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73阅读
  • 0回复

有感于儿子升学父亲自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01
有感于儿子升学父亲自杀
(wtyzy.net前日再次被黑,现已开通)
  
  杨支柱
  
  范进快60岁了中举,他的岳父还高兴得不知所措。考试作为底层人摆脱底层生活的唯一途径,如今与范进中举的时代也并没有什么两样。儿子一下考上了名牌大学,做父亲的该是怎样的高兴啊!这虽是常情,然而这种常情却正在发生变化,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而且还可能继续发生。
  据2002年8月29日华商报报道,宝鸡市学生小丁今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然而他接到录取通知书刚10天,他的父亲却因为无力筹措儿子的学费,于8月25日晚留下一封遗书跳楼自杀了。
  这样的事尽管属于个别,但父母常年卖血供儿女上学的已时有所闻,为了一个孩子上大学而全家饥寒交迫的、借高利贷的、让其他孩子当童工的,在农民、民工与下岗工人家庭中早已比比皆是。
  出了这样的事,照例是一片谴责之声——谴责学校只知道要钱,然后是好心人出面组织募捐。然而即使小丁因为募捐上了大学,他的父亲能复活吗?他升学丧父的哀痛在他的一生中能消除吗?大学真的应该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应该免费吗?如果不能免费,如何才能阻止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大学的收费可能贵了一些,但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尚未完全免费的今日中国,大学的录取率却已在全国范围内高达考生的52%,国家财政养得起那么多大学生吗?大学免费对于那些在中、小学阶段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不得不辍学的孩子来说,公平吗?
  也许大学可以通过精简机构降低成本减少些学费(与没有财政拨款的私立大学一对比,就知道公立大学降低成本的余地还有多大),但主要还是应该靠银行贷款。同时应该实行真正的学分制,使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中途休学去工作一到数年,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减少父母卖血供儿女上学的现象。
  就银行贷款而言,既然有国家财政的贴息,银行不积极贷款给大学生,恐怕主要不是因为无利可图,而是因为担心血本无归。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大学为自己的学生提供担保来解决。毕竟银行是商业机构,考虑商业风险是正常的。但大学并非商业机构,大学的职能并非赚钱,收费只是为了学校持续运转所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手段。大学跟它们的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相互依赖关系,大学对于自己的毕业生前途与信誉的影响能力是远非银行可比的。如果一所大学为它的毕业生所普遍留恋,那么谁如果不还贷连累了母校,母校数千封致校友的信一发,这个毕业生的前途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完了。大学担保自己的学生毕业后若干年内还贷,还可以督促大学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使教职工不得不以身作则。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大学对于自己培养的学生没有信心,他们担心学生毕业后不还贷款导致学校赔本。其结果,是许多大学尽量让学生少贷款,也有许多学校采用不还贷不发毕业证的办法来逼学生在离校前还贷,从而使得助学贷款的意义大打折扣。
  然而仅仅因为极少数学生不还款或不按期还款而给人数众多的需要贷款的学生增加不必要的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有这个必要吗?这样的株连手段,对于那些信誉良好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公平吗?现在又出了这样的人命案,大学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也许大学担心极少数学生不还款或不按期还款的行为会被其他贷款的学生效仿,如果发生普遍效仿的情形的确会影响大学的生存,但是这种担心通常情况下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大学有足够的手段阻止效仿的发生甚至逼迫那些不守信用的毕业生还款。在如今这个互连网时代,大学惩罚不守信用的毕业生的成本也已经降低到了几近于零的程度。通常大学各院系都有自己的网站与以往毕业生的联系方法,大学只需要把逾期不还款的学生(那些因为天灾、人祸、疾病等原因确实无力还款的毕业生除外)的班级与姓名在自己的网站上一公布,并告知未还款者“如果在规定的宽限日期内再不还款学校将给所有能联系到的校友发一封e-mail宣布不守信用的学生名单”,那些受到警告的人绝大部分就会乖乖地还款。
  如果这种方法根本就不管用,那大概只有一个解释:校友舆论根本就不以连累母校还债为耻,甚至相反以给母校添麻烦、捣乱为荣。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不还贷款的毕业生才不用担心他会在校友中发生信用危机。例如某学校有毕业生在离校前在宿舍墙壁上刻字说学校“庙小菩萨大,池浅王八多”,还有许多别的诅咒学校的话,不但低年级学生广为传诵,连教师也互相乐呵呵地转告,以为这个学生说的是大实话;直到半个多月后传到校领导耳朵里,才有后勤的人来将这些字迹铲除。然而这样的学校,还有必要存在吗?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