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44阅读
  • 14回复

虚实静功:人元阶段(伍止渊 张剑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幻形气
 
发帖
343
开心币
0
好评度
253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02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渡 更向何生渡此身
离线丹士
发帖
34
开心币
0
好评度
24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8-02
不知这个张剑鸣是否健在?
离线幻形气
发帖
343
开心币
0
好评度
253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8-03
虚实静功理论
一、虚实静功理论

道家气功原本无派,到了唐宋以后,才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派;东派陆潜虚,从意守后丹田(夹脊)入手;西派吕纯阳,从意守外丹田(体前膻中到神阙之间一尺五到两尺的地方)入手;南派张紫阳,从意守中丹田(脐内前七后三,亦即中宫)入手;北派王重阳,从意守上丹田(即眉心)入手。他们以入手方法不同而分为四大派。
道家气功虽分为四派,但它不是派系的分裂,而是为了普及。因为它们都是以老子的“清静、无为、自然”和“毋忘毋助,若存若亡”作为功法的要领的。所以“三千六百门”、“七十二种道”都不出四大派的范围,也都是从意守四个丹田人手的。四派功法虽异,但一旦入门,功夫渐长渐进,后来都会相继贯通。“神气合一”,便是这贯通的开始。因此,四派都有“得一万事毕”的说法。
五十年代中期,经由上海市卫生局陈涛同志的介绍,我与其他七位同志到黄岩向伍止渊大师学气功。伍止渊是南派张紫阳的嫡系后裔,他传授的气功,即虚实静功。关于我练功的经验和心得,详见“练气功二十八年”一文。

(一)虚实静功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天之先”阶段,就是未始之始、未身之身的阶段。什么叫未始之始、未身之身?就是当母亲怀孕前的一刹那,也叫“父母之于穆初”或“无极生”,它无形无质,所以也称为“天元阶段”。这阶段是比较渺茫的。
第二阶段:“先天”阶段,就是母亲怀孕后的阶段。这阶段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乾坤坎离)”的阶段。当人的生命开始时,即生八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中所说“八脉者,大道之根,先天一气之祖”,就是指的这个理论。这胎儿阶段,也就是先天。
胎儿在腹胞内,靠母体血液营养,以母息为息(胎息),渐长渐大,十月期满出生。这就是先天阶段,也叫做“地元阶段”。
第三阶段;“后天中的先天”阶段,即男16岁、女14岁前的这一阶段,也叫做“人元阶段”。
第四阶段:“后天”阶段,也就是“后天中的后夭”阶段,即男16岁、女14岁以后的阶段。
虚实静功这派气功,就是要从“后天中的后天”返还到“后天中的先天”阶段,也就是返还到男16、女14的年龄阶段。这个返还,不是生理上真地返还到那个年龄阶段,而是在气血上、阴阳上返还到那个阶段。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一切生物不可抗拒的新陈代谢的规律。人要健康延年,就要与自然作斗争,却病却老。气功,就是我们祖先向疾病作斗争而取得的丰富经验,是人类抗拒老病的有效手段。

(二)虚实静功中的清静、无为、自然
虚实静功是南派张紫阳传留下来的一部功法,它主要以虚为主。虚,就意味着“无为”,“无为”,才能达到静。
虚实静功从下手到大成,都是以虚实的变化来体现的。但是,它的各个过程也各有侧重。如下手功夫以守实为主,即从意守丹田、听息法、听音法开始。然后是虚实相间,即毋忘毋助,若存若亡。接着就是以虚为主,就是知而不守。再下去,就是全虚,就是坐忘,但要掌握虚而不虚,即要做到“一觉独存”。这个“觉’不能灭,否则就落于顽空,就会“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此功分为天元、地元、人元三部分。在整个人元部分,都以实为主,以虚为辅。随着功夫的深入,虚实的程度也继之深入,但不管怎样,总不出毋忘毋助、若存若亡的境界。这是一个总诀,切不可忘。
“清静,无为,自然”,这三者是老子的整个学术思想,在静功里则作为练功的指导思想。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侧重。
清是对浊而言的。古人说“清者浊之源,浊者清之用”,又说“在山泉,清出山浊”,意即泉水是源于地下水的,地下水又是源于地上水的,这就是它们之间周而复始的因果关系。眼耳鼻舌身在尚未与外接触时,心可无念。但作为一个活人,不与外界接触是不可能的,因而也就不可能无念。有念就生浊,但浊还源于清,练功就是要溯这个源。
静是对动而言的,动极则思静,静极则思动,因此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动与静。事物的发展是物极必反。练功时,就是要由动而返静。
“无为”是对“有为”而言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为”就是顺乎客观自然的实在,练功时就是要返回自然。“有为”则是遵循客观规律,要改变自然,使之符合于人的意志。所以“无为”是无条件的,是永久自在生化的;“有为”是有条件的,是暂时自身进退的。练功就是要使机体和意念返回“无为”。
自然是对人为而言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如宇宙的变化、气候的转变、生物的生死等等,都有它一定的发展规律。静功就是要根据人的自然生长规律,顺其自然之道(不是听其臼然)达到返本还原的目的。
人到中年以后,动极而衰,就不能顺乎自然了。静极生动,动极生静,自己已不能当家作主了。练气功,就能找到止动生静的方法。这方法就是:“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因此,首先要收心,灭妄念。妄念灭,则心自清。心清,则意静。意静,则气生。这样,就能做到“意无为而气有为’。这个过程只有顺乎自然规律才能实现。

(三)虚实静功中的“性命双修”
性,在这里是指人的精神、性格而言的。例如人的气质的性分急躁、温和、开朗、忧郁、内向、外向等,体质的性分寒性、热性、阴平、阳旺等。但总的说来,人类特有的性就是指能思维,有思想,能改造自然,有主观能动性。
命,是指人的身体而言的。所谓身,是指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谓体,是指皮毛发、筋骨血等。
性命虽各有体系,但两者又是有分有合的。性要以命为物质基础,命要以性为行动的指南。性是灵魂,是统帅,因此性占主导地位,是人身的主人。
道家传授性命双修是“明传命,默言性”的。因此,有“单修命来不修性,此是修行一大病”的说法。一般是命功由师传,性功由臼悟,即所谓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道家的动静两功,有一系列完整的多种形式的功法,都是从命功着手的。这是道家功法的特点。这些功法也是我国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
性与命是人生理上两个不可分割的体系,它是人的生命的根本,一身的纲维。单有命功,就好比是没有生命的躯壳,好比是行尸走向。单有性功,就好比是无实体的幻影,无从固着。性命就是一阴一阳的扩大。一阴一阳谓之道。古人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性不能离命,命也不能离性,二者是统一的整体,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四)虚实静功中的虚实动静
虚实静功是从守实(即意守)入手的,是用“有为’来引出“无为”和从“无为”生“有为”的,亦即古人所说的“自有入无,从无生有,有无相间,无无亦无”,是由浅入深,循序前进的。单有实,就会执着,导致臃肿失灵,停滞不前,就是偏。单有虚,功夫做不进去,就会落空,就是顽空,这也是偏。所以,必须有实有虚,一切功夫都在虚实相应中体现,发展,前进。
“气功的气是客观存在的,是活泼善动有变化的。这变化不管它是先天的或后天的,总是有规律的。虚实的变化就意味着阴阳,意味着动静,是符合自然的、生理的客观现实的。因此,既要务实,又要务虚。务实,就已开辟一个基地(即意守丹田),以产生内气。务虚就是要使气活活泼泼地循人体经络依次前进,分布于全身。气,不能用神来限制它,管死它,否则必定会导致两败俱伤而出偏差。
所谓虚实,实就是动,虚就是静。所谓动中静,就是气动意静,知而不守。所谓静中动,就是“虚无生妙有’,就是“意气俱静,无无亦无,一灵独觉”的境界。因此,虚实静功是无止境的,它可以步步深入。
虚实静功无论在静功或动功方面都有其特点。例如,其静功总的理论根据是老子的“清静、无为、自然”,认为要清才能静,静才能更清,并认为要做到意无为而气有为,才能“无为无不为,有为无所为”,亦即意守丹田时似守非守,若即若离才能收到好效果。
又如,其动功系来源于自发动功。这种自发的动作多类似各种动物的形态,又能使人的内脏、经络、营卫气血得到调整,从而起到却病延年的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幻形气于2002-8-3 7:47:17编辑过]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渡 更向何生渡此身
离线雪涛

发帖
645
开心币
0
好评度
207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8-03
这是好东西啊!要想炼丹那是必须先要把自身返回到不漏的童体阶段才行的。
鼎鼎原无鼎,炉炉亦非炉。 身心两个字,举世尽糊涂。   欢迎大家有空时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u/1244243232
离线丹士
发帖
34
开心币
0
好评度
24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8-03
呵呵~~
好不好要实践才能检验,雪兄不知实践过这套虚实静功没有?
离线幻形气
发帖
343
开心币
0
好评度
253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08-06
张剑鸣:我练气功二十八年(续)——我是怎样给人治病的?
四、我是怎样给人治病的?

我学练气功三年后,得到了“小坎离交”,就开始试着为人治病了。原先,我用艾条为自己灸穴时,先是以我自己探知的经络与规律为依据的,后来又用铜人图的经络线路两相参验。参验结果发现,前者的反应与我所做的气功是一样的,疗效也显著,而后者就反应不一样,疗效不显著,甚至会有反效果。因而我就决定用我自己探知的经络气规律来为别人治病了。二十余年来,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还有一些气质性的病和个别实质性的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的甚至还能断根。
我为人治病的理论基础就是“练精化气”。线路是以阴跷之气为却病保健的物质基础,结合任督、带脉、冲脉带动十二经络,导引行气,因势利导,最后意守中官归源。这既有气功导引的作用,又有艾灸的作用。方法是以艾条灸穴,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有病却病,无病保健,常熏可以益寿延年。这样,病人一无痛苦,二无流弊,很受病人欢迎。
我也用此法来作为教人练气功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使用此法可以帮助通任督和经络,可以帮助缩短得气的时间,可以帮助练功者开关展窍,防止偏差。到目前为止,我在教人练功中,还未出过偏。
我用的穴位主要有40个;1.上星、2.印堂、3.鼻甲骨、4.迎香、5.颊车、6.天突、7.华盖、8.膻中、9.期门、10.上脘、11.中脘、12.下脘、13.神阙、14.天枢、15.关无、16.会阴、17.海泉、18.百会、19.风池、20.风府、21.肩井、22.大椎、23.陶道、24.夹脊、25.肺俞、26.膏俞、27.心俞、28.肝俞、29.胆俞、30.胃俞、31.肾俞、32.命门、33.腰俞、34.尾椎、35.环跳、36.委中、37.合谷、38.手掌、39.足三里、40.涌泉(然谷侧)。其中,涌泉穴在气功里的位置与铜人图上的位置不同,此穴在然谷侧。
这40个穴是主要的穴位,它可以通达全身,以“任督”为主干,阴跷为物质基础。此脉一动,诸脉齐动。手足是人体气的归宿。普通人的气,静则散于手足,而练功人的气,静则聚于丹田。所以,把常人的气归于手足,就能起到抑制的作用了。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练功后的效应也不同。我练功的体会只能供大家参考,研究。我的具体练法,可参见“虚实静功”一文。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渡 更向何生渡此身
离线淳远
发帖
16
开心币
0
好评度
19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08-10
不知所以的幻形气先生,谢谢你的努力!
离线xuexueqing
发帖
1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56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2-08-12
已经死了,病死的.也可见后天的功夫抵不住生死啊。
离线xuexueqing
发帖
1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56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2-08-12
是啊,说的好未必真好,其传承还是缺些关键的东西.
他自己是病死的就不说了,单说他讲的四派的入手方法,说守那四个穴位,简直是胡说八道.
离线幻形气
发帖
343
开心币
0
好评度
2536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2-08-12
入中功 第四
入中功

入中功是人元阶段的第四步功法,又称特级功。入中功就是凝神入气穴,为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统一奠定基础,起巩固作用。
一般练功者在掌握了前三步功法后,功夫已有相当基础,这时就要转入练入中功。

1.入中功练法
从总的程序来说,不练好合一功,未达到神气合一,就不能练桃康功;不练好桃康功,未能得“药”,就不能练入中功。从局部步骤来说,入中功与桃康功又有相同之处,就是在练此功之前都先要重复练一段合一功,作为筑基。

入中功练法如下。
(1)凝神入气穴
每次练功都是先在心息相依的基础上,练到恍惚杳冥时就能找到气的核心(气穴)。从这一核心开始,就要凝神调息,凝神入气穴。
所谓“凝”,就展不暖之凝、所谓“神”,就是不用神之神。所谓“调”,就是不调之调。所谓“息”,就是气息合一之息。所谓“入气穴”,就是略微将注意力集中到核心的中央。这“穴”,就是由气产生的窍的中心,就是在丹田周围一寸二三分的范围之内的中心一点。
从这一中心点开始,再将气向四周如电波一样地稀释开去。这个稀释是缓慢的(一天、两天、三天,视人而异);是以意为之,不着力的,直至虚到了全身。这稀释的过程便叫做”意虚”。
虚到了全身,似乎全身都包在一个气圈之内,全身都渐渐空了,空到最后就只剩下核心的一个小点。这个小点就是凝神入于气穴的最深点。这才进入了神被包于气、神入于中的境界。
(2)虚极境忘
凝神入气穴之后,继而使觉人我全空,只觉一小黑点似在身前,似在身内,也似乎在身之外,气在是,息在是,而神也在其中。这时恍恍惚惚,唯觉视线所及之处有一小星点,仿佛浮动,有如远帆归舟,万籁俱寂;我与它似一似二,似二似一,一觉而已。这时感到非常舒适。这就是观窍观妙的开始。
(3)结合前三步功法一齐练
入中功功法熟练后,即可将人元阶段的四步功法合起来一齐练。可能一下子无法掌握,可以逐步会合。待到四步功法完全掌握,可以一齐练时,功夫也就渐深渐细渐广博了。
(4)收功
入中功的收功法与合一功同。
(5)练入中功的程序
两眼轻闭,略带微笑,先守虚(就是什么地方都不守),或失吐三口浊气,先从丹田不出声地轻轻地吐,后目改从脚底涌泉吐出全身的浊气。
意守的部位可因病而异,如前七后三、前三后七等。
为使人元功法的四步功有练整体的一致性,此时要练收心功,默念一、二、三、四。这样听三通,再按合一功心息相依的功治练听息法,在中丹口里听鼻息的出入(不是听鼻底的声音)。到气息合一了,从丹田里感到有核心气时,就因势利导阿接入中功功法练。练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了意念,再拉回来重练,如此练下去直到收功,着并不感到有核心气,而遇有药时,便再因势利导按桃康功法练,最后结合入中功再用合一功收功法收功。所以,练到入中功时间得在一小时以上,但自己还只觉得是一刹那。

2.入中功理论
(1)“中”的作用
所谓中,就是核心,就是中心。当气功练到神气合一后,人体场就会出现了、这个场就是老子所说的“玄牝之门”,就是窍。而窍的中心,简称为“中”。因此,知中必知窍,窍内藏中,中源于窍。张紫阳说。“玄牝一窍,采取在此,烹练在此,温养在此,结丹在此,……。一切无不在此”。而掌握这一切,全在乎中,无中就不能入窍。老子说:“玄牝之门,是调天地根。这生天生地的根本,就是“中”。因此,这功法名为“入中功。
古人说:心是人之一身的中心,“中”是练气功的中心。是坚固的堡垒是防线的中心,堡垒的内部被攻破,即能使全线崩溃。入中是气功攻堡垒的方法,也是建设的必要手段,是必然的过程。通过入中,才能深,才能广。气功中的宏观与微观。就是从入中开始的。所谓窍中窍,妙中妙,深不可测,广不可及,高不可攀.这里面有个非常广宽的天地。入中功只是把“神与气”转向“中”的开始。欲到达真正进入中心之间,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2)“中”与各方面的关系
①“中”与虚
虚实静功是以虚实来体现动静关系的。入中功法是需要自发动的。自发动首先要诱动。“意守丹田”就是着实,就是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诱发动。到了自发动,它才能层层深入逐步返还,直返到源(即一阴一阳的起点)。但自发动又易造成盲动,盲动就要出偏差,甚至不可收拾。要防止偏,就要有度。这个度就是要虚与中相结合。由中里虚,虚而有中,中就是虚假后留有的余地。因此,要虚而不虚,虚中有点,以虚包实。要从中开始向外虚,虚了“中”之后才能入“中”。所以炼精化气,就必须要练神还虚,而入中就是为练神还虚刨造了条件。
②“中”与丹田
丹田,即种丹之田。此田是由一横(命门与神阙之间的线)与一直(冲脉的线)相交为“十”字加“口”而成的。十字交叉之间的一点,就是中。中丹田与上丹田的两个点,就是祖窍。第一次的内气,就是从意守丹田发生的。所以古人把丹田比做炉鼎,炉火从此升起。人体生物电也从这里发生,于是就产生了人体场(窍)。
③“中”与窍
窍分死宫与活窍。
死窍,就是祖窍。祖窍有二:一在中丹田(脐中人一在上丹田(眉心)。这两点古人认为是人生命开始时第一个细胞所分裂而成的两个点,故叫祖窍。
活窍,就是由大周天光环缩小而成的圆心,就是轴心。由这个圆心而产生的圆体,就是活窍。这个窍是结气而成的。它周流不息,叫“fa lun常转”。从此,人体气机就自动化地转动了。一切自发动功都是从这里产生的。这个窍才是真窍,才是一切古人所讲的窍。由这个窍的中心产生的气才是真“中”,一切生化都在这里发生、发展。
④“中”与“一”
这里的一,不是指神气合一的一,而是指一阴一阳连起来的一。取一之半径以一端点为圆心,如圆规一样旋转一周,一周之间的圆心就是中心。因此,知一必知中,中出乎一,一能生中。这个圆就是一切物质运动的轨道。所以阴阳合一是合在中心的,中就是一阴一阳的分界线,合则为一,分则为二。

3.入中功内在的复杂过程
这部功法是凝神入于气穴,是人元功法的潜藏功,因为它潜藏药物。这些药物是今后练功的基础,须收之入库。入中功便是入药于“中”。“中”即仓库。库分地上、地下,先入“地上库”,再入“地下库,即所谓“潜藏”。潜藏的目的是为了养精蓄锐,练气化神。入中功是为炼气化神到“真中”扫平道路的,以备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丹田)。这部功的时间是较长的,整个人元阶段需花一二十年甚至是终生才能得到,短期之内是难下结论的。
(1)线上的功夫
①引气入虚
虚到一定程度,只剩下一点点小黑点,使气、息和神都在其中。这个小黑点使精气神进一步统一,为结丹创造条件。
②虚与实的关系
虚与实有一个明显的对照:气,明虚,神,暗实(就是觉照)。没有气的虚极,就没有神的静笃。只有虚极静笃,才能从无中生有。这个有,就是气的变化,从线上功夫逐渐过渡到面上功夫。这个变化有一个较长的时间,从量变到质变,以后还有导致形变,不是一蹴即得的。气从表到里,由此及彼,一个人由衰返盛,由弱还强,要经过无数循环反复,才得实现。
③尾开“九窍”
气田丹田之气转为阴跷之气,由阴跷之气(药)而通于九窍。所谓九窍,即七窍(眼、耳、口、鼻)、顶窍(在前顶,是泥丸宫的外围)与毛窍(毛孔)。这是一路。
另外,在尾椎上还有一个穴位,名“九窍”。进阳火时,从会阴穴(不经尾椎)转向督脉就经过此九窍,叫“尾开九窍”。此窍通,即入尻脉。尻脉是自阴跷穴开始的,尻脉是周流的,气由尻脉周流全身,螺旋形上升。
(2)面上的功去
①入百脉
上面讲过祖窍分中丹田与上丹田两路,现在再从上丹田这一路讲起。上丹田之气出于眉心,使入“百脉”。
百脉,在道家气功中又称“万物”。所谓“万物”,一指实,即指身内的百脉、营卫气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二指虚,即指身外的气化神、神还虚等。实与虚就是老子所讲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覆”中的“万物”二字。
气由印堂放射而出(放射是自己放的),在道家气功中称此为“其大无外”、然后,气再向印堂收,收到最后成一小点,这在道家气功中称为“其小无内”,直到完全消失了,这就是“人元”,就是“气覆”。
这放与收,就是孟子所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放之可弥六合,收之退藏于密”。
整个人元阶段,就是返本还阳的阶段,叫“七返”(亦即返火之意)。到此,“地户永闭,天门常开”,人元功即告结束。

4.入中功中的自然现象
练功者在生理、心理上可能出现“脱胎换骨”、“过四关”的感觉,这是必然的自然现象,不要惊恐。这种现象有下列几种。
(1)过火关
从肌肉的热感开始,以后便火易上升,易面红耳赤,周身如火烧,骨髓关节似火灼;有时夹杂酸痛,病彻心肝,怕光怕热,易发怒。发怒就会引起头痛耳鸣。
(2)过水关
人体内水占百分之七十左右。进阳火,过漕溪穴后,每练功时,便会内视胸腹部一片汪洋,波浪滔滔。这一阶段小便多,屁多,易哭,易伤心。
(3)过冷关
周身发冷,局部放冷气。脊椎如浸在凉水内,时而出现麻木僵直感,易腹痛腹泻,感冒,咳嗽。鼻涕多。
(4)过惊恐关
怕听刺耳与噪杂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好象直刺大脑顶门,立即耳朵闭气(耳嗡嗡响),毛发直坚,浑身肌肉颤动,于足冰凉;常做噩梦,梦见不愉快和惊恐的事,例如竟从高处跌下来,惊出一身冷汗等。

5.练人元动的几点体会
(1)练气功的目的要明确,对气功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不能道听途说,断章取义,朝三暮四,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练,久之自能有个分晓,得到好处。否则,必自误,欲入门而不得。
(2)练气功经常不会一帆风顺。整个人元阶段经过的时间较长,其中会有很多反复与曲折,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努力,而且经历困人而异。新陈代谢本身,就是你死我活中的斗争。练气功要经历许多困难,但一些风险,个别的甚至会生命攸关。功夫越高,越深入,困难和风险也越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执法重于学法,方法很重要,因此要有选择,要有针对性。但方法毕竟是死的,执法是活的,执法的人更为重要,因为掌握方法是靠人。选师当然是比较重要的,但师传也会有片面与局限性,因此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灵源大道歌》讲“可怜一个华厦里,金马玉堂无主人”。意即自己要能当家作主。在学功初期需要师传,到了功夫逐渐深入而能全面掌握功法后,就要依靠自己。寻师访道,只是为了印证而已。功夫是练出来的,只要精益求精,持而不懈,自能渐长渐进。
(4)勿为文平所迷惑。虚实静功是以阴阳、动静、有无、虚实来体现的。古人写文章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幻幻。尤其是气功,都借有形来喻无形,更显得有些玄虚。如有些古书上说的“白云上朝,甘露下降”、“虚室生白、“龙、虎”、“日、月”、“乾坤颠倒、“心肾颠倒”等,中心意思都指的是阴阳的变化和气质的变化,并非真有乾坤的颠倒和心肾的颠倒。气功里除了气质的变化与经络路线等外,最后就是有所谓的“特异功能”,别无其它。切勿为文字形容的一切所执著,否则自误误人。
(5)“大道至简至易,伍止渊等气功家都这样说过。他们是从总体上讲的。若从具体上讲,气功也是极为细微而复杂的,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便会“失之毫厘而谬之千里”,贻患无穷。
(6)要弃病态,取常态。一个病人或一个老弱者,往往把病态视作常态,而把常态却看做是异态。练了气功后,身体逐渐强健了,但由于思想还停留在病态的规律上,而视常态为病态,转不过来。所以,老子说“知常曰明”。因此,必须注意常态与病态,但是人各有异,不能强求一致。
(7)经得起考验。气功自古以来,就传说纷坛,毁誉各半。真正学气功,要花几十年的功夫。要搞清一个问题,不是简单易行的事,何况气功是看不见、换不着的,是身体内部的活动,要弄清来龙去脉,讲得头头是道,没有几十年的实践是说不清楚的。

(本文蒙李廷光老先生和沈鹤年大夫审阅,陈铸同志协助整理,特此一并致谢。1989年10月完稿于上海江宁路1000弄35寓)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渡 更向何生渡此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