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51阅读
  • 20回复

请问什么是末法时期?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放生?怎么放?我有一本《天地人》是台湾圣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菩提道
 
发帖
90
开心币
0
好评度
3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31
离线菩提道
发帖
90
开心币
0
好评度
3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9-01
请大家指教!谢了
离线菩提道
发帖
90
开心币
0
好评度
32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9-01
请大家指教!谢了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9-03
什么是末法时期?
什么是末法时期?

   任何佛法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正法时期--正法为佛出世到涅槃后一千年。佛法坚固、纯正,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较为淡薄,对一切善法易生出信解和信心。比如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也是中国"夜不掩户,路遗不拾"的时候,那时候社会风气较好。
  像法时期--像即佛像,是以佛像、佛经来表正法。但佛法已开始分化、流变。时间也为一千年。
  末法时期--佛像、佛寺庙、佛经开始变质,甚至不复存在。佛法分化、流变较为严重,社会风气不好,信外道邪师传法的人多于信正法的人。时间为一万年。
  释迦牟尼在世时说过,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为末法时期。所谓末法时期,人们的障碍很大,不仅迷信外道法师、邪教法师,还对正法误解甚深。因为正法是心法,不能浮躁和急功近利,否则心念芜杂,易化现出变态反应、连梦境也会怪相纷呈。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大竞争的工业时代,凡事攀附外缘,不大肯从自己身心上下功夫。释迦牟尼早说过,未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这些外道或邪教法师很容易有一个特点,声称自己是佛或佛弟子。而我们这一期文明,我们这一个空间,有一千人成佛并以佛的身份传法和普渡众生,他是第四个,弥勒菩萨为第五个(具体时间佛书上有记载)。这期间凡是以佛自称者均是外道或邪教冒充。况且,时间、空间是需有参照物的一种相对概念,在我们的这个时空体察,释迦牟尼已涅槃两千多年,而在另一些空间的生命看来,释迦牟尼才涅槃几个月,甚致几天。因此一些外道和邪教说什么释迦牟尼涅槃太久了,他的法已渡不了人了,这其实是对佛学的一种无知。佛法流变到消亡肯定是一个客观规律,可我们这个末法时代仅是刚开个头呢。况且,按佛教义理,只要佛弟子认真如法地修行,好好利益众生以示现和维护正法,感得佛的经典《楞严经》(表正法驻世)在世上存在着,也可以说这个时期还没有到真正的末法时期。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9-03
什么是末法时期?
什么是末法时期?

   任何佛法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正法时期--正法为佛出世到涅槃后一千年。佛法坚固、纯正,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较为淡薄,对一切善法易生出信解和信心。比如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也是中国"夜不掩户,路遗不拾"的时候,那时候社会风气较好。
  像法时期--像即佛像,是以佛像、佛经来表正法。但佛法已开始分化、流变。时间也为一千年。
  末法时期--佛像、佛寺庙、佛经开始变质,甚至不复存在。佛法分化、流变较为严重,社会风气不好,信外道邪师传法的人多于信正法的人。时间为一万年。
  释迦牟尼在世时说过,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为末法时期。所谓末法时期,人们的障碍很大,不仅迷信外道法师、邪教法师,还对正法误解甚深。因为正法是心法,不能浮躁和急功近利,否则心念芜杂,易化现出变态反应、连梦境也会怪相纷呈。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大竞争的工业时代,凡事攀附外缘,不大肯从自己身心上下功夫。释迦牟尼早说过,未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这些外道或邪教法师很容易有一个特点,声称自己是佛或佛弟子。而我们这一期文明,我们这一个空间,有一千人成佛并以佛的身份传法和普渡众生,他是第四个,弥勒菩萨为第五个(具体时间佛书上有记载)。这期间凡是以佛自称者均是外道或邪教冒充。况且,时间、空间是需有参照物的一种相对概念,在我们的这个时空体察,释迦牟尼已涅槃两千多年,而在另一些空间的生命看来,释迦牟尼才涅槃几个月,甚致几天。因此一些外道和邪教说什么释迦牟尼涅槃太久了,他的法已渡不了人了,这其实是对佛学的一种无知。佛法流变到消亡肯定是一个客观规律,可我们这个末法时代仅是刚开个头呢。况且,按佛教义理,只要佛弟子认真如法地修行,好好利益众生以示现和维护正法,感得佛的经典《楞严经》(表正法驻世)在世上存在着,也可以说这个时期还没有到真正的末法时期。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09-03
淨宗科學觀  (第一卷)  1993/2/16  台灣台南成功大學
淨宗科學觀  (第一卷)  1993/2/16  台灣台南成功大學  檔名:13-07-01

張司長,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

今天確實是非常殊勝的因緣來到台南,尤其是到台南最高的學府跟大家談談「佛法與淨宗」。民國三十八年,我記得當我從廣州到達台灣,在高雄登陸,以後就在台南住了半年多。還記得那個時候住的地方距離火車站很近,聽說可能就是現在校舍的地方。經過四十年了,台灣無論在哪一個地區,都有非常長足的進步,這是我們大家都能夠見到的。

跟著時代的進步,佛法在台灣也有非常殊勝的成就。佛法的興旺,可以說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都比不上台灣。我們自己長住在台灣,雖然感覺到佛法在形式上的確很興旺,但在實質上並不能叫我們感到很圓滿,當然缺陷的地方依然是很多。

佛法從釋迦牟尼佛創始,流傳到今天,依照中國人歷史的記載,世尊出生在周朝昭王二十四年,圓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這個記載是確實的話,世尊滅度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二十年。在這麼長的時間,教學的傳遞,尤其是從印度到中國,這當中經過許多的國家、許多的種族、許許多多多朝代戰爭的更替,如果要叫佛法圓圓滿滿保持著世尊當年的正確性,自然是非常非常的困難,也可以說是不可能的。這就是佛法逐漸要變質了。

這個事實世尊知道的非常清楚,所以他老人家說我們佛法的法運分為三個時期:有正法時期,有像法時期,有末法時期。「正法時期」一千年,佛滅度之後一千年;這個時間不算太長,所以還能夠保持著像世尊在世的那個模式。一千年後到二千年,這段時間長,逐漸變質了;雖然變質還像個樣子。換句話說,變質的幅度不太大,確實有變質,還不太大,所以稱為「像法」。「像」就是相似,沒有以前那麼純了,還像個樣子。

二千年以後,就進入「末法時期」了。這個時候變質的幅度就非常之大,甚至於與世尊當年在世所傳的完全相悖,面目全非。末法時期的眾生,縱然勤苦的修學,很少看到有真正的成就。

現在世尊滅度三千年了,這個末法也過了一千年了。末法有一萬年,我們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因此,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要是從物質文明上來說,這個時代是進步了。假如從修學的成果上來講,我們這個時代比起過去確實是倒退了;不但沒進步,還倒退了。如果我們很冷靜的觀察一下,都能夠體認到這個事實。

今天這個題目雖然談的是「淨宗科學觀」,首先我們要曉得,「淨宗」從哪裡來的?淨宗是從佛教裡面來的,是佛教大乘佛法的一個宗派。因此,我們要想瞭解淨宗,一定要瞭解大乘佛法。要瞭解大乘佛法,首先要認識佛法究竟是什麼?如果不把這些根本的問題搞清楚了,我們的修學就免不了要出差錯。

我們學佛,「佛」是什麼?「佛」這個名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印度話稱這種人叫「佛陀」。所以,佛陀不是神,是一個真正得到究竟圓滿覺悟的人,我們要把它搞清楚。

佛陀的學生-凡是追求究竟圓滿覺悟的人,我們稱他作「菩薩」。「菩薩」也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他也不是神。你今天發了心,發心追求圓滿的覺悟,那你就是菩薩了。就好像一個學校一樣,註冊入了學,就叫「學生」。學生有一年級的學生、二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學生的程度不相等。菩薩也跟這個相似,因此菩薩也有一年級、也有二年級、也有三年級。佛在大乘佛法裡面告訴我們,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一年級、二年級,到五十二個年級畢業了,那就成佛了,究竟圓滿的智慧你完全證得了。我們學佛如果不把佛法這些事實搞清楚了,那真叫「迷信」,不會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一定要把佛、菩薩認清楚。

什麼是「教」?我們現在常談的「佛教」,什麼是「教」?教是教學,教是教育,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一切有情眾生的教育,或者是對一切有情眾生的教導,這是佛教。因此,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覺悟的教育。

佛教教學的內容是什麼?我們從佛、菩薩這個名詞定義裡面,可以體會得到佛陀教育的內容。如果用經典裡面的術語,一句話就都包括盡了,就是「諸法實相」,這是佛教教育的內容。要用現代話來說,「諸法」是一切法,「實相」是真相;換句話說,佛教教學的內容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宇宙就是講的時間、空間,時空所包括的一切是我們生活的空間、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本人。換句話說,佛教的內容就是講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大家講經說法,我們今天把它會集成一部《大藏經》。人家要問你們,這一部《大藏經》講的是什麼?這一句話就答覆了。這一部《大藏經》所講的是我們自己跟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諸位如果明白這個事實,你想想這個教育我們要不要接受?我們要不要修學?你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你就是一位覺悟的人,就叫「佛」,就叫「菩薩」。如果對自己不了解,對自己生活環境不知道,這叫「迷惑顛倒」,佛法叫凡夫、迷人。經典的內容是說的這個,沒有迷信。完全明白了,你就是一個智慧開了、智慧圓滿的人。所以,佛法的教學是智慧的教學、是智慧的教育。

佛說這種智慧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華嚴經》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此,「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本來成佛」的意思,諸位要記住,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本來都知道;「本來成佛」就是這個意思,你本來都知道。都知道,現在變成不知道了(迷了),佛法的教學是教我們再恢復我們的智慧德能。

你真的恢復了,你有個東西得到了嗎?沒有東西。佛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為什麼無所得?所得到的都是自家本有的,本有以外,沒有一樣東西是新得的。換句話說,佛是以種種善巧的方法,幫助我們恢復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這叫「佛教」。可不能誤會!

如何恢復我們的智慧德能,讓我們重新真正認識宇宙人生?剛才說過了,我們必須要去追究我們為什麼把能力喪失掉,把這個原因找出來,然後把這個因素消除,我們的德能豈不是又恢復了!佛教導我們也離不開這個原則,佛把我們這個根本的因素找出來了。病根尋找出來了,病根是什麼?妄想、執著。這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妄想、執著是病根。我們本來是佛,現在搞成這個樣子,病根就是妄想執著,使我們本性的德能完全喪失掉。不但這個大的改變因素是妄想執著,眼前我們生活苦樂的那個因素也是妄想執著。你為什麼過得這麼苦?你為什麼遭遇到這麼多的災難?諸位仔細想想,那個根本原因還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害人不淺!

佛法把這個根本的因素找出來了。因此,他教導我們如何恢復自性?如何破迷開悟?如何離苦得樂?他用許許多多的方法,但是這許多方法都離不開這個原理原則,那就是一定要破除妄想、執著。

妄想發展成為「所知障」,執著不斷發展變成了「煩惱障」,諸位常常讀佛經,都曉得「二障」。二障從哪裡來的?就是妄想執著加重了,變現成兩種障礙,這兩種障礙使我們永遠不能離開生死輪迴。所以,無量法門、一切經論都是給我們解釋這個問題,幫助我們突破這個問題。這是佛法真正教學的原理原則,然後我們才會有一個下手得力的處所,這是首先我們把佛教認識清楚了。

因此,佛教給我們要修行。「行」是什麼?行為。剛才講了,妄想執著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思想見解錯誤了,我們的行為自然跟著就錯誤,必須把它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

總括釋迦牟尼佛一代的教誨,在中國把它歸納起來加以分類,就分為「經律論」三藏,這個三藏就是佛教的教科書。經藏跟論藏是教我們修正思想見解的觀念,戒律是我們的生活規範,依照這個規範修正身體、言語的行為,所以三藏經典是我們修行的標準。

因此,經不是念念就有功德。念念沒有功德,要懂得經典裡面所講的意義,依照這個教訓去做,那就有功德了。「功」是什麼?功是功夫,你真正依照這個去修行,這是功夫。行為都修到盡善盡美,那就是你所得的,這個功德是你真正有修行的功夫,你才成就一個完美的實質,這個叫做修行。

前面主要的就是說明佛法,使我們有一個正確的看法,真實的認識。明白以後,我們就可以看這個講演大綱。前面有一段引子,首先說明一般對佛教的誤會。

【一般誤會:宗門-離言慮直指心性(士夫所宗)。教下-多說理少說事(士夫所宗)。淨土-多說事少說理(老太婆教)。未解:事理不二、法門應機、萬法一如】

在中國,佛教大分為宗門、教下,這是講佛教教學。在教學的方式上,在佛家講教學的儀式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教學法,教學方法上分為兩大類。第一個是「禪宗」,禪宗的教學非常特殊,完全不用教科書。從哪裡下手?從禪定下手,首先叫你把心定下來,用這個方法。心定下來以後,再給你研究討論,它是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心真的定下來之後,這個研究討論產生的效果,真是不可思議。為什麼?定能夠生慧,佛法是「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定心開真正的智慧,這是禪宗教學的方式。除禪宗之外是教下,教下教學的方式就不一樣了,是依照教科書按步就班的來修學。就好像學校讀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由淺而深,逐漸逐漸的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它用這個方法。

所以,宗門教下教學的方式不相同。當然學生天賦就不一樣,在佛法裡面講根性不相同。利根的人,修學禪宗,進步很快,能夠快速的成就。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不行,他得不到利益。中下根性的人學教很適合,按步就班,由淺而深,他能夠得到真正的好處。這是兩種教學法不相同的地方。

所以『宗門-離言慮直指心性』。自從達摩祖師將禪宗傳到中國來之後,到六祖(就是惠能大師),由於他修學的成就,教學的善巧,使禪宗在中國發揚光大。影響的深遠,一直到今天,許許多多修學的原則,都不能超越他的範圍,宗門盛極一時。教下也是從隋唐時代,大乘八個宗幾乎都在那個時代先後創建,成為中國佛法的特色。

尤其是馬祖、百丈大師,這兩位大師的創建,作了一個劃時代的改革,從以往個人獨自的修學,提倡為大家集體在一塊共修,就是建立了叢林的制度。這個劃時代的改革,也就像我們現在的教育相似,從私塾一變為學校。在叢林制度以前,佛法承傳教學是私塾教學的方式。變成叢林,這就變成學校了,就有組織了。那個時候的組織跟現在學校很接近,換句話說,就是佛教大學。它的特色是佛教的專科大學,因此成就的人才就非常非常的殊勝,高僧大德代代輩出,這都得力於叢林的制度。

叢林的住持相當於校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長,監院(我們叫當家師)相當於總務長,這是叢林三大綱領執事。在佛教裡面的名字叫首座、維那、監院,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教務、訓導、總務。他們的職責跟現在學校完全相同,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我們才真正認識,原來叢林就是佛教的學校,這是正式辦學校。從前搞私塾,現在正式辦學校了,把佛教教學制度化了,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是中國佛教在世界佛教上偉大的一個創舉。

早年在台灣,我常親近方東美教授。他老人家常常跟我說:「中國佛教要復興,一定要復興叢林制度。沒有叢林,佛教決定不能夠發揚光大。」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不過現在要做,時節因緣還沒有成熟。我們要問,時節因緣何以不成熟?實在是佛教被社會誤會成為一個宗教,把佛陀教育的本質遺忘了,這是叢林久久不能恢復真正的原因。

但是佛法在過去,宗門教下都為知識分子所肯定。佛教在台灣,從民國五十一年,台大「晨曦社」成立了,使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能夠接受到佛法,以後逐漸在台灣大專院校都有「佛學社」的組織,使佛教在台灣有今天的成就。這個功勞,我們不能忘記周宣德老居士,大專佛教運動是他老人家發起的。接著以後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慈光」創辦大專佛學講座,對於台灣的正法影響非常之深,這是知識分子肯定了佛教的教學。

但是提到「淨土宗」就很難叫人相信,為什麼?『淨土-多說事少說理』,不深入探究理論,一天到晚叫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阿彌陀佛在什麼地方?誰見過了?於是很不容易使人接受。說實在話,這些鄉下老太婆容易接受,知識分子不容易接受,很難相信。

在台灣這個還比較好一點,在國外是非常非常之明顯。尤其是在十年前(一九八二年),我初到美國的時候,美國許多同修告訴我:「法師,你到美國來,可不能講淨土,沒有人相信,這裡排斥的人很多。」美國人喜歡什麼?美國人喜歡禪、喜歡密,喜歡這些東西。禪是受日本人的影響,密是受西藏一些喇嘛的影響,還有日本的密宗在美國很流行,他們去的時間很久,根基已經打下去了。佛教裡面成見很深,對於淨土不容易接受,我也用了差不多三年的口舌跟他們辯論,才讓他們對於淨土宗,縱然心裡不高興,嘴裡不反對了。相當困難!

因為那個時候到美國去之後,我正好把《彌陀經疏鈔》第二遍講圓滿,一部《阿彌陀經》總共講了三百三十五次,錄音帶有三百三十五個。這些搬到美國去給他們一看,大家不敢講話了。原來認為這一部《阿彌陀經》沒有東西,《阿彌陀經》還能講嗎?半個小時不就講完了。一看,三百三十五個錄音帶擺在那裡。這一擺,不再說話了,對於淨土宗心裡不高興,嘴裡不敢說了。這些年來我們到處宣揚,逐漸逐漸接受的人多了,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得好處的人也多了。所以,從前認為這是老太婆教,這個原因是沒有理解。

『事理不二,法門應機,萬法一如』,這是佛法教學的原理原則。佛法的經典(也就是教科書)有偏重在理論上的,事講的少。譬如,在台灣流行很普遍的《金剛般若》,大家念《金剛經》的人很多,《金剛經》偏重理論,事說的很少,這種經典很容易受知識分子的歡迎,非常的愛好。如果《金剛經》這些理論、方法不能應用在生活當中,那個沒有用處的,那就白學了。談玄說妙,無濟於事,並不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幸福,不能斷除我們的憂慮。這是說理的。

像《地藏經》,像《阿彌陀經》,展開經文完全講的是事,沒有講理論。這個事,像神話、像小說,很難叫人相信。可是諸位要曉得,講事的經典背後是理論;沒有理,事從哪來?因此,古大德為我們介紹經典,凡是講理的經一定多說事,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麼作法;凡是多講事的經要多說理,讓人家對這個事能接受、能相信。理事圓融,理事不二,能體會到這個事實,自然就容易接受了,就能生信心。特別是淨宗,必須要有真實透徹的認識,我們的信心才真正能夠生的起來,才會有懇切的願心,那個真實的利益這一生決定就得到了。

事非常微妙,理甚深,實在講不是我們短時間能夠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自己是一個過來人,我感覺我非常的幸運,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開始學佛,四十年了,才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感覺得很幸運。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探究了許許多多大乘經論,才對於念佛法門肯定了,不再懷疑。我最初學佛也是喜歡談玄說妙,喜歡理論,對於淨土宗是極力排斥,不能相信,跟現在一般年輕的知識分子沒有兩樣。假如不能透徹大乘經,不能肯定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的學佛免不了要空過,那是非常非常的可惜。

因此,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講,首先對於世尊的教學要認識。認清楚之後,我們對它產生信心,有了信心你才會有興趣去研究、去深入。只要真正有興趣,能夠深入,這個淨宗第一殊勝的法門,暫時不信沒有關係,慢慢以後你就會相信了。為什麼暫時你不相信?你在這個理論還沒有探討到那個境界,你所解的理論,你所修行的功夫,還達不到它的標準。等到你透徹理解了,你才會恍然大悟,那個時候的修學速度非常之快,不會落在別人後面。

【信教。〈一〉信:性、情、事、理。〈1〉智:明心心性、統系學問。〈2〉迷:未究其理、偏見陋執。(昔尊聖賢,今尚科學)〈二〉教:大智正覺教育、超凡入聖軌範。〈1〉經(宇宙人生真相的說明)〈2〉律(真善美慧圓滿之典範)〈3〉論(宇宙人生真相之說明)】

這裡講要『信教』,對這個教學要真正建立信心,知道佛法是世出世間最完備的教學。第一段講到要信教。「信」不是普通的信,至少裡面包括四條|『性、情、事、理』。這裡第一個字「性」很難講,要用現代哲學的名詞,這第一個字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現在科學家在研究、在探索,宇宙從哪裡來的?太空當中這麼多的星球、這麼多的星系,從什麼地方發生?怎麼形成的?生物從哪裡來的?人從哪裡來的?佛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這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佛家講的「性」、講的「心」,真心本性,或者講的真如,都是說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根源,這是「理」。我們雖然還沒有明瞭,我們對於佛菩薩他們的智慧德能,他們親證的境界,我們能接受、能夠相信而不懷疑。

「情」就是識,佛經典裡面所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心理的作用。

「事」是講的事相,指世出世間萬事萬物。

「理」是道理。這些萬物怎麼生出來的,有個道理;如何發展的,它有個過程,也是個道理。這個可以代表佛法整個內容,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都能夠明白、都能夠明瞭,禪家講『明心見性』,現在講『統系的學問』。「統系」就是我們講的科學,系統的學問,有條不紊。

如果是迷,迷是凡夫。智是佛菩薩。迷是凡夫,凡夫『未究其理』。這個理,就是前面四種,它的事實真相,我們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於是執著自己的成見,想錯了,看錯了,還死不承認,這就是『偏見陋執』,這就是凡夫的知見、錯誤的知見。

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求學,一定要明瞭為什麼要修行,把我們的過失認真的修改過來,從迷到悟。在修行過程當中,關鍵最大的是老師、同學,一定要有好的老師指導,要有好的同學互相切磋琢磨,我們的成就自然就能夠快速圓滿。

師與友的恩德非常大。佛在經中常常教導我們,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之恩太大了,佛教我們要孝順父母。我們的智慧是得力於老師的教導,我們才開悟的,佛在經上講「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的恩德跟父母一樣大。

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學的起步,修行從哪裡做起?佛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這裡做起,這就是最基本的修行。你每天接近父母、師長,有沒有孝順父母?有沒有尊師重道?所以,佛法修學、佛法教育的起步是從「孝親尊師」開始。佛教裡面有一本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那是佛門入門的教科書。換句話說,學佛從這一個課本學起,這個很有道理!

佛教沒有到中國來之前,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學的宗旨也是「孝敬」,用這兩個字作為教學宗旨。佛教傳到中國來,也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見解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立刻就被中國朝野所接受,跟中國固有的文化融合成一體,發揚光大。它這個教育中心的思想、教育哲學完全相同。

『昔尊聖賢』,從前因為受這個良好的教育,知道孝親,知道尊師,所以對於聖賢人說的話,我們不懷疑,依教奉行。『今尚科學』,現在我們接受西洋的文化,很不幸的把自己固有的東西捨棄掉了,我們今天遭了大難,吃了大苦,現在還不覺悟。現在講科學,把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打上問號,不相信了。不相信,你真正有科學精神,那也不錯。科學精神是什麼?求證。古人講的:「我要把它證明。」那也不錯!現在你把它否認掉了,又不求證,你說這不是糟糕了!實在講,我們是口頭上崇尚科學,並沒有真正做到。我們現前遭這個災難的因素,確確實實是在此地。

這個地方講「信」,無論是信古聖先賢,或者信科學,要從這個地方建立真實的信心。我們信的對象是佛陀的教育,『大智正覺的教育,超凡入聖的軌範』。它的內容是『經、律、論』,我們稱為三藏。「經」,這一部分多半是佛親證的境界,他說出來給我們聽,讓我們了解事實的真相,偏重在理論上。「律」,這一部分是生活行為,我們一個人不能離開社會單獨生活,我們每天面對著許多人、許多事、許多物,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跟外界交往?佛給我們制定了生活的規範,這個就是屬於律部。「律」是我們生活的規範,它是以佛菩薩的標準來制定的,如果我們遵守,漸漸學習,也能入聖者的生活了。這個生活方式逐漸跟他們相同,在佛法講「入聖者之流」。流是流類,入他們這一類。「論」,裡面多分是對於這些事理真相,佛與學生們研究討論,學生們互相的研究討論;藉著研究討論,對這個事理愈看愈清楚,愈來愈瞭解,這是屬於論藏。所以「經」跟「論」是『宇宙人生真相之說明』,「戒律」是『真善美慧圓滿之典範』。我們想過一個非常美滿幸福的生活,應該如何才能得到?這個「戒律」裡面可以得到。

這兩句話把《大藏經》的內容說出來了,諸位看到之後一定非常歡喜。去翻翻《大藏經》,跟這兩句話講的又不一樣,會大失所望。你不要懷疑,以為我的話說錯了。我的話沒有說錯,為什麼你展開經典會感到失望?那是因為經典是用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寫的,我們現在看不懂,障礙在這個地方。

尤其是關於「戒律」這一部分,它記載的是生活。世尊所講的是三千年前當時印度社會的生活方式,當然跟我們現在不一樣。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是學習它的精神,學習它的原理原則,不是學它的戒條,那些戒條到現在不適用了。像國家的法律一樣,那個條文過幾年要修改一次,要修訂一次。佛訂的這個東西是三千年前的,你不修改怎麼會適用?所以,一定要修改,但是決定不能違背它的精神,不能違背它的理論,那就對了。

剛才說過,戒律在中國有一次很大的修訂。這個修訂在唐朝,就是百丈大師為叢林制定規矩,制定一套法律,就是根據戒律來寫的。換句話說,就是戒律的現代化。我說「現代化」是唐朝時候,戒律的本土化,「本土化」是唐朝。唐朝那個時候,那個時代的人,在唐朝這個地區就非常適用,是把戒律條文重新修訂。所以,在中國,在過去大陸每一個省,中國的幅員很大,南方跟北方氣候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因此,每一個寺廟再依據清規做小幅度的修改,適應我這個道場,適應我現代的生活方式,但是精神決定不能夠違背。所以,這個戒律是要因時因地去修改的才能適用,這些都必須要懂的。佛法是圓融自在,不是死板的,活活潑潑。我們無論在哪個時代,無論生在哪個地區,接觸到佛法,你都真正會得到一生的幸福快樂圓滿,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也是我們非常樂意去接受的。

說到現代化與本土化,諸位要記住,這是大教育家永遠不變的原則。《觀世音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而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我們要問:「佛怎樣度那些基督教徒?」應以基督身得度者,即現基督身而為說法,你看圓融不圓融!自在不自在!你要問:「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明白了、覺悟了,統統是的。你要不明白、不覺悟,「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你全迷了。一迷全迷,一悟一切悟,佛教我們破迷開悟。

如果不能做到本土化跟現代化,佛就不能教化眾生。我們今天佛教沒有方法推廣,沒有方法被這個社會普遍來接受,原因在哪裡?今天佛教一直保守在過去那個時代,所以現在社會上看到那些學佛人都怪怪的,用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眼光看你,「這是個怪人,這是十八世紀的人,不是現代人」,你說糟不糟糕!現代人他怎麼肯接受?

確實我們建一個道場等於我們建了一個學校,學校的校舍要蓋什麼形式的?都蓋成十八世紀以前的樣子,人家一看這不是現代人。特別是跑到外國,在美國也建成中國宮殿式的。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在美國弘揚佛法,叫你美國人要做中國人,還得做中國十八世紀的人。這美國人怎麼能受得了?受不了!他怎麼肯來接受,決定不能入門的。看到你建得富麗堂皇,大家觀光觀光,參觀轉一圈就溜走了,再也不來了。這就是不知道佛法教學是要應機的。

所以,經叫作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這個不會變的;「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你要記住,契機,現代名詞就是現代化、本地化,這叫契機。這個才能讓他歡歡喜喜自自然然走進來,進來還捨不得走,那你就成功了。

我在美國建了一個小道場,建在德州達拉斯,這個道場的形式是美國人的建築。大家都曉得,美國建一個教堂,建一個道場,一定要得到鄰居的同意,要開多少次的聽證會,要跟他們解釋很久。我這個教堂沒有開過聽證會,沒有一個人反對,因為他一看到我那個圖(美國式的),他就生歡喜心。假如我要畫個宮殿式的,恐怕要跟他們談判好幾年,他們才能同意,他不容易接受。

所以,我們造的佛像應當造美國人的面孔,他一看到佛菩薩還是美國人,很親切,他就不會走了。然後你才曉得,我這個地方所講的是真的。我告訴他:「佛教是什麼?是佛陀的教育。佛教又是什麼?說明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他一聽就明白,「這個我要學,我要知道」。想要知道,就來學了。他們都是基督徒,基督徒不要緊,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裡來,沒有衝突!這樣就都來了,非常歡喜變成一家人。我們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不排斥任何宗教,任何宗教徒都歡迎來接受佛法圓滿智慧的教育。他高興了,我們也歡喜。

千萬不要「我是佛教,你是基督教」,這是對立的,那還得了!這一對立,世界上就有戰爭,那人民就要痛苦,社會怎麼能得到祥和?怎麼能得到「真善美慧」圓滿的生活?我們首先要把佛教的本質認識清楚,然後才能夠幫助世間人,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

所以,這些外國人跟我接觸之後,很感歎的跟我說:「我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每次有許多苦悶的事情,星期天到教堂,見到牧師提出來,牧師就一句話:『上帝的安排』。」他說:「我們聽了心裡很不服,上帝安排得很不公平,說不出道理來。」所以,我就找他來,星期六到我這兒來,我這個地方給你解釋,會叫你圓圓滿滿的心開意解,破除疑惑,真正得到自在。所以,一定要讓他曉得這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徒就不反對了,宗教徒可以接受教育,這是事實。他們在教堂裡耶穌是主,是他的主,天上的父,到佛堂來是老師、學生,哪有衝突!你在家有父母,到學校有老師,一點衝突都沒有,必須把它認清楚。

【修學:〈一〉願行:〈1〉慧解:破迷起悟志取大道。〈2〉踐願:師法諸佛自覺覺他。〈二〉態度:至誠感通、事師親友。〈1〉聞:多聞闕疑。〈2〉思:明理除疑。〈3〉修:實證斷疑。(科學方法)】

修學最要緊的是『願行』。「願」是志願。志願每個人不相同,因此佛陀教學裡面的科系就非常複雜,所謂「無量法門」。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應各種不同的根機,也就是要適應各種不同人的願望,你喜歡學什麼,佛就教你什麼,由這個方法達到成就戒定慧,成就圓滿的智慧。所以,它的目標方向是相同的,它的手段方式是千變萬化的。

「願行」裡面,『慧解-破迷啟悟志取大道』,這是說一個原則,這是總綱領。至於用什麼方法來破迷,用什麼方法開悟,各宗各派手段都不相同,但是都能夠幫助你達到目的。

學佛一定要立大志。這個大志就要像佛陀一樣,「我一定要恢復圓滿的智慧,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徹底明瞭,再也不迷惑了」,要有這樣的志趣,有這樣的道心。

然後要跟佛學,這是『踐願-師法諸佛自覺覺他』。佛是我們的老師,佛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跟他學。但是佛現在不在世間,那我們找誰?佛雖然不在世間,佛的遺教還在世間,遺教就是經典,我們依據經典來學習,就跟佛陀在世沒有兩樣。

中國自古以來用這種方式修學成就的人很多,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位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孟子。孟子是學孔子,以孔子為老師。那個時候孔子已經不在世了,但是孔老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間,念孔子公的書,學孔老夫子的為人,有不明瞭的地方,去請教孔老夫子的學生;孔老夫子的學生還在,去請教他。孟子居然學成功了,學得很像孔老夫子。所以,今天我們說到孔子會連著「孔孟」,孟子學得非常像。孟子能學的像,為什麼後人學就學不像?諸位要曉得,不是後人學不像,是後人沒有認真的學;要認真的學,哪一個學不像!

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已經過世了,不在世間了,他老人家的這個教訓留在世間,我們依據他老人家的教誨,認真的去修學,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必定也會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那你就成佛了!或者你要問:「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沒有人跟他學得一模一樣?」還是剛才那一句話,沒有認真學,沒有百分之百的去學。學個一半,學個六成七成,這是菩薩、祖師大德;學個一成兩成,也是世間的賢君子,絕對不是壞人,絕對是有利益的。所以,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發心認真努力去學習,這就對了。

至於學習成功失敗的關鍵,在『態度』,這是成敗關鍵。在過去,很早了,我記得有一年是過年的時候,我在左營興隆寺住了三天,天乙法師招待我(天乙法師在的時候)。我常在外面講經,他特別問我講經說法的方法,我就老實告訴他,我說:「你講的好,講的不好,關鍵百分之九十在態度,方法頂多只佔百分之十。」所以,我勸他方法不重要,態度重要。

換句話說,你是存什麼心說法?真正利益眾生的心說法,必定有感應。如果存心說法的目的在貪圖名聞利養,自自然然就不相應。所以,態度要真要誠,一切要為他著想,不要為自己想,你有這樣良好的態度,縱然不懂方法,你說出來也能動人。如果你心不誠,方法再巧妙,可以騙一時,當時聽了很歡喜、很高興,出了門之後都忘掉了,就沒有了,那是沒有誠意。方法技巧這個效果並不大,最重要的是真誠。『至誠感通,事師親友』,這是我們自己修學以及傳播佛法,成敗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特別是出家的佛弟子,出家的佛弟子、佛的學生,負責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也就是負責要把佛的教育介紹給一切大眾,他有這個責任,所以修學的態度格外的要講求。在家同修他是修自己,一生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就可以了。出家是佛的學生,除了自己修學之外,還要把佛法介紹給大眾,他有這一層重責在肩膀上,所以對這個不能不講求、不能不認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09-03
淨宗科學觀  (第一卷)  1993/2/16  台灣台南成功大學
淨宗科學觀  (第一卷)  1993/2/16  台灣台南成功大學  檔名:13-07-01

張司長,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

今天確實是非常殊勝的因緣來到台南,尤其是到台南最高的學府跟大家談談「佛法與淨宗」。民國三十八年,我記得當我從廣州到達台灣,在高雄登陸,以後就在台南住了半年多。還記得那個時候住的地方距離火車站很近,聽說可能就是現在校舍的地方。經過四十年了,台灣無論在哪一個地區,都有非常長足的進步,這是我們大家都能夠見到的。

跟著時代的進步,佛法在台灣也有非常殊勝的成就。佛法的興旺,可以說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都比不上台灣。我們自己長住在台灣,雖然感覺到佛法在形式上的確很興旺,但在實質上並不能叫我們感到很圓滿,當然缺陷的地方依然是很多。

佛法從釋迦牟尼佛創始,流傳到今天,依照中國人歷史的記載,世尊出生在周朝昭王二十四年,圓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這個記載是確實的話,世尊滅度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二十年。在這麼長的時間,教學的傳遞,尤其是從印度到中國,這當中經過許多的國家、許多的種族、許許多多多朝代戰爭的更替,如果要叫佛法圓圓滿滿保持著世尊當年的正確性,自然是非常非常的困難,也可以說是不可能的。這就是佛法逐漸要變質了。

這個事實世尊知道的非常清楚,所以他老人家說我們佛法的法運分為三個時期:有正法時期,有像法時期,有末法時期。「正法時期」一千年,佛滅度之後一千年;這個時間不算太長,所以還能夠保持著像世尊在世的那個模式。一千年後到二千年,這段時間長,逐漸變質了;雖然變質還像個樣子。換句話說,變質的幅度不太大,確實有變質,還不太大,所以稱為「像法」。「像」就是相似,沒有以前那麼純了,還像個樣子。

二千年以後,就進入「末法時期」了。這個時候變質的幅度就非常之大,甚至於與世尊當年在世所傳的完全相悖,面目全非。末法時期的眾生,縱然勤苦的修學,很少看到有真正的成就。

現在世尊滅度三千年了,這個末法也過了一千年了。末法有一萬年,我們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因此,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要是從物質文明上來說,這個時代是進步了。假如從修學的成果上來講,我們這個時代比起過去確實是倒退了;不但沒進步,還倒退了。如果我們很冷靜的觀察一下,都能夠體認到這個事實。

今天這個題目雖然談的是「淨宗科學觀」,首先我們要曉得,「淨宗」從哪裡來的?淨宗是從佛教裡面來的,是佛教大乘佛法的一個宗派。因此,我們要想瞭解淨宗,一定要瞭解大乘佛法。要瞭解大乘佛法,首先要認識佛法究竟是什麼?如果不把這些根本的問題搞清楚了,我們的修學就免不了要出差錯。

我們學佛,「佛」是什麼?「佛」這個名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印度話稱這種人叫「佛陀」。所以,佛陀不是神,是一個真正得到究竟圓滿覺悟的人,我們要把它搞清楚。

佛陀的學生-凡是追求究竟圓滿覺悟的人,我們稱他作「菩薩」。「菩薩」也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他也不是神。你今天發了心,發心追求圓滿的覺悟,那你就是菩薩了。就好像一個學校一樣,註冊入了學,就叫「學生」。學生有一年級的學生、二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學生的程度不相等。菩薩也跟這個相似,因此菩薩也有一年級、也有二年級、也有三年級。佛在大乘佛法裡面告訴我們,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一年級、二年級,到五十二個年級畢業了,那就成佛了,究竟圓滿的智慧你完全證得了。我們學佛如果不把佛法這些事實搞清楚了,那真叫「迷信」,不會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一定要把佛、菩薩認清楚。

什麼是「教」?我們現在常談的「佛教」,什麼是「教」?教是教學,教是教育,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一切有情眾生的教育,或者是對一切有情眾生的教導,這是佛教。因此,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覺悟的教育。

佛教教學的內容是什麼?我們從佛、菩薩這個名詞定義裡面,可以體會得到佛陀教育的內容。如果用經典裡面的術語,一句話就都包括盡了,就是「諸法實相」,這是佛教教育的內容。要用現代話來說,「諸法」是一切法,「實相」是真相;換句話說,佛教教學的內容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宇宙就是講的時間、空間,時空所包括的一切是我們生活的空間、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本人。換句話說,佛教的內容就是講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大家講經說法,我們今天把它會集成一部《大藏經》。人家要問你們,這一部《大藏經》講的是什麼?這一句話就答覆了。這一部《大藏經》所講的是我們自己跟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諸位如果明白這個事實,你想想這個教育我們要不要接受?我們要不要修學?你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你就是一位覺悟的人,就叫「佛」,就叫「菩薩」。如果對自己不了解,對自己生活環境不知道,這叫「迷惑顛倒」,佛法叫凡夫、迷人。經典的內容是說的這個,沒有迷信。完全明白了,你就是一個智慧開了、智慧圓滿的人。所以,佛法的教學是智慧的教學、是智慧的教育。

佛說這種智慧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華嚴經》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此,「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本來成佛」的意思,諸位要記住,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本來都知道;「本來成佛」就是這個意思,你本來都知道。都知道,現在變成不知道了(迷了),佛法的教學是教我們再恢復我們的智慧德能。

你真的恢復了,你有個東西得到了嗎?沒有東西。佛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為什麼無所得?所得到的都是自家本有的,本有以外,沒有一樣東西是新得的。換句話說,佛是以種種善巧的方法,幫助我們恢復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這叫「佛教」。可不能誤會!

如何恢復我們的智慧德能,讓我們重新真正認識宇宙人生?剛才說過了,我們必須要去追究我們為什麼把能力喪失掉,把這個原因找出來,然後把這個因素消除,我們的德能豈不是又恢復了!佛教導我們也離不開這個原則,佛把我們這個根本的因素找出來了。病根尋找出來了,病根是什麼?妄想、執著。這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妄想、執著是病根。我們本來是佛,現在搞成這個樣子,病根就是妄想執著,使我們本性的德能完全喪失掉。不但這個大的改變因素是妄想執著,眼前我們生活苦樂的那個因素也是妄想執著。你為什麼過得這麼苦?你為什麼遭遇到這麼多的災難?諸位仔細想想,那個根本原因還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害人不淺!

佛法把這個根本的因素找出來了。因此,他教導我們如何恢復自性?如何破迷開悟?如何離苦得樂?他用許許多多的方法,但是這許多方法都離不開這個原理原則,那就是一定要破除妄想、執著。

妄想發展成為「所知障」,執著不斷發展變成了「煩惱障」,諸位常常讀佛經,都曉得「二障」。二障從哪裡來的?就是妄想執著加重了,變現成兩種障礙,這兩種障礙使我們永遠不能離開生死輪迴。所以,無量法門、一切經論都是給我們解釋這個問題,幫助我們突破這個問題。這是佛法真正教學的原理原則,然後我們才會有一個下手得力的處所,這是首先我們把佛教認識清楚了。

因此,佛教給我們要修行。「行」是什麼?行為。剛才講了,妄想執著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思想見解錯誤了,我們的行為自然跟著就錯誤,必須把它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

總括釋迦牟尼佛一代的教誨,在中國把它歸納起來加以分類,就分為「經律論」三藏,這個三藏就是佛教的教科書。經藏跟論藏是教我們修正思想見解的觀念,戒律是我們的生活規範,依照這個規範修正身體、言語的行為,所以三藏經典是我們修行的標準。

因此,經不是念念就有功德。念念沒有功德,要懂得經典裡面所講的意義,依照這個教訓去做,那就有功德了。「功」是什麼?功是功夫,你真正依照這個去修行,這是功夫。行為都修到盡善盡美,那就是你所得的,這個功德是你真正有修行的功夫,你才成就一個完美的實質,這個叫做修行。

前面主要的就是說明佛法,使我們有一個正確的看法,真實的認識。明白以後,我們就可以看這個講演大綱。前面有一段引子,首先說明一般對佛教的誤會。

【一般誤會:宗門-離言慮直指心性(士夫所宗)。教下-多說理少說事(士夫所宗)。淨土-多說事少說理(老太婆教)。未解:事理不二、法門應機、萬法一如】

在中國,佛教大分為宗門、教下,這是講佛教教學。在教學的方式上,在佛家講教學的儀式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教學法,教學方法上分為兩大類。第一個是「禪宗」,禪宗的教學非常特殊,完全不用教科書。從哪裡下手?從禪定下手,首先叫你把心定下來,用這個方法。心定下來以後,再給你研究討論,它是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心真的定下來之後,這個研究討論產生的效果,真是不可思議。為什麼?定能夠生慧,佛法是「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定心開真正的智慧,這是禪宗教學的方式。除禪宗之外是教下,教下教學的方式就不一樣了,是依照教科書按步就班的來修學。就好像學校讀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由淺而深,逐漸逐漸的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它用這個方法。

所以,宗門教下教學的方式不相同。當然學生天賦就不一樣,在佛法裡面講根性不相同。利根的人,修學禪宗,進步很快,能夠快速的成就。但是中下根性的人不行,他得不到利益。中下根性的人學教很適合,按步就班,由淺而深,他能夠得到真正的好處。這是兩種教學法不相同的地方。

所以『宗門-離言慮直指心性』。自從達摩祖師將禪宗傳到中國來之後,到六祖(就是惠能大師),由於他修學的成就,教學的善巧,使禪宗在中國發揚光大。影響的深遠,一直到今天,許許多多修學的原則,都不能超越他的範圍,宗門盛極一時。教下也是從隋唐時代,大乘八個宗幾乎都在那個時代先後創建,成為中國佛法的特色。

尤其是馬祖、百丈大師,這兩位大師的創建,作了一個劃時代的改革,從以往個人獨自的修學,提倡為大家集體在一塊共修,就是建立了叢林的制度。這個劃時代的改革,也就像我們現在的教育相似,從私塾一變為學校。在叢林制度以前,佛法承傳教學是私塾教學的方式。變成叢林,這就變成學校了,就有組織了。那個時候的組織跟現在學校很接近,換句話說,就是佛教大學。它的特色是佛教的專科大學,因此成就的人才就非常非常的殊勝,高僧大德代代輩出,這都得力於叢林的制度。

叢林的住持相當於校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長,監院(我們叫當家師)相當於總務長,這是叢林三大綱領執事。在佛教裡面的名字叫首座、維那、監院,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教務、訓導、總務。他們的職責跟現在學校完全相同,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我們才真正認識,原來叢林就是佛教的學校,這是正式辦學校。從前搞私塾,現在正式辦學校了,把佛教教學制度化了,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是中國佛教在世界佛教上偉大的一個創舉。

早年在台灣,我常親近方東美教授。他老人家常常跟我說:「中國佛教要復興,一定要復興叢林制度。沒有叢林,佛教決定不能夠發揚光大。」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不過現在要做,時節因緣還沒有成熟。我們要問,時節因緣何以不成熟?實在是佛教被社會誤會成為一個宗教,把佛陀教育的本質遺忘了,這是叢林久久不能恢復真正的原因。

但是佛法在過去,宗門教下都為知識分子所肯定。佛教在台灣,從民國五十一年,台大「晨曦社」成立了,使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能夠接受到佛法,以後逐漸在台灣大專院校都有「佛學社」的組織,使佛教在台灣有今天的成就。這個功勞,我們不能忘記周宣德老居士,大專佛教運動是他老人家發起的。接著以後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慈光」創辦大專佛學講座,對於台灣的正法影響非常之深,這是知識分子肯定了佛教的教學。

但是提到「淨土宗」就很難叫人相信,為什麼?『淨土-多說事少說理』,不深入探究理論,一天到晚叫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阿彌陀佛在什麼地方?誰見過了?於是很不容易使人接受。說實在話,這些鄉下老太婆容易接受,知識分子不容易接受,很難相信。

在台灣這個還比較好一點,在國外是非常非常之明顯。尤其是在十年前(一九八二年),我初到美國的時候,美國許多同修告訴我:「法師,你到美國來,可不能講淨土,沒有人相信,這裡排斥的人很多。」美國人喜歡什麼?美國人喜歡禪、喜歡密,喜歡這些東西。禪是受日本人的影響,密是受西藏一些喇嘛的影響,還有日本的密宗在美國很流行,他們去的時間很久,根基已經打下去了。佛教裡面成見很深,對於淨土不容易接受,我也用了差不多三年的口舌跟他們辯論,才讓他們對於淨土宗,縱然心裡不高興,嘴裡不反對了。相當困難!

因為那個時候到美國去之後,我正好把《彌陀經疏鈔》第二遍講圓滿,一部《阿彌陀經》總共講了三百三十五次,錄音帶有三百三十五個。這些搬到美國去給他們一看,大家不敢講話了。原來認為這一部《阿彌陀經》沒有東西,《阿彌陀經》還能講嗎?半個小時不就講完了。一看,三百三十五個錄音帶擺在那裡。這一擺,不再說話了,對於淨土宗心裡不高興,嘴裡不敢說了。這些年來我們到處宣揚,逐漸逐漸接受的人多了,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得好處的人也多了。所以,從前認為這是老太婆教,這個原因是沒有理解。

『事理不二,法門應機,萬法一如』,這是佛法教學的原理原則。佛法的經典(也就是教科書)有偏重在理論上的,事講的少。譬如,在台灣流行很普遍的《金剛般若》,大家念《金剛經》的人很多,《金剛經》偏重理論,事說的很少,這種經典很容易受知識分子的歡迎,非常的愛好。如果《金剛經》這些理論、方法不能應用在生活當中,那個沒有用處的,那就白學了。談玄說妙,無濟於事,並不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幸福,不能斷除我們的憂慮。這是說理的。

像《地藏經》,像《阿彌陀經》,展開經文完全講的是事,沒有講理論。這個事,像神話、像小說,很難叫人相信。可是諸位要曉得,講事的經典背後是理論;沒有理,事從哪來?因此,古大德為我們介紹經典,凡是講理的經一定多說事,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麼作法;凡是多講事的經要多說理,讓人家對這個事能接受、能相信。理事圓融,理事不二,能體會到這個事實,自然就容易接受了,就能生信心。特別是淨宗,必須要有真實透徹的認識,我們的信心才真正能夠生的起來,才會有懇切的願心,那個真實的利益這一生決定就得到了。

事非常微妙,理甚深,實在講不是我們短時間能夠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自己是一個過來人,我感覺我非常的幸運,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開始學佛,四十年了,才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感覺得很幸運。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探究了許許多多大乘經論,才對於念佛法門肯定了,不再懷疑。我最初學佛也是喜歡談玄說妙,喜歡理論,對於淨土宗是極力排斥,不能相信,跟現在一般年輕的知識分子沒有兩樣。假如不能透徹大乘經,不能肯定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的學佛免不了要空過,那是非常非常的可惜。

因此,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講,首先對於世尊的教學要認識。認清楚之後,我們對它產生信心,有了信心你才會有興趣去研究、去深入。只要真正有興趣,能夠深入,這個淨宗第一殊勝的法門,暫時不信沒有關係,慢慢以後你就會相信了。為什麼暫時你不相信?你在這個理論還沒有探討到那個境界,你所解的理論,你所修行的功夫,還達不到它的標準。等到你透徹理解了,你才會恍然大悟,那個時候的修學速度非常之快,不會落在別人後面。

【信教。〈一〉信:性、情、事、理。〈1〉智:明心心性、統系學問。〈2〉迷:未究其理、偏見陋執。(昔尊聖賢,今尚科學)〈二〉教:大智正覺教育、超凡入聖軌範。〈1〉經(宇宙人生真相的說明)〈2〉律(真善美慧圓滿之典範)〈3〉論(宇宙人生真相之說明)】

這裡講要『信教』,對這個教學要真正建立信心,知道佛法是世出世間最完備的教學。第一段講到要信教。「信」不是普通的信,至少裡面包括四條|『性、情、事、理』。這裡第一個字「性」很難講,要用現代哲學的名詞,這第一個字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現在科學家在研究、在探索,宇宙從哪裡來的?太空當中這麼多的星球、這麼多的星系,從什麼地方發生?怎麼形成的?生物從哪裡來的?人從哪裡來的?佛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這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佛家講的「性」、講的「心」,真心本性,或者講的真如,都是說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根源,這是「理」。我們雖然還沒有明瞭,我們對於佛菩薩他們的智慧德能,他們親證的境界,我們能接受、能夠相信而不懷疑。

「情」就是識,佛經典裡面所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心理的作用。

「事」是講的事相,指世出世間萬事萬物。

「理」是道理。這些萬物怎麼生出來的,有個道理;如何發展的,它有個過程,也是個道理。這個可以代表佛法整個內容,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都能夠明白、都能夠明瞭,禪家講『明心見性』,現在講『統系的學問』。「統系」就是我們講的科學,系統的學問,有條不紊。

如果是迷,迷是凡夫。智是佛菩薩。迷是凡夫,凡夫『未究其理』。這個理,就是前面四種,它的事實真相,我們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於是執著自己的成見,想錯了,看錯了,還死不承認,這就是『偏見陋執』,這就是凡夫的知見、錯誤的知見。

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求學,一定要明瞭為什麼要修行,把我們的過失認真的修改過來,從迷到悟。在修行過程當中,關鍵最大的是老師、同學,一定要有好的老師指導,要有好的同學互相切磋琢磨,我們的成就自然就能夠快速圓滿。

師與友的恩德非常大。佛在經中常常教導我們,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之恩太大了,佛教我們要孝順父母。我們的智慧是得力於老師的教導,我們才開悟的,佛在經上講「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的恩德跟父母一樣大。

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學的起步,修行從哪裡做起?佛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這裡做起,這就是最基本的修行。你每天接近父母、師長,有沒有孝順父母?有沒有尊師重道?所以,佛法修學、佛法教育的起步是從「孝親尊師」開始。佛教裡面有一本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那是佛門入門的教科書。換句話說,學佛從這一個課本學起,這個很有道理!

佛教沒有到中國來之前,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學的宗旨也是「孝敬」,用這兩個字作為教學宗旨。佛教傳到中國來,也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見解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立刻就被中國朝野所接受,跟中國固有的文化融合成一體,發揚光大。它這個教育中心的思想、教育哲學完全相同。

『昔尊聖賢』,從前因為受這個良好的教育,知道孝親,知道尊師,所以對於聖賢人說的話,我們不懷疑,依教奉行。『今尚科學』,現在我們接受西洋的文化,很不幸的把自己固有的東西捨棄掉了,我們今天遭了大難,吃了大苦,現在還不覺悟。現在講科學,把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打上問號,不相信了。不相信,你真正有科學精神,那也不錯。科學精神是什麼?求證。古人講的:「我要把它證明。」那也不錯!現在你把它否認掉了,又不求證,你說這不是糟糕了!實在講,我們是口頭上崇尚科學,並沒有真正做到。我們現前遭這個災難的因素,確確實實是在此地。

這個地方講「信」,無論是信古聖先賢,或者信科學,要從這個地方建立真實的信心。我們信的對象是佛陀的教育,『大智正覺的教育,超凡入聖的軌範』。它的內容是『經、律、論』,我們稱為三藏。「經」,這一部分多半是佛親證的境界,他說出來給我們聽,讓我們了解事實的真相,偏重在理論上。「律」,這一部分是生活行為,我們一個人不能離開社會單獨生活,我們每天面對著許多人、許多事、許多物,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跟外界交往?佛給我們制定了生活的規範,這個就是屬於律部。「律」是我們生活的規範,它是以佛菩薩的標準來制定的,如果我們遵守,漸漸學習,也能入聖者的生活了。這個生活方式逐漸跟他們相同,在佛法講「入聖者之流」。流是流類,入他們這一類。「論」,裡面多分是對於這些事理真相,佛與學生們研究討論,學生們互相的研究討論;藉著研究討論,對這個事理愈看愈清楚,愈來愈瞭解,這是屬於論藏。所以「經」跟「論」是『宇宙人生真相之說明』,「戒律」是『真善美慧圓滿之典範』。我們想過一個非常美滿幸福的生活,應該如何才能得到?這個「戒律」裡面可以得到。

這兩句話把《大藏經》的內容說出來了,諸位看到之後一定非常歡喜。去翻翻《大藏經》,跟這兩句話講的又不一樣,會大失所望。你不要懷疑,以為我的話說錯了。我的話沒有說錯,為什麼你展開經典會感到失望?那是因為經典是用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寫的,我們現在看不懂,障礙在這個地方。

尤其是關於「戒律」這一部分,它記載的是生活。世尊所講的是三千年前當時印度社會的生活方式,當然跟我們現在不一樣。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是學習它的精神,學習它的原理原則,不是學它的戒條,那些戒條到現在不適用了。像國家的法律一樣,那個條文過幾年要修改一次,要修訂一次。佛訂的這個東西是三千年前的,你不修改怎麼會適用?所以,一定要修改,但是決定不能違背它的精神,不能違背它的理論,那就對了。

剛才說過,戒律在中國有一次很大的修訂。這個修訂在唐朝,就是百丈大師為叢林制定規矩,制定一套法律,就是根據戒律來寫的。換句話說,就是戒律的現代化。我說「現代化」是唐朝時候,戒律的本土化,「本土化」是唐朝。唐朝那個時候,那個時代的人,在唐朝這個地區就非常適用,是把戒律條文重新修訂。所以,在中國,在過去大陸每一個省,中國的幅員很大,南方跟北方氣候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因此,每一個寺廟再依據清規做小幅度的修改,適應我這個道場,適應我現代的生活方式,但是精神決定不能夠違背。所以,這個戒律是要因時因地去修改的才能適用,這些都必須要懂的。佛法是圓融自在,不是死板的,活活潑潑。我們無論在哪個時代,無論生在哪個地區,接觸到佛法,你都真正會得到一生的幸福快樂圓滿,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也是我們非常樂意去接受的。

說到現代化與本土化,諸位要記住,這是大教育家永遠不變的原則。《觀世音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而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我們要問:「佛怎樣度那些基督教徒?」應以基督身得度者,即現基督身而為說法,你看圓融不圓融!自在不自在!你要問:「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明白了、覺悟了,統統是的。你要不明白、不覺悟,「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你全迷了。一迷全迷,一悟一切悟,佛教我們破迷開悟。

如果不能做到本土化跟現代化,佛就不能教化眾生。我們今天佛教沒有方法推廣,沒有方法被這個社會普遍來接受,原因在哪裡?今天佛教一直保守在過去那個時代,所以現在社會上看到那些學佛人都怪怪的,用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眼光看你,「這是個怪人,這是十八世紀的人,不是現代人」,你說糟不糟糕!現代人他怎麼肯接受?

確實我們建一個道場等於我們建了一個學校,學校的校舍要蓋什麼形式的?都蓋成十八世紀以前的樣子,人家一看這不是現代人。特別是跑到外國,在美國也建成中國宮殿式的。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在美國弘揚佛法,叫你美國人要做中國人,還得做中國十八世紀的人。這美國人怎麼能受得了?受不了!他怎麼肯來接受,決定不能入門的。看到你建得富麗堂皇,大家觀光觀光,參觀轉一圈就溜走了,再也不來了。這就是不知道佛法教學是要應機的。

所以,經叫作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這個不會變的;「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你要記住,契機,現代名詞就是現代化、本地化,這叫契機。這個才能讓他歡歡喜喜自自然然走進來,進來還捨不得走,那你就成功了。

我在美國建了一個小道場,建在德州達拉斯,這個道場的形式是美國人的建築。大家都曉得,美國建一個教堂,建一個道場,一定要得到鄰居的同意,要開多少次的聽證會,要跟他們解釋很久。我這個教堂沒有開過聽證會,沒有一個人反對,因為他一看到我那個圖(美國式的),他就生歡喜心。假如我要畫個宮殿式的,恐怕要跟他們談判好幾年,他們才能同意,他不容易接受。

所以,我們造的佛像應當造美國人的面孔,他一看到佛菩薩還是美國人,很親切,他就不會走了。然後你才曉得,我這個地方所講的是真的。我告訴他:「佛教是什麼?是佛陀的教育。佛教又是什麼?說明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他一聽就明白,「這個我要學,我要知道」。想要知道,就來學了。他們都是基督徒,基督徒不要緊,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裡來,沒有衝突!這樣就都來了,非常歡喜變成一家人。我們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不排斥任何宗教,任何宗教徒都歡迎來接受佛法圓滿智慧的教育。他高興了,我們也歡喜。

千萬不要「我是佛教,你是基督教」,這是對立的,那還得了!這一對立,世界上就有戰爭,那人民就要痛苦,社會怎麼能得到祥和?怎麼能得到「真善美慧」圓滿的生活?我們首先要把佛教的本質認識清楚,然後才能夠幫助世間人,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

所以,這些外國人跟我接觸之後,很感歎的跟我說:「我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每次有許多苦悶的事情,星期天到教堂,見到牧師提出來,牧師就一句話:『上帝的安排』。」他說:「我們聽了心裡很不服,上帝安排得很不公平,說不出道理來。」所以,我就找他來,星期六到我這兒來,我這個地方給你解釋,會叫你圓圓滿滿的心開意解,破除疑惑,真正得到自在。所以,一定要讓他曉得這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徒就不反對了,宗教徒可以接受教育,這是事實。他們在教堂裡耶穌是主,是他的主,天上的父,到佛堂來是老師、學生,哪有衝突!你在家有父母,到學校有老師,一點衝突都沒有,必須把它認清楚。

【修學:〈一〉願行:〈1〉慧解:破迷起悟志取大道。〈2〉踐願:師法諸佛自覺覺他。〈二〉態度:至誠感通、事師親友。〈1〉聞:多聞闕疑。〈2〉思:明理除疑。〈3〉修:實證斷疑。(科學方法)】

修學最要緊的是『願行』。「願」是志願。志願每個人不相同,因此佛陀教學裡面的科系就非常複雜,所謂「無量法門」。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應各種不同的根機,也就是要適應各種不同人的願望,你喜歡學什麼,佛就教你什麼,由這個方法達到成就戒定慧,成就圓滿的智慧。所以,它的目標方向是相同的,它的手段方式是千變萬化的。

「願行」裡面,『慧解-破迷啟悟志取大道』,這是說一個原則,這是總綱領。至於用什麼方法來破迷,用什麼方法開悟,各宗各派手段都不相同,但是都能夠幫助你達到目的。

學佛一定要立大志。這個大志就要像佛陀一樣,「我一定要恢復圓滿的智慧,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徹底明瞭,再也不迷惑了」,要有這樣的志趣,有這樣的道心。

然後要跟佛學,這是『踐願-師法諸佛自覺覺他』。佛是我們的老師,佛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跟他學。但是佛現在不在世間,那我們找誰?佛雖然不在世間,佛的遺教還在世間,遺教就是經典,我們依據經典來學習,就跟佛陀在世沒有兩樣。

中國自古以來用這種方式修學成就的人很多,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位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孟子。孟子是學孔子,以孔子為老師。那個時候孔子已經不在世了,但是孔老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間,念孔子公的書,學孔老夫子的為人,有不明瞭的地方,去請教孔老夫子的學生;孔老夫子的學生還在,去請教他。孟子居然學成功了,學得很像孔老夫子。所以,今天我們說到孔子會連著「孔孟」,孟子學得非常像。孟子能學的像,為什麼後人學就學不像?諸位要曉得,不是後人學不像,是後人沒有認真的學;要認真的學,哪一個學不像!

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已經過世了,不在世間了,他老人家的這個教訓留在世間,我們依據他老人家的教誨,認真的去修學,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必定也會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那你就成佛了!或者你要問:「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沒有人跟他學得一模一樣?」還是剛才那一句話,沒有認真學,沒有百分之百的去學。學個一半,學個六成七成,這是菩薩、祖師大德;學個一成兩成,也是世間的賢君子,絕對不是壞人,絕對是有利益的。所以,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發心認真努力去學習,這就對了。

至於學習成功失敗的關鍵,在『態度』,這是成敗關鍵。在過去,很早了,我記得有一年是過年的時候,我在左營興隆寺住了三天,天乙法師招待我(天乙法師在的時候)。我常在外面講經,他特別問我講經說法的方法,我就老實告訴他,我說:「你講的好,講的不好,關鍵百分之九十在態度,方法頂多只佔百分之十。」所以,我勸他方法不重要,態度重要。

換句話說,你是存什麼心說法?真正利益眾生的心說法,必定有感應。如果存心說法的目的在貪圖名聞利養,自自然然就不相應。所以,態度要真要誠,一切要為他著想,不要為自己想,你有這樣良好的態度,縱然不懂方法,你說出來也能動人。如果你心不誠,方法再巧妙,可以騙一時,當時聽了很歡喜、很高興,出了門之後都忘掉了,就沒有了,那是沒有誠意。方法技巧這個效果並不大,最重要的是真誠。『至誠感通,事師親友』,這是我們自己修學以及傳播佛法,成敗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特別是出家的佛弟子,出家的佛弟子、佛的學生,負責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也就是負責要把佛的教育介紹給一切大眾,他有這個責任,所以修學的態度格外的要講求。在家同修他是修自己,一生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就可以了。出家是佛的學生,除了自己修學之外,還要把佛法介紹給大眾,他有這一層重責在肩膀上,所以對這個不能不講求、不能不認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2-09-03
琉璃淨光--藥師七佛修法
琉璃淨光--藥師七佛修法
前言
  藥師法門是一個在末法時期特別能為修持者帶來無邊利益的一個法門﹔文殊菩薩在二千多年前,為了末法時期的苦難眾生之利益而向世尊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求請,佛陀就開示了藥師七佛的法門,并言明于末法期間,眾生若能依止藥師七佛,便能智根具足,最終証得佛法之心髓,同時亦能得到世間之種種利益。

  這本導修開示乃依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在一九九六年五月間,應其創立之佛教顯密研修院香港分院弟子祈請開示之法語而恭錄的。法師之開示是依儀軌原文一句一句地仔細闡明的﹔為了方便讀者學習,除書末印出了儀軌全文外,在每段落之導修文字中亦重復編印出了該部份開示之有關儀軌原文。此法門屬于顯乘法門,修誦此儀軌并不需由上師灌頂授權,發心者可自依導修開示持誦,若于未來能具機緣從具德明師處求得口耳傳承則更添持誦之傳承加持。

  現今距佛陀住世之時已逾二千五百年,正是處于本師所預言之末法時期,世尊所宣示之五濁境況隨處可見,并與日俱增,愿所有閱讀這本導修的有情眾生都能如法發心,奉行不輟。

  我們能帶來最大利益的是這法門的修持。'眾生濁'是指末法中的眾生不信因果善惡報應、不恭敬孝順長輩等之普遍現象﹔'見濁'指現在末法中,與正法相違矛盾之邪見充斥世界,誤導眾生之情況普及常見﹔'煩惱濁'指末法時期中眾生貪執愛欲,心中普遍充斥惡念及貪、嗔、痴三毒﹔'劫濁'是說末法期中,天災、飢荒及自然災患愈來愈多,仿佛大自然之定律變得大亂似的﹔'命濁'就是說在末法中人命變得愈來愈短,橫死夭折的情況也常見,這是因為眾生之惡業業力成熟之故。這五個佛陀所預言之情況,我們現今舉目周圍都可以觀察得到。我們生于這個福薄多難的時空下,藥師七佛是最上之依止,最能救度我們。七佛之弘深本愿不可言盡,他們對救度五濁中之眾生是最有能力因緣的。最重要的是:佛陀釋迦牟尼如來是為了我們這個年代的眾生,而特別開示藥師七佛法門的。在顯乘眾多法門中,無一能及此法門,能令末法中之眾生免于五濁苦難而智根具鐌A令証佛法心髓。這些要點我們可以在佛經中閱到聽到。(注:讀者可以參考〈藥師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經〉)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2-09-03
琉璃淨光--藥師七佛修法
琉璃淨光--藥師七佛修法
前言
  藥師法門是一個在末法時期特別能為修持者帶來無邊利益的一個法門﹔文殊菩薩在二千多年前,為了末法時期的苦難眾生之利益而向世尊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求請,佛陀就開示了藥師七佛的法門,并言明于末法期間,眾生若能依止藥師七佛,便能智根具足,最終証得佛法之心髓,同時亦能得到世間之種種利益。

  這本導修開示乃依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在一九九六年五月間,應其創立之佛教顯密研修院香港分院弟子祈請開示之法語而恭錄的。法師之開示是依儀軌原文一句一句地仔細闡明的﹔為了方便讀者學習,除書末印出了儀軌全文外,在每段落之導修文字中亦重復編印出了該部份開示之有關儀軌原文。此法門屬于顯乘法門,修誦此儀軌并不需由上師灌頂授權,發心者可自依導修開示持誦,若于未來能具機緣從具德明師處求得口耳傳承則更添持誦之傳承加持。

  現今距佛陀住世之時已逾二千五百年,正是處于本師所預言之末法時期,世尊所宣示之五濁境況隨處可見,并與日俱增,愿所有閱讀這本導修的有情眾生都能如法發心,奉行不輟。

  我們能帶來最大利益的是這法門的修持。'眾生濁'是指末法中的眾生不信因果善惡報應、不恭敬孝順長輩等之普遍現象﹔'見濁'指現在末法中,與正法相違矛盾之邪見充斥世界,誤導眾生之情況普及常見﹔'煩惱濁'指末法時期中眾生貪執愛欲,心中普遍充斥惡念及貪、嗔、痴三毒﹔'劫濁'是說末法期中,天災、飢荒及自然災患愈來愈多,仿佛大自然之定律變得大亂似的﹔'命濁'就是說在末法中人命變得愈來愈短,橫死夭折的情況也常見,這是因為眾生之惡業業力成熟之故。這五個佛陀所預言之情況,我們現今舉目周圍都可以觀察得到。我們生于這個福薄多難的時空下,藥師七佛是最上之依止,最能救度我們。七佛之弘深本愿不可言盡,他們對救度五濁中之眾生是最有能力因緣的。最重要的是:佛陀釋迦牟尼如來是為了我們這個年代的眾生,而特別開示藥師七佛法門的。在顯乘眾多法門中,無一能及此法門,能令末法中之眾生免于五濁苦難而智根具鐌A令証佛法心髓。這些要點我們可以在佛經中閱到聽到。(注:讀者可以參考〈藥師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經〉)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2-09-03
虛雲老和尚痛斥 末法時期教徒的衰相
第二講
虛雲老和尚痛斥
末法時期教徒的衰相
  虛雲老和尚說:「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的罪人。」這是一句
俗話,初聽起來,覺得這句話太過火。現在看看這末法現象,深知:「亡
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拿這件事來做例
子。也可說:「滅佛法者,教徒也,非異教也。」例如更改佛曆年月,不
用四月初八日為浴佛節,就是末法時期的教徒衰相。按釋迦佛的法運,有
正像末三期,正法像法各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像法已經過了,末法
到現在已經過了九百八十二年了。「末」者「沒」也,法怎麼會沒得了呢
?擁護佛法的人多,佛法就萬古長存,事相雖然有正法像法末法,但人正
則末法時期也是正法,如果自生退屈,則正法時期也成末法。經上所說末
法時期的種種衰相,現在都出現了,和尚娶老婆,尼姑嫁丈夫,袈裟變白
衣,白衣居上座,這些衰相到處可見。釋尊的法,到人壽三十歲時,大乘
法就滅了,人壽二十歲時,連小乘法也都沒有了,人壽十歲時,只剩南無
阿彌陀佛六個字。法滅時先從楞嚴經滅起,其次就是般舟三昧經,例如歐
陽竟無居士,用他的知見,作楞嚴百偽說,來反對楞嚴;還有遠參法師說
華嚴,圓覺法華等經和起信論都是假的;這就是末法時期的現象。過去迦
葉佛入滅後,諸天把他的三藏聖教,收集歸藏,建塔供養,唐時天人與宣
律師說,在渭南高四台,和終南庫藏聖蹟,都是迦葉佛末法時經像所藏的
處所,今現有十三圓覺菩薩在山谷內守護,每逢臘月,空中有天鼓響。兩
年前匪區中國佛教協會開成立大會,大家議論佛法的滅是佛弟子自己滅的
,政府不管你滅不滅。開會的時候,政府派員出席,會中許多教徒,竟提
出教中梵網經,四分律,百丈清規,說這些典章,害死了許多青年男女,
應該取消。又說大領衣服,是漢人俗服,不是僧服,應當改革,不准穿,
果再穿,就是保守封建制度。又說信教自由,僧娶尼嫁,飲酒食肉,也都
應當自由,誰也不能管。老和尚聽到這番話,大光其火,和他們反對。那
些人對浴佛節也有不同的說法,他們不承認四月初八日為浴佛節。老和尚
憑法本內傳及摩騰法師對明帝所說的話做根據,反對他們的意見。「佛以
甲寅之歲,四月八日生,此當周昭王二十四年,魏書沙門曇謨最曰,佛以
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滅。」這樣年月,
多少朝代都遵奉不改,周昭王甲寅到現今已經二千九百八十二年了,現在
他們要改為二千五百○二年。本來孔子老子生在佛後,現在要把孔子老子
擺在佛先。當時老和尚在大會上和他們爭論戒律,年號,以及漢服不准毀
諸問題。老和尚說:「把佛法傳入中國的摩騰竺法蘭二位尊者,他們都是
印度人,去佛滅的年代還不遠,當時白馬寺東,夜有異光,摩騰指出是阿
育王藏佛舍利的處所,明帝建塔在上面,道教出來要和佛教比較優劣,摩
騰尊者踊身虛空,廣現神變,法蘭出大法音,宣明佛法,二位尊者的智慧
神通,難道還不清楚年月嗎?後來的高僧,如羅什、法顯、玄奘、道宣、
雖有幾種傳說,也沒有確定改變。到了民國二年,章太炎等居士,在北京
法源寺召開無遮大會,討論佛的紀念日,議決四月初八日為浴佛節。對與
不對,總以遵古為宜,改了不好。至於梵網經是屬於華嚴時,四分律是屬
於阿含時;百丈清規由唐至今,天下奉行;大領衣也是由漢朝穿到現在,
什麼一定要改呢?佛是印度人,印度一年分三季,一季四個月;我國一年
分四季,一季三個月;我國有甲子分年號,印度沒有,所以改朝換代,難
免不錯亂,弄不清楚。玄奘在印度十八年,也不曾確定是什麼年代:前人
行了一兩千年的四八浴佛,臘八粥,何苦自己要改呢?」

  上面是老和尚痛斥末法時期匪區佛教徒的幾件事實。老和尚正氣磅礡
,威鎮全場出席人員,一般不肖教徒,不敢再提異議,結果統統遵照老和
尚的意見通過。真是好像關公單刀赴會得到勝利一樣。所以說,老和尚這
次不顧艱險,不惜生命,受盡折磨,續佛慧命。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