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40阅读
  • 4回复

[原创]净空在十法界以外又造出一个法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夏雨凉
 
发帖
19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9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15

净空在十法界以外又造出一个法界

夏雨凉

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优婆塞戒经》

菩萨摩诃萨依法不依人。知法非法。知如是法是佛所说是长老说是众僧说。若是非法。虽闻佛说心不生信。复有是法非佛所说非长老说非众僧说。虽非佛说长老僧说。是法相者闻则信受。——《菩萨善戒经》

净空说:“佛法讲的是十法界,十法界外面还有一真法界。”——光盘《应以恩德化仇恨》

评说:净空是明目张胆地在十法界以外造出一个法界了。

净空说:“念佛能带业往生,往生是出了三界;不但出了三界,而且出了十法界。”——《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二卷》

评说:“念佛能带业往生”的人是名副其实的无影无踪了,超越了断尽惑业的佛界,跑哪去啦?哎,恐怕佛也找不回带业的你们了。

净空说:“‘实相’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心性’,见到实相就是明心见性……你要断见思烦恼,断见思烦恼你才能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再进一步断尘沙烦恼,超越四圣法界;再破一品无明,你才见实相。”——《学佛问答》21-90-53

评说:这“超越四圣法界”的法界是什么法界?应该就是净空所讲的“一真法界“吧?如果是“超越四圣法界”的“一真法界”,为何还没见实相,还得再破一品无明才行?难道佛也要再破一品无明才见实相,然后再超越佛界,上净空所造的“一真法界”?

净空说:“十法界之内有声闻、缘觉、菩萨、佛。此佛(因为尚未超越十法界)也比不上《金刚经》上的菩萨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佛、通教佛,皆在十法界内,没有明心见性,一品无明也没有破。别教佛虽超越十法界,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也就是四十一品无明已破了十二品。——《念佛心地功夫陈传净居士整理

评说:乱,乱,净空讲得实在太乱!净空之言至少有以下几乱:

第一乱:《金刚经》上的菩萨有特别的境界,比别的菩萨高,甚至比佛还高。可我还没有忘记净空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中说的“《金刚经》也是初住菩萨境界。”(注:这是净空妄说。)呢!

第二乱:《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不是十法界之内的菩萨。

第三乱:藏教和通教的佛是没有明心见性,一品无明也没有破。”的绝对凡夫。

第四乱:超越十法界的别教佛才破了十二品无名,只是二行位菩萨。

第五乱:净空开创了“十一法界”“新篇章”。

把十法界与一真界分割开来是二元对立的境界,把一真法界安在十法界之上是对佛陀教义的篡改,因为一真法界是十法界的总相,十法界是一真法界的分別相,沒有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的說法。

可见净空是任意乱说,自相矛盾,没个准!

净空说:“十法界里头有佛,这个佛,天台大师讲藏、通、别、圆,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这两种佛都没有明心见性。换句话说,都没有菩提心,他们发的菩提心,叫相似的菩提心,不是真的,跟菩提心很接近,不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菩提心现前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样身份的人,他已往生一真法界,在《华严经》上讲,他生华藏世界,他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他不是凡夫,他不在十法界。”——光盘《发菩提心·上》

离线夏雨凉
发帖
19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9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6-15

评说:不知藏教和通教听见净空如此说该如何评价?可我知道能称佛者,必是大觉者,觉行圆满者,可净空却说“这两种佛都没有明心见性,”、“都没有菩提心,他们发的菩提心,叫相似的菩提心,不是真的。”,却把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搞丢了——“他不在十法界”。要知道初住菩萨是菩萨乘的初级阶段,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只是贤位,而初地菩萨才入圣位,还有可能退转,而净空却说他们已经超越了佛乘,真是无稽之谈!

净空所说的藏教和通教的佛发没发菩提心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必须澄清以昭示净空的之邪见邪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发菩提心]:“(术语)菩提者无上正真道也,发求无上正真道之心,曰发菩提心……大乘义章九曰:‘发菩提心者,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故曰菩提。于大菩提起意趣求,名发菩提心。’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发菩提心]
:“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中龙树的解释是:“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第二品为(发菩提心品)》云:“菩萨最初发菩提心是一切正愿的正始,能摄受一切正愿。这初发心是菩提的根本,是大悲的所依,也是菩萨学的所依。”

《大乘起信论》中提出三种发心之说:“(1)信成就发心,(2)解行发心,(3)证发心。”以这三种发心配于菩萨的五十二位,即是以信成就发心配于十信、十住,以解行发心配于十行、十回向,以证发心配于十地;前二发心属凡位,是第六识发心;后一发心属圣位,是第八识发心。

《大乘义章》有发菩提心义一门,分发心体相为三,即相发、息相发和真发。以“相发”配《起信论》的“信发”,在种姓位;以“息相发”配“解发”,在解行位;以“真发”配“证发”,在地上位。又广开为六种发心:(1)想发,属外凡;(2)信发,属十信;(3)解发,属习种姓;(4)行发,属种姓位;(5)观发或道发,属解行位;(6)证发,属地上。并认为发心的因起次第是:菩萨先要亲近善友,得闻正法(生死大苦,涅槃至乐之法),因闻法而生信、慧(即信此正法,知此正法),因信、慧而生大悲,欲拔济众生于生死大苦;因信、慧而生大慈,欲授众生以涅槃大乐;但欲度人先需自度,由此发起大菩提心。

《受菩提心戒仪》中举出的发心次第是:礼佛,运心供养,忏悔,受三归依,受菩提心戒。这个发菩提心的内容就是有名的五大愿,即“有情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佛法无边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事,无上菩提誓愿成。”

《出起信论》列举了三种发菩提心:“一直心,直心者,谓心常质直,离诸谄曲,能行正法,即是菩提之心也。二深心,深心者,谓于正法心生深信,面而复乐修一切善行,即是菩提之心也。三大悲心,大悲心者,悲即悲愍,谓悲愍一切受苦众生,常思救护,令其安乐,即是菩提之心也。”

《出地持经》讲述了四缘发菩提心:“一见闻为增上缘。增上即增进之义,谓世间之人,或见或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之事,既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佛菩萨功行具足,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二闻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闻诸佛菩萨神通变化,但闻说法,赞叹菩提及大乘法,彼人闻已,则欢喜信乐。能此闻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三护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闻法,或见法欲灭之相,遂作是念:无量众生,造诸恶业,当遭大苦,我今修菩萨道,护持正法,为诸众生灭无量苦。以此护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四发心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法灭之相,但见恶世众生,为烦恼所障,不能出离生死,遂作是念:于此恶世,尚不能发二乘之愿,况能志求无上菩提,我当发心,亦令他发。以此发心,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以上列的材料较多,是为发菩提心者作一参考,也免被邪见邪说所惑。

答案全在经、论中,别说藏教和通教的佛了,就是那些正在修行求证佛果者都是发菩提心的。因为道即菩提,佛道即佛果菩提,今于信仰的凡夫心中发大誓愿,誓必成就,这便是发菩提心

离线夏雨凉
发帖
19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9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6-15

净空说:“布施涵盖了菩萨一切的行门。起心动念要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能说这个讨厌,那个看不顺眼,不可以!你的心量太小了,修得再好,你的果报在人天,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心量太小。我在以前讲经的时候也用比喻说,我们心量要扩大,大到怎么样?大到把六道挤破,就超越了,把十法界也挤破了十法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破了,出了十法界,就不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你看看人家这里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真法界去了。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这就讲的是遍虚空遍法界,这身心一性,无碍遍周,这是佛境界。”——《般若境缘集 般若篇——净土篇2

评说:乱,还是乱,净空总是胡扯,怎么不乱呵!

布施只是菩萨的行门之一。

心量太小了就不是“修得再好”。

十法界挤不破。

十法界不等于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两个概念。

不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出不了十法界。

光照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不是挤破了十法界。

不管是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以外都不等同于一真法界。

佛境界正是在十法界之内。

佛典的宇宙观中,三千世界指一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故这三千世界并不是一个实际数字。

十法界的佛界就是一真法界,净空鼓吹把十法界也挤破”、“出了十法界”,在佛界之上安个“一真法界”,生出十一法界来,实属谬论,乱解教义!

我的博客地址:http://lygxsyu.blog.163.com/

离线零态人
发帖
6
开心币
0
好评度
12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6-18

什么是佛 

悟得了

就不这样麻烦了

离线唐人

发帖
3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2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8-12
长见识了啊,谢谢!
活活明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