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72阅读
  • 0回复

庄 子 论(王安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化乙散人
 
发帖
47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11
庄子论

(宋)王安石

上篇
世之论庄子者不一,而学儒者曰:“《庄子》之书务诋孔子,以信其邪说。要焚其书,废其徒而后可,其曲直固不足论也。”学儒者之言如此,而好庄子之道者曰:“庄子之德不以万物干其虑,而能信其道者也。彼非不知仁义也,以为仁义小而不足行己;彼非不知礼乐也,以为礼乐薄而不足化天下。故《老子》曰:‘道失后德,德失后仁,仁失后义,义失后礼。’是知庄子非不达于仁义礼乐之意也,彼以为仁义礼乐者道之末也,故薄之云耳。”
夫儒者之言善也,然未尝求庄子之意也;好庄子之言者固知读《庄子》之书也,然亦未尝求庄子之意也。昔先王之泽,至庄子时竭矣,天下之俗,谀诈大作,质朴并散,虽世之学士大夫,未有知贵己贱物之道者也。于是弃绝乎礼义之绪,夺攘乎利害之际,趋利而不以为辱,陨身而不以为怨,渐渍陷溺以至乎不可救已。庄子病之,思其说以矫天下之弊,而归之于正也。其心过虑,以为仁义礼乐皆不足以正之,故同是非,齐彼我,一利害,则以足乎心为得,此其所矫天下之弊者也。既以其说矫弊矣,又惧来世之遂实吾说,而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也,于是又伤其心于卒篇以自解。故其篇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由此而观之,庄子岂不知圣人者哉?又曰:“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皆有所长,时有所用。”用是明圣人之道,其全在彼而不在此,而亦自列其书于宋鈃、慎到、墨翟、老聃之徒,俱为不该不偏一曲之士。盖欲明吾之言有为而作,非大道之全云耳。
然则庄子岂非有意于天下之弊,而存圣人之道乎?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皆有矫于天下者也。庄子用其心,亦二圣人之徒矣。然而庄子之言不得不为邪说比者,盖其矫之过矣。夫矫枉者欲其直也,矫之过则归于枉矣。庄子亦曰:“墨子之心则是也,墨子之行则非也。”推庄子之心以求其行,则独何异于墨子哉?后之读《庄子》者善其为书之心,非其为书之说,则可谓善读矣。此亦庄子之所愿于后世之读其书者也。今之读者,挟庄以谩吾儒曰:“庄子之道大哉,非儒之所能及之也。”不知求其意而以异于儒者为贵,悲夫!

下篇
学者诋周非尧、舜、孔子,余观其书特有所寓而言耳。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其文而不以意原之,此为周者之所以讼也。周曰:“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又自以为处昏上乱相之间,故穷而无所见其材。孰为周之言皆不可措乎君臣父子之间,而遭世遇主终不可使有为也?及其引太庙牺以辞楚之聘使,彼盖危言以惧衰世之常人耳。夫以周之才,岂迷出处之方而专畏牺者哉?盖孔子所谓隐居放言者,周殆其人也。然周之说,其于道即反之,宜其得罪于圣人之徒也。夫中人之所及者,圣人详说而谨行之。说之不详,行之不谨,则天下弊。中人之所不及者,圣人藏乎其心而言之略。不略而详,则天下惑。且夫谆谆而后喻,哓哓而后服者,岂所谓可以语上者哉?惜乎周之能言而不通乎此也!
堕肢体 黜聪明 离形去智 同于大通 仙学网:http://www.xianxue.or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