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02阅读
  • 0回复

实在难园其说——真不知如何园其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变形虫
 
发帖
105
开心币
0
好评度
45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1-13
实在难园其说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

将阴跷改在会阴穴,实在难园其说。跷:举足,跷足也,古人养生重视按跷。跷,足字旁,当然是名在足,在外的叫阳跷,在内的叫阴跷,把阴跷改在会阴穴,很难让人苟同。会阴穴作为穴,顾名思义是足三阴的会穴,用趺跏坐练功,会阴穴几乎已名存实亡而不起作用了。会阴穴作为“脉”,古书是有描述的,从经络生理说会阴穴是任、督、冲三脉的源头,它们各有自已的循行线路。可是,会阴穴改作阴跷脉了,脉是一条线,那么它的循行线路又在那里呢?古代科技不发达,紫阳真人作为一代宗师,他随心所欲地要这样说,谁敢反对!但是,到现在还有人在坚持会阴穴就是阴跷脉的说法,真使人费解!







本贴由yn000790于2002年11月03日21:21:55在乐趣园〖气功人论坛〗发表.

--------------------------------------------------------------------------------
阴阳跷的解析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手机短信 ]

--------------------------------------------------------------------------------
道法自然:你好!
要回答你的问题,还是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跷的源流吧,也许你能从中得到解答。
跷起源于踵,踵就是脚后跟,脚后跟自然也包括内、外踝。春秋以前的以气养生中有一种叫“踵息法”和“守踵法”的功法,很是有名气,可惜被失传了。《庄子。大宗师》说:“真人之息以踵”这就是踵息法。他没有说真人是谁,也没说如何练法。到了汉代哲学家桓君山在《仙赋》中写道:“夫王乔、赤松,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出矫经引,积气关元”,这矫就是跷,就是踵。在《庄子。应帝王》还写着:“机发于踵”的神守阴跷的功法。
后来的《内经》和《难经》对阴阳跷的说法也不一样,《素问。气穴论》说;“阴阳跷四穴”,指的是一只脚有阴阳跷穴各一,两只脚阴阳跷 四穴。这里明确地指出阴阳跷是穴不是脉。而《灵枢。脉度》的说法就不一样了:“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这里的跷是脉不是穴,是阴跷脉。这上内踝之上很重要。对阳跷《灵枢。脉度》更独具一格了:“阳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把阳跷定在眼睛上了。《难经。二十八难》说:“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可以看出这“跟中”就是指脚后跟中,与踵息法的踵是一致的。
对跷,隋唐的杨玄操是这样说的:“跷,疾也,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动足之所由,故曰跷脉焉。”,这是对跷的功能作了精辟的论述。跷是行走之机要,动足之所由,对人是何等的重要啊!
宋代的紫阳真人由于双盘坐练功,足上的阴阳跷穴不起作用,故把阴阳跷 定在“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两节”,这是牵强附会,是没有根据的。
我的练功实践证明,阴阳跷不是脉而是穴,而是个会穴,阴跷是足三阴经的会穴;阳跷 是足三阳经的会穴。不信的话你可以做个实验,取四只脚木椅一把,虚静平坐,然后将一只脚的内踝靠在椅脚的外侧,而另一只脚的外踝靠在椅脚的内侧,静候之。久练后经气就会沿十二经脉运动,你就会感觉到阴阳跷是穴不是脉了,你还能达到“行是风”的目的。






本贴由yn000790于2002年10月28日17:15:20在乐趣园〖气功人论坛〗发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