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就在故事中
给大家一个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故事并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启发。 -
每个故事都是一本无字经书,是否能读懂? -
几年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学佛女居士.她的师傅给了她一袋钉子,告诉她,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门上钉一根。第一天,女居士钉了38根钉子。后面的几天她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她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她一根钉子都没有钉,她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师傅。 -
师傅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师傅带她来到门前,语重心长的对她说:"徒弟,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门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象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只要你慈悲的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慈悲的对待你,让你开心,让你自信。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的。" -
-
最后,师傅说:"深信因果不生气才是幸福,不生气身体才能健康,缘分就是福,健康就是佛,健康的生存,才能健康的发展,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每天有个好心情就是幸福,只有经常听闻佛法,逐渐看开才会有好心情,一定要珍惜缘分,在缘分上续好的因,好的缘分才能延长。 -
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缺点。不要随便给一个人定性。说话要三思而后行,紧眨眼睛慢说话。良言衷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要把恶缘转成善缘,把善缘转成法缘,这样才能尝到佛法的甘甜。
心量是修行的关键
心量大,读小乘经会变成大乘,心量小,读大乘也会变成小乘。最关键是改脾气,带着我执我见、好管人、爱操心去磕头不好使,只是锻炼身体而已。什么你读一遍经我就读两遍,一个比一个多以为就是精进,这是用功用错了地方。如果突然来了一位活佛告诉你:一个大头顶36个小头,净土是幼儿班,你信吗?大头小头都是事相上不同,应该从发心上看,这是误导众生啊!明理了小头也是大头,明理了心量才能打开,内在修行才叫真修。
-
尊重信任平等恭敬
( “六道里一切人与事,最困难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六道的境界与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实在讲就没差别了。由此可知,人与人相处,是六道里的第一件大事。……佛教导我们的总纲领、总原则就‘四摄’。在世间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夫妻懂得修行四摄法,真正是百年好合,世间人讲的恩爱夫妻。四摄落实在一家,家庭和睦,落实在道场,人人道业成就。因此,四摄无论落实在哪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决定兴旺。……”引自《佛说十善业道经》上敬下空法师开示。)-
我们现在多数人,都不怎么会人与人之间相处,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争强好胜、难以包容。所以学佛就要把这个家庭的关系、单位的关系、周围的关系都处理好,才能安心念佛,才能表现一个佛弟子应该有的本色。-
在家里要跟家里的人处好,男的学佛要跟妻子处好,处处尊敬妻子,把妻子当成菩萨,处处多说安慰的话,鼓励的话,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在妻子过生日的时候,买一束美丽的鲜花,红玫瑰,突然地拿出来,献出生日礼物,给她一个惊喜,一看你心中真有她,对你生起信心。不要以为结婚就不关心了,越来越疏远,没有“应该”俩字,你越尊重对方,你的德行越起来,你才能摄受她这个心,你越瞧不起对方,你觉得你是爱她,你把她越推越远,家庭里也是佛法,处理不好,你的心不得安宁。-
特别是双方一定要信任,不要人家上哪去,就问:“都给谁打电话来?”明明人家一心一意地想跟你好好过日子,你这一多心,完了,人家一看,“这么不信任我呢?”真心变成假心了,“呀,我以后得小心着点儿。”双方都要给一个空间,给点儿自由,这样夫妻才能长久,才能白头偕老,不论他做什么去,回来不要审查,“干啥去来?跟谁在一起来?”这样往往伤自尊心,“我在朋友家喝酒来。”“是吗?我看你跟哪个女的在一起来?”彻底地让人家对方的心拔凉拔凉的,一点一点地疏远你,慢慢地他就找说话好听的女的在一起,因为你说话不好听,明明你是爱他,但却把他推向远方,推到别的女人的怀抱里,罪魁祸首就是你自己。你不会处事,你没把佛法学好,学好了以后他会紧紧地围绕你转,因为你学佛以后是善女人,善良贤慧的妻子,上哪找去?你骗我,我对你也慈悲贤慧,你喝酒我也不嫌弃你,把这个糖水醋水给你喝上,万一吐出来,我也做佛事,把你的烦恼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妻子他找也找不着,假如他跟别的女人在一起扭秧歌,他还是回来找自己的老伴儿,还是老伴儿好,用德行去感化你的丈夫,感化妻子,这叫以德治家。“以德治国”,“八荣八耻”,这都是佛法,积德就是学佛。绝不是你多读几部经,多持咒、多念佛,那只是表面的一种形式而已,德行起来了,你消灾免难了,心安了,心安再念佛方为真正学佛,心不安学佛都不叫学佛。-
也就是人生想以后吉祥如意,必须积德,没有德行,慢慢地身体返业的时候就会有病,事业不成功,处处碰到小人。孝养父母恭敬众生德行就生起来啦,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顺利。在学校班主任喜欢,分配工作,经理喜欢,一看小伙子不错,实际是你的德光摄受,他一跟你在一起呆着,心里就好受,“这小伙子培养培养是个人才。”他慢慢就把你提到办公室里去,做办公室主任,开始重用。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事在于前生的因,谋事在人,就是佛法里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你得会亲近领导,处好关系。走到哪里按你个人的个性做事不行,“我不愿意听领导说这句话,没有一个是好人”,现实是人鬼难分,你若是这样就完了,你见世间过,没有慈眼视众生,你彻底地孤独啦,领导给你小鞋穿,你上哪好心情去?就说你是佛弟子,你也够呛,没有好心情,工作不踏实,念这个佛号,也发飘,这就叫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个不叫溜须拍马,因为我们可以借工作的机缘好好地广结善缘,为众生服务,我们生活在世间,就得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佛法是高质量生活的方法,是高效率工作的方法,佛法又是健康的方法,有病变成健康,契机契理的翻译成白话,翻译成土话,需要的人一听来精神了。-
-
多少恭敬心,你就受多少益
恭敬心就是无量义,不是因为师父说错一句话就改变恭敬心,那不是,恭敬心是永恒不变的,这样才能成就,你看孙叔张姨他们,那种恭敬心,谁也挑不出啥,我也向他们两位老人家学习,看人家这种坚定的信念,这种恭敬心,感动我都流泪了!这种恭敬心波罗蜜,才能真正地感应道交,才能得真实利益。-
真正的恭敬众生,德行起来了。当然这个恭敬是有波罗蜜,如果你光恭敬顺眼的,不恭敬不顺眼的,你这种恭敬只是一半真一半假,佛菩萨一看,还有一半假心,他加持不上你。不顺眼的人,我们也生感恩心去恭敬,因为他消除我们的业障,成就我们的定力,没有这样的人给我们消业,我们拿什么离苦得乐?-
虽然理明了,在事相上你得一点一点训练,磨练,逐渐地培养自己的恭敬心。就和人与人之间感情一样,不是说生来就有的,通过相处,你恭敬我,我恭敬你,感情一点一点培养起来,前生有这个因缘,认识啦,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无私地奉献,这样的爱才叫真实的爱。净考虑自己的利益,这个爱肯定不会长久的,无私的奉献才叫真爱、大爱。每一个人都需要真爱,可是他自己不愿意付出真爱,有几个愿意无私奉献的?都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一伤害自己的利益保证不愿意,保证在那胡思乱想,这个学佛,一半是假的,一半是真的。-
平等恭敬不失机会
那个顶仙的能接引入佛门,但跟他出不了六道。凡是出家师父都要恭敬,遇缘要普供养,不因其破戒而不恭敬,修了七世功德才穿上袈裟,一旦觉悟了比谁修得都快!我们恭敬而不赞叹,布施的机会不能错过,那是佛考你来了。我们对众生也是如此,顺眼的,好,不顺眼的,也好,应该百问不烦地讲,感化他,并不是他不恭敬我们,我们就不理他,平等对待才是佛心。-
心中觉悟心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
二、诸恶莫作,无恶心安 -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虽能一时得志,但罪恶会陪伴他的一生,还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责罚和别人的责罚,这便是恶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自然心难安稳,佛说,不必非要把恶事做出来才是恶,只要起心起恶也是恶,无愧于心,心自安。 -
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自在安宁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得到,不断的失去,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应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为喜,更不要以失去为悲,记住: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
四、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 -
佛说,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怎么都得不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太多的奢求,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最后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怀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就不会为物质所累,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纷争,树立敌人,当一个人放下一切私欲时,就会达到“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 -
五、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
佛说,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平常心即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凡尘俗世间,若万事以平常心去对待,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平常心并不是要人不思进取,坐以待毙。世事无常,在各种磨难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都不要屈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自会获得心灵的安稳。 -
六、超然洒脱,豁达心安 -
佛说,超然是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一盏智慧的灯,它轻易地就能照亮千年烦恼的暗室,超然所展现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是大彻大悟-洞悉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超然了,方可以坦荡了,可以无拘无束了,更加无尘无染了,更加安然自在了,当然,超然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佛说,要用超然之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活在凡尘俗世要看得开,放得下,悟得透,握得住,才能超然洒脱,才能豁然心安。 -
七、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
佛说,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福分,别人的伤害如果是满满一杯的苦水,你心如是那杯,虽能容之,却会让你满心痛苦;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满心;你心如是那佛,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种超度,用宽容与胸怀超度了苦,化成了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做人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度量,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
八、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 -
佛说,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 -
九、看透释然,自在心安 -
佛说,看透才能获自在,得解脱;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成败,荣辱,福祸,得失……面对挫折和苦难,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将自己沉缅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在滚滚的红尘中要有一双看透尘世慧眼。把一些事看开看透,就会释然,就会平抚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宁。 -
十、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
佛说,若想让心安宁,就要一切随缘而行,随遇而安;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什么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就是心量特别大,无边无际的世界都包括了,无量的世界都在你心中。开始学佛,什么都不要看,师父告诉你怎么做,就老老实实落实,比什么都快。开始我啥都不参加,什么磕多少头、诵多少经,放生、送往生,别人说“放生你咋不参加?那也不慈悲呀”?我说“真正的好好落实就是放生”,把自己的智慧放出来,有智慧了,再帮助众生把智慧的生命放出来,那才叫真正的放生。稀里糊涂的攀缘,到卖鱼那儿、卖鸟那儿订日子,订好了,后天,人家赶紧去抓啊、逮啊,你想那放生有啥意思?这头刚放完,那儿头逮着、扣着又卖钱去啦。那些佛呆子,拜忏,磕呀磕,磕了再唱,谁磕头快谁有功夫,满身往下淌汗,这叫什么功夫?纯是在那儿瞎折腾,给谁磕都不知道,愿力都起不来,就知道给自己磕,“我得多磕头消除业障”,纯属自私自利,而且还有求。当时听说咱们家乡有些居士修行好,我挺敬佩,后来我接触到他们,看看他们精进在哪儿?一考察,原来都是表皮的功夫,念经念得多,念得快,唱赞好,就叫修得好,原来是从事相上论修得好坏呀,现在通过这几年的落实你们都逐渐明白了吧,啥叫真学佛?真学佛才真受益啊,放完生回去以后还瞧不起丈夫,吃点亏也不干,在小事里头打转转,转不出来。动不动就听说哪儿哪儿好,打佛七天去,打般若三昧去。 -
早先的人打坐,禅宗大德咋说的?打掉妄想,坐在愿力上,现在的人往那儿一坐,肉身臭皮囊在那儿坐着,脑瓜子开着运动会,而且还怕吃苦,也不知道给谁看,往那儿一坐,屁股硌得慌,一个垫儿不行,坐两个,两个不行坐仨垫儿,腰酸了后背靠个垫儿,舒舒服服在那儿干啥呢?享受呢?还吃什么苦、了什么业呀?脑瓜子开着运动会打着妄想,“我咋静不下来呢”?缺德行怎么能静下来?心量不大怎么能静下来?知见不正怎么能静下来?心中没有愿力怎么能静下来?离不了相怎么能静下来?肉身往那儿一坐算个啥呀?你看那些精神病患者,也是个人,经常尿裤兜子他都不知道害臊啊!那是啥啊,已经是行尸走肉啦。我们学佛也是,从相上学,装腔作势的往那儿一坐。六祖慧能大师说得多么的清楚啊,一副臭皮囊,一身臭骨头,何须做功课?臭皮囊是个啥呀?关键不还是心吗?如果我们的心真正让菩提心生根开花儿,让你的愿力起作用扎下根,你这叫真正出离六道有希望啦,不管顺境逆境,顺眼不顺眼的人,你都慈眼看他,成功啦!你真正遇到不顺眼的人,你能生出感恩心,这是佛心,为啥感恩他?因为你明白道理啦,确实消除你的业障、成就你的定力,人家才是无私奉献呢,冒着下三恶途的危险,给我们送成佛的资粮,还“你咋这么说我呢”?就不知道赶紧把感恩的麻袋口挣开,接资粮呀,感恩的麻袋一接,资粮来啦,最后一点儿一点儿恭敬心起来啦,没有不顺眼的人了,成功啦! -
定力从哪里修?从逆境中修,能不能定住,这非常关键,从人我是非中修,他是非你能不能不听?不入他见,你在这儿还继续增长愿力,不管别人怎么说是非,你都能入佛知见,如果很多人说是非,你在这儿入佛知见没受干扰,那就阿弥陀佛了,随喜你啦!定力增长,合格。绝不是净在那些顺境当中、那些顺眼的人当中去修,那你修不出啥来,看不出你有多大的定力。也绝不是说没啥事儿,谁也不打扰谁,往那儿一坐,小桌子一放,敲着木鱼,一个字一个字的,嘎巴嘎巴念经,这就叫什么修行,靠不住;也不是说自己往佛堂一呆,叮当磕头这就叫修行,那不一定就是精进,为啥?看他明理不明理,如果你离相啦,明理啦,在佛堂里也是精进,为啥?借假修真,一瞅佛像就事儿想到所有众生很迷惑,愿一切迷惑的众生给佛顶礼,愿一切众生早日消除迷惑颠倒的业障,这叫发无上心,要真正明白了,到哪里都行,你的菩提心起作用啦!不管是有没有佛像,也不管你顺眼不顺眼的人,也不管你顺心不顺心的事,都在佛道中,生一片感恩,那就决定成功了,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你已经合格了,没有障碍了,念佛,句句佛号,住真实慧,真正成功。 -
合格的太少太少了,别看他一句佛号一部《无量寿》,我接触很多著相学佛的,口出狂言,自高自大,恭敬心,慈悲心都不合格,对自己老伴儿还嫌弃呢,嫌说话不好听,嫌身上有味儿,一家两制,你想想,经典看到哪儿去啦?既然是夫妻,千年修得共枕眠,千年的情感业你不了,还嫌人家,谈什么读大乘,谈什么修行?随缘了业都不懂,还高谈阔论呢?一观察就漏洞百出,还在那儿“经常见某某大德”,有啥用啊?和大德照个相,高挂在墙上,以为自己也是大德了,没把大德的平等,正觉,慈悲学回来,却学回来了傲慢,学会了查因果,明白人一听就知道差在哪儿,大德的正觉,代替不了你的觉悟,大德的愿力,代替不了你的愿力,他自己不知道,自己认为“我这可高了”。啥时候把我们这个狭小的心灵一点儿点儿的拓宽,心眼儿为啥小?就是被刚才讲的这些给包住啦,眼前一点儿点儿境界就要分别,把好端端的一尊佛的佛性给盖住啦,人们就是不肯放,就像小孩子画画似的,理应画极乐图,天天却画三恶途,变成小鬼儿,是佛、是鬼、是菩萨看看你自己怎么画,怎么落实,起心动念皆是笔,一心画好极乐图,都掌握在你自己的心中。 -
这句佛号,明了理必须带着愿力念,不是不注重佛号,咱们这么讲,是告诉你不要执著,不要以为“念佛号成片也是假的,我尽量不念,我好好转念吧”,也不是。转念、念佛这两个别分割,转念增长愿力就是念佛,念佛就是帮助你把愿力慈悲引出来!增长愿力就是佛心,念佛与增长愿力是一体的,以愿力心念佛是一不是二,事理圆融了,其中声声佛号包括忆佛啊! -
这样落实,家家都和睦,人人都受益,人人都消灾免难,没一个消不了灾的,因为错误的想法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就好了。灾难从哪里来?从不信因果中来,从跟众生搞对立来,从瞧不起人中来,从传是非中来,从著相攀缘中来,这些地方我们都去掉了,我们积啥因了?殊胜的因啦,恭敬一切众生就是礼敬诸佛,十大愿王落实上了,赞叹众生的同时,也瞧得起自己,增长自性的力量,瞧不起众生也天天在贬低自己,都是一体,称赞如来有啦,自性力量增长啦,这种力量是动力呀!忏悔业障也有啦,落实上啦,一点儿点儿的把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这叫天天真忏悔,是真正的忏悔波罗蜜,广修供养更有啦,身、口、意全布施啊,在家积极地工作,地脏啦,一想这是道场,把众生的贪瞋痴擦得干干净净,精进波罗蜜啊,“六波罗蜜”都落实上啦,常随佛学也有了,一转念愿力起来了,一转念愿力相续,常随佛学呀!时时刻刻正念相续,保持正知正见,愿力相续,念念为一切苦难的众生念佛,经常愿他们都皈依三宝消除业障,经常回向,用不着背那些名词,说“十大愿王”是啥?普贤十愿就已经起作用了,就变成了无字经书,变成了你自己的见解啦!变成你这颗心啦。所以说这一转念妙不可言哪! -
世尊说这个转念的功德多么地殊胜,一句话总结了,“心能转境则同如来”,心能转境的人都是真心做主,绝不为境界所转,因为他知道事相都无常,对无常怎么能执著它?因为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久合必分,久分必合,该分开的时候你咋去攀缘留,也留不住啊,如我们的生命,谁都想多活几年,但是,假如生命到头了,该活到三更到寿,想活到四更天,多活一更也活不了呀,黑无常、白无常自然而然就找你麻烦来了,锁链子一扔,痛快走,谁让你贪瞋痴来?我们预知时至说三更走,也用不了四更啊,到三更自然而然坐着莲花到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实相念佛个个是上品,最次上品下生,中品都没有。要看你落实情况,落实得不太及格,有阿弥陀佛他力加持,可以带业往生,实相念佛带业往生都是中品,下品没有,下品都是事相上念佛的,是“事”一心不乱的,咱们讲的实相念佛都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是非常的高,但是要从文词来讲你听不懂,高的妙不可测啦,翻译成白话来讲不高,没有啥高的,那有啥高的?你知道真实义,这就是实相念佛啦,以后再看经典才知道,法法平等,没有高低,你理解了以后都是平等的,你要不理解就有高低,不理解的时候就谈“深者见深、浅者见浅”,理解了以后都是一样,就跟贫富、高矮、健康疾病都一样,没有什么可分别的,积了好因就有好报,积不好因就有不好的、坎坷的果报,没有高低差别呀,差别啥呀?“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再正常不过的,一切都是“活该”,我们学佛人见到以后,为什么要可怜啊?我们得增长慈悲呀,增长慈悲的种子,慈悲心合格才能离苦得乐,这是我们布施的对象,再说他们也在给我们说法呀,咱们可别拦路抢劫,咱们拦路抢劫将来咱们也没腿站不起来呀,这都是看果知因,自然中自然相。 -
这些你都明白了,哪有境界呀!一切都是相续相而已,一切都是业力与福德的相续相而已,那有啥呀?还谁好谁坏,谁远谁近,这些都是我们心识所变现出来的,咱们现在就被境界给转迷糊啦,“我咋摊上这么个老头啊,也不爱我,不疼我”,那不是阿弥陀佛加持的吗,让你断情,要是天天拉着你手,一不拉手就觉得空虚,你往生了吗?好事儿啊。有病,好事儿啊,我从小把有病、孤独、寂寞都亲自尝了,“享受”这两个字对我无缘啊。我三个月母亲有病,就没奶吃,就开始喂菜粥,刚会走路,母亲就去世了,我深深地知道“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啊,这个踢一脚,那个骂两句,现在感恩哪,是他们成就我忍辱波罗蜜啊,踢掉了我多生多劫的业障,老早的就让我认识到人世间的苦辣酸甜,那种折磨,父母过早地离开我,原先确实生过恨父母的心,“要不就别生我,既然要我了,把我扔在人间还没自立呢,就不管啦”!后来才知道忏悔,感恩我的父母,老早让我自立,老早让我认清人世间的苦难,让我生出出离心,要是我父母天天精心地照顾我,我出离啥呀?所以说他们是佛菩萨示现给我看的。有病好呀,让我去掉这种贪恋,有病才认识到人的生命无常啊,通过疾病才向往健康,通过迷惑才知道追求觉悟。 -
让我看,人间样样是好事,一片感恩心,没有那种分别报怨,彻底地没有了。如果不走进佛法,让错误的知见一直坚持下去,不就是彻底坠落下去了吗?造多少业啊!再一看《三世因果经》,更害怕啦,“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我表面没骂过,心中也骂过,所以说我赶紧真正地积功累德,用德行去帮我的父母。有人认为的那点儿苦都不叫苦,大部分同修家里条件都具足,老头支持你,没有老头的,肃肃静静地一个人拿着退休金多好啊,你不一片感恩,感谢共产党?给我们这个好政策,这要是土匪强盗那个时候,你还退休金呢?不知啥时候就给你抢去啦,这不还是共产党给我们制定的法律好吗!所以我们一念报怨共产党这个想法不要有,生感恩心,这么好的缘分你还不成就。说不定再轮回时又是几百年上千年,你别在这儿不珍惜不努力。说穷,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物质的贫穷最多变个乞丐,精神的贫穷那就完了,可以变成魔鬼,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干什么都吃碗饭,命中有的自然有,没有必要去操那个心,“我想发财”,没有必要,随缘度日就可以。 -
觉悟是真忏悔,深信因果是真忏悔,离文字相是真忏悔,改过是真忏悔,说忏悔掉什么什么,是方便法,是有为法,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一法不立、无字经书为深密究竟法。转念转熟了不用转了,一切境界无障碍了。 -
什么是离相修善?
“一日三餐未吃一粒米,终日走路未踏一寸土。”眼瞅着吃一碗大米饭,我不执著这是饭粒,吃的是智慧的法食,没吃大米饭,而且愿一切众生都吃上智慧的法食,早日消除业障,不是为自己而吃,离了相还得增长愿力,这样才是真正修行。光离相没有愿力还不行,光深信因果没有愿力还不行。愿力就是逐渐培养我们真心做主,也是真空妙有,就是让我们自性起作用,你如果没有愿力,“奥,一切都是因果”,也不善,也不恶,就是自性没起到作用,自性在事相上不起作用,也契入不了佛陀的境界! -
就事生起正知正见,这就叫自性起作用,就事生慈悲,慈眼视众生,这也叫自性起作用。大乘经典就是告诉我们自性起作用,绝不是让我们的分别心、轮回心起作用。 -
离相修善,你少生多少麻烦,少生多少分别。比如晚上散步念佛,在公园里突然遇到一个人在墙角站着小便,你就得离相修善,你不可能说没瞅着,一瞅,你就不心思他是男的,不能这么想啦,不著男女相,一想他是未来佛,在做佛事,他在为众生排烦恼、排业障呢,所以我们见着以后随喜功德,心里干干净净就过去了,接着念佛。你如果一瞅:“现在这个人,一点儿也不讲卫生,一点儿也不讲道德,哪都尿。”这就影响你清净心啦,你管不了,还就事论事啦。离相修善那就快乐自在啦,这个心不被污染。丈夫打你一拳,把脑袋打起个包来,一想,这不是丈夫打的,我自己撞墙撞的,这回给我把业障全消除啦,所以要离丈夫相。 -
离相的意义 -
学会离相才能容易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感应道交,离不了相,你就属于天天乌云密布,你的心地天天有云,你永远也见不着光明。世尊《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就叫著相,有求叫有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叫有为,无求才叫离相,才叫无漏,有求的都叫有漏,有漏的咋使劲去修,都出不了六道,都得轮回。实相念佛,它是真正的无字经书,没有漏洞,直接就契入真实义,直接“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全都没有,直接就信愿行一起起作用,真学佛,无私的奉献,那是给阿弥陀佛这个种子追最好的肥料,宁可吃多少亏,宁可受多少伤害,能让阿弥陀佛种子茁壮成长,吃多少亏的果报是永远的净乐没苦,所以我们吃苦的时候明明白白,知道吃苦有价值。 -
不能离相的人不行,天天在事相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遇到事慈悲心起不来,凡是闭门造车修的这个人,都是著相非常严重,心量不大,他自己觉不出来,他以为这样很清净,清清净净我能往生极乐世界,回娑婆再度众生,他觉得自己很对,不夹杂,不怀疑,可是你内在慈悲的种子生长不起来,不懂离相,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离不了相感应不了道交,假使感应了,那也是瞎猫碰个死耗子,跟明理的不一样,明理的明明白白往那一坐,带着愿力,直接就感应道交。由于离不了相,看着佛像以后就被相牵引了,欢喜了,开始吹了,哎呀,我都看到佛了,偏了,心容易波动。
-
离相,就事生觉悟
著相的时候,人们就容易就事论事,就事论事的习气一定要改掉。比如做饭硬了,我们多嚼一会儿,再喝点儿水不就变软乎啦?也没有必要因为做饭硬而分别,而不高兴,不值得,时时刻刻保护好我们这个清净心这叫真功夫。绝不能因为外在的如法不如法、别人修得好与坏而影响我们的清净!他修得好,随喜,修得不好,我们感恩,都在表演给我们看,我们内心觉悟,这样才叫真修行。 -
眼瞅着这个居士修得不错,他在吃肉呢,“看,学佛好几年了咋还吃肉呢?”这个想法一定要去掉,你只要念头这么一想,就影响你清净心,你不会修,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要想的话,生起正确的想法:“莲花一托,无量光一照,愿把一切爱吃肉的众生都托起来,愿他们都早日消除吃肉的恶习。”这多清净!要不就不想,接着念佛,要想就想正确的想法。
-
处处可以离相 -
吃饭不著味,不贪吃,吃饭以愿力克果,就是修行,就是离相,就是诵经,真心做主以愿克果,欲鬼、贪鬼就护持不上,在吃饭上把《金刚经》落实了,离相就是落实《金刚经》,就是诵《金刚经》。在生活中面对财色名食睡等等你都能觉悟,举一反三应用,你就是在落实金刚经。
-
内心不觉,外学无意
学佛最关键的是把握住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要是不丢,方向就错不了,遇到一切缘分,你就可以随缘起修。修行不是板上钉钉,法无定法,绝不是非得这样修,非得那样修,凡是死搬硬套地修,心量就拓宽不了,没有一定的格式,随着这个缘分的时候愿力起来了,愿力相续上了,就叫真正的修行,不要以为把诵经当成任务就叫真修行,以“这么慢呢,我得快点儿诵”,这样的想法去诵经叫什么修行? -
管人的人都曲解了正知正见。凡是想管人的人、改变别人的人,这样的人,你念多少声佛号、诵多少经都枉然,白扯,想管人,想控制是啥?魔子魔孙。魔子魔孙都是这个脾气,为啥说管人是地狱,怨人是苦海?因为这都不是正知正见,这都属于违背因果,佛是用德行去感化,不是用管,感化和管是两回事,感化是对方自觉愿意改正,存在这种管人的心态都属于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持佛的名号根本契入不了佛的境界,住不了佛的真实慧。这样的人一说话都特别高,我都已经证得了,我都已经成片了,我都已经能看到很多很多,看得清清楚楚;而且,我自己认为很精进,都有个我,都有个我比谁都强。真正学佛的非常谦虚,平易近人,你伤害他,他也不会生气,他也会慈悲心对你,从真正修行人的嘴里听不到是非,哪个人都好,他肯定恭敬心、感恩心到位,正知正见肯定到位、合格,他不会这个讲的听,那个讲的也听,安心正念,净心才现。-
你不是想往生吗?恭敬心合格,感恩心合格,再把握着正知正见,生活中落实普贤行,保证往生极乐世界!为啥?你已经是佛心合格,以佛心念佛,没有一个往生不了的!所以说实相念佛,万修万人去,一个不舍,你就修的最次的,都带业往生;真正事事无碍、样样清楚的,上品上生,花开见佛,这个一点不难,你就不肯吃亏,不肯放下你的分别心,不肯放下你的那些嫉妒心,不肯放下你的面子,只考虑别人对不起自己的感受,从不想对不起别人的感受,所以说你有障碍,障碍都是自己设的,外边哪有障碍?我们既然了解宇宙的一切都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还有什么障碍的?内在的障碍自己清楚,精进的,你看不出来,分别心越来越少了,愿力越来越大了,你肯定是精进啦,大精进。-
不要被那些神神叨叨的自称大佛、大仙给诱惑了,特别是那些个见过大德,看着什么了,不是什么正法。正法,哪一个大德,个个都是讲真实义的,其目的都是让你明理,都是让你从苦海中走出来,不管他举什么样的例子,不管他怎么样去言说,其目的让你从迷信中走向觉悟,都是让你将普贤行落实在生活中起作用,让你积德,让你真正地树立起正知正见,十个人样子不一样,但是其真实义一样。-
在那坐着念佛,心情挺烦躁的,越念越烦躁,摄受不了这颗心,那就没有必要在那咬着牙、闭着眼、坐在那硬挺着念佛号,改改方法,可以唱一首歌,可以跟同修谈谈,可以坐着闻思修,可以对话,可以忏悔,多种多样,不是一个方法,自己去对症下药。有的被业力所缠,念佛不好使,诵经也不好使,只能通过正知正见的同修给你开示,甚至到没有人烟的地方,早早起来,到大地,朝着尽虚空遍法界你放开嗓子,好好地唱两首,把心里的那个烦恼一下子就喊出来了,狮子吼,心就不堵得慌了。从事相上讲,不一定非得往那一坐、往那一跪念佛就叫恭敬,如果太累了,你可以走着,你也可以躺着,但是有一点要记住,思想不能糊涂,也就是你的想法不能稀里糊涂,这就叫真修行,往那一躺,哪怕是8个小时呢,这8个小时愿力相续、明明白白,这叫真功夫。-
有的时候用转念也不好使,怎么办?就得通过唱歌,唱歌也不好使,怎么办?就得通过吃苦了业,这时候你就散步念佛,带着愿力,你就走吧,啥时候累得脚、后背哪都累、都疼,往那一躺,愿力一起睡着了,第二天起来心情特好,因为吃苦了业。反正多种多样的方法,自己去体会总结落实。-
一定要活活泼泼,积极向上,学佛绝不是消极学,那块儿乱,这块儿我烦,那个人说话不好听我躲着点儿,那个叫消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积极面对,用自己的悲心、自己的德行,用自己学到的、知道的去感化他,去进行善巧方便的教育,这样你的心量才会一点点拓宽。有的说:“我适应不了,他一撂脸,我就不愿意看,我也不愿意去,我也不愿意跟他说话。”这个必须得改,你不愿意看不行,不愿意听不行,净找那笑脸相迎的你业障消不了,我们一定要弄明白,明白了就好修,随时随地都能起修,干啥都是修行,修行无处不在,在那躺着的,在那唱歌的,你不了解他内在的含义,他这个心是如如不动的,他始终让佛心起作用,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啥?觉悟。-
每当老头儿骂你的时候,实在要是转不过来,赶紧善巧地避开这个,就不要在跟前儿硬挺啦,出去,让他自己在那骂去!出去跟同修散步也好、念佛也好,把心情念好了,再回去接受这个考验,挺大劲儿了,憋得心情难受呀!修行是活活泼泼的,你要是不知道灵活去修行,往往卡在某件事上,卡在某一个人身上,最后停止不前了。-
出家的真实义
出家是佛教用语,出家就是剃除须发为僧尼,遁入空门修八正道,做佛陀教育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出烦恼之家、出生死之家、出欲望、出贪嗔痴之家,出邪知邪见之家,出自私自利之家,出迷惑的家而入觉悟的大家,舍我见,他见,身见的家而入佛知见的大家,完善人格,觉悟人生,统理大众,利益有情众生,真正的出家是出六道轮回之家,这才是出家的真实义所在。 -
在凡尘当中,往往有许多人一遇到一点什么挫折或打击,就会说我要出家或者说我想出家之类的话,其实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理解出家的真正涵义。好多人都错误地把寺院当作避难所,把出家当作解脱,以为进了寺院就能清净解脱,其实心净则处处净,心安则处处安!知见不正心怎能净?德行不够心怎能安?心中不明佛理,就是出家心里也不能清净,出家也出不了六道,那只是身出家而心未出家,有场无道瞎胡闹,忙来忙去忙六道,不明佛理误众生,造啥业来受啥报。出家是承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是发自内心的崇高信仰,出家是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出家,真正的帮助众生破除迷信,离苦得乐,了解佛陀的永恒真理,从心灵的黑暗走向光明,而不是躲挫折避烦恼,贪图个人的享受而出家。 -
出家是一种世出世间的大孝思想,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举动,并非世上人想象的那样,出家人冷若冰霜,对人无情无意。也有人会误解出家僧尼,说出家了就与六亲眷属断绝了关系,断了父子母子的感情,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思想,佛法不离世间法,是在世间中觉悟,用觉悟的心去生活,学的佛法如果和生活脱钩脱节,那就是佛呆子,佛法的戒律是离不开人情道理的,佛陀所说的断是叫你断掉“执著”,叫你不要执意情感的妄念,不是叫你断掉父母不管,不是叫你断掉一切,是把私情升华到大慈大悲的情,大家要明白和理解佛陀讲的真实义!如果断掉一切,那就是断灭法了,法都没有了那还出什么家学什么佛啊?修行也就没有用了,再修这个做什么呢?修这个是无情,修这个就像枯木一样毫无意义。佛陀教我们要恭敬一切众生,感恩一切众生,慈眼视众生,对父母的感恩不能忘记。佛陀他老人家成佛之后,还又回去孝养父亲,孝养姨母,父王生病了,又对他开示佛法,父王死去后又亲身去为他扶棺。看看佛陀这种做法,能说不孝吗?再看看虚云老和尚,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曾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风雨无阻历时三年,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已经亡故的父母,你能说出家人不孝吗? -
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会误解佛教不重视孝道。其实佛教最重视孝道了,怎么重视孝道呢?假使不孝父母的人,人道都做不好,怎能修佛道呢?佛陀要出家人慈悲为怀,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己利彼普度众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连小小的昆虫蚂蚁都关爱,你说难道自己的父母都不关爱吗?所以出家僧尼是孝敬父母的。 -
出家是为了更多的众生,为了完成更大的成就,也是伟大的事业,并非世人所说出家,离了家,就不照顾父母了。并不是为了贪图自己的享受,吃着十方供养,自由随便,看看经书,做做笔记,就以为出家修行了,普贤行是检验修行的标准,要把自己露出的智慧真正的去服务众生,让众生真实受益,从迷惑中走向觉悟的光明。身穿僧服证明不了就有修行,表面在深山修行,内在却贪生怕死,贪吃贪睡,也算不上真出家。父母把你抚养这么大,还送你出家,结果却连一点感情都没有,这哪是如法啊?做个最基本的人也知道孝敬父母啊,羊还有跪乳之恩呢,何况顶天立地、人天师表的出家人!出家了照常要尽心照顾父母,孝养父母,怎样照顾呢?就是用佛法来照顾,用修行来照顾,用贡献来照顾,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般若、禅定”的功德都回向给父母、给众生,俗话说:“一人学佛,全家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
每一个出家僧尼,出家的因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有的为了躲债,有的为了混饭,有的为了名闻利养,有的不孝养父母而被赶出家门,有的为了骗取钱财,有的为了追求神通等等而出家,这样的发心出家,怎能让众生受益?真正的出家要经过家人同意,师父在给弟子剃度之前,还要家访,必须征得家人的同意,另外佛教要求出家及受戒时,戒师会问你,父母有没有人照顾?假使只有你一个儿女,父母没有人照顾,你就不能去出家,父母没有人照顾怎么办呢?就是说父母有人照顾,家庭又没有负债,这样你才合乎出家的条件,才准许出家。这在出家戒律里都有很清楚的记载。 -
因此出家是为利益众生、成就佛道而出家的,才是真正的出家人,不是逃避现实、躲避灾难而出家的,更不是离家出走,抛弃父母不管的,出家是有情并非无情,道是无情胜有情!惭愧僧释果戒敬勉有缘同修!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德同修指正!南无阿弥陀佛!-
出家与出离六道一样吗?
实际经典上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般的想法都是不了义,妄想去不掉,好打妄想,由于认识不了我们这个心,“都摄六根”摄不了。有些人突然觉得在家修行没意思,就想出家,以为出家就等于出六道,这就叫啥?妄想。-
印祖云:“夫随意出家,于上士则有大益,于下士则有大损。倘世皆上士,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暂得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故有益)祸广覃于后世。致今污滥已极,纵有知识欲一整顿,无从措手。可不哀哉。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资,方可剃落。否则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绽,则污败佛门不浅矣。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参访知识,依止丛林也。女若真修,出家反难。以其动辄招世讥嫌,诸凡难随己意也。如上拣择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护持佛法,整理法门之第一要义。
出家不是随便想出就出的,这个出家也是一切条件都具备,以前想过,在你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出家的缘分,随缘而出家。你得积出家的因,首先得了解究竟是出啥家?这个必须得清楚,并不是穿上僧服、头一剃,就以为这是出家了。-
最关键的出家,还是出邪知邪见之家,也就是说穿上僧服,如果不明佛理,照样出不了六道,你照样没法儿修,穿上僧服到寺院就能修成吗?到哪里都有是非,到哪里都有不平,由于你自己的业没了完,想穿上僧服就出家,这就叫逃避,就叫放弃,不是放下,出家的条件应该是借境练心的功夫合格啦,基本上来讲事事无碍,这样出家才能做好一个出家人。僧服一搭,头一剃,你就能统理大众,你就能弘法利生,你就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样的出家人为真正的出家人。如果出了家,一问三不知,出这个家到底为了啥?为了自己清净?还是为了自己的享受?-
人们对这个出家还很模糊,很多人问我在哪个寺院,想亲自让我给他剃度,就相信我,要出家,实际上这个出家必须具备条件以后才能出家,有不少因为不明佛理而出家,最后还俗。不还俗,也生活在烦恼中,生活在孤独中,由于自己素质不够,到哪一个寺院,寺院的住持也不要,他就到处攀缘找道场,因为居士们都需要能讲法的法师,跟你一接触,你也讲不出佛法来,居士有道场也不给你找。-
出家以后,袈裟一搭,环境就不一样啦,你吃的是十方供养,有不少居士看你是出家师父,他不敢给你境界,谁敢侮辱出家人呢?不敢,作为居士就不一样,在家庭里,帮你消除业障的机会多啦;再说成佛与否不在于你出家不出家,出家只是个样子,我们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真正地露出智慧,能预知时至,能有把握地往生极乐世界,能过上佛菩萨生活,不在于你穿上僧服就过上了,穿不上僧服就过不上了,所以说,一定要把这个妄想心去掉。-
真正具备出家的素质,佛菩萨就加持你,你不想出家都不行,自然而然地身边的居士都愿意听你讲,因为你一讲,众生就受益。特别现在在寺院不好修,如果出了家,长期在那呆着就知道了。因为学佛学的是正知正见,学的是觉悟,并不是出了家穿了僧服就觉悟了,没有那个说法。以为出了家就清净了,烦恼就少了,不被业力所缠了,这都是错误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穿了僧服,你前生造的业、今生造的业,它就不找你的麻烦,穿了僧服,冤亲债主照样找你的麻烦,还得看看你德行、愿力合格吧?如果愿力、德行不合格,不明理,也得天天过着烦恼的日子。-
用心持戒,随缘了业
人们在修行过程中一直存在模棱两可的事,自己察觉不出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戒律弄明白,有些居士对这个五戒:戒杀盗淫妄酒不懂,不知道夫妻淫欲是不是影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害怕,这个也是很关键的。咱们这个身体是业力身,事相上谁也避免不了,特别是有家庭的人,年轻的人,断淫欲关键是断心中的淫欲,不坠入那种享受、那种好受当中,你身在尘世心在净土,你就已经断了。对方不要求,从来不想,也不再去执著,对方要求,莲花一托,早日愿一切众生都早日了却情感业,多么地简单,并不是所谓男女不接触就断淫欲了,彻底的清净了,这样的修根本不现实不可能。看见一个异性的,一看长相挺顺眼,说话挺好听,顿时生起“这要是搂着睡一觉多好”的念头,就已经犯戒了,所以说不是从事相上持戒,关键是持心戒。你得认识到淫欲的厉害性,这个关,一般没有一定的定力都不好过。必须认识清楚,把这个念头断了。先学戒律,弄明白了再持戒,一般不明白就开始持戒,比如说“不行杀生”,那看什么时候,老法师也讲过,作为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日本鬼子进来了:“哎呀,我不杀生,我是佛弟子。”都给他们放进来行吗?见一个就给他枪杀一个,这就叫持戒,杀生就叫持戒,你懂吗?该杀的就得杀。有些人走路,一边走一边瞅:“别踩着蚂蚁。”累不累呀?处处是事,这样的人没法儿修,走路莲花一托无量光一照,这样走着,带着愿力念着佛号,如果有踩死的,将来都成为菩提眷属,因为你不是故意想杀他的,他可不是蚊子,叮到你身上了,涉及到个人的利益,你“啪”把它打死了,这叫杀生,这叫有罪!那个,走着路行菩萨道,很难免不踩死蚂蚁,除非你证阿罗汉果,走路离地,一个众生也踩不着。-
怎样分辨正邪法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故劝人亦只可劝其可劝者耳。望有识之士,当以佛经、祖训、戒律为鉴,识其正邪,勿堕魔网,否则险不可言。
一、凡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处处作怪,迷惑众生,只在事相上用功,不知内心觉悟,满脑子是非,得失,名闻利养,烦恼重重,只知道事相上的戒律,鹦鹉学舌,夸夸其谈,不知内心的戒律,不信因果,瞧不起众生,没有正知正见,攀缘,传是非,没有菩提心,没有愿力,处处有求,皆是犯戒,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二、凡自称,或故意通过他人透漏,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认为自己已修成,已证得,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三、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佛菩萨显像、授记,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四、凡不修普贤行,内心不知觉悟,心外求法,借寿,还寿生、挂牌、烧表,还因果债,超度等所谓的佛事,实际是凑热闹,谋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五、凡不劝人学习佛陀的教育,深信因果,正知正见,觉悟人生,离相修善,发无上菩提心。自圆其说,自称闭关缺钱,处处攀缘化供养,谎称能超度幽冥界的众生,有能力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六、凡以种种苦行、为自己去求,三步一拜,一字一磕,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过者,不明佛理的吃苦是证不了菩提的,有行无解增长愚痴,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七、凡以弘法利生为借口,打着佛法的旗号,办的是魔家,仙家的事,看风水,查因果,过阴查怨亲债主,看风水,破绽,还人皮债,往生极乐世界的通行证,巧立名目,违背经典,说阿弥陀佛犯错误了,弥勒菩萨开始接班了,打开你第六意识,地狱就除去你的名了,嘴说持戒,实际犯戒,嘴说修空,处处著有,花言巧语,控制信众,骗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八、凡自称有奇法异能,可以看出前生后世,看风水,能给你消灾勉难,能把你的病根除,自称有大悲水,解脱丸,是大德加持,吃了就消除业障,能让人立刻开悟,比佛还高,诓骗信众钱财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九、凡已皈依佛门,仍心外求法,到处化缘,攀缘,名闻利养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十、凡严守戒律,无私奉献,弘扬佛陀的教育,帮助众生觉悟,教人积功累德,净念相续,深信因果,愿力相续,深发菩提心,离相修善,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才是正法。
惭愧僧释果戒供有缘同修参考,增长鉴别能力,有不妥之处敬请有缘大德指正,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