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12阅读
  • 16回复

中国历史之十大周期定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黑水
 

发帖
1074
开心币
154
好评度
178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04-26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
  
  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近来可以看到,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历史定律”。这其中有黄炎培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定律;柏杨写的“瓶颈定律”;秦晖写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律”;杨光写的“传统权力合法性定律”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定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定律;“兔死狗烹”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等。
  
  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否都能称之为“定律”,也有疑问。但它们确实是在不断地被重复,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学者们何以对历史定律产生兴趣?我以为他们的用心,是要打破我们历史上那些千古不变的东西。“后人复哀后人”,这样的重复,给我们太多的痛苦。
  
  我从各种各样的说法中选出十条,姑且称之为“定律”,也谈一点看法。
股票期货外汇拐点核心交易法面授
 
夫天下事,人间情,俯而就者易,仰而求则难!
离线川川
发帖
6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4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3-17
有道理
离线lm8333
发帖
24
开心币
0
好评度
154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3-02

[em46]

讨教了~

股票期货外汇拐点核心交易法面授
 
离线xpj8
发帖
102
开心币
0
好评度
458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9-24
五行缤纷的世界
你争我斗,天下平常事,文人相轻,妒忌。。。。。。就构成我们这个五行缤纷的世界
易洛通天地 艺墨陶逸情
离线流韵
发帖
1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064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4-28
在单位里,你就可以明白大大小小的单位也是大国的缩影

且千年法则往往未变.

因为人心未变.

为什么黄帝就没有被小人包围?为什么唐太宗就没有?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大人物自己人的素质所然.

吾欲仁,斯仁至矣!

离线流韵
发帖
1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064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4-28
李德裕,应因朋党之争,死于去海南的海路上.他到过的一个地方,成了旅游区
现在,他被当作"汾州得道的儒家神灵而供在庙里了.
股票期货外汇拐点核心交易法面授
 
离线流韵
发帖
1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064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4-28
王安石是个大文人,也是个名牌小人

小人用小人,他和屑小如何整治苏东坡,自己不是不清楚.

王安石自己是文人,清楚苏东坡的诗里没有讽刺皇上的意思,但是他还是放任手下去整苏大师.当代作家李国文认为,这是因为文人相轻.作为一国之相,应该清楚苏轼因文取祸的.

苏先生说过:"我因聪明误一生."他说的就因聪明才智\文才过人而被流放的这事吧.

离线黑水

发帖
1074
开心币
154
好评度
1783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5-04-26
第十定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定律 (不须说)
夫天下事,人间情,俯而就者易,仰而求则难!
离线黑水

发帖
1074
开心币
154
好评度
1783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5-04-26
第九定律,皮毛定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
  
  “毛”是个什麽东西,有一股腥膻之味。堂堂乎文人雅士,怎麽会是“毛”?
  
  秦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天马行空,十分浪漫。那时的人,他们“笈”中装着的那份精彩只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他们背负着它,走遍世界。他们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全世界。他们的思想像凌空而过的天马,高远而神奇。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清泉汇集之处,是大海,激荡澎湃。
  
  秦以后的文人,他们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他们整日诵咏的是别人思想的片断。文人们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干涸了。天马没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於皮上的随风抖动的“毛”。
  
  文革时期,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正在思索和撰写一篇真正具有“独立见解”,与别人观点完全不同的大块头文章。我问他,“林彪说,我们这麽大的国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这是什麽意思?这是说,所有人的思想,都要统一,最后只能有一个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你现在不讲统一,反倒要独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如果说你写文章是要阐释某人的思想,那叫什麽‘独立见解’?”朋友甚感迷惑,终于没有写完他的“大块头”文章。
  
  秦始皇时代,确实有过一些活的不耐烦的文人,他们执着於“自成一家”,不肯统一,后来都被秦始皇送到“坑”里去了。自那以后,文人们都学了乖,知道“坑”的厉害,自觉地维护“统一”,不再闹独立性了。
  
  林彪的话,含有某种哲理。我们这麽大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固执己见,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百人百性,众说纷纭,岂不是乱了套?千人敲锣,一锤定音。没有这一锤定音,千面锣只会敲出杂沓之音。
  
  我以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不过,这件事的难度相当大。“车同轨,书同文,”做起来并不难。而要把这些十分固执的文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不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难奏其效。
  
  但秦始皇的做法过于血腥,后人诟病甚多,称其为“霸道”。到隋唐时代,使用的方法就先进得多,不再用“霸道”而改用“王道”。如果说秦始皇采用的是“大棒”政策,唐代以后则更多采用“胡萝卜”政策。应用科举的方式,使那些出身于豪门或是寒门的士子们都有了进身之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甚於焚书。”说的就是这种“胡萝卜”政策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无论“大棒”还是“胡萝卜”,都只是外因。使知识分子变为“毛”的还有其内因。
  
  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我以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至少在我们中国不可以这样说。
  
  如果要用社会的良心去定义知识分子,中国文人的大多数都会被排除在外。
  
  许多人不喜欢“文人”这个词,甚至以为他是一个贬义词。把“文人”的“文”去掉,他和普通的人就没有甚麽大区别。一样的有七情六欲,一样的要食人间烟火。治国者为他摆下了盛宴,有“颜如玉”、“黄金屋”、“千盅粟”,他们怎可拒绝?自然就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忠心。这是顺理成章的。当然,文人与普通人还是有一点区别,他们的功利心比普通人更为强烈。这些都是文人变“毛”的内因。
  
  在“内因”与“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这种变化缘於一种不可抗的力,所以成为一种规律。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千年不改,万人一律,没有哪个可以逃脱。
  
  举国一致,只有一个思想,欧洲人没有做到,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的成绩也须一分为二。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依附於“皮”之上,当然很好。只是要从这些失去思想的“毛”中产生出像洛德、卢梭这样的思想家以及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决无可能。晚清以后的落后与挨打,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股票期货外汇拐点核心交易法面授
 
夫天下事,人间情,俯而就者易,仰而求则难!
离线黑水

发帖
1074
开心币
154
好评度
178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5-04-26
第八定律,权大欺主定律
  这个题目是我从一本题为《蒋党真相》的书中看来的。
  
  书中说,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黄埔系、cc系、政学系)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云云。(早年读过的书,印象十分模糊了。)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难解的结始终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权大欺主”。
  
  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司马昭擅权;隋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宋有赵匡胤“黄袍加身”;明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
  
  在封建皇朝,存在着两种大搏弈。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皇储(太子)之间,另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权臣之间。皇帝和皇储,亲生骨肉,也会为了权力生死相搏。虎毒尚且不食子,帝王家庭内,却会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皇帝和权臣间更有说不尽的恩怨。“君臣一日百战”,君权和相权较力,外戚或宦官擅权,朝堂和皇宫从来都是权术和阴谋的演练场。皇储和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物。说他们危险是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君王权力的威胁,他们自身也因此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种危险状况有时会演变成危机,甚至发生大的动乱。
  
  如何防止“权大欺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学最大的课题之一。
  
  我的专业是《园艺学》。我们有一个名词叫顶端优势。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於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我想人群之中心生羡慕的应当不止是这两人。人们常说,“打江山,坐江山。”何谓“坐”?“坐”就是享用。把一个大饼送给一个饥肠辘辘的穷汉,穷汉会“享用”赐给他的美食。一个皇帝,他所“享用”的并非一个大饼,皇帝打下了“江山”,他“享用”整个国家。无数美女,多少美丽与温柔,还有各种奇珍异宝,山珍海味。这样的“享用”,怎不令世人羡慕?
  
  现时的人把权力叫做“公共权力”,认为“主权在民”,古代人的观念则完全不同,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芸芸众生只不过是一群驯顺的绵羊,皇帝和官吏执长鞭鞭笞天下,他们是牧羊人。一切权力归于统治者,是统治者的私有物。正是这种权力私有的特性,导致了无休止的争夺。象是一个金苹果,被众人抢来抢去。“高才捷足”者从血泊中抢到它,然后“坐天下”,享用整个国家。
  
  西方资本主义也有争夺,他们争夺的是金钱,物欲横流,我们称之为“拜金主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更看重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我将其称为“拜权主义”。
  
  人们常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人之欲望,难道仅仅只有食欲和性欲?**时期,我感受到人世间还有一种欲望,超越食欲和性欲。那样的饥渴,那样的迫不及待,那样的不顾一切,那样的不知羞耻,那样的不择手段,那样的心毒手狠,心心所念,只是为了权力,这就是“权欲”。人世间居然会有这种东西,如此强烈,令我惊奇,
  
  古代权力私有的特性,更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拜权主义”,两者叠加,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血腥的连续剧。
  
  还有一种原因导致“权大欺主”,有人将其称为“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
  
  《左传》云“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这句话,清晰地勾勒出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一级压一级”,形成一种压力—稳定结构。整个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压力的梯度,越往上去,压力越大,权越重。根据韩非子的学说,处于这种压力结构最上端的君王,必须具有一种强大的“势”(以势压人),君王一旦失去其“势”,整个压力系统就会崩溃。一般开国的君王,熟谙权术,具有铁腕,拥有某种强“势”,下面的人摄于其“势”而不敢有非分之想。这种铁腕和强“势”,在其后人那里却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像晋惠王这样昏聩的白痴,或像溥仪这样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强“势”荡然无存,于是出现“强枝弱干”,“权大欺主”,“取而代之”。
  
  “权大欺主”是封建社会始终没有解开的一道难题。
夫天下事,人间情,俯而就者易,仰而求则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