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依学佛八次第相互确实实践,由小乘、大乘进阶,而至金刚乘即生成佛之原理
今天要讲了别三乘中重要原则之演变发展,就是缘起,就是所谓宇宙观哪!起初在小乘这方面发展的时候,就是专讲业感缘起。为什么呢?他说我们之所以生在这个世界呢,这个是共业所造成的;各个一方面是自己造业,一方面影响这个整个的社会、国家的共同的业;所以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我们造多了业所以现出这个业所感的世界,就是这么样一个环境啊!所以看起来所有的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外面的这些地、水、火、风、空里头,所有的业感都是由个人肇始。一方面个人造的业,一方面影响到共同的业,所谓共业所召,共业就现出这个世界来了;假如我们没有造这个共同的业,那就不会有这个世界,所以这个世界的构成是由我们共业所感的。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业感缘起。
因为这个小乘哪,佛、菩萨是注意到要他们怎么样守戒律,要怎么样做好啊,要怎么样不作社会上的坏事,是个人自己的业改良啊,所以比丘主要是重在戒律。因为要重戒律,所以要重出离。因为自己如果不接近很多人,这个共业所感的东西就不容易染到。所以要出离,要守戒。所以比丘里头的戒他是特别多啊,二百五十多条。在居士里头戒就比较少了。他最初是要把他自己所带到的徒弟统统能够学他的样子,穿他一样的衣服,讲他一样法上的话,行一样的这个法上所许可做的事。所以这个世界假如个个都变成比丘,那么这个世界就可以由坏的世界变成好的世界。这个宇宙的缘起就是这样。这些由业感所得的缘起而发生这个宇宙观,所以这宇宙要变好便坏都是有我们自己来做的,也不是那个创出了这个宇宙。
所以他这个业感缘起,一方面就把其他的宗教上帝创造世界的学说打破了,但是在积极方面他就建立这个业感的改良。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最关重要的思想。但是关于这个,有些思想就不同啊,譬如:杀、盗、淫、妄是、酒是不应该作的,但是有时候又该杀。譬如释迦牟尼佛,他以前杀过一个强盗,那个强盗是一个大海盗,他要把五百商人都置之死地,把五百商人所得的东西统统抢走。那么这个在戒上说呢,你自己就犯了杀戒,是不应该的;然而为了救这五百个商人,他又非犯不可。因此他就有其他的戒律,好比菩提心戒,好比菩萨戒,明明晓得自己应该受报,我杀了人,我要受杀人的报啊,但是为了利益人家,他宁可自己受报,而不可不做这个好事,所以他认为这个业感太重戒律的也是不行。
所以进一步啊,就有所谓的阿赖耶缘起,这个是种不究竟的见解。他说,虽说这个世界是由各人的业感所得的,然而这个世界的业感又从那里能够有证据呢?所以就有这个阿赖耶德说法——这个整个的世界,就是由阿赖耶显现的。好比你说“共业所召”,好多生数的共业,怎么会合起来这个总报呢?他就是因为这个阿赖耶啊。他个个人所造的个人的自业,他都会在这个阿赖耶里头藏着。有的就马上开花结果,有的是暂时伏藏在阿赖耶里头,你死了之后,你又做别的一个人,做什么事,他那个阿赖耶还是把你那些事迹、习惯一起保存在那里。同时阿赖耶里头,善恶都有,善业也含藏在里头,恶业也含藏在里头,所以谓之阿赖耶。就是异熟业,异熟果。他有这个或好或丑都可以,都可以从这个阿赖耶里头保存的因素来决定。因此,阿赖耶里面,这个善业方面就可以表示每个人也有善业,也有佛性在里头。因此就把这个业感缘起不能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就拿出阿赖耶来说,就是有这个阿赖耶呢,大家都有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有阿赖耶识,我也有阿赖耶识,因此共业方面,同阿赖耶识就表示显现出来;这是讲共同的业。同时个人的自业或好或歹或变化,还是在阿赖耶里头保存了。过去生中与现在生中都在这个阿赖耶识里。同时阿赖耶识里头也有好的东西也保存在里头,因此阿赖耶这个学说就比这个业感学说又说的圆满一点,但是这个阿赖耶还是不究竟。为什么呢?你说阿赖耶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切法都是唯心的,但是为什么外面还有山河大地呢?譬如你说这个山河大地都是因为我阿赖耶里头有这个印象,他们这些人又把我的脑筋中的印象也反映出来,所以大家看到都是一样的世界。然而这个东西又是从那里来的呢?阿赖耶就是真理吗?阿赖耶他本身又是从那里来的呢?于是乎大乘里头最后又进一步说明这个整个的宇宙,整个的世界,无论你娑婆世界,其他的世界,都有一个本体的东西,就谓之真如。
所以大乘里头从阿赖耶发展到真如缘起,他那个真如呢?有生灭门、有涅槃门。生灭门这方面就解释阿赖耶业感缘起的这些道理。涅槃这方面就说明真如的本体人人都具足,大家都可以成佛,于是乎就比阿赖耶缘起又说的圆满些,所以第三次发展到这个情形。
第四,就是法界缘起。这法界缘起他就包含心理要素及物理要素。所以一方面是心理要素,如见大、识大,阿赖耶这些都是心理的要素。但另一方面,也有物理的要素,就是五大:地、水、火、风、空。所以有时这个缘起又称为七大缘起,七大的前面二大就是见大和识大,这两个都是心理的,后面就是五大,是物理的,所以谓之七大缘起,这样一来,就包括密宗在里头。所以要修五大,要修气功,要修双运法的道理也就包括在里头啦,所以后面这个,是最究竟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整个的世界一切万法都包括在这个七大里头,或者是见大,或者是识大,或者是五大,所以一个一个缘起,后后比前前就圆满些。这里头影响我们修行的道路也就不同啦。所以,如果是相信业感缘起,就应该注意到戒律。如果相信阿赖耶缘起,就应该注意到自己的菩提心和戒律;怎么样利他,怎么样自利,就二利都要圆满哪。所以要学阿赖耶缘起,怎么样使自己的见大改良,然后影响到相大,然后再影响到这个自证分与证自证分。但是这还要扩大到真如的境界才行。要到真如境界呢,你那么你就不光是修戒律、定、慧啊,而且要如何证到真如。所以一定要修大手印的法身见。他这个修持又高了一等,但是你如果进步到法界缘起,这法界之中不光是见分识分,还有五大。要调整这个五大使他与心理的见大、识大相合。因此就讲究七大瑜伽,要讲究七大瑜伽,一定要修气功,一定要修双运法,这就已经到密宗的阶段了,这都是由于原则上的一步比一步高超,导致一步接一步的修行就不同啊。这是这个缘起发展的重大原则之间的关系,这第二个我就讲完啦。
现在讲第三个如何通达修行的前后次第。以前所讲的都是讲重大原则。现在讲的,就是修行的次第。这个修行的次第当然是根据这个原则来的,如何一个在先一个在后,这个先后之间如何联络,这个关键又在那里?要懂得这些,才懂的各种修行方法与次第的重要性。譬如我以前说过这个学佛八次第,就是:以无常钱、买出离土、筑戒律墙、下菩提种、灌大悲水、施定力肥、开智慧花、结佛陀果。这里头就有一个先后,因为你动了业感缘起,晓得业感的道理。要晓得这个世界是一个寄旅世界,不是最后的归宿,所以一定要修九死观,要修五停心观,特别要注意人无我空性的道理。有这个无常,他就能够求出离,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个人环境不同,富贵人家更不容易出离。因为他的无常心太薄弱啦,他就不出离。贫穷人他晓得可怜自己,他晓得一切法是无常的。所以你假如不修无常,你不能出离,你先修出离不修无常还是不行。假如有一个人他是修出离,他马上就出家,很严格的守戒,但是他无常心并没有完全生起,他只是偶然有一种勇猛的心我要做这个事,其实他真正的无常心没有生起那还是会出毛病的。譬如我举个例:武昌有个出家人,他是结婚之后不久,他就出离,他突然发勇猛的心思要出离,他事实上没有证到无常,他先就要出离。结果,他的太太就找到庙子上来找他吵闹。说你先要结婚,你结了婚又要当和尚,我又怎么办呢,我得守活寡吗?结果他硬是把生殖器割了,就丢到他太太那里,满地都是血,他就昏倒在床上。后来把他医好之后,他当然是出离啦。但是他并没有无常心,所以结果他出离之后,他的东西虽割了,他这个心还没有死,他就还是要思淫欲,结果因为外面的香客都说这个和尚了不得,年轻轻的就出离,东西都割了,大家都供养他,时常到他那里去,也毫无限制,因为他这个东西没有了嘛。大家都看到他是没有了嘛,殊不知女的来他还最爱,结果他们抱到咬啊,用口咬啊,他不能搞了,但是他可以用口咬,用手拉呀,搞来搞去,结果犯戒最厉害的还是他,这种和尚当然还是要堕地狱的。因为他借这个东西割了的原因,接近女的太多,女的接近,他们就另外有个手淫的方法,或者手拉,或者摩擦,或者口咬,或者用各种东西。为什么呢?他没有这个无常心,他不晓得他会死。有这个东西固然会死,没这个东西还是要死。你如果有无常心,你真正出离了,你就不再想这个事情啦。你没得无常心,你虽把这个东西割了,你的心还是想这个事情,那还是不行,所以颠倒次第是没有用处的。所以古人说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得,要有长远心才好,你光是有勇猛心是不行的。其实有些人有勇猛心而无长远心。他就是没有经过无常这个次第来的。他经过无常次第来呢,他就能够死死的守戒,他就能够长远哪。还有,你一出离,你就易得守戒,因为你一出离就很多事情都没有了,就不会犯戒啦,有些人没有这个出离心,他就先想:“我菩萨戒受了就很好啊。”他就受菩萨戒,或者受比丘尼戒这些戒。如果出离心有的话,你受戒你是甘心情愿的受戒。你有出离啦,你的环境就很好,你就不会受他们的污染,也不会受他们的引诱。但是有些人他受戒也贪受戒好,八关斋戒什么戒都受,但是他真正的出离心还是没有,结果这种人的戒律他是不会守得很好的。所以你假如出离,然后受戒呢,那么戒是一定可靠的。因为一出离啦,他就很多事情就不会犯啦,不会犯的时候,那么戒就易得守了。你假如没出离心,你就先受戒,戒受了之后就不会守得好。同时因为你没有出离,结果你戒还是时常在犯。譬如戒酒,你假如有出离心,你就不会与这些酒肉朋友搞在一起,那么你受了酒戒,就不容易犯吧。你假如先就想:“噢!不要紧,我不太十分吃,我的朋友吃,他们吃没有关系。”好,先把酒戒了,后来因为你没有出离,这些酒朋友时常说::“唉,吃点子不要紧,不会醉嘛,吃点子没关系啦。”好!慢慢一点一点吃,慢慢就吃上瘾啦,就越吃越多啦,那么这个酒戒就犯了。所以你假如有出离心,然后受戒就靠得住,没得出离心就先受戒,结果就犯戒,先受戒又犯戒与有出离心不受戒的人有什么区别呢?还是有点区别,好比这个人出离啦,但是他还是不敢快受戒,因为他晓得这个戒很难得守,虽然出离都不敢受,这种人慢慢受戒,但是他很容易守的。如果你没有出离,你还是受了戒,我是菩萨戒弟子,我是比丘戒弟子,但是你不晓得这个里头的情形,结果受了戒就犯啦。受了戒犯与没有受戒而犯,这里头有什么不同呢?还是有不同啊,没有受的人犯戒,犯一次只受一次的处罚,但是受了戒又犯的话呢,他的处罚就严格一点,所以世间法上也说“知法犯法”,知法犯法的人这个处罚就严格些。所以这个次第就有这样的关系,所以有些戒,佛菩萨硬是说,你不要马上受,你先把这个戒条看一看,你到底做得到做不到?你若做得到,我才帮你授,我也是个好师父,你也是个好徒弟。你若做不到,而我偏偏要勉强你受,不但你犯戒,我也犯戒啦!为什么?因为我不要你所受的处罚很轻啊,只有这个普通罪而没有遮罪。遮罪是指你受了又犯了,是谓之遮罪。遮了罪就要加重的处罚,所以戒律放在出离之后就是这个道理了。
戒有啦,为什么要下菩提种呢?这里头就要晓得我们不光是守戒,自己做个好人了事,而且我自己还要进一步教训人家,要帮助人家做事,要发菩提心,帮人家做事,所以这个地方才下菩提种。这个以上所收的戒,或者当居士或者当比丘,比起菩提心这部分,他那个里头,就有个别的毛病啦,有个别的什么毛病呢?就是说你这个人,你自己的戒守得好,你是个好人,但是你这个自私自利呀,你自了啊,你根本不顾人家,所以变成小乘。我们由思想方面发展到大乘,所以修持方面的次第也要发展到大乘,要发菩提心哪。他初发菩提心就已经是发心菩萨啦,所以就一定要接这个。如果不接这个,就不是大乘,要从这个底下接大乘。那么这个发菩提心的原则不能在受戒之前发吗?一定要受了戒然后才发菩提心吗?这也不见得吧!有些人甚至还没有无常心,他就发菩提心,这种人也有,他因为生下来就是个好人,生下来就有利他的心,所以他先就发了菩提心,不行吗?这个没有说不行的,但是他要真正发菩提心,这时候发的菩提心就比较可靠,也等于长远心与勇猛心一样的,有些人口里讲的很好,我们不像你那个小乘啊,专门自己受戒,之利益自己,我是要做好事,所以我不愿意生极乐世界,我要生到香港,香港有很多朋友,也有很多人啊,我要利益他们,我舍不得他们,这个就不行啦。所以菩提心呢,菩提心与这个所谓人情味,于这个所谓贪爱,与这个所谓慈善,这都不同啊。假如你没得无常心,你发菩提心,不单使你的菩提心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来,而且你是等于一个伪君子,所谓乡愿,所谓“乡愿,德之贼也。”他看起来是有德性,然而他其实是德之贼也。所以孔夫子诛少正卯都是因为他的乡愿习气太重啊,有无常心他就不是乡愿了,有无常心,他所发的菩提心是真正为人家,不是为他自己,他晓得自己是无常嘛,因此发菩提心在无常心之后发的就是真的,在无常心之前发的呢,心虽然是好,但是他并没有这个真正达到菩提心的地步,那么结果就与普通的慈善相同,有点贪爱的意思。这个人情味也就是没得无常的指示,只是怎么样把我们这个世界敷衍得很好,表面上都是很好看的样子,大家做好人,说好话,事实上就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皮男盗女娼,这个不是真正菩提心。所以一定要在无常心之后,为什么一定要在出离心之后呢?你出离之后,你自己出离了,你发的菩提心真正是利他的,你没有出离,你说发菩提心完全是假的。啊!我们要救世啊!要救人啊!大家来帮忙。好比周宣德老先生,他说:“何必要出离呢,这个世界上大家要救这个世界,你们不做事,那个来捐款呢?你不捐款,我们也做事做不拢呢。这个就要你不出离。你们这些年轻轻的出离,我都七八十岁了还不出离,那里要出离,这个是小乘,不要出离啊。”试问他们这个菩提心够不够真正菩提心啊,他如果自己不出离,他就不够真正菩提心,他就表面上说些好听的骗这些年轻人。杨友善他们都受过这些:“噢!你就要出离,我倒还是七八十岁,我也不出离,你出离?”他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出离嘛,你要在这个世界上多挣一点钱,大家来多处点慧炬的杂志啊,就可以成佛啊,他那个菩提心怎么发的,所以不出离就发菩提心,这个不见得是真正菩提心。你这个菩提心倒是很好,你只挂个名义,捐点钱,你自己住在洛杉矶,人家在那里傅义永帮你做事情。那么钱嘛,当然你自己也捐了,也不能说你没有菩提心,但是啊,结果你自己不出离嘛,你利益的那些人也不出离嘛,大家都不出离,那还那个来成佛呢?那个来度众生?那个真正来度众生?出些书就行吗?所以一定要先出离。发菩提心就是要自己能够出离,才发菩提心。自己出离了,发菩提心为什么可以发得起呢?就是因为这个不出离的人一天到晚都在轮回里头混哪,他混来混去受这个娑婆世界的苦,他自己都不觉得。出离的人一方面怜悯我自己所以我出离了,一方面我既然出离了我不能个人独享这个利益,所以我应该告诉他们我不出离以前的苦,我出离以后的好处,然后才是真菩提心,所以你自己没有出离你说发菩提心都是些假话呀。不出离做不到无我你总是要为我的什么做事。那么戒律呢?也是一样的,你要守戒,要守戒一方面要你自了啊,一方面要希望人家也守戒,能够不害人家呀。所以一方面要维持这个善业,一方面要劝戒这些恶人啊,然后才有发菩提心。你假如不是为这个事情,你这个菩提心也就不是真的,不是真正的菩提心。所以一定在这个三个之后,要晓得这个次第。如果你发早了,并不是说你发的不对呀,但是不切实啊,不是稳扎稳靠的菩提心,这些菩提心都是含有贪爱的,含有普通的慈心,是属升天的,升天的善事是可以不要菩提心的。要使我们升天的善事都回向菩提心,向无上正等正觉去进行呢,你就要发菩提心啊。你为自己也发菩提心,为他人也发菩提心。所以这个时候的菩提心啊,就有用啊。同时以我们的比喻来讲啊,无常就是钱,出离就是土,土上有戒律就是墙啦,你墙筑好啦你下菩提种啊,那么这些鸟啊也不能把菩提心啄走啊,这些野兽也不能扰乱,贼娃子不能来呀。所以修行的次第都是先把小乘修好了,然后进入大乘,进入大乘就要有大乘的种,大乘的种就是菩提种。所以要下菩提种,下了菩提种,然后就要修修大乘的六度万行,这就是灌大悲水,你光是菩提种下了,没得水,没得雨露,你干啦,这个种子就死啦,死了就不会开花啦,所以这个时候呢,一方面发起菩提心,一方面就修这个六度万行。这个就是要灌大悲水啊。时常想到六道众生的可怜,他怎么样犯这个戒,怎么样堕落在轮回里头,天道的苦如何,修罗的苦如何,人道的苦如何,畜生的苦如何,恶鬼的苦如何,地狱的苦如何,要想到这些六道轮回的痛苦啊!甚至于痛哭流涕,谈到他们,就有泪水来了。你假如有无常,你在无常之后修大悲心,你就晓得我所熟的那个人啊,他也是无常,我自己也是无常,我今天劝他还不相信,我就怜悯他还没有信啊。要怜悯他,你要自己有无常心,你才晓得怜悯他。否则你们都搅在一堆,大家都是你吃酒、我吃酒,我们到那个酒吧里头去,那个酒提炼的好,最近到了这个白兰地,大家就你一杯我一杯,那么就无常心没有得,这个灌大悲水是假的。同样的有出离,你才有大悲心。因为一出离呢,你就晓得对这个人的悲从那里来的,他就是贪着在那里不出离,因为他不出离,所以他可怜。所以你假如没有出离心,你并不能看到他可怜之处,你还以为和你这个恶习惯相同,两个合起来搅才对,那个是没得出离心,没有真正大悲。戒律是一样的,所以要有戒,特别是菩提心戒,你假使有菩提心戒、菩萨戒,就处处都是与大悲有关系,你有这个菩提心戒然后才有大悲水出来,你有菩萨戒,然后你就帮他们真正做了事,真正的可怜他们,真正是有大悲心出来啦,所以一定要有戒律才有大悲心。至于菩提种与大悲水的关系是很容易看到。你下了种子,马上就灌水。你不能等种子死在里头,所以灌了大悲水,然后就施定力肥,普通人对于这个事情很不容易了解。他们以为你学佛很好,学佛我告诉你打坐啊,我的徒弟这个也可以坐三点钟,那个徒弟也可以坐四点钟,他们都有境界啊,看到什么光,看到什么魔鬼,很多功德啊,来来,我告诉你啊!这个都是不发无常心而施定力肥,这是没得什么用处啊!因为懂得无常的人,他就有真正求定的动机,他为什么要打坐呢,他并不是说要成仙成佛,或者做什么呀,或这要发生什么功德,而是为什么呢?而是晓得人的无常,做的这些世界上的事是白白的做了的,不管你赚了很多钱,不管你升了好高的官,死一来了就没有了。所以结果当了皇帝的人都还是要求打坐啊,所以秦始皇都还有求长寿之说,所以你假如没有无常心,你那个定是随随便便的,所以很多人学佛,一开始就打坐,结果今天搞一点子,明天搞一点子,结果一爆十寒,根本就不能发生什么效力。说起来他依道教修了好多年数,以佛法修定修的好多年数了,事实上定这个东西是有相续性的,有相续啦,他那个定就有作用,你不相续啦,一爆十寒,也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施定力肥,一定要能够出离世间的常,要懂得无常,那就怕死就一定打坐,就不散乱。一出离了呢,就有长期的时间修定。有很多人认为修定,我们作就是了。那个又成了佛?那个又成了仙?他就没有这个决心来修定,他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习定,所以要出离,不出离的人他就没有时间去修这个定。先要修定而不出离,也有这种人啊,他一方面很想习定,很想成就。今天这个定怎么样好,明天可能更好。但是啊,结果呢,噢,今天还有这个事情没有做,明天还有那个事情没有做,这一来呢,他就矛盾了,他一方面要求马上得到很好的定,一方面呢有还是要做他的事情,这样的人,定还没有修到,就疯狂啦。有这样的人,他急于要得定,而事实上他又没有出离,他没有这个长期可以修,结果一方面,在没有出离以前,还有世间上的贪欲的鞭策,一方面在这边又想这个定没有搅好。结果这个脑筋就稀乱啦,就有这种矛盾啦,矛盾愈积愈多,他就发狂啦。所以很多习定的人,他定还没有修到,他就早就吃了打坐的亏啦。好比师父说定上你不要打妄想,你真正出离的人,他的妄想就少一点啦,你为什么有这么多妄想?就是因为你不出离,就有妄想啊,你为什么有魔障呢?因为你不守戒,就有魔障啊。有魔障就有鬼怪来找你,有鬼怪找你,你就要发狂或者有病痛啊。甚至于已经打坐坐了很多年数的,有很好的成绩的,搞一下犯戒的时候,他那个魔鬼一来啦,就把他搞出大病来,或者甚至于发狂或死的都有。所以施定力肥还是守戒律要好。有菩提心呢?你这个人一有菩提心,天龙八部就护持你,因为有天龙八部护持你,有很多定上的小魔障你自己根本还没有发现,他就帮你制止了,那就很顺利的定力就成功了。你如果没有菩提心呢,我的习定不过是求点境界啊,放点什么光啊,或者有点什么小神通啊,使人家喜欢我啊,怎么样敬佩我或者说我好。这一来呢。这些魔鬼就乘这些机会就进来啦,天龙八部因为你没得菩提心,他就不护持你。你没得大悲心呢,也就不行啊,因为天龙八部要看到你对于众生很怜悯哪,然后他就怜悯你呀,他就晓得你是个好人,把你如果护持的好,定力发生感应出来,对于全世界的众生都有好处啊。所以,他就更加护持你啊。自己有菩提心,又有天龙八部护持,又是没犯戒,又已经出离啦,又怕无常,这种人的定是一定就好的呀。什么这也窍,那也窍,天天讲的就是这个窍;我们这个道家有个千金不换的窍,你得到这个窍,你就可以成功,这个窍只有我知道。结果大家都受这个骗,受了骗还是不成。假如那个人哪,他也想骗人,结果这上面的前行都不成功,所以他那个定是一定不会好的。我们很多人都是教人习定的,夏老师是很好的人,他也教人修定,我说,你不修定还好些,他们听了都觉得很怪呀。开智慧花啦,如果有这个定力肥了,那当然是会开智慧花。为什么这个时候才能开智慧花呢?因为他这个定力好啊,他就由定发慧了,那是一定的情形,同时这个智慧呢,他是不贪,因为有菩提心他就无我了,他就不存我见,因为没得我见,他就没得“利令智昏’啊。这个人就是利令智昏哪,他蠢哪,他为什么蠢呢?他智昏了,他才蠢嘛,他为什么智昏呢?他因为想图利嘛!他如果有菩提种啊,他有大悲水,他就不为私利啦,他一不为私利,他的智慧就开了;他定力一好,智慧就开了。智慧一开就成佛了。有悲心有智慧,结果当然是成佛,结佛陀果啊。所以这里头这个因果明明显显啊。同时从我们这个原则上,由小乘进修大乘,大乘要能够即身成佛,就要进修密乘,这里头就有这个次第。每一个次第里头,各有他的次第,就光是讲这个五种菩提心,还有一定的次第,你假如没得愿菩提心,你根本就没有因嘛,就没得因子啊。有愿菩提心,然后依照我们自己的愿去行这个现行以达到我这个愿,这个行就跟到来啦,但是达到这个愿要行,又要了知我这个行愿都是为他,不是为自己,然后就应该要有这个胜义菩提心,这个空性哪,胜义菩提心在愿、行之后就控制这个愿、行,就不是生天而是生这个佛种啊。生天的,他的愿当然是好愿,行也是好行,但是他有这个我执在里头,自己愿意做,所以他有两重执着:一重执我,一重执善。善也执,我也执,结果他就不能达到这个胜义菩提心。要达到胜义菩提心,然后这个愿就是真正的菩提愿,行呢,就是真正的菩提行,都是向佛的这方面走,不是向天的方向走。胜义菩提心控制这个愿行,不为我自己而是为这个佛,而是为利他,所以要有胜义菩提心。(待续)
胜义菩提心来了,然后才知道这个胜义菩提心里头就有这个三摩地菩提心,因为这个三摩地菩提心能使菩提心空空的愿、无我的愿发生实际上的力量。他所以要加入五大的关系,加入月轮代表世俗菩提心,加入杵就是胜义菩提心。两个合起来,在三摩地里头要完成这个事情,就不光是抽象的愿,而是有实际上的行为。使抽象的愿成一个具体的量,成为具体的力量,所以要有三摩地菩提心。但是他还是缺了一些红、白菩提心,不完美。或者缺了红菩提,或者缺了白菩提,为了使红白菩提心都完美而且加上空性,然后才能成就这个即身成佛的滚打菩提心。在此表上滚打菩提心正对着七大瑜伽,就晓得这里头有五大还有见大及识大,有七大呀。胜义菩提心里头就没有五大啊,三摩地菩提心就有五大,有愿力,但是他没有证量,他没有经过三摩地的训练,他办不到啊,他经过这个三摩地菩提,然后由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有这个具体的本钱,然后才能够求他如何圆满这个红白菩提心。所以照五种菩提心的次第来讲啊,他是要有个前后次第。现在有人说,我也想有滚打菩提心,但是我就不发这个愿,我也不晓得发这个愿,我就以诸佛之愿为愿,这就不行了。诸佛之愿由他们自己去达到,又关系你什么呢?你自己的愿都没得,你那里能成佛啊!因为这个成佛的有化身佛、报身佛、法身佛、体性身佛、大乐智慧身佛,而所有的这些佛里头,凡是属于法身的就是性空啊,属于报身、化身都是为利他啊。要利他而你根本修行的时候就不发心,没有什么大愿,那你把什么东西利他呢?你没有这个利他的愿,你又怎么能够根据这个愿来成就这个佛果呢?一切诸佛,他们成法身佛都是相等的,药师如来佛他也是法身佛,阿弥陀佛他也是法身佛,他们两个不同的在哪里?就是发愿的不同啊。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什么要我们(以下四句 字迹不清楚)有两个牧童,和一个修破瓦的大德开玩笑。大家都说只要是他修的破瓦都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他们两个小孩子就怀疑真有这个事,我们骗他一下看,所以一个装死,一个就跑去报告那个大德。他说:“请你修破瓦,我有个同伴死了,请送他到西方去。”那位大德有这样力量的人,他当然有神通,知道小孩是骗他的,他就答应了,一修法,装死的就真死了,那个报告的牧童就哭起来叩头忏悔,大德才把死去的救回来,告诫他们以后不可开玩笑。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教人往生,但是阿弥陀佛不一定是要求早去,也可以求多活在这个世界上,代阿弥陀佛做事。药师佛则是治众病,甚至求生儿育女。他有十二个愿,就有十二尊药叉护持这些愿。火供烧十二个椰子就是赞他的十二大愿,我们现在不能说他们这么多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好愿他们都发完了,所以我就发他们这些愿,这个不行啊,一个时期是一个发愿的机会嘛,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可发愿的东西还多嘛,比他们还多些嘛,所以应该要努力,自己好好的根据佛菩萨的志愿就我们现前的环境,自己发出各个特别的愿出来这是很要紧!这是我从这个修行前后次第来说,已经把这个东西都详细讲啦。
第四呢,罗列小、大、密三乘重要的行程。所以你们以为既是这个样子,佛法的整个的系统,是有这些原则,整个的原则里头,他们前后有这样严格的次第,那么究竟有那些事情要做呢?请你开一个路单子,这个整个的表就是一个路单子,从小乘到大乘到密乘。那么你们就问,小乘说呢,也可以即身成罗汉,有佛在世的时候,就可以,就很容易。那么大乘说呢,要三大阿僧袛劫。密乘说呢,就即生可以成佛。你这个路单子一开出来你到底要我走好多天数啊?哈哈哈!要走好多天数才走得到啊?你包得我走到?象张澄基他要我保他二十五年成佛啊,哈哈,所以我要不成佛,他可以责备我,哈哈,所以我的这个张澄基佛啊,他有他的规矩,我是没有法子的,虽说他对我很爱护啊,并且他并不是坏人,所以我对他只好抱歉。但是,总归有这个道理,要晓得如何从小乘赶快到大乘,又晓得如何由大乘三大阿僧袛劫,赶快缩短到密乘,因为我们这个路单是开到那里打止呢,是开到即生成佛啊。即生成佛是我们的目的,但是这个里头又说三大阿僧袛劫,又说十六生,又说一生成佛,你这个路单到底要好多天数呢?你现在说我们的总目的是要即生成佛,但是这个总目的的即生成佛里头有大乘的三大阿僧袛劫,你到底如何去缩短呢?要懂得这个问题,很要紧的,你不能说你一灌了顶,师父说:“我可以使你即生成佛。”书上也是说可以即生成佛,但是事实上又没有看到你成佛。你二十五年还是个现样,难怪人要说你的坏话,他就有怀疑了。真正修的好的人,有很多即生成佛的。印度即生成佛的不消说很多,西藏即生成佛的也有,中国即生成佛的也有。那么要如何才能够使你这个路单可以缩短来呢?譬如你打个飞机票硬是说我到你那里四点钟,我要到纽约,纽约是个总目的,然而你这趟纽约头一站添油的时候在那里添?第二站又经过好多时间,第三站又经过好多时间,有一定的啊,不是假的。不是说飞机公司吹牛,噢,我们打了这个票你一定会到,不管你坐到那里了事。这个不是坐的问题,有很多要做的问题,那么你如何?所以先要懂这个道理,如何使显教的三大阿僧袛劫在密乘里头可以缩短到一生成就。我现在要介绍这个道理使你们有信心。成佛所有条件是什么呢?他是有菩提心、有智慧、有功德、有神通,有佛的智慧与佛的悲心。五智四悲,都要有,那么究竟密宗里头是不是有一个方法把这个悲心就赶快的放大能够圆满这个三大阿僧袛劫的菩萨的悲心呢?那么究竟要如何使佛的这个五智的功德又在你这一生的修持里头显出来呢?你假如五智的功德显不出来,四种悲心不能具备,你如何能说你是成佛呢?所以这个里头并不是没得道理。不过可惜有很多修密宗的人,他自己也没有经验,他连这个道理也讲不出来呀。他为什么三大阿僧袛劫的事情即生可以成佛啊?!你说理论高嘛,华严经的理论比我们还高,他说从初始发心马上就可以成佛,不管是不是一心,见性不见性。他因为这个东西是圆的,所以一滴水到海里头,就不管你是长江也好,黄河也好,珠江也好,一滴水到了海里头这一滴水就与全海水一样的,所以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呢,他们这个圆教里头讲的理论也是即生成佛啊,究竟他们这些成佛了没有呢?就不行啊,佛菩萨说过你如果照这个初地二地……十地乃至十二地成佛止,那么你就一定要三大阿僧袛劫,所以先要懂得五道十地呀,他到底是经过一些什么道路啊,这个票是怎么打法呀。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这就是五道,由这些见道开始,就是初地乃至二地三地,乃至十地然后等觉妙觉,所以啊,五道十地里头啊,你如何在密宗里头缩短了呢?现在我只简单的讲,因为一细讲啊,这个题目都可以讲好几天。五道里头,资粮、加行 要一大阿僧袛劫。从初地见道、二地到七地修道,是二大阿僧袛劫。无学道是从八地到成佛,这就是三大阿僧袛劫。因此先把头一个,资粮加行两道,如何把一大阿僧袛劫的事可以在我们三、四年就可以满,因为修四加行,顶多三、四年,四、五年就可以修满,就算五年吧。资粮加行,他为什么一个阿僧袛劫的事情能够五年就可以圆满拟?这个主要原因呢,第一,密宗他有个灌顶的作用,灌顶是果位方便不同啊,所谓果位方便不同于那一个呢?譬如一个就是生在帝王家,他是太子,一个生在贫苦人家他要当兵,于是乎这个当兵的,他是一大阿僧袛劫怎么当法呢?他由初当兵受许多苦,然后当班长,班长就变排长,排长到连长、营长、团长,团长再升军长乃至大元帅。之后,他有没有资格当皇帝也不知道。至于这个太子一生下来就哇哇叫是一样的,然而他已经就把太子的衣服穿起了,大家都说将来他是皇帝。他并不要受过怎么样的苦的,第一就是灌顶殊胜啊。所以果位的方便是灌顶殊胜啊,灌顶如何殊胜呢?
因为这个成佛的佛菩萨的经验自己说啊,他说我要成佛的时候有千千万万的空行母都鼓舞啊、都唱歌、跳舞来庆祝我成功啊,就谓之光明大灌顶。这个光明大灌顶一来,我当时就成佛啦。所以现在的灌顶就仿照他果位的方便,就给你一个同样的东西,那么假如你的师父是确确实实有功德的人,那就不同啦。那个莫讲一大阿僧袛劫,就是三大、四大阿僧袛劫都可以使你很快的成就,有一得灌就证到六地的,毕哇巴祖师就是这个样子。譬如现在你们大家都在修四加行、大礼拜、供曼达,这些方便都比普通修净土宗的方便不同啊。修净土宗的方便,他点一根香叩个头,这样他就了事了。他这个受过密宗灌顶之后也点一根香就可以作很多香的观,他一个头叩下去,他不光只是一个师父释迦牟尼佛了事,其余的都在,上师本尊空行母都要缘想啊,所以这个五株图只有密宗才有啊,五株图显教就没有啊,五株图其实就是五枝树图,上师、本尊,然后空行,然后护法,这是个境树,然后左边小乘的比丘大乘的菩萨,右边呢,又是小乘三藏大乘三藏,相宗或者性宗,所有的法都集中啦,所有的佛菩萨都集中啦,所以一礼就整个的都礼了,整个的三宝都礼了,因此他的资粮、加行就很快圆满了。譬如供曼达,一个曼达捧起来,不光是供养了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而且供他的空行母,并且观想一个曼达就变五个,五个变很多很多 ,就是几何级数一样的堆上去、堆上去,就是一个曼达就变得好多啊,何况你还是供十万次啊,因为你供十万次这种曼达,你福报就增长了,你福报增长所以加行就易得圆满了。这是头一个阿僧袛劫没有问题吧。现在这第二个阿僧袛劫就要见道啦,你如何见道的这么快呢?人家要等第二个阿僧袛劫才见道,你的见道就马上可以见道是什么道理呢?这个也就是因为这个上师啊,他有这个灌顶殊胜,同时,他自己是已经见道了,并且他把见道的菩萨把他引到你身上来,人家过去所有什么三大阿僧袛劫千大阿僧袛劫百大阿僧袛劫不可说不可说阿僧袛劫的菩萨,统统把他引到你身上来了,使你的智慧千倍万倍的增长起来了,结果他就易得见道。同时所谓胜义灌顶,这个第四灌,这个胜义灌顶就是见道的问题,所以胜义灌顶一得了,就等于见道了,因为胜义灌顶所谓的胜义就是成佛的这个最后的这个究竟见解呀。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所演出来的法啊就谓之胜义,所以第四灌就是胜义灌顶。同时他来的不光是义理来的,而且光明也来了,胜义光明啊,胜义光明一显就是常寂光啊,就是常寂光土啊,他不光是见道而且是一直冲到法身啊。这个法身究竟境地,这个一证真如,一眼就看出来,所以他这个第二阿僧袛劫就这样容易圆满了。有见了道,从初地修到七地这都没有别的东西修啊,就是空性无我的东西。然而到了八地能够得到无生法忍之后,他就能够见到报身佛啊,不光是得这个上师的加持,报身佛自己就要加持他,所以由八地到成佛第三大阿僧袛劫更易得圆满,所以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行程。现在假若我们假象的话,譬如这个消灾延寿药师佛他也没有到过我们娑婆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到过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假如对阿弥陀佛说,你莫以为我们不能走啊,没得神通足啊,我们有一个航空公司,他一张票一打呀,可以走很多万里路,一张票就来啦,啊,还有这个事情?哈哈,他一定怀疑。我们把佛当作普通人说了,其实是可以的。就人对人说,我假如到乡下找个乡巴佬,没有听过这些话的人,我说:“我要到美国,美国这个世界在我们这个底下。”“噢!我们底下不会落下去?你还要反过来,你那里能飞的这么快啊?”他就不相信,现在美国有五十多个资本家,他们一百块钱的票子可以一铺铺到全地球啊,铺满全地球,所以他是资本家。其实那个又去铺呢?但是这个不是假的。他们叫会计师计算一张票子好长,地球是好长、好宽,一算起来不过是这么多的票子,那么这些票子他是银行里头已经存有的,那么当然是摆的满啦,你并不要自己去摆啊,所以经过会计师一证明啦,就靠得住啦。报身佛的加持,硬是报身佛他自己加持的,八地的人他可以看得到,可以同他说话,可以同他以心传心,我们对于上师不光是看他的报身佛,所有的金刚大总持就是他啊,他是五方佛的师父啊,不但是见到报身佛而且是见到报身佛的师父啊。所以你们不要笑,以为现在我们还是找报身佛,其实我们的师父啊,要把他看成比报身佛还大啊。好比金刚持,就是五方佛的师父啊,普贤王如来就是五方佛的师父。所以缩短行程这个道理,从这里就可以大致知道啦。这个东西明了之后,然后你就自己啊,我们不要看这个表啊,看我们自己,我们这个脚跟站在什么地方,究竟在那天才到了这个所谓等觉妙觉的地位,相隔有好远?脚步站在什么地方?那么你就自己检讨你究竟修了些什么东西?你如果修了这个就是这个底下,你自己就看得到啊,你没有修,你说你到了是不行啊,就是修了,到不到还是个问题,因为你是在试啊,你只是试一试而已,因为要晓得现在的实地情形,然后你才晓得将来的功夫应该要怎么做啊,因为你晓得现在的实地情形在这个地方,然后你才晓得与佛地究竟差好远啦,然后你才晓得要怎么努力才赶得到啊,剩下就是介绍些书啊,假如对中国人介绍的书还要少许不同一点,这个大致的就向你们谈了啦,以后要补足的东西当然很多,你们随时可以问啊。
依表检讨自己,策励修行进阶
第三讲终
第三讲 依学佛八次第相互确实实践,由小乘、大乘进阶,而至金刚乘即生成佛之原理
今天要讲了别三乘中重要原则之演变发展,就是缘起,就是所谓宇宙观哪!起初在小乘这方面发展的时候,就是专讲业感缘起。为什么呢?他说我们之所以生在这个世界呢,这个是共业所造成的;各个一方面是自己造业,一方面影响这个整个的社会、国家的共同的业;所以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我们造多了业所以现出这个业所感的世界,就是这么样一个环境啊!所以看起来所有的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外面的这些地、水、火、风、空里头,所有的业感都是由个人肇始。一方面个人造的业,一方面影响到共同的业,所谓共业所召,共业就现出这个世界来了;假如我们没有造这个共同的业,那就不会有这个世界,所以这个世界的构成是由我们共业所感的。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业感缘起。
因为这个小乘哪,佛、菩萨是注意到要他们怎么样守戒律,要怎么样做好啊,要怎么样不作社会上的坏事,是个人自己的业改良啊,所以比丘主要是重在戒律。因为要重戒律,所以要重出离。因为自己如果不接近很多人,这个共业所感的东西就不容易染到。所以要出离,要守戒。所以比丘里头的戒他是特别多啊,二百五十多条。在居士里头戒就比较少了。他最初是要把他自己所带到的徒弟统统能够学他的样子,穿他一样的衣服,讲他一样法上的话,行一样的这个法上所许可做的事。所以这个世界假如个个都变成比丘,那么这个世界就可以由坏的世界变成好的世界。这个宇宙的缘起就是这样。这些由业感所得的缘起而发生这个宇宙观,所以这宇宙要变好便坏都是有我们自己来做的,也不是那个创出了这个宇宙。
所以他这个业感缘起,一方面就把其他的宗教上帝创造世界的学说打破了,但是在积极方面他就建立这个业感的改良。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最关重要的思想。但是关于这个,有些思想就不同啊,譬如:杀、盗、淫、妄是、酒是不应该作的,但是有时候又该杀。譬如释迦牟尼佛,他以前杀过一个强盗,那个强盗是一个大海盗,他要把五百商人都置之死地,把五百商人所得的东西统统抢走。那么这个在戒上说呢,你自己就犯了杀戒,是不应该的;然而为了救这五百个商人,他又非犯不可。因此他就有其他的戒律,好比菩提心戒,好比菩萨戒,明明晓得自己应该受报,我杀了人,我要受杀人的报啊,但是为了利益人家,他宁可自己受报,而不可不做这个好事,所以他认为这个业感太重戒律的也是不行。
所以进一步啊,就有所谓的阿赖耶缘起,这个是种不究竟的见解。他说,虽说这个世界是由各人的业感所得的,然而这个世界的业感又从那里能够有证据呢?所以就有这个阿赖耶德说法——这个整个的世界,就是由阿赖耶显现的。好比你说“共业所召”,好多生数的共业,怎么会合起来这个总报呢?他就是因为这个阿赖耶啊。他个个人所造的个人的自业,他都会在这个阿赖耶里头藏着。有的就马上开花结果,有的是暂时伏藏在阿赖耶里头,你死了之后,你又做别的一个人,做什么事,他那个阿赖耶还是把你那些事迹、习惯一起保存在那里。同时阿赖耶里头,善恶都有,善业也含藏在里头,恶业也含藏在里头,所以谓之阿赖耶。就是异熟业,异熟果。他有这个或好或丑都可以,都可以从这个阿赖耶里头保存的因素来决定。因此,阿赖耶里面,这个善业方面就可以表示每个人也有善业,也有佛性在里头。因此就把这个业感缘起不能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就拿出阿赖耶来说,就是有这个阿赖耶呢,大家都有这个阿赖耶识,你也有阿赖耶识,我也有阿赖耶识,因此共业方面,同阿赖耶识就表示显现出来;这是讲共同的业。同时个人的自业或好或歹或变化,还是在阿赖耶里头保存了。过去生中与现在生中都在这个阿赖耶识里。同时阿赖耶识里头也有好的东西也保存在里头,因此阿赖耶这个学说就比这个业感学说又说的圆满一点,但是这个阿赖耶还是不究竟。为什么呢?你说阿赖耶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切法都是唯心的,但是为什么外面还有山河大地呢?譬如你说这个山河大地都是因为我阿赖耶里头有这个印象,他们这些人又把我的脑筋中的印象也反映出来,所以大家看到都是一样的世界。然而这个东西又是从那里来的呢?阿赖耶就是真理吗?阿赖耶他本身又是从那里来的呢?于是乎大乘里头最后又进一步说明这个整个的宇宙,整个的世界,无论你娑婆世界,其他的世界,都有一个本体的东西,就谓之真如。
所以大乘里头从阿赖耶发展到真如缘起,他那个真如呢?有生灭门、有涅槃门。生灭门这方面就解释阿赖耶业感缘起的这些道理。涅槃这方面就说明真如的本体人人都具足,大家都可以成佛,于是乎就比阿赖耶缘起又说的圆满些,所以第三次发展到这个情形。
第四,就是法界缘起。这法界缘起他就包含心理要素及物理要素。所以一方面是心理要素,如见大、识大,阿赖耶这些都是心理的要素。但另一方面,也有物理的要素,就是五大:地、水、火、风、空。所以有时这个缘起又称为七大缘起,七大的前面二大就是见大和识大,这两个都是心理的,后面就是五大,是物理的,所以谓之七大缘起,这样一来,就包括密宗在里头。所以要修五大,要修气功,要修双运法的道理也就包括在里头啦,所以后面这个,是最究竟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整个的世界一切万法都包括在这个七大里头,或者是见大,或者是识大,或者是五大,所以一个一个缘起,后后比前前就圆满些。这里头影响我们修行的道路也就不同啦。所以,如果是相信业感缘起,就应该注意到戒律。如果相信阿赖耶缘起,就应该注意到自己的菩提心和戒律;怎么样利他,怎么样自利,就二利都要圆满哪。所以要学阿赖耶缘起,怎么样使自己的见大改良,然后影响到相大,然后再影响到这个自证分与证自证分。但是这还要扩大到真如的境界才行。要到真如境界呢,你那么你就不光是修戒律、定、慧啊,而且要如何证到真如。所以一定要修大手印的法身见。他这个修持又高了一等,但是你如果进步到法界缘起,这法界之中不光是见分识分,还有五大。要调整这个五大使他与心理的见大、识大相合。因此就讲究七大瑜伽,要讲究七大瑜伽,一定要修气功,一定要修双运法,这就已经到密宗的阶段了,这都是由于原则上的一步比一步高超,导致一步接一步的修行就不同啊。这是这个缘起发展的重大原则之间的关系,这第二个我就讲完啦。
现在讲第三个如何通达修行的前后次第。以前所讲的都是讲重大原则。现在讲的,就是修行的次第。这个修行的次第当然是根据这个原则来的,如何一个在先一个在后,这个先后之间如何联络,这个关键又在那里?要懂得这些,才懂的各种修行方法与次第的重要性。譬如我以前说过这个学佛八次第,就是:以无常钱、买出离土、筑戒律墙、下菩提种、灌大悲水、施定力肥、开智慧花、结佛陀果。这里头就有一个先后,因为你动了业感缘起,晓得业感的道理。要晓得这个世界是一个寄旅世界,不是最后的归宿,所以一定要修九死观,要修五停心观,特别要注意人无我空性的道理。有这个无常,他就能够求出离,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个人环境不同,富贵人家更不容易出离。因为他的无常心太薄弱啦,他就不出离。贫穷人他晓得可怜自己,他晓得一切法是无常的。所以你假如不修无常,你不能出离,你先修出离不修无常还是不行。假如有一个人他是修出离,他马上就出家,很严格的守戒,但是他无常心并没有完全生起,他只是偶然有一种勇猛的心我要做这个事,其实他真正的无常心没有生起那还是会出毛病的。譬如我举个例:武昌有个出家人,他是结婚之后不久,他就出离,他突然发勇猛的心思要出离,他事实上没有证到无常,他先就要出离。结果,他的太太就找到庙子上来找他吵闹。说你先要结婚,你结了婚又要当和尚,我又怎么办呢,我得守活寡吗?结果他硬是把生殖器割了,就丢到他太太那里,满地都是血,他就昏倒在床上。后来把他医好之后,他当然是出离啦。但是他并没有无常心,所以结果他出离之后,他的东西虽割了,他这个心还没有死,他就还是要思淫欲,结果因为外面的香客都说这个和尚了不得,年轻轻的就出离,东西都割了,大家都供养他,时常到他那里去,也毫无限制,因为他这个东西没有了嘛。大家都看到他是没有了嘛,殊不知女的来他还最爱,结果他们抱到咬啊,用口咬啊,他不能搞了,但是他可以用口咬,用手拉呀,搞来搞去,结果犯戒最厉害的还是他,这种和尚当然还是要堕地狱的。因为他借这个东西割了的原因,接近女的太多,女的接近,他们就另外有个手淫的方法,或者手拉,或者摩擦,或者口咬,或者用各种东西。为什么呢?他没有这个无常心,他不晓得他会死。有这个东西固然会死,没这个东西还是要死。你如果有无常心,你真正出离了,你就不再想这个事情啦。你没得无常心,你虽把这个东西割了,你的心还是想这个事情,那还是不行,所以颠倒次第是没有用处的。所以古人说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得,要有长远心才好,你光是有勇猛心是不行的。其实有些人有勇猛心而无长远心。他就是没有经过无常这个次第来的。他经过无常次第来呢,他就能够死死的守戒,他就能够长远哪。还有,你一出离,你就易得守戒,因为你一出离就很多事情都没有了,就不会犯戒啦,有些人没有这个出离心,他就先想:“我菩萨戒受了就很好啊。”他就受菩萨戒,或者受比丘尼戒这些戒。如果出离心有的话,你受戒你是甘心情愿的受戒。你有出离啦,你的环境就很好,你就不会受他们的污染,也不会受他们的引诱。但是有些人他受戒也贪受戒好,八关斋戒什么戒都受,但是他真正的出离心还是没有,结果这种人的戒律他是不会守得很好的。所以你假如出离,然后受戒呢,那么戒是一定可靠的。因为一出离啦,他就很多事情就不会犯啦,不会犯的时候,那么戒就易得守了。你假如没出离心,你就先受戒,戒受了之后就不会守得好。同时因为你没有出离,结果你戒还是时常在犯。譬如戒酒,你假如有出离心,你就不会与这些酒肉朋友搞在一起,那么你受了酒戒,就不容易犯吧。你假如先就想:“噢!不要紧,我不太十分吃,我的朋友吃,他们吃没有关系。”好,先把酒戒了,后来因为你没有出离,这些酒朋友时常说::“唉,吃点子不要紧,不会醉嘛,吃点子没关系啦。”好!慢慢一点一点吃,慢慢就吃上瘾啦,就越吃越多啦,那么这个酒戒就犯了。所以你假如有出离心,然后受戒就靠得住,没得出离心就先受戒,结果就犯戒,先受戒又犯戒与有出离心不受戒的人有什么区别呢?还是有点区别,好比这个人出离啦,但是他还是不敢快受戒,因为他晓得这个戒很难得守,虽然出离都不敢受,这种人慢慢受戒,但是他很容易守的。如果你没有出离,你还是受了戒,我是菩萨戒弟子,我是比丘戒弟子,但是你不晓得这个里头的情形,结果受了戒就犯啦。受了戒犯与没有受戒而犯,这里头有什么不同呢?还是有不同啊,没有受的人犯戒,犯一次只受一次的处罚,但是受了戒又犯的话呢,他的处罚就严格一点,所以世间法上也说“知法犯法”,知法犯法的人这个处罚就严格些。所以这个次第就有这样的关系,所以有些戒,佛菩萨硬是说,你不要马上受,你先把这个戒条看一看,你到底做得到做不到?你若做得到,我才帮你授,我也是个好师父,你也是个好徒弟。你若做不到,而我偏偏要勉强你受,不但你犯戒,我也犯戒啦!为什么?因为我不要你所受的处罚很轻啊,只有这个普通罪而没有遮罪。遮罪是指你受了又犯了,是谓之遮罪。遮了罪就要加重的处罚,所以戒律放在出离之后就是这个道理了。
戒有啦,为什么要下菩提种呢?这里头就要晓得我们不光是守戒,自己做个好人了事,而且我自己还要进一步教训人家,要帮助人家做事,要发菩提心,帮人家做事,所以这个地方才下菩提种。这个以上所收的戒,或者当居士或者当比丘,比起菩提心这部分,他那个里头,就有个别的毛病啦,有个别的什么毛病呢?就是说你这个人,你自己的戒守得好,你是个好人,但是你这个自私自利呀,你自了啊,你根本不顾人家,所以变成小乘。我们由思想方面发展到大乘,所以修持方面的次第也要发展到大乘,要发菩提心哪。他初发菩提心就已经是发心菩萨啦,所以就一定要接这个。如果不接这个,就不是大乘,要从这个底下接大乘。那么这个发菩提心的原则不能在受戒之前发吗?一定要受了戒然后才发菩提心吗?这也不见得吧!有些人甚至还没有无常心,他就发菩提心,这种人也有,他因为生下来就是个好人,生下来就有利他的心,所以他先就发了菩提心,不行吗?这个没有说不行的,但是他要真正发菩提心,这时候发的菩提心就比较可靠,也等于长远心与勇猛心一样的,有些人口里讲的很好,我们不像你那个小乘啊,专门自己受戒,之利益自己,我是要做好事,所以我不愿意生极乐世界,我要生到香港,香港有很多朋友,也有很多人啊,我要利益他们,我舍不得他们,这个就不行啦。所以菩提心呢,菩提心与这个所谓人情味,于这个所谓贪爱,与这个所谓慈善,这都不同啊。假如你没得无常心,你发菩提心,不单使你的菩提心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来,而且你是等于一个伪君子,所谓乡愿,所谓“乡愿,德之贼也。”他看起来是有德性,然而他其实是德之贼也。所以孔夫子诛少正卯都是因为他的乡愿习气太重啊,有无常心他就不是乡愿了,有无常心,他所发的菩提心是真正为人家,不是为他自己,他晓得自己是无常嘛,因此发菩提心在无常心之后发的就是真的,在无常心之前发的呢,心虽然是好,但是他并没有这个真正达到菩提心的地步,那么结果就与普通的慈善相同,有点贪爱的意思。这个人情味也就是没得无常的指示,只是怎么样把我们这个世界敷衍得很好,表面上都是很好看的样子,大家做好人,说好话,事实上就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皮男盗女娼,这个不是真正菩提心。所以一定要在无常心之后,为什么一定要在出离心之后呢?你出离之后,你自己出离了,你发的菩提心真正是利他的,你没有出离,你说发菩提心完全是假的。啊!我们要救世啊!要救人啊!大家来帮忙。好比周宣德老先生,他说:“何必要出离呢,这个世界上大家要救这个世界,你们不做事,那个来捐款呢?你不捐款,我们也做事做不拢呢。这个就要你不出离。你们这些年轻轻的出离,我都七八十岁了还不出离,那里要出离,这个是小乘,不要出离啊。”试问他们这个菩提心够不够真正菩提心啊,他如果自己不出离,他就不够真正菩提心,他就表面上说些好听的骗这些年轻人。杨友善他们都受过这些:“噢!你就要出离,我倒还是七八十岁,我也不出离,你出离?”他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出离嘛,你要在这个世界上多挣一点钱,大家来多处点慧炬的杂志啊,就可以成佛啊,他那个菩提心怎么发的,所以不出离就发菩提心,这个不见得是真正菩提心。你这个菩提心倒是很好,你只挂个名义,捐点钱,你自己住在洛杉矶,人家在那里傅义永帮你做事情。那么钱嘛,当然你自己也捐了,也不能说你没有菩提心,但是啊,结果你自己不出离嘛,你利益的那些人也不出离嘛,大家都不出离,那还那个来成佛呢?那个来度众生?那个真正来度众生?出些书就行吗?所以一定要先出离。发菩提心就是要自己能够出离,才发菩提心。自己出离了,发菩提心为什么可以发得起呢?就是因为这个不出离的人一天到晚都在轮回里头混哪,他混来混去受这个娑婆世界的苦,他自己都不觉得。出离的人一方面怜悯我自己所以我出离了,一方面我既然出离了我不能个人独享这个利益,所以我应该告诉他们我不出离以前的苦,我出离以后的好处,然后才是真菩提心,所以你自己没有出离你说发菩提心都是些假话呀。不出离做不到无我你总是要为我的什么做事。那么戒律呢?也是一样的,你要守戒,要守戒一方面要你自了啊,一方面要希望人家也守戒,能够不害人家呀。所以一方面要维持这个善业,一方面要劝戒这些恶人啊,然后才有发菩提心。你假如不是为这个事情,你这个菩提心也就不是真的,不是真正的菩提心。所以一定在这个三个之后,要晓得这个次第。如果你发早了,并不是说你发的不对呀,但是不切实啊,不是稳扎稳靠的菩提心,这些菩提心都是含有贪爱的,含有普通的慈心,是属升天的,升天的善事是可以不要菩提心的。要使我们升天的善事都回向菩提心,向无上正等正觉去进行呢,你就要发菩提心啊。你为自己也发菩提心,为他人也发菩提心。所以这个时候的菩提心啊,就有用啊。同时以我们的比喻来讲啊,无常就是钱,出离就是土,土上有戒律就是墙啦,你墙筑好啦你下菩提种啊,那么这些鸟啊也不能把菩提心啄走啊,这些野兽也不能扰乱,贼娃子不能来呀。所以修行的次第都是先把小乘修好了,然后进入大乘,进入大乘就要有大乘的种,大乘的种就是菩提种。所以要下菩提种,下了菩提种,然后就要修修大乘的六度万行,这就是灌大悲水,你光是菩提种下了,没得水,没得雨露,你干啦,这个种子就死啦,死了就不会开花啦,所以这个时候呢,一方面发起菩提心,一方面就修这个六度万行。这个就是要灌大悲水啊。时常想到六道众生的可怜,他怎么样犯这个戒,怎么样堕落在轮回里头,天道的苦如何,修罗的苦如何,人道的苦如何,畜生的苦如何,恶鬼的苦如何,地狱的苦如何,要想到这些六道轮回的痛苦啊!甚至于痛哭流涕,谈到他们,就有泪水来了。你假如有无常,你在无常之后修大悲心,你就晓得我所熟的那个人啊,他也是无常,我自己也是无常,我今天劝他还不相信,我就怜悯他还没有信啊。要怜悯他,你要自己有无常心,你才晓得怜悯他。否则你们都搅在一堆,大家都是你吃酒、我吃酒,我们到那个酒吧里头去,那个酒提炼的好,最近到了这个白兰地,大家就你一杯我一杯,那么就无常心没有得,这个灌大悲水是假的。同样的有出离,你才有大悲心。因为一出离呢,你就晓得对这个人的悲从那里来的,他就是贪着在那里不出离,因为他不出离,所以他可怜。所以你假如没有出离心,你并不能看到他可怜之处,你还以为和你这个恶习惯相同,两个合起来搅才对,那个是没得出离心,没有真正大悲。戒律是一样的,所以要有戒,特别是菩提心戒,你假使有菩提心戒、菩萨戒,就处处都是与大悲有关系,你有这个菩提心戒然后才有大悲水出来,你有菩萨戒,然后你就帮他们真正做了事,真正的可怜他们,真正是有大悲心出来啦,所以一定要有戒律才有大悲心。至于菩提种与大悲水的关系是很容易看到。你下了种子,马上就灌水。你不能等种子死在里头,所以灌了大悲水,然后就施定力肥,普通人对于这个事情很不容易了解。他们以为你学佛很好,学佛我告诉你打坐啊,我的徒弟这个也可以坐三点钟,那个徒弟也可以坐四点钟,他们都有境界啊,看到什么光,看到什么魔鬼,很多功德啊,来来,我告诉你啊!这个都是不发无常心而施定力肥,这是没得什么用处啊!因为懂得无常的人,他就有真正求定的动机,他为什么要打坐呢,他并不是说要成仙成佛,或者做什么呀,或这要发生什么功德,而是为什么呢?而是晓得人的无常,做的这些世界上的事是白白的做了的,不管你赚了很多钱,不管你升了好高的官,死一来了就没有了。所以结果当了皇帝的人都还是要求打坐啊,所以秦始皇都还有求长寿之说,所以你假如没有无常心,你那个定是随随便便的,所以很多人学佛,一开始就打坐,结果今天搞一点子,明天搞一点子,结果一爆十寒,根本就不能发生什么效力。说起来他依道教修了好多年数,以佛法修定修的好多年数了,事实上定这个东西是有相续性的,有相续啦,他那个定就有作用,你不相续啦,一爆十寒,也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施定力肥,一定要能够出离世间的常,要懂得无常,那就怕死就一定打坐,就不散乱。一出离了呢,就有长期的时间修定。有很多人认为修定,我们作就是了。那个又成了佛?那个又成了仙?他就没有这个决心来修定,他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习定,所以要出离,不出离的人他就没有时间去修这个定。先要修定而不出离,也有这种人啊,他一方面很想习定,很想成就。今天这个定怎么样好,明天可能更好。但是啊,结果呢,噢,今天还有这个事情没有做,明天还有那个事情没有做,这一来呢,他就矛盾了,他一方面要求马上得到很好的定,一方面呢有还是要做他的事情,这样的人,定还没有修到,就疯狂啦。有这样的人,他急于要得定,而事实上他又没有出离,他没有这个长期可以修,结果一方面,在没有出离以前,还有世间上的贪欲的鞭策,一方面在这边又想这个定没有搅好。结果这个脑筋就稀乱啦,就有这种矛盾啦,矛盾愈积愈多,他就发狂啦。所以很多习定的人,他定还没有修到,他就早就吃了打坐的亏啦。好比师父说定上你不要打妄想,你真正出离的人,他的妄想就少一点啦,你为什么有这么多妄想?就是因为你不出离,就有妄想啊,你为什么有魔障呢?因为你不守戒,就有魔障啊。有魔障就有鬼怪来找你,有鬼怪找你,你就要发狂或者有病痛啊。甚至于已经打坐坐了很多年数的,有很好的成绩的,搞一下犯戒的时候,他那个魔鬼一来啦,就把他搞出大病来,或者甚至于发狂或死的都有。所以施定力肥还是守戒律要好。有菩提心呢?你这个人一有菩提心,天龙八部就护持你,因为有天龙八部护持你,有很多定上的小魔障你自己根本还没有发现,他就帮你制止了,那就很顺利的定力就成功了。你如果没有菩提心呢,我的习定不过是求点境界啊,放点什么光啊,或者有点什么小神通啊,使人家喜欢我啊,怎么样敬佩我或者说我好。这一来呢。这些魔鬼就乘这些机会就进来啦,天龙八部因为你没得菩提心,他就不护持你。你没得大悲心呢,也就不行啊,因为天龙八部要看到你对于众生很怜悯哪,然后他就怜悯你呀,他就晓得你是个好人,把你如果护持的好,定力发生感应出来,对于全世界的众生都有好处啊。所以,他就更加护持你啊。自己有菩提心,又有天龙八部护持,又是没犯戒,又已经出离啦,又怕无常,这种人的定是一定就好的呀。什么这也窍,那也窍,天天讲的就是这个窍;我们这个道家有个千金不换的窍,你得到这个窍,你就可以成功,这个窍只有我知道。结果大家都受这个骗,受了骗还是不成。假如那个人哪,他也想骗人,结果这上面的前行都不成功,所以他那个定是一定不会好的。我们很多人都是教人习定的,夏老师是很好的人,他也教人修定,我说,你不修定还好些,他们听了都觉得很怪呀。开智慧花啦,如果有这个定力肥了,那当然是会开智慧花。为什么这个时候才能开智慧花呢?因为他这个定力好啊,他就由定发慧了,那是一定的情形,同时这个智慧呢,他是不贪,因为有菩提心他就无我了,他就不存我见,因为没得我见,他就没得“利令智昏’啊。这个人就是利令智昏哪,他蠢哪,他为什么蠢呢?他智昏了,他才蠢嘛,他为什么智昏呢?他因为想图利嘛!他如果有菩提种啊,他有大悲水,他就不为私利啦,他一不为私利,他的智慧就开了;他定力一好,智慧就开了。智慧一开就成佛了。有悲心有智慧,结果当然是成佛,结佛陀果啊。所以这里头这个因果明明显显啊。同时从我们这个原则上,由小乘进修大乘,大乘要能够即身成佛,就要进修密乘,这里头就有这个次第。每一个次第里头,各有他的次第,就光是讲这个五种菩提心,还有一定的次第,你假如没得愿菩提心,你根本就没有因嘛,就没得因子啊。有愿菩提心,然后依照我们自己的愿去行这个现行以达到我这个愿,这个行就跟到来啦,但是达到这个愿要行,又要了知我这个行愿都是为他,不是为自己,然后就应该要有这个胜义菩提心,这个空性哪,胜义菩提心在愿、行之后就控制这个愿、行,就不是生天而是生这个佛种啊。生天的,他的愿当然是好愿,行也是好行,但是他有这个我执在里头,自己愿意做,所以他有两重执着:一重执我,一重执善。善也执,我也执,结果他就不能达到这个胜义菩提心。要达到胜义菩提心,然后这个愿就是真正的菩提愿,行呢,就是真正的菩提行,都是向佛的这方面走,不是向天的方向走。胜义菩提心控制这个愿行,不为我自己而是为这个佛,而是为利他,所以要有胜义菩提心。(待续)
胜义菩提心来了,然后才知道这个胜义菩提心里头就有这个三摩地菩提心,因为这个三摩地菩提心能使菩提心空空的愿、无我的愿发生实际上的力量。他所以要加入五大的关系,加入月轮代表世俗菩提心,加入杵就是胜义菩提心。两个合起来,在三摩地里头要完成这个事情,就不光是抽象的愿,而是有实际上的行为。使抽象的愿成一个具体的量,成为具体的力量,所以要有三摩地菩提心。但是他还是缺了一些红、白菩提心,不完美。或者缺了红菩提,或者缺了白菩提,为了使红白菩提心都完美而且加上空性,然后才能成就这个即身成佛的滚打菩提心。在此表上滚打菩提心正对着七大瑜伽,就晓得这里头有五大还有见大及识大,有七大呀。胜义菩提心里头就没有五大啊,三摩地菩提心就有五大,有愿力,但是他没有证量,他没有经过三摩地的训练,他办不到啊,他经过这个三摩地菩提,然后由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有这个具体的本钱,然后才能够求他如何圆满这个红白菩提心。所以照五种菩提心的次第来讲啊,他是要有个前后次第。现在有人说,我也想有滚打菩提心,但是我就不发这个愿,我也不晓得发这个愿,我就以诸佛之愿为愿,这就不行了。诸佛之愿由他们自己去达到,又关系你什么呢?你自己的愿都没得,你那里能成佛啊!因为这个成佛的有化身佛、报身佛、法身佛、体性身佛、大乐智慧身佛,而所有的这些佛里头,凡是属于法身的就是性空啊,属于报身、化身都是为利他啊。要利他而你根本修行的时候就不发心,没有什么大愿,那你把什么东西利他呢?你没有这个利他的愿,你又怎么能够根据这个愿来成就这个佛果呢?一切诸佛,他们成法身佛都是相等的,药师如来佛他也是法身佛,阿弥陀佛他也是法身佛,他们两个不同的在哪里?就是发愿的不同啊。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什么要我们(以下四句 字迹不清楚)有两个牧童,和一个修破瓦的大德开玩笑。大家都说只要是他修的破瓦都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他们两个小孩子就怀疑真有这个事,我们骗他一下看,所以一个装死,一个就跑去报告那个大德。他说:“请你修破瓦,我有个同伴死了,请送他到西方去。”那位大德有这样力量的人,他当然有神通,知道小孩是骗他的,他就答应了,一修法,装死的就真死了,那个报告的牧童就哭起来叩头忏悔,大德才把死去的救回来,告诫他们以后不可开玩笑。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教人往生,但是阿弥陀佛不一定是要求早去,也可以求多活在这个世界上,代阿弥陀佛做事。药师佛则是治众病,甚至求生儿育女。他有十二个愿,就有十二尊药叉护持这些愿。火供烧十二个椰子就是赞他的十二大愿,我们现在不能说他们这么多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好愿他们都发完了,所以我就发他们这些愿,这个不行啊,一个时期是一个发愿的机会嘛,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可发愿的东西还多嘛,比他们还多些嘛,所以应该要努力,自己好好的根据佛菩萨的志愿就我们现前的环境,自己发出各个特别的愿出来这是很要紧!这是我从这个修行前后次第来说,已经把这个东西都详细讲啦。
第四呢,罗列小、大、密三乘重要的行程。所以你们以为既是这个样子,佛法的整个的系统,是有这些原则,整个的原则里头,他们前后有这样严格的次第,那么究竟有那些事情要做呢?请你开一个路单子,这个整个的表就是一个路单子,从小乘到大乘到密乘。那么你们就问,小乘说呢,也可以即身成罗汉,有佛在世的时候,就可以,就很容易。那么大乘说呢,要三大阿僧袛劫。密乘说呢,就即生可以成佛。你这个路单子一开出来你到底要我走好多天数啊?哈哈哈!要走好多天数才走得到啊?你包得我走到?象张澄基他要我保他二十五年成佛啊,哈哈,所以我要不成佛,他可以责备我,哈哈,所以我的这个张澄基佛啊,他有他的规矩,我是没有法子的,虽说他对我很爱护啊,并且他并不是坏人,所以我对他只好抱歉。但是,总归有这个道理,要晓得如何从小乘赶快到大乘,又晓得如何由大乘三大阿僧袛劫,赶快缩短到密乘,因为我们这个路单是开到那里打止呢,是开到即生成佛啊。即生成佛是我们的目的,但是这个里头又说三大阿僧袛劫,又说十六生,又说一生成佛,你这个路单到底要好多天数呢?你现在说我们的总目的是要即生成佛,但是这个总目的的即生成佛里头有大乘的三大阿僧袛劫,你到底如何去缩短呢?要懂得这个问题,很要紧的,你不能说你一灌了顶,师父说:“我可以使你即生成佛。”书上也是说可以即生成佛,但是事实上又没有看到你成佛。你二十五年还是个现样,难怪人要说你的坏话,他就有怀疑了。真正修的好的人,有很多即生成佛的。印度即生成佛的不消说很多,西藏即生成佛的也有,中国即生成佛的也有。那么要如何才能够使你这个路单可以缩短来呢?譬如你打个飞机票硬是说我到你那里四点钟,我要到纽约,纽约是个总目的,然而你这趟纽约头一站添油的时候在那里添?第二站又经过好多时间,第三站又经过好多时间,有一定的啊,不是假的。不是说飞机公司吹牛,噢,我们打了这个票你一定会到,不管你坐到那里了事。这个不是坐的问题,有很多要做的问题,那么你如何?所以先要懂这个道理,如何使显教的三大阿僧袛劫在密乘里头可以缩短到一生成就。我现在要介绍这个道理使你们有信心。成佛所有条件是什么呢?他是有菩提心、有智慧、有功德、有神通,有佛的智慧与佛的悲心。五智四悲,都要有,那么究竟密宗里头是不是有一个方法把这个悲心就赶快的放大能够圆满这个三大阿僧袛劫的菩萨的悲心呢?那么究竟要如何使佛的这个五智的功德又在你这一生的修持里头显出来呢?你假如五智的功德显不出来,四种悲心不能具备,你如何能说你是成佛呢?所以这个里头并不是没得道理。不过可惜有很多修密宗的人,他自己也没有经验,他连这个道理也讲不出来呀。他为什么三大阿僧袛劫的事情即生可以成佛啊?!你说理论高嘛,华严经的理论比我们还高,他说从初始发心马上就可以成佛,不管是不是一心,见性不见性。他因为这个东西是圆的,所以一滴水到海里头,就不管你是长江也好,黄河也好,珠江也好,一滴水到了海里头这一滴水就与全海水一样的,所以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呢,他们这个圆教里头讲的理论也是即生成佛啊,究竟他们这些成佛了没有呢?就不行啊,佛菩萨说过你如果照这个初地二地……十地乃至十二地成佛止,那么你就一定要三大阿僧袛劫,所以先要懂得五道十地呀,他到底是经过一些什么道路啊,这个票是怎么打法呀。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这就是五道,由这些见道开始,就是初地乃至二地三地,乃至十地然后等觉妙觉,所以啊,五道十地里头啊,你如何在密宗里头缩短了呢?现在我只简单的讲,因为一细讲啊,这个题目都可以讲好几天。五道里头,资粮、加行 要一大阿僧袛劫。从初地见道、二地到七地修道,是二大阿僧袛劫。无学道是从八地到成佛,这就是三大阿僧袛劫。因此先把头一个,资粮加行两道,如何把一大阿僧袛劫的事可以在我们三、四年就可以满,因为修四加行,顶多三、四年,四、五年就可以修满,就算五年吧。资粮加行,他为什么一个阿僧袛劫的事情能够五年就可以圆满拟?这个主要原因呢,第一,密宗他有个灌顶的作用,灌顶是果位方便不同啊,所谓果位方便不同于那一个呢?譬如一个就是生在帝王家,他是太子,一个生在贫苦人家他要当兵,于是乎这个当兵的,他是一大阿僧袛劫怎么当法呢?他由初当兵受许多苦,然后当班长,班长就变排长,排长到连长、营长、团长,团长再升军长乃至大元帅。之后,他有没有资格当皇帝也不知道。至于这个太子一生下来就哇哇叫是一样的,然而他已经就把太子的衣服穿起了,大家都说将来他是皇帝。他并不要受过怎么样的苦的,第一就是灌顶殊胜啊。所以果位的方便是灌顶殊胜啊,灌顶如何殊胜呢?
因为这个成佛的佛菩萨的经验自己说啊,他说我要成佛的时候有千千万万的空行母都鼓舞啊、都唱歌、跳舞来庆祝我成功啊,就谓之光明大灌顶。这个光明大灌顶一来,我当时就成佛啦。所以现在的灌顶就仿照他果位的方便,就给你一个同样的东西,那么假如你的师父是确确实实有功德的人,那就不同啦。那个莫讲一大阿僧袛劫,就是三大、四大阿僧袛劫都可以使你很快的成就,有一得灌就证到六地的,毕哇巴祖师就是这个样子。譬如现在你们大家都在修四加行、大礼拜、供曼达,这些方便都比普通修净土宗的方便不同啊。修净土宗的方便,他点一根香叩个头,这样他就了事了。他这个受过密宗灌顶之后也点一根香就可以作很多香的观,他一个头叩下去,他不光只是一个师父释迦牟尼佛了事,其余的都在,上师本尊空行母都要缘想啊,所以这个五株图只有密宗才有啊,五株图显教就没有啊,五株图其实就是五枝树图,上师、本尊,然后空行,然后护法,这是个境树,然后左边小乘的比丘大乘的菩萨,右边呢,又是小乘三藏大乘三藏,相宗或者性宗,所有的法都集中啦,所有的佛菩萨都集中啦,所以一礼就整个的都礼了,整个的三宝都礼了,因此他的资粮、加行就很快圆满了。譬如供曼达,一个曼达捧起来,不光是供养了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而且供他的空行母,并且观想一个曼达就变五个,五个变很多很多 ,就是几何级数一样的堆上去、堆上去,就是一个曼达就变得好多啊,何况你还是供十万次啊,因为你供十万次这种曼达,你福报就增长了,你福报增长所以加行就易得圆满了。这是头一个阿僧袛劫没有问题吧。现在这第二个阿僧袛劫就要见道啦,你如何见道的这么快呢?人家要等第二个阿僧袛劫才见道,你的见道就马上可以见道是什么道理呢?这个也就是因为这个上师啊,他有这个灌顶殊胜,同时,他自己是已经见道了,并且他把见道的菩萨把他引到你身上来,人家过去所有什么三大阿僧袛劫千大阿僧袛劫百大阿僧袛劫不可说不可说阿僧袛劫的菩萨,统统把他引到你身上来了,使你的智慧千倍万倍的增长起来了,结果他就易得见道。同时所谓胜义灌顶,这个第四灌,这个胜义灌顶就是见道的问题,所以胜义灌顶一得了,就等于见道了,因为胜义灌顶所谓的胜义就是成佛的这个最后的这个究竟见解呀。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所演出来的法啊就谓之胜义,所以第四灌就是胜义灌顶。同时他来的不光是义理来的,而且光明也来了,胜义光明啊,胜义光明一显就是常寂光啊,就是常寂光土啊,他不光是见道而且是一直冲到法身啊。这个法身究竟境地,这个一证真如,一眼就看出来,所以他这个第二阿僧袛劫就这样容易圆满了。有见了道,从初地修到七地这都没有别的东西修啊,就是空性无我的东西。然而到了八地能够得到无生法忍之后,他就能够见到报身佛啊,不光是得这个上师的加持,报身佛自己就要加持他,所以由八地到成佛第三大阿僧袛劫更易得圆满,所以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行程。现在假若我们假象的话,譬如这个消灾延寿药师佛他也没有到过我们娑婆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到过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假如对阿弥陀佛说,你莫以为我们不能走啊,没得神通足啊,我们有一个航空公司,他一张票一打呀,可以走很多万里路,一张票就来啦,啊,还有这个事情?哈哈,他一定怀疑。我们把佛当作普通人说了,其实是可以的。就人对人说,我假如到乡下找个乡巴佬,没有听过这些话的人,我说:“我要到美国,美国这个世界在我们这个底下。”“噢!我们底下不会落下去?你还要反过来,你那里能飞的这么快啊?”他就不相信,现在美国有五十多个资本家,他们一百块钱的票子可以一铺铺到全地球啊,铺满全地球,所以他是资本家。其实那个又去铺呢?但是这个不是假的。他们叫会计师计算一张票子好长,地球是好长、好宽,一算起来不过是这么多的票子,那么这些票子他是银行里头已经存有的,那么当然是摆的满啦,你并不要自己去摆啊,所以经过会计师一证明啦,就靠得住啦。报身佛的加持,硬是报身佛他自己加持的,八地的人他可以看得到,可以同他说话,可以同他以心传心,我们对于上师不光是看他的报身佛,所有的金刚大总持就是他啊,他是五方佛的师父啊,不但是见到报身佛而且是见到报身佛的师父啊。所以你们不要笑,以为现在我们还是找报身佛,其实我们的师父啊,要把他看成比报身佛还大啊。好比金刚持,就是五方佛的师父啊,普贤王如来就是五方佛的师父。所以缩短行程这个道理,从这里就可以大致知道啦。这个东西明了之后,然后你就自己啊,我们不要看这个表啊,看我们自己,我们这个脚跟站在什么地方,究竟在那天才到了这个所谓等觉妙觉的地位,相隔有好远?脚步站在什么地方?那么你就自己检讨你究竟修了些什么东西?你如果修了这个就是这个底下,你自己就看得到啊,你没有修,你说你到了是不行啊,就是修了,到不到还是个问题,因为你是在试啊,你只是试一试而已,因为要晓得现在的实地情形,然后你才晓得将来的功夫应该要怎么做啊,因为你晓得现在的实地情形在这个地方,然后你才晓得与佛地究竟差好远啦,然后你才晓得要怎么努力才赶得到啊,剩下就是介绍些书啊,假如对中国人介绍的书还要少许不同一点,这个大致的就向你们谈了啦,以后要补足的东西当然很多,你们随时可以问啊。
依表检讨自己,策励修行进阶
第三讲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