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功之要》摘自我和杨金海的初次合作----《“吕祖丹诀百字铭”略说 》,这次我们98年底在福安市赛歧镇的一座最高的山上做22天短期闭关后的修习心得,在旧论坛贴出后,可能是因为部头太大,点击者寥寥无几,今将其大切8块,请大家指点。
```````````````````````
(二)长功之要。
本来丹诀到这里就讲完了,但是吕祖悲天悯人心切,怕后人不懂此中玄窍,又不厌其烦的开讲长功之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注:本篇的“气”字,应为“无”字加四点底的“qi”因电脑里没有这个字,所以以“气”代之)。
长功之要,在于以生活为道场,随时随地用功,随时随地地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
我们今人练气功常忽视这一点,练功跟小学生做功课一般,上课就上课,下课就下课。常见一些人,练功时心澄目洁,面带微笑,心中充满了喜悦,功夫做得很好,但是一下座,一回到日常生活中,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却立马横眉竖眼,什么都变了。这样进步当然就慢了。
古人对这一点是很重视的,佛家有“佛法不离世间法”之说,道家除了有类似的说法外,还有相应的功法。明《道藏续篇》中便载有道士李泥丸《行止坐卧功诀》一篇,开头便云:“古之至人,行止坐卧,不废其功,而各有行之之诀,故能动静无间,而有百日筑基,十月胎圆,三年哺乳之功之验”。由此可见练功要有速效,以生活为道场确为要诀。不过行止坐卧都要行特定的功法功诀,也确实是件麻烦的事,好在大道至真至简,到吕祖这里就简单了,“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而已,果然是真传一句话。
“真常”指真心本性。“应物”指应接外物,待人接物。以“真常”之心应物,行站坐卧不离这个,不为外境所转,不为幻境所迷,心性坚固而柔软,功夫自能大进。
“应物要不迷”我认为这里不仅指日常生活而言,同时也讲要在功境中不迷。在功境中着迷,这是许多气功修炼者经常碰到的障碍。尤其是在功境中出现一些较为真实的或者感知预测类的图象,确实能令人身不由己,欲罢不能。这一点笔者就深有体会,出了一些功态诗,一些预测类图象,就死死抓紧,结果落在此中徘徊长达三,四年之久,静定难以升华。在这里提醒各位功友,希望大家在练功中遇到幻听幻象,乃至于非常真实的东西,都要即时离开,不要沉迷,只有不迷于这种境界,才有机会见识到另一方更为奥妙的境地。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这 段文字用了三个“自”字,说明了“不迷”的重要性,道法自然的特征。“性”指先天虚无之自然本性,心性不迷,自然入真静,一切法于自然,自然而然,空空空,空中有实功,体内的灵性自然增长,真气自然充盈,贯通,丹结,神意相合,坎离交会,终有一日,突然质变,“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吕祖在得道以后就叫“吕纯阳”,“纯阳”是什么道理呢?“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静到极点了,空灵到极点了,否极泰来,身体,思想突然都出现了质的变化,达到了纯阳之体。
“阴阳生反复”即练功中静极生动,动极趋静的转换,“普化一声雷”则是达到真静前的脱胎换骨。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指功境而言。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这段话讲得是顺应宇宙自然变化的规律,行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的快乐。
附原文:
《吕祖丹诀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em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