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涧换马第九难
陡然之间换意念,凡马怎能去灵山。
(菩萨道:“那条龙,是我亲奏玉帝,讨他在此,专为求经人做个脚力。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关于意念的重要书中也有多处论述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第六十四回)
正是:即刻开悟陡然间,超凡入圣一转念。洗心涤虑去妄想,脱俗离尘见灵山。
(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才是——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主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第八回)
正是: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一念发心修行,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所谓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二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菜根谭]曰: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所构造。故释氏云: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即烈焰成池;一念惊觉,即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圣经]记载也曾说:要求就会有得到,敲门门就会有开。
夜被火烧第十难
人前卖弄无明火,一夜烧光观音院。
(第十六回记载: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
正是:从正修持须谨慎,至宝莫与小人见。
(那和尚打了个寒噤,咬着指头道:“这般一个丑头怪脑的,好招他做徒弟?”三藏道:“你看不出来哩,丑自丑,甚是有用。”)
正是:少慧和尚貌取人,不识神僧身怀宝。斋
(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
正是:一见至宝奸心动,好种落在石缝中。珍珠丢在小猪手,反被小猪咬一口。
(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