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药象而不讲心象者不成,
讲练功而不讲修心者难证,
讲玄象而不讲本性者迷失,
讲方法而不讲无为者难成。
一、 五神的概念如下:
天有五贼,五贼在心,人有五神,权柄在天。物分五行,神分五种,丹生其中。人的五神:圣神、元神、阴神、阳神、玉神,要修全,方能应五贼之数,缺一不可,缺任何一神,天之五气则不能应之于形,所盗则不平衡,性命双修则不能趋于真境。人要想不在五行,则在阴阳两方面均应充实在五行,方能合道而超出五行不平衡造成的约束。不在五行中是一种修道的实质境地。
二、阴神:
阴神悔出。可运用遗传学的观点来说明阴神的问题,阴神代表的就是母系遗传中的部分信息。阴本身主静,其性质是储存性。阴神本身所携带的能量较低,但是当其迁出体外时,他能提供给人体的宇宙真气那是非人为吸提采炼能相比的。因为阴神居内,处外时则处于阳位,由于属性相反,阳性的真气就被其大量吸附带回到体内来。相反则相存。这些过程的完成不是靠人的主观意识的调动。而是靠一种法使人进一种状态后达到采气补元的目的。
当人的慧眼睁开时,你的肉身在功态中可以看得见阴神的颜色是趋于灰兰色的。初期阶段很难看到光,只是一个影子或形似自己。一 的情况之下阴神出入的路径是在身体前方,就象整个前身脱下来一个影子一样。
由于阴神能采抬到大量的真气,因而初练功时首先能够自动出壳的是阴神。“阴阳先后乘”可谓如此。阴在‘先‘出是处在阳的时空,‘先’属阳时,因此自然会得到道的暗助。反之则道动之。
另外,由于阴神的存储特性,因此阴神也携带着修炼者身体上的一些疾病信号。阴神的迁出,将疾病信号在体外与真气作了一定的置换,所以阴神的迁出是练功初期调整人的身体平衡而臻健康的必由之路。阴神能将致病的信息因素带到虚空之中,而这些信息因素是人致病的内因,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均生活在各种细菌的包围之中却大部分人健康自在,其原因就是健康人体内的阴性物质(肉眼看不到)一面没有病信号与细菌的运动信号共振。
怎样才能使阴神出壳呢?这是每一个练功人所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也是法术上抵御万邪的根本大法,这就是悔过迁善法。
当然悔过和迁善是两个不同的方法。悔过是使人的诸神所累所缚得到解脱而至虚空。迁善则是继续提高诸神的能量,使其能常居道乡,常明己心是一种方法。明已者,自知心在何处想,行在如何做。
悔过:
古人云:“未至真空,阴神也难出”。何谓真空?当你心空及致无碍时,就是真空。当你心中为往事所累时,则不能使其得到解脱。消除所累唯有悔过一法。
悔过其实质就是向后看自己的一生所经历过的的事情并对其中违背“道德”的事情予以定性。人的识心是活动的,属阳性。当其产生在现时空时,证明识神已经获得了定数的能量和机缘。向没有发生的时空(未来)运动,所获得的能量就耗散。向已经发生过的时空(过去)运动,则是在寻找相反的物质和相反的位置形成阴阳成对。过去做的错事、坏事、歹念,这些都是处在阴性位置(过去)的相反物质(相比较于求道的规范)。就象一盒录音带录下来的错误信号只有重新输进一截正确的信号予以替换该错误的部分才能使这盘录音带取得完整一样,现在的阳性意识场回忆过去所做的错事,明白了过去的错误之处,实质上就是确定了其性质而给予了置换。这种置换的结果是“德”的自生。阴神由此取得阳性(现在的识神之思虑)意识的补充而活动性增强。加上外来意识能量(暗示、导引、诱发等)——显态和隐态的师傅的帮助,你的阴孽就会由于你的悔过而消失致尽,阴神调出体外就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阴阳的云层碰到一起会产生出雷电来,生物的阴阳相合能产生新的生命来,人的意识的阴阳相交能给人带来性、命的新生。因此很多世人患疾求医而不能断其疾根,一旦能悔过迁善其所患之病则不治而愈.其理不外乎药只能治病,而不能疗(了)心。心乃藏神之处,膏盲尚且难以施药,而况心中所隐乎!《黄庭内景经》悟成子曰:“魄为阴神”,古语曾云:“魂望生,魄望死”。由此可知,阴神为魄并非望死,而是为罪孽所累死。绝其所累和除其所累,则魂魄得以相交而生元神。
如果没有开天目,看不到出阴神的经过,我怎么能知道自己的阴神是否出壳呢?这个很容易判断。“阳为灵觉虚玄,阴为梦想颠倒”,若一个练内功的人他做的梦不再象平常人那样是颠倒反复的,(好的预示坏的结果,坏梦结果是好的)那他的阴神一定处在阳性的位置或者处在非常活跃的时期。
阴神善御慧眼,因此当你空及无碍并把自己置于一个无事系心的境界时你对未来之事会非常敏感。只可惜这种敏感的出现无连续性,非常分散地出现这也是阴神的特性所致。
阴神的存储特性也容易给人造成很多幻觉。出阴神的练功人凭功能看到的各种景象和境,就象一个人睡觉所做的梦一样,是很难达到全真境地的。因为阴神在外,它造成的信息场还会影响到周围,使周围的人接受到信号的暗示和同步而产生相同的幻境,这一阶段很容易使人掉到宗教迷信的泥潭不能自拔,要注意突破假幻,立足真空。
迁善——随时的善意:
迁善是使我们修真者的思想和行为往修道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上去想去做。迁善是提高自己修为的过程。但是作为随时的善念,那范围就相当广大了。定境、观心、止念、反省、观想的五转玄功是随时的善念的五个重要环节。
善念的定义如下:
无处不以道莅天下,
无时不以上德对人间,
修行中以无为去生活,
做人至处下而无争。
人易随景而易其心。不易由反思而“德”其心。这是一个灵性的问题,也是人的本性问题,牡丹好孤芳自尝,公鸡好自鸣得意,狐狸好自作聪明,狡兔好穴住三窟,朽木好自怨自艾,人心向外,好完美至极。人如果把万物作镜子实质就是常备道心。道藏于至朴至简的万物万象中,而人却很少有留心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做到这一点,随时的善念就在其中了。
五转玄功:
定境、观心、止念、反省、观想。
定境:
境由心生,且境能杀心,道者心之用也。定境,谓取阴而弃阳,定者,与动相对,处阴之位,能定境的实际效果即是定心。然而在此所要强调的指出的是修行人出现的定境,有心定和神定两者。
心定,是初修丹道者,为了使自己能高度入静,出俗摒缘而持定的一种方法,因此《脉望》中曰:“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此是定境。”此言很是明白,若不能看到静极生动的真我——元神的发动那就不能算是达到了定境。
问题就在于,元神一动识心难辨其真其境,有很多情况是识心生魔,魔则生幻。由幻生境,真妄相存,造成一些修道人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这种状态将在以后章节中详明)。因此这个时候应该转入相反位置的定境。即反客为主。饶他为主我为宾,进入神定的阶段。
“他”指的是真我,是本性,“我”指的是识神是本心。因此真我的出现需要一个辨别的标准,同时还需有一个相适应的方法来处理。
这个标准就是本性(真我元神)一定会有很大的力量,当其在体内时那是“心不由境”,当其在体外时则是“心不生境”,在此是指进入定境的状态以后所产生的结果。由于元神具备一定的能量,又为识神之母,因此你的“头脑”中是不会由于环境干扰而有什么“念头”的。
若此时你仍然能够怎么想,“他”就怎么做,那就是幻而不真,或者是低于元神的信息体。所以元神出现后如果能够予以调控,那就一定不是“元神”。你当于此速速摄伏本心,定于“一境”转入下一个环节“观心”。
观心:
修行人区别于常人之处就在于常观己心。而且能够常洗其心。
观心同样有识观和种观之分。
识观,是从一“境”寻源,察明所产生的此境与自己的生活禀性的联系,当你能够弄清自己的禀性与某种“生物”的习性相似联系时,你在修德上实际就寻到了自己的根。依此根因势利导,阴阳道动贵反。自然会受用无穷。
观心者,一定不要回避所定下来的境。因为他出现的任何思维与其经历的环境同样是有定数的。解开这个数的方法就在于善观自己的“本心”,看“我”在功态中和生活中所产生的景和思想与自己的禀性到底有何关联。若一味强调自我存在,维护自我尊严,不愿首先从内心过程中解剖自我,要想在修真过程中明白“我亦非我”的境界完全不可能。
所以观心要善观;首先要有善愿,其次才能有善法,进一步方得以到达善地。
止念:
止念对于一个进入神修阶段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止念亦有心止和神止两类。心止者,初学修真,心猿意马,由心止而摄心住缘,顺缘而深达其性,所以谓三乘法为“缘法”,实质是指缘中藏着本性“真种”之意。
神止者,念不由心灭,而是自生自灭。然而心和神本来就是一对阴阳。此起则彼伏。初时心止念,是为了静极神动,次后神止念者是要修者心随神运。
神修出之后,不但杂念不能产生,即使是你想用意守的意念也不能随随便便由你本心安排,否则功亏一馈,一生悔恨。
止念当止在“一”处“。唯“他”是一,唯本体是一,唯本性是一。唯其一念起处是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以神为正我为臣,伏首知命,修真前途自然变化无形而至正道。
反省:
生活就是道。
在功态中要反省自我,在日常行、住、坐、卧中也不停反省自我,你才有可能在修真道上获得成功。
人区别于其他众生之处就在于人能反省。
反省的根源是人有本心,(识神)若是灵根深敏者,自会由一悟空,由空及万物。迟缓者亦不必自怨自艾,只要遵吾法门,常常因过头去想想已做过的事情的阴阳两方面的结果,久而久之无不灵性倍增。故曰:尊师悟道灵性通。
这里所指的反省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初修此法的循环过程,另一种是修此法后在生活中需养成一种习惯。
前者初修时景象纷呈,信息众多,真妄参半,若不能即悟,错过醒悟良机是其一;心不死,妄想就多,往前看,道窄魔宽,只怕此道难得进是其二。
因此止念之后是反省。
反省是向后看,反省的含义和作用与意守不一样。反省是让自己识神思想处于后这个“阴”的位置。是负阳抱阴,颠倒颠,悔过即神仙。
谁都知道想现在和想将来都较想过去来得费力,现在看不透,将来望不穿。因为人的识神的特性是逆道而行的。当你反之,使自己的识神站到“阴”的过去位置,则道动之,得道多助可谓如此
另外有二种反省的情况。当修持到本法至一定火候时,你的修行实践就会验证初修入门时接到的各式各样的信号,很多“道”理、法“宝”会因为你的反视其后,而省悟大白。顿悟在何处?渐语在其‘前’。
作为一个立志修真者若只是炼功当时几小时将生活与修道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在收功后,生活中不停地反省生活和炼功,那他永远只会失去德多而德道的极少,因此反省是一种“倒骑毛驴”地看清自我,同时也是将自己的修行“片段”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过程。
日省一日与时省一时:
日省一日是培养习惯,陶治性情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的反省是集中性地反省,有时并不能做到全面和彻底。只有做到时省一时,即随时有错随时都能省悟改正,那才是修真还虚的高级阶段。不但要将过去的错利用反省清除掉。新的错误出现也要时刻反省使之不影响真虚的训练。
观想:
定境、观心、止念、反省这四个环节是修真之人清除自身障碍,扩充自我容量几种过程的话,观想法则是道家内功心法中获取小周天以外高能量的补充和调整的极好方法。
观想亦分心观和神观两类。
至于神观那就更加是神秘莫测了。然而你只要立志勤修,这种境地并不难涉足。
观想的实质就是在取得良好信号和交换信息。
观想菩萨是常人用来修善祈福的一种方法,修行人观想三清则是在修德积功。观想年青人会使你具有朝气勃勃的气质。观想儿童会使你具备重心返朴。观想的只要不是由邪念而起,那么观想的结果会使观想者和被观想者均由此获益。观想者是取得,被观想者是施予。前者得在前面,后者得在后面。因此作为一个修真者若不立大志去舍,立志去为整个世界、整个生态环境、整个宇宙作出贡献,你即使在修行中获取得越多,你所欠下的债也就越多。到头来你将要失去的也是越多。因此观想者不能忽略被观想者的长久作用。
作为神修,通俗一点说:就是由神来修,我来就。
一般情况下,修及至此若是每步的印证均已完成时,开功和收功已经不存在有严格界限,否则就会象封炉熄火一样,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武火煎开,文火煨熟,世间难炖之物均用此火候。修命亦属此道。人是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完成的成熟过程,要想在耗散亏空的基础上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除了采取集聚填充的各类方法外,在火候上即在人的意识流的过程中不能有间断。要具备阴阳两个方面的监控方法。何谓意识流?就是在修行人的“原始的感觉混沌”中始终都要有“修德”这个根深植其中。
这就是神修之法区别于有为法的奥妙之处。在观想环节中介绍的是阴性的一面,即人体靠被动地接受神的调控信息完成连续性,在主观能动上如果坐享其成,掉以轻心,也会造成“只阴无阳失其道,功败垂成憾终生”的结局。因此主观(识神)配合这种连续性就得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中不得有松驰。但是允许节奏有张驰。
阴性的一面是连续的,连续属阳。阳性的一面是张弛有节的,张驰有节属阴。这样一交叉,道的动就在其中了。保持这种松驰有节的方法就是三种:
1、忆接,
2、悟接,
3、参接。
l、忆接:
当你一有闲空时,比如说每日定时功课时间,工余课后,候车等船,信步赶路,闲暇田间均可以回忆你上一次空闲期间的功态感觉,何时何地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自然连接成了驰——松——驰的有序之链。至于你在新的闲空中所持何法应当依环境情况和潜意识的暗示去进行。这是忆接,忆接完成了你十二个时辰功态的连续性。
2、悟接:
有时一个问题的悟彻不是一次所能完成的,所处的位置不同会造成结论完全相反,这就是阴阳两方成的收获。阴阳两方面的悟彻才可能并生出慧来。
因此一个事物在你的识心上得出一种结论来后,若其并不能归于空(自然隐退),那么你所需要的对立的结论终究会出现的。这就要靠你的悟性来连接整个太极球的整体。这样即使你一个问题的时间跨度很大,只要完成的悟接,你所跨越的时空就成连续的了。
3、参接:
参照物是三维空间运动的标志。人体在三维空间中存在。同样要依赖参照物来判断你所处的位置。同样也只有利用参照的人和参照的思想知道自己的情趣境界。利用别人做镜子,可以照得见自己的原形。这个原形是你的本性的特征反映。
把外界所发生的一切与自己的修真练功连接起来,你就不会失去任何一个触发你顿悟的机会。因为你在注意参照物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调整了你向内(阴的一面)和向外(阳的一面)的位置,阴阳取反,则万象自明。
因此参接指的是你巳以存在的自我状态,连续性与外界事物发生的连续性连接。这种连续性的连接如果完成了就称为谐振。你就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能量。
总的说来一天十二个时辰你没有间断地注意自己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炼功。信息的不间断和形之识神的张驰有节奏地完成了一个太极园的整体。这也是突破太极弦在修为操作方法上的技术难关。尽管谈理的陈词多了一些,这是需要各人的实践体悟的,说得具体些(特别是玄妙上的理解),只会更加干扰各人不同素质下的修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