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修行与觉悟证道——目的·条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不同层次
在上期的叙述中,我们对练功所要涉及的主要对象——人体和宇宙做了交代,在本篇里将进一步讨论一下练功修行的目的、条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不同层次的修习重点等问题。
一、练功的目的是自度度人,自利利他
在现实世界的各行各业中,练功修行可以说是最易也是最难的了。说它易,是因为任何人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起修并有一定的收获;说它难,是因为修行证果的路途漫长而又充满诱惑,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毅力,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实在是难、难、难,难于上青天。修行是如此艰难,然而从古至今无数求道者的努力又是为何呢?这实在是因为一旦修成正果其感受太奇妙,太不可思议,太不寻常了。
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社会真正为求道证果而练功的人是很少的,我们大部分练功者接触并开始习练气功是为了治病强身,是为了保命救命。这是我们的一种机缘。不过,为了使练功能真正有所成就,我们还应当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满足于强身健体的初果,而应向断惑开智继续努力,直至最终证得无上菩提,自度度人,自利利他。通俗点说,我们练功首先是为了自救,然后要利他,即帮助他人,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正法的祥和境界,使生命的内在光华得以释放,让生活更加灿烂、充实。如若不然,练功修行是很难上档次的。
二、练功修行的主要条件
练功修行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得有想要修行的愿望和修成正果的决心。它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声即:信,愿,行。
信是相信的意思,相信古德和许多过来人对修行各阶段及其结果以及修证方法的描述是真实不虚的。这是在正确思维和理解法的要义后而产生的一种正信,即正确的信念,它不是盲信和迷信。正信的建立是不易的,它有一个过程,而且是因人而异的。作为现代人,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和亲身体验一下无数古德和今人的修行体会,是确立正信的一个方法。
愿是誓愿,是决心。有了目标和正信后就应发愿。修行有那么多真实的好处,那我们为何不修呢,既然修了就一定要有所结果,因此下决心发大愿,不修成正果绝不罢休。愿力很重要,它是我们在修行路上能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志向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
行就是行动,是沿着先人们开创的修行道路步步求证的具体行动。可以理解,只有信愿而不付诸实践,想要求果是不可能的。说食不饱,好比我们想去某地且一直没有迈步一样,那是永远无法领略该地风光的。与起信发愿相比,行是更为困难的事情。然而,想要超凡入圣,这一磨难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如此方能够显示出大丈夫的英雄本色。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条件对修行能否成功也有很大影响,它们是:
良好的品行和文化程度
良好的品行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宜的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而文化程度越高,对明理和具体的练功操作就越有利,尤其是那些有过独立从事科学实验经验的人,相对来说困难会小些。因为练功是以人体为实验对象的操作过程,是一门真正的高技术,其间的种种细微变化和调整,除了你自己外人谁也帮不上忙。
明师益友
明师是指那些真正明白的过来人,而非名人。益友是那些真正关心你的朋友,最好是一起修行的道友。前者可以帮你印证所习,指点迷津,要紧关头,还可点化于你;而后者可与你平等地讨论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帮助你理解和正确地选择相应的对策。在高层次修炼中,能否上去,往往是一句话的功夫,此时,有无明师,差别可就大了。
时间和环境
对初习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因为修行是一件需要你全身心投入的大事,若无足够的时间去思、去练、去寻师访友,想要入门是很难的。环境的问题也是一样,初习者本来信心就不是很坚定,若周围又有人在那儿扫兴、吹凉风,那就很容易退转,但要是遇上好的环境,则不但可增进向上之心,同时遇到各种未料事件,大家也能互相帮助。当然,以上是指人际,对自然环境也是一样。
合适的修习方法
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有体会。好的功法能使你不断进步,少走弯路;而不合适的方法则可能使你误入歧途,无所成就,甚或连你的正常生活都被搅得一塌糊涂。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
三、练功修行的指导思想
我们练功的指导思想是以对人体、宇宙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参见第二章)。它的作用在于告诉我们修炼的目标以及具体修炼遇到各种情况时如何应对。它的中心内容是:练功修行是为了恢复本心在人体的地位,最终溶入宇宙本体。凡有益于此的可思可议可行,否则当舍。
四、练功的基本原则
练功修行大多数情况下是自悟自修的训练,掌握下列原则对正修是会有帮助的。
1.舍
舍是放弃、丢掉、不留恋的意思。它是练功过程中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练功法则,是我们修行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一个法宝。
我们练功自始至终都是在培养舍的心态。舍的内容很丰富,有舍念、舍法、舍财、舍境界、舍功能、舍身等等,等等,一句话就是舍一切,舍一切有形无形、有色无色、有相无相的意、事、物包括舍的本身。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练功过程是一个复还本心,舍小我溶大我的过程。常人的本心是被层层覆裹着的,要想复还就需把这些覆裹着的东西一层层地剥掉,这本身就是一种舍,更何况这一过程的每一点进步,都会
给你带来许多从所未有的体验或觉受,你只要稍成贪心就可能驻于某一境界而不前,从而半途而废。
舍的心态,只有靠平时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坚固,平时不注意培养而妄想在练功时做到当舍能舍是不可能的。
2.顺其自然
狭义的顺其自然就是意随气走,让气自行决定行走路径,以避免由于胡乱引导而产生的种种危险。它主要是针对静功修炼而言的。常人对人体气脉和经络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以意导气的修习方法是不适宜的。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各种气功态实际上都是人体本自具有的状态,它是人类发展某一时期适应当时的环境条件而产生的。只不过对今人而言,由于长期不用,这套程序一直处于潜态。练功就是要把这种处于潜在状态的程序调到前台。以此为指导,我们静坐时所要做的就是让表层意识转入二线,等待气功态出现。一旦有了气觉后,表层意识就开始跟着它。关照着它。它往东,你就跟着往东;它往百,你也跟着向西。顺其自然,绝不要引导它,至多在它前行受阻时,你可以试着去挖掉障碍,或在后面推推,以助其通过,如此而已,不要多事。
广义的顺其自然则涉及练功的方方面面,即做一切事都要顺其自然。不要勉强。这儿的“其”,指的就是我们人体先天具有的感觉。如此建议的理由,是考虑到我们后天所学的知识,与由祖先那通过遗传继承的对人体和自然界的认识相比是很有限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你不熟悉的领域,与其按正确性有限的思维判断去行事,倒不如跟着感觉行进更为明智。
3.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与舒适为度,见好就收
这是用来调整练功强度的一个准则,是练功时用意强弱的依据。过去的人喜欢把练功的具体操作与炼药或做饭相比,对这些过程来说,火的大与小,过与不及,急火慢火等不同状态,对最终所得结果影响极大,而火候的掌握完全靠经验,语言文字到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总说法易传而火候难言。然而对练功者来说,这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还得勉为其难地提出一个方法。“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与舒适为度,见好就收”,就是为此而提出来的方便法门。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前者能使我们的功力不断提高,而后者则保证我们不会因过度训练而使身心毁坏。
有过练功体验的人都知道,每次练功,当达到现有功力极限时都是非常痛苦的。这时你若能挺一挺熬过去,你的功力就可能往上长一点。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法则的作用就在于此。可以
想象若没有那种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的精神气概,想要不断精进是很难的。可是,另一方面这种苦熬又不能无度,若一味苦练把身子练坏了结果更糟。“舒适为度,见好就收”的原则,就是用来把握忍行程度的。每一坐下来,若觉得身心都很舒服适意,说明强度正好;若觉得疲惫,说明过了;若有浑身好像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则为不及,出现后两种情况时下次入座就应适当调整。好比做饭,开始时火宜旺些,等到开锅后火力就应减小。开始的时候火力不够米饭易夹生,而一直大火烧会使米饭变糊,夹生饭加点水尽管味道差些还可以重新做熟,可糊饭就没法再起死回生了。当然,实际情况比这儿说的要复杂得多,如何具体应用就全凭你的悟性了。
应当说明,以上的内容是以一坐为例而论的,实际上对练功过程的每一细节或阶段中用意或修炼的强弱,上述原则都是适用的。
4.念佛
对练功人来说,念佛就像是一根保险带,它可以在你不慎失手时,把你拉回原位。
前已述及,练功就是让潜意识显化,表层意识退位的过程。不过,应当强调的是,这种退位是有条件的。它应是在表层意识对人体指挥权能完全掌握,并如意控制的前提下的主动禅让。换句话说,只要它愿意,它可
以在任何时候把指挥权无条件地收回来。表层意识的强权和退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表层意识对人体系统的有效管理和令行禁止的强权控制,是它主动禅让退位的基础,舍此而妄谈退位,只能招致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因为,首先对我们人体而言,只有这个表层意识才是与现实世界相应的,也只有在它的控制下,我们的一切言行、思维和处事方式,才能被世人看作是正常人。即使在本心复还后,本心也还是靠它来实现对人体的控制的。其次,只有一个强权的表层意识,才能保证当它在退位的过程及退位期间,人体遇到意外因素干扰时能及时复位,以避免出现大权旁落或无人管理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除了要求练功人在修习入定前应心理正常,无精神病史,并通过初步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意念力外,最好还应有一个防止意外的方法。念诵佛号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方便法门。它的做法很简单,当你开始练习静坐时,每次一上坐做完初步调整后,即口诵或默诵“南无阿弥陀佛”三五分钟,同时观想佛像,平时有机会也可这么做。如此行持,久而久之在你的意识深处就会留下记忆。这样,一旦出现意外时就会条件反射地去念佛,从而使你的人体指挥部与你的表层意识沟通,并把它带到人体控制台前。
自然,念佛不是唯一的方法,只要你愿意你也可念、想其他的人或神的名字,只不过念佛的对象比较广,而且其功用尚不仅如此而已。
五、定与慧
定,也称定力,它是反映意识综合控制能力的一个术语。慧,又叫慧力,它是大脑这台计算机协调运行功
能强弱的一个标志。两者都是修心过程需要借助并得以强化的重要工具。它们的关系是:定要靠慧来指路;慧则依定而增长。无慧之定是死定;无定之慧乃狂慧;定慧一体如灯光,只有等待才为道。除了练功打坐外,定力与慧力的增长更多地还是靠平常的日积月累。
只有在本心复还之后,才能有真定与真慧。
六、练功不同阶段的主要区别
由于练功不同阶段修炼者的身心状态不同,所以,在练功目的、所选功法及达到的能体能级方面是不一
样的,具体情况如下:
1.初级阶段
目的:疏通经络,排病气(粗筛)
功法:动功
能体能级:气态,气感偏沉、粗、刚、猛、不匀
2.中级阶段
目的:(1)练意;(2)排病气(细滤)
功法:静功为主辅以动功
能体能级:气态——波态,气觉轻、细、柔、匀
3.高级阶段
目的:复还本心
功法:禅虑
能体能级:光态
4.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目的:溶小我(心、身)于大我
功法:法法皆法,法法皆无,无法是法,从头来过
能体能级:趋于本体
应当说明,上述区分是针对境界而言的,由于境界不同,所以练功目的和方法就有差别,相应的结果也就
不同。一般较高阶段的境界是以低级阶段为基础的,所以在修法上一定包括了低级的。同一人在同一时期也可能有几种境界,具体落在哪段,则应以是否每次都能稳定达到而论。就心法而言,对于一些先天素质好的人往往可直趋本源。肉体的训练则与时间的长短关系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