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梵ma^na,巴ma^na,藏n%a-rgyal)】
心所(心作用)之一。指对他人心存高傲与自满。与‘憍’类似而不尽相同。‘憍’,谓自恃自己之容貌、血统、学识等优于他人,而生起之自豪心。相对于此,‘慢’指妄想自己比他人更为优秀,而欲对他人夸耀之傲慢心。唯识宗认为‘慢’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俱舍宗谓其为不定地法之一。可细分为七慢、八慢、九慢等类。
此中,《大乘五蕴论》有七慢之说,即︰(1)慢,(2)过慢,(3)慢过慢,(4)我慢,(5)增上慢,(6)卑慢,(7)邪慢。《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卷五十,《俱舍论》卷十九所举亦同。此七慢之内容,略如下述。
(1)慢︰指对于劣己者思己胜,对与己相等者则思相等;此之所计是当然之事,不能说咎,但其心意若有高举则称为‘慢’。
(2)过慢︰指对与己相等者思己胜,对胜己者思等;此慢超过前者,因此称为过慢。
(3)慢过慢︰指对胜己者思己胜。关于此慢,《俱舍光记》列有二义,即︰{1}‘过’是胜过义,慢胜己者之慢,故云慢过慢;{2}因较第二之过慢更胜一筹,故云。
(4)我慢︰指于五蕴之任一蕴,执我及我所,恃彼起慢心;《俱舍光记》对此曾列有三解。
(5)增上慢︰指自未证果而谓已证得,未断烦恼而谓已断。
(6)卑慢︰指于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
(7)邪慢︰指自无德且行恶行而谓自有德;人若有此慢心,恃自凌他不从善知识之教,不行出离之道,则无由免除生死轮回。
又,《俱舍论》卷十九依《发智论》卷二十之说而列举九慢︰
(1)我胜慢类︰谓于与我等者思我胜;(2)我等慢类︰谓于与我等者思我等;(3)我劣慢类︰谓于胜我者思我劣;(4)有胜我慢类︰谓对比我胜者思我胜;(5)有等我慢类︰谓对与我等者思与我等;(6)有劣我慢类︰谓对与我等者思比我劣;(7)无胜我慢类︰谓对与我等者思无比我胜者;(8)无等我慢类︰谓对与我等者思无有与我等者;(9)无劣我慢类︰谓对胜我者思无比我劣者。
以上九慢,可总括在慢、过慢、卑慢之中,即第二‘我等慢类’、第五‘有等我慢类’、第七‘无胜我慢类’属于‘慢’。第一‘我胜慢类’、第六‘有劣我慢类’、第八‘无等我慢类’是‘过慢’。第三‘我劣慢类’、第四‘有胜我慢类’、第九‘无劣我慢类’属于‘卑慢’。依《唯识论述记》卷六(末)谓,大乘经论中并无此上之九慢说。而《显扬论》卷一则列举我胜慢类、我等慢类、我劣慢类等三种慢类。又,法藏于《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五别出聪明慢、世智慢、高贵慢、耆年慢、大姓慢、高门慢、解慢、福慢、富慢、宝慢等十慢。
此外,《法华论》卷下也举出七种增上慢,并分别配列法华七喻以对治之。即︰
(1)颠倒求诸功德增上慢心︰谓世间中诸烦恼染炽然增上,而求天人胜妙境界之有漏果报;以火宅喻对治之。
(2)声闻一向决定增上慢心︰谓声闻乘与如来乘等无差别;此须以穷子喻对治之。
(3)大乘一向决定增上慢心︰谓别无声闻、缘觉二乘;此须以云雨喻对治之。
(4)实无谓有增上慢心︰以有世间三昧三摩跋提,实无涅槃生涅槃想;此须以化城喻对治之。
(5)散乱增上慢心︰实无有定,过去虽有大乘善根而不觉知,不觉知故不求大乘,狭劣心中生虚妄解,谓第一乘;此须以系珠喻对治之。
(6)实有功德增上慢心︰闻大乘法而倒执为非大乘;此须以顶珠喻对治之。
(7)实无功德增上慢心︰于第一乘不曾修习诸善根本,闻第一乘而心中不取以为第一;此须以医师喻对治之。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卷一九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八;《品类足论》卷一;《成唯识论》卷四;《俱舍论光记》卷四、卷十九;《摩诃止观》卷五(上);《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大乘法相宗名目》卷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