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1回复

苦与乐的真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200
开心币
200
好评度
0
作为一个生物学意义的人,如果他没有觉悟,那他的人生轨迹往往是这样的:父母养育他,然后衣食住行,学知识,长大之后谋一份工作,能自养了......他并没有去觉察生命的本来面目,也没有去探索宇宙万物的真实相,只是活在这个现象界里,这样的人一定是会被现象所转的。

就好像炒股票的人一样,他的心情会随着股市的变化而波动。这就是苦,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哪有快乐啊?!眼睛看到的是狭隘的,捕捉不到所谓的当下,看到的都是过去时。

同样,耳朵听到的是过去时,舌头感觉到的也是过去式......种种都是过去时,都叫“阴影”,它不是阳的,不是当下的,更不是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那种全然开放的状态,它是闭塞的,只是一个扫描的“探针”,时时刻刻都有断针的危险,甚至它探的都是狭隘的,不是真相,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本质是苦的。

这样的生命既是福禄寿的消耗,对生命本身也是一种折磨。所谓的“乐”也是短暂的,乐的本性还是苦的,因为乐的本性是无常的,乐是会失去的。就像钱一样,刚刚够用的时候往往这个人挺开心,一旦拥有了很多,便很难开心起来了,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的钱是不是贬值了。
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的,你说我拥有生命,拥有青春,但青春是流逝的,是捕捉不到的。人们总是带着一种饥渴,越是青春,越是要拥有,要拥有感情,要用爱去控制一个人。因为生命是有局限性的,贪嗔痴是动力,所以他拥有不了的。

乃至这个“我”是假象的“我”,不是真实的“我”。一个没有开悟的人,只是业力的“我”在流转,假象的“我”在轮回。所以,没有觉醒的生命都是很苦的,这跟外界没有关系。

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大师就总结了,“心若迷失,物何以救?”如果心灵是迷失的,再多的物质怎么能救得了呢?!







所以,修行人在物质上不用担心的,我师父也说了,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和尚饿死的。宣化上人也发愿,他说饿死不化缘。讲到底了,如果有修行,心不动摇,有高贵的品格,天地善神都会来供养这样的修行人。

天童寺就是这么来的。有一位师父在半山腰住茅蓬,人迹罕至,他也不为了吃的下山化缘,每天到吃饭的时候,就有一个童子拎着篮子给他送吃的。这位师父问道:“你是哪家的孩子啊?”小孩笑着对他说:“我乃太白金星也。”送完就“欻”飞走了。后来,那座山就叫“太白山”,寺庙建成叫“天童寺”。

人间出一个修行者多稀有啊!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怎么可能缺少呢!哪怕是物质上真的缺少,但他的道心依然不为之动,这就是他修行的庄严。突破这个界限了,生命境界必然会发生质的转变。

当他开放跟众生结缘的时候,也会累,也会饿。给众生授个三皈依,能量场会下降,会充电充到众生那里去。但这是不要紧的,一个利益众生的人,除了众生会报恩,天地善神都会珍爱他,当活的菩萨一样看待的。一个能舍己为人的人,已经突破自私自利了,悲悯众生超过自己。什么最庄严?悲悯众生最庄严。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200
开心币
20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8:43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家庭关系造成的问题最多,尤其是当我们接近死亡的时候。
在诸如很多的地方,家庭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单位。迄今,关于各个家庭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维续着僵化且往往压抑的文化期望和社会期望。
父亲必须始终履行父亲一贯履行的职责,孩子必须取悦父母,就像孩子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一样。
但是这些家庭纠葛有多大的助益呢?父母肩负着必须抚养孩子的期望,无论代价为何。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一味的奉献吗?这对孩子有好处吗?

投身至少二十年的时间将孩子抚养长大之后,许多父母在孙辈开始出现时,又不得不接着应付另一层家庭羁绊。
对于这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家庭涉入,难道不应该有某种截止期限吗?与父母一样,孩子们承受着必须符合社会期望的巨大压力,包括长大后应该负担照顾父母的责任。
但实际上,任何有志成为高尚人士者都应该心甘情愿地尽力照顾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
当然,没有理由不享受家庭生活;不过,就为死亡做准备而言,应该尝试有意识地参与其中,永远记住:迟早你会死亡。
带着这样的见解,试着在你游走于家庭生活之际,观察你自己。如果那个“观察者”始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念头和行动,家庭义务与执着对你产生的限制性就会降低。
无论你做什么,永远记住:不可预知但必然会发生的死亡就在不远处;而且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是独自死去。所以,试着利用这个“观察者”帮助你避免陷入太多棘手的、情绪化的复杂家庭问题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