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形
米鸿宾
人不离五行,人没有跳出三界之外,人在五行中。人们在平时生活当中处处离不开五行,例如喝水、使用火、使用金属器具、木材制品的使用等等,无时无刻不与五行打交道。而人的长相容貌也是在五行中,也是按照五行规则来分类的。
有一件事,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前些年,我国在加入世贸的谈判过程中,中方代表团的代表为当时的经贸部部长吴仪,吴仪部长是典型的五行中的土形人,而谈判的对方代表是一个美国人,是个女的,具体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只是很清楚地记得他长得高高细细的,脸也是长的,是典型的木形人。所以,吴仪部长跟他谈了几年也没谈些来。后来因为人事变动,中国的代表团团长换成了新任经贸部长石广生,由石广生部长跟对方谈判,石部长没几个回合就谈下来了。大家都知道,石部长的长相头是圆圆的,是典型的金形人。五行中金克木,所以石部长一上来几个回合就干净利落的把对方斩了,中国顺利的签订了加入世贸底合约。看问题的角度有很多,这个事情我们是从五行的行相角度来谈的,不包括政治层面的任何因素。当然也不是说吴仪部长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能力,而是说做什么样的事情就要派什么样的人,因为抛却诸多客观因素原因之外,一物总是降一物的!
年初时,看见一个听课的女经理,总是穿红色的衣服来上课,本人长的也是细长的木形人。因为一个人的着装也暗隐表征着本人某段特定时期的生存状态,所以我跟她说:你现在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当中。她听完很惊讶,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说是你展现在我面前的形貌告诉我的。她很不理解。她当然不会理解!后来她说她公司的专利让全国各地许多家公司给盗用了,而且还恶性压价竞争;并且它公司内部的几个重要骨干又都交了辞职报告,要跳槽了;这让她无策以应,不知所措的处于这种内忧外患的状态当中,非常苦恼。后来,周围的人都问我是怎么下次结论判断的?我说,一个木形人,身着红色,红色在五行当中属火,木见火为自焚,引申为消耗、忧患之象,这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五行相交所产生的状态。用一句口诀来说就是:木见火烧,一团乱糟!这种状态的存在就决定了她的现况,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印证、共生共灭的状态关系。在哲学里,把这种通过现象来表述事物本质状态的情形,称为现象学。讲易学是离不开现象学的,现象学是哲学内容之一,所以易学也是包涵在哲学范畴之内的。现在我国的一些重点高校都设立了易学与古代哲学专业课程,有的还在这个专业上设立了博士站,说明易学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认可,十分可喜。希望我们的这些学生能够无怨无悔、尽心尽责的去学习和研究易学,以便能更好的为经济等领域做好服务指导工作,使易学文化和精神能尽早的进入主流社会并发扬光大。
前段时间,曾听北京一个著名管理咨询公司的老师讲课,他的课讲得也不错。课后我们聊天的时候,我跟他说:老师你的课讲得很好你很适合做老师,但是你总也不会有太大名气和成就的,而且你这人还颇多争议…。他说你说得很对,我这人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自认为有些才华,就脱离了教师队伍来做策划师,在虽然有一定的水平,企业管理方面的课讲得也不错,但因为性格原因有些观点偏激,所以争议和对立意见总是时时相伴。他问我是如何判断的?其实也是按照他这个人的行相来下结论的。他这个人的脸型是木形脸,但他的身材矮小又敦实,身体是土形。木要细长,方可成材;但他是矮木,是灌木,是成不了大材、做不了好家具和木品的,所以不会有大的成就。五行中木和土是相克的,诀曰:木土相见,口舌争战!所以说他是一个多受争议之人。后来他们公司邀请我给他们将人力资源课程。虽然他们已经在本行业内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我认为他们所讲的、所传导的内容里面还缺少一个真正的骨骼。他们所讲的东西,来听课的企业家和高管人员都认为是很高层次、很受用了,但我说,那些还只是肉,没有骨骼!古人传下来的东西其实是很简单的,但很少有人懂得用它来指导人指导社会,都去舍本逐末了。所以,孔子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人的行相对人、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引作用。试想,一个土行人让她做木类的事业,怎能有顺流之下的经营效果呢?这就是人怕入错行。再比如,金形人做木形事业,固然会有利,但总有官非讼事相连,弊利相交。要会判断人的行相,就象木匠会选木材一样,知道什么样的木材适合用在什么地方,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会相对长久。
关于人的选取和组合,是人力资源方面最最重要的方面。很多公司、企业、团体中,如果高管层的人事组合中,两者的相形是五行相克的两种类型人,那么这个领导班子的组合一定是不成功的。它所产生的结果不是管理层不和睦,就是在决策上会出现重大失误或纰漏。对于任何一个机构来讲,这都是很麻烦而且很危险的情况,是所有人都不愿见到的。但这种事常常发生,并且层出不穷。政府官员的配备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如果能真正地掌握行相的配备原则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和促进生产关系,极大推进生产力。这充分说明了它对社会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尤其对人力资源部门的指导更是不可或缺的。是故,医圣张仲景言:“夫知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乃可以长久。”
摘自拙作《大易识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