这世界,认知自我的一种手法。


缘起:智慧来自于空中,感受发自于自心,灵感来自于当下,有感于此文与新时代“心”及“实相”之理念相契,遂录之于网站,愿有缘者共品法味。
礼敬尊贵的波卡仁波切
礼敬一切圣贤大德
礼敬一切有情众生
第一章 禅修简介
禅修时,心应该是放松的,自在的,广阔的,不抱持任何期望或担忧。
为什么要禅修?
在人们遭受到各种无法避免的痛苦,烦恼和恐惧时,禅修可以消除这些苦痛。
我们都认为快乐和痛苦是来自外在的环境或境遇(外境)。我们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将精力投注于改造世界,试图在这儿消除一些痛苦,在那儿积累一些快乐,但是,从来无法如愿以偿。从佛学及禅修的观点来看,快乐或痛苦根本不取决于外境,而是来自心的本身:正面积极的心态酝酿快乐,负面消极的心态制造痛苦。
我们要如何才能了解,只能在内心找到的东西却向外寻求,是错误的?一个人的脸若是干净的,明朗的,他在镜子里会看到干净,明朗的脸。一个人的脸若是肮脏的,沾满了污泥,那么他在镜子里看到的就是肮脏,沾满了污泥的脸。镜子中的影像并不真实存在,存在的是脸本身。但我们把脸遗忘了,反而把脸的影像当做是真实的。心的正面或负面特质,反映在外相中,成为我们的自我形象。这种外显的形象和内心的特质相呼应。改造周围的世界并不能带来我们所期望的快乐,唯有改善内在的世界才能奏效。
唯有我们的心不被恶业污染,那种避之唯恐不及的痛苦才会终止。但是,如果我们不了解快乐与痛苦都起与自心,也不知道如何分辩什么对我们的心性成长有益或有害,任由我们的心继续陷在不健康的状态中,我们就没有力量避免痛苦一再重显。因此不论我们冀求的是什么,都必定会沦于失望之中。
如果我们从镜子中的影像发觉脸是肮脏的,然后开始清洗镜子,我们可能使劲擦洗了好几年,都见不到一丝一毫的成效。这是因为我们努力的对象没有弄对,所以即使再大的努力也是徒然无益。这是佛学及禅修的第一原则:了解快乐与痛苦的根本并非取决于外在的世界,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心。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我们永远都不会向内求,只会继续徒劳无功地把精力及希望投入外在的诉求。一旦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开始清洗自己的脸,出现在镜子中的影像就会干净如洗。
第二章 禅修的有利条件

禅修和心有关。
首先,在了解快乐与痛苦的根本是自心之后,我们必须具有一种禅修的意愿。
第二,我们必须有一位禅修的导师或朋友。遇到事情可供帮助及交流。
第三,禅修的地方,对初学者来说只要干净相对安静就可以了。自己的家居卧室,书房等等皆可。

第三章 如何禅修

把自己放置在一个较僻静的地方之后,我们必须使身体与各种外在的活动隔离,使心免于落入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言语也要必免得无义的谈话。如此,我们的身,语,意才能安住于自然的安适状态之中。

身体的姿势很重要,。我们的身体布满了“精微的脉络”(梵文 ndis),“精微的风”(梵文 prana)循环于其中。念头的产生和“风的循环”有关。身体的动荡会导致“脉络”及“风”的动荡,“脉络”及“风”的动荡则会造成心绪的动荡。
说话的活动,声音的形成也和“风”的活动有关。说话过多会扰乱“风”,增加念头的产生。反之,保持沉默有助于禅修。
因此,言语及身体的宁静能帮助避免产过多的念头,而制造开展出内心平静的条件。如同骑士驾驭良驹时能够悠然自在一样,当身体和言语都控制得当时,心就能“安住”。
有一些关于禅修的错误观念存在。对某些人而言,禅修是或顾及分析日常生活与过去数天,数月或数年中的往事。对另外一些人而言,禅修意味着考量未来,思考如何作为,或做长期短期的计划。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即使身体及语言都保持静态,对过去或未来所产生的念头本身,就与建立心的平静相抵触,无法导致内在安宁,不是禅修。
不追遂过去或未来的人,也可能会陷入一种近于无知觉的迷糊状态,并引发极大的疲惫感。住于这种状态的心,活许看起来很不错,因位这样显得很满足,很自在。可是,这种状态完全缺乏明性,很容易使人陷入昏沉,然有转变为念头潮涌的情形。
真正的禅修是要避开这些陷阱。心既不沉迷于过去,也不关切未来’它是以一种光明,清晰及平静的状态,安住于现在或当下。
我们的心好比海洋一样。在夜晚,我们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海洋。但是,在白天,我们能够非常精确清晰地看到海的颜色,波浪,泡沫,岩石及深浅等每一个细节。我们应该要能清楚的觉知自己的内在状态,正如同白天时明察秋毫地观察海洋一般。如果我们容许心放松,它会像海浪一样,自然地平静下来。这就是内在的平静,藏文称之为“息内”(shinay),意为心的定静,也就是所谓的“止”。

开展“止”的方式很。例如,初学者可以观想在前额高度的地方有一个白色的小光球,并尽可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球上。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气息的出入,或是不利用任何专注物,把心安住在一种不涣散状态中。使用这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对学习禅修都很有帮助。
此外,以宽广开阔的心修持每一座禅修,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应该期望禅修进行很好或担忧它会不好。禅修时,心应该是放松的,自在的,广阔的。禅修者应不抱持期望或担忧。

在禅修中总的原则是,要做到“松”“静”“自然”,身体放松,心要安静,呼吸缓慢自然。具体坐姿及呼吸方法不同的人可自行调整,如呼吸就有金刚数息及宝瓶气等。盘有散盘,双盘等,每人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

在禅修过程中,有时我们会产生快乐及平和的体验,并因为有了一次美好的禅修而感到欣喜及满足。相对的,有时我们的心在禅修时受到许多杂念干扰,我们便因此悲伤地断定自己是庸劣的禅修者。为一座美好的禅修而心喜并依恋愉悦的经验,就如同对一座不佳的禅修感到难过一样,都是不恰当的态度。禅修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去禅修,在体验。
初学禅定时,有些人可能会有美好的感受,并眷恋这种感受,期待它会不断地重复出现。当这种期待没有成真时,他们会变得很失望,甚至可能因此放弃禅修。在一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会时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时而走错路途。如果我们因为旅途中某个路段的怡人美景而不时停下来享受风光,或是因为误入歧途而放弃继续前行,我们就永远达不到目的地。不论路途是否正确,我们都必须坚韧不拔,不要一味地担忧其中的困难,或眷恋愉悦的时光。
初学者应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禅修,每座十或十五分钟就好。一座禅修纵使进行的很顺利,也应该挺下来。然后,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可以在休息之后做第二座。

第四章 禅修之果

开始时,我们的心无法长时间保持稳定及安然。然而,只有持之以恒,精进不懈,平静及定性会慢慢开展。我们也会感觉到身体及内心都愈来愈自在。此外,外境---不论好坏---它的影响力都会开始减弱;虽然这种影响力起初非常强大,但我们会发现自己愈来愈不受其左右。实际上,加深对自心本性的感受,能削减外在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力,并使我们更加强韧。
禅修的究竟成果,是达到明心见性,正觉或圆满的佛果。此时,我们完全解脱了依因缘而存在的轮回及苦因。同时,我们也会拥有实际的力量,智慧。
禅修的次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息内”(“止”使心平静);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慢慢平息内心的纷扰。第二个阶段称为“拉格通”(lhatong),即“观”“慧观”,慢慢去除轮回的根本---我执。唯有修心能导向证悟,没有任何物质或外在的方法具有这种力量。

结论

想禅修的人必须先了解禅修的目的,方法及所谓的“结果”的意义。
亦即:

了解所有的快乐及痛苦都起缘于心,因此之故,唯有修心能让我们去除痛苦,并缺立真正的,恒久的“喜悦”。
掌握必备的有利条件:禅修的意愿,一位具足资格的老师及一个僻静的场所。
知道如何把心安置于禅修之中:不追随过去或未来的念头,把心放置在选定的专注物上,让它安住于当下,持一种开放轻松自在及光明的境界。
了解禅修的暂时及究竟结果:平和,沉稳,不被外境所牵,启智慧,最后,觉悟人生,成就“佛果”。

(波卡仁波切)

转自新时代 http://www.newage.net.cn/forum/ztsc.asp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与心上起经伦。仙人焉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 我的博客:觉悟人生@真幸福之道 http://hexun.com/awaker/default.html
离线智悟
发帖
398
开心币
-1
好评度
238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9-06
幾千年來幾人悟道?道德經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悟道者又有幾人能識?
當天地混沌未開,宇宙未發生之前,無空間、無距離,一切存在虛無,也就是『無極』之意象。我們甚至可說『無極』的觀念中國陰陽學及各宗宗教最終也是最初探討的法,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從萬念中參悟歸原竟發現一切歸『無』,又從『無』中發覺『極』的寬廣無限。於是悟出大至宇宙小至個人皆能在『無』中擁有與天地一般無極限的原力,悟出『無』既是『極』。因此開始教授人修習本性,放下心欲,以致明心見性,到達『無』的境界,既得『極』的境界。佛家天臺宗法門『止觀』就是在修無觀之境界,觀『無極』也就是止觀。能觀『無極』之境界也就能觀心,能觀心既得解脫。所以天臺宗又叫止觀宗或叫觀宗。
道德經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若人能修得『無極』之境,那也不用學陰陽數術,佛說世間諸法是生滅法、是有為法,是幻法,既是世間法就會有生滅,惟修得『無極』之境,才能擁有同天地一般無極限之法。不過話說回來,幾千年來幾人悟道?道德經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悟道者又有幾人能識?

余文请看 八字真宗中 河洛之《五行初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9-6 13:20:26编辑过]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与心上起经伦。仙人焉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 我的博客:觉悟人生@真幸福之道 http://hexun.com/awaker/default.html
离线lisein
发帖
66
开心币
0
好评度
45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9-06
好贴,好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