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68阅读
  • 0回复

唐代公主的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化乙散人
 
发帖
47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18
唐代公主的入道


唐代王建《唐昌观玉蕊花》诗云:“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玉明。”女冠亦称女黄冠,又称女冠子,即女道士。至宋微宗时,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①唐代女冠可区分为修真女冠及宫观女冠两类,后者即专指公主女冠。自高祖至昭宗,唐代公主总计二百一十位。②其中入道者有十二位。

一、入道风气之形成
宫观女冠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大体与唐代皇室对道教的态度相一致,从《新唐书》卷八十三《诸帝公主列传》可以发现,李唐皇室对道教的崇奉是影响公主入道的关键。一般而言,道教在唐代是始终为皇室所尊奉的。李唐皇室之所以支持道教,一来因为道教教主老子姓李,李唐皇室遂加以攀附,自谓老子后裔。二来因道士能制丹药,可以满足一般人祈求长生的心理。唐代皇帝喜食丹药者不乏其人。此外,道家超逸不拘之习亦颇合深受胡化的唐皇室的喜好。
唐高祖对佛道都不感兴趣,但也曾谒终南山的老子庙。太宗时,佛道均流行,而道教比较盛行,当时道士女冠的法定地位在僧尼之上。高宗乾封二年(667年),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地位益隆。至玄宗,又提倡道教,一度命道士冠隶属于宗正寺,把他们视为宗室。又设祟玄学,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兼任,并领两京玄元宫及道院。此时道教进入鼎盛时代。纵观整个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似以佛教略占优势。但道教与唐皇室具有微妙的关系,这使它在唐代社会一直颇具影响。陈寅恪先生以为道教在唐代诸帝心目中,具有本宗的情谊。唐高祖李渊得天下,其能名应图录,应谶为王,确有得益于道教老子。③因而在道、佛先后这一问题上,基于本家的立场,唐代常常持道先佛后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唐帝对道教所具有的同宗意识。睿宗在《令西域、昌隆入道制》中,明确指出“元元皇帝,联之始祖,无为所庇,不亦远乎”。元元皇帝就是老子。道教既与唐皇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唐代祟道风气之盛就不足为奇了。
唐代公主的入道,正标志着唐代诸帝的崇道与道教内部逐渐形成的制度,相互呼应。高祖、太宗两朝,还不见有公主入道的记载,至高宗,公主入道始兴,它成为公主舍离俗世,遁入另一方外世界的途径。整个唐代,先生有公主入道,究其原因,其中自有道教所持具的宗教情操,使一些贵主从中获得解脱,度世的理想与愿望。出家入道与舍家为尼,在唐代具有不同意义,这亦因为道教独有的探求不死的特质,让入道者得到另一种关怀。公主贵为天子之女,身份尊祟,公主选择入道,在民间掀起入道风气,而公主养尊处优的闲适入道,生活,也不同于民间道士的苦修清冷,它使女冠生活成为唐代的一种时髦。
太平公主一度入道,这是已知最早的公主入道之例。而睿宗第九、十女出家,号金仙、玉真,则是公主入道的最正式记录。而后风气一开,公主曾为女冠者凡有十六位:万安公主,天宝时入道;楚国公主,兴元元年(784)请为道士,赐名上善;华阳公主,大历七年(772)以病丐为道士,号琼华真人;文安公主,丐为道士;浔阳公主,大和十二年(829)与平恩、邵阳公主并为道士;永嘉公主,为道士;永安公主,大和中丐为道士;义昌公主,为道士,乾符四年(877)诏还南内;安康公主,与义昌公主同为道士。
此外,据《唐会要》载:天宝六载,“新昌公主因附马萧街亡,奏清度为女冠”;天宝七载,“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观”。

二、公主入道原因
唐代公主的入道动机,简而言之,可归纳为慕道、追福、延命以及夫死舍家与避世借口等。这些都与宗教意识的皈依强度有关。慕道是较积极的向道动机,追福则具有还愿、祈福的现实利益,至于因病延生或夫死出家,则是视道教为祈求、逃避的目的地,略显消极。
公主出家的因缘,基本上与修真女冠的动机相同,只是由于公主异于常人的身份,才使其入道别有意趣。道教的本质,基本上以神仙不死为核心,它具有关怀他界,却又不完全舍离现世的特质。而公主既不能完全舍弃贵主出身及特权,又不愿真实地度过其修真生涯,与其它宗教相比,道教最适宜于公主,而以公主为主体的宫观女冠就成为特殊的女冠形象,她们有别于修真女冠,也异于鱼玄机等风流女冠。
其一,慕道。
在入道动机中,慕道之所以具有较纯正的宗教意识,是因为其涉及非世俗的,将宗教作为终极关怀的解脱之道,这是修真,学道者强烈的舍家,舍离俗世的意愿。道教在六朝社会中既已逐渐形成其风格,至唐代所受的崇奉,更将其提升为方外世界的典型。道家思想落实于现世,终于从道士生活中得到奇特发展,道家老庄与宗教道教在此合而为一。唐睿宗曾强调金仙,玉真的入道,是性情上的“性安虚白,神融饺昧”。徐娇撰《金仙长公主神道碑铭》,王缙撰《玉真公主墓志》,说明金仙公主幼时,既已慕道,而金仙公主之号是入道时所称;玉真公主法号无上,天宝中更赐号“持盈”。天宝时道士蔡玮所撰《玉真公主受道灵坛样应纪》说明公主年十二,景云之初始受道于括苍罗浮真人越国叶公,后又朝渴王屋山,所署仙格为“玉真万华真人”,天宝初正式入道,曾居王屋山仙人台下的灵都观,冬游夏处,将甘年。
其二,追福。
追福的祈求功德动机,仍有待证实,不过唐代公主的入道,则确实具有追福的意义。太平公主就是武后为荣国夫人死而度其为道土,“以幸冥福”,并将杨氏建宅于咸亨元年(670)置为太清观;睿宗在入道制中,也强调西城,昌隆公主入道,是“奉为天皇天后”,即是为高宗,武后祈福。公主入道是一种祈福,在唐代舍宅立观或置观,也是追、福。对此《唐会要》载有三条:一是吴天观,贞观初为高宗宅,显庆元年(历6)“为太宗追福,遂立为观”;二是昭成观,是将太清观移于大业坊,开元二十七年(739),“为昭成皇后追福”改为今名;三是宗道观,本为兴信公主宅,卖与剑南节度使郭英义,其后人官,大历二十年(777),“为华阳公主追福,立为观”。此外,《代宗实录》也载乾元观,本马鳞宅,大历十三年,代宗“以追远之福,上资历宗。”追福一事,可以公主入道,或立观行之。与为尼,立寺相比,二者都有多建功德,祈求福祥之意。
其三,神仙不死。
道教所有的探求不死的神仙思想,以及道家精于本草学的能力,也是诱使公主入道的理由。玉真公主所说“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就是舍弃世俗,强调延命。这正表现道教养生的特质。延生不死是奉道,学仙者的一大愿望,因而有病想借道教的养生术,改善其身体,也同属延生意愿。华阳公主就是在大历七年,“以病丐为道土”的。由此可注意平思、邵阳二公主入道,却又早薨,应与病而入道有关。
唐代诸公主中早薨之例,颇有道教因缘。玄宗上仙公主早衰,张九龄撰有《贺上仙公主灵应状》,玄宗亦有《答张九龄贺上仙公主灵应批》。状中所说“特禀清虚,薄于滋味,素含真气”及尸解,灵解等灵应现象,都有些奇特。此外怀思公主“早薨,葬筑台,号登真”,所追封的上仙,登真等名号,似与道教颇有渊源。代宗诸女中,亦有些情形。如早衰追封的灵仙公主,真定公主,玉虚公主。在《追封玉虚公主制》中,有言其“承夙烈之风,悟道家之真录”,因而赐以灵仙之号。
其四,避世。
公主入道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夫死,不愿再嫁,乃选择入道,作为解脱世事的方式。新昌公主因附马萧衡亡,遂奏请度为道士。长庆初,永安公主许嫁回鹘保义可汗,会可汗死,止不行。大和中,丐为道土。另有楚国公主,曾下嫁吴澄江,至兴元元年,请为道士。永穆公主。玄宗长女,下嫁王繇,史书虽未说是入道,但《唐会要》说是出家舍宅。以上公主的入道具有一共同点:均为婚姻变故而出家。
要之,公主入道的动机,无论是慕道、追福或养生、清修,均具有道教的特殊意义。当然,入道亦有其他特别原因。杨贵妃之入道,虽云“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然属障眼法。

三、公主的立观
在道教制度史上,唐朝是其建立规模的阶段。这一时期综合了六朝的宫观建设,并将其组织化,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中。据《大唐六典》卷四统计,开元时,天下宫观凡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其中道士所住一千一百三十七所,女观所住五百五十所。而《新唐书·百官志》则云女冠所住达九百八十八所。这显示开元时,女冠制度已颇具规模。
诸公主既是舍家入道,就需要在帝苑之外,另外营建宫观,宫观建设因而成为道教史上的大事。道教官观在唐以前只有初步发展,大规模的修道置观至唐始兴。据清代徐松所撰《唐两京城坊考》载,两京中宫观约有五十五所,其中长安约四十三所,余在洛阳。长安著名的女冠观凡有太平观(在大业坊)、咸宜观(在亲仁坊)、金仙观(在辅兴坊)、玉真观(在辅兴坊)、三洞观、万安观、宗亲观、新昌观、开元观、昭成观、九华观、元真观、玉芸观。可见,仅长安城中,与公主有关的官观就有十余所,自能容纳相当数目的女冠。长安,洛阳两京为贵主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入道所立宫观也集中于此,这是宫观女冠观的一大特色。公主立观在当时是一创举,立观工程浩大,颇引时人非议。

四、公主的官观生活
公主入道以后的宫观生活,涉及道观的经济来源问题。玉真公主舍家意愿极为坚决,称不愿叨主第,食租赋,且愿去公主号,罢邑司。但出家公主势必面临实际生活的问题。尤其官观女冠装饰考究。晚唐李群玉《玉真观》云“高情玉女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全唐诗》录有小注一条:“公主玉叶冠,时人莫计其价”。此外,公主其他的日常所需,尤其举行斋醮,庞大的排场需要豪华的道场,盛壮的女乐,凡此均需固定的经费以支付。以延命为目的的宫观女冠,其实需诸多条件配合,才能实现养生成仙的理想。宫观的营造、设备、日常所需,对于不事生产的公主而言,必要朝廷按期封赏,方能维持宫观运转。
公主受封赏,本为历朝常例。玄宗朝道教政策的确立,使封赏亦含新意。《新唐书·诸公主传》中有一则极有意思的《开元新制》:“长公主封户二千……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今。”不嫁在公主生活中,本属特殊状况:如重病,夫死。但在唐朝帝室中则有舍家为道的情况,在这情形下,公主仍享有封赏,此自是解决了宫观的经济问题,让宫观女冠也能维持体面的出家生活,这与真正舍弃世俗之欲,隐居山林的修真女冠截然不同。
唐代公主的舍家入道,不仅开前朝风尚,就是以后历朝,鲜此风气,唐代宫观女冠是道教制度史上的特例。因此而衍生的官观文化对唐代文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①《宋史·徽宗纪四》
②《新唐书》卷入三《公主传》,《唐会要》卷六公主
③《唐会要》卷五十尊崇道教
堕肢体 黜聪明 离形去智 同于大通 仙学网:http://www.xianxue.or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