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园认识一群拳友。这些拳友每天早上见面后边活动筋骨边家长里短的聊上几句,然后排列整齐练上几趟。但观其言行,无论练拳时间长短,大家都还在讨论动作是否标准、动作间怎么衔接诸如此类的问题,偶有言及气感气动已被看作是个中高手。更有甚者,感冒发烧吃药理疗也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常态。当与其言及混元气成球、身内身外太极、内劲飘起等则已认为是神谈。感知先人所传形神兼备之学知道的已经很少了。其中有拳友问如何做到内劲飘起。告知说如果按现在的方法练拳,假以时日动作可以象体操运动员一样优美舒展,然而要体证到形神兼备、内劲荡然的境界,一般需要从站桩入手。君不闻俗语“百练不如一站”之说即为此理。
百练不如一站,站的目的是什么?拳谚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里的气是指元气、真气。则站的目的就是要练出这一口气,练出精气神。但你要知道,作为常人来说,人运动过后一般都会感到累,即人的运动是一个损耗精气神的过程,叫劳神。所以人白天运动,通过运动消耗掉精气神,到了晚上就犯困。然后通过睡眠,睡眠中形静了,则精气神也就活动起来,来达到补充精气神的目的。因此形的动与精气神的动很难做到同时。另一方面,因为实虚互化,身形运动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到精气神代谢能力的提高,身形的运动与精气神的动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过程。所以一般来说热爱运动的人比不爱运动的人要健康活力一些。
因此现在你来练号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内家拳,则就要练出内家拳形神兼备、形神俱动的效果。即练拳的过程就是在补充精气神,并不一定非要到晚上去,要变被动为主动,练完后要精神抖擞清醒透爽不觉着累。这才叫顺则凡,逆则仙。如果练不出这个效果,你练拳就与跑步打球无异,也就辜负了内家拳这个名头。而根据上一段的分析,作为常人来说要同时做到形动与神动不太容易。则先哲圣贤在创拳时就想到了站桩这一招,希望能在站桩的过程中让你的神主动的动起来,做到正气内存。因为你往那一站,形就静止了。然后你眼一闭,或轻合眼,也就对外在的一切影像不再关注。这个时候你凝神静虑,把心收摄过来,通过精神内守来关注你身体里的动静(其实说关注也不对,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意识注意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正如《道德经》所言“熟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身体里精气神的那一套系统也就慢慢的启动,经络里的元气运动也就会慢慢的加速。久而久之在站桩的过程中由于真气运动的加剧,也就会出现冷、热、酸、麻、胀、痛、凉、温、腿抖手抖等各种感觉。即此时你的神已经能够主动的动起来。
因为人的身形与经络是一一对应的,即人的某一身形状态约定了一种气机的运行方式,所以在站桩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定式。根据门派的不同,这些定式也不尽相同,具体跟创拳者对经络的整体运行认知及希望所能练出的效果有关。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一系列定式的训练,能够使得经络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由于元气在经络里的快速有序化运行,则会如电子的定向运动产生出电磁力一样,人身上也会生发出内扩外绷的力道、飘手劲等。
在神已经能够主动运动的情况下,这个时候你再来打套路,则此时你已经是神与形俱,挥洒之时身形的动作与体内的经络运行相互勾连,如环无端,莫知所指,而达浑然无我之境。至此也才能体证出内家拳的以虚无为本,其所锻炼神气二者而已的含义。
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在近期的禅道养生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一字桩的重要性。所谓一字桩即如军人站岗一样,但两脚是并扰平行的。这一顶天立地的姿势约定的是一种无极状态,即全身经络按太极模式运行而又阴阳平衡。而且由于禅道养生教学特点的不同,学员是在身上太极设位后再进行训练,因此也就直接越过了一般的气动阶段,而直接进入到体内体外经络整体有序化运行的训练中,因此也就很快体证到了虚灵顶劲、身内身外暗劲奔涌的状态。也有些学员在开始训练时会感到身体会随着体外太极的运行产生晃动、站立不稳的感觉。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三周天旋转中,身上的球是晃动的,如水桶下边有眼漏水,桶中的水是晃动旋转着往下走。人一样,头上能量下来,如漏斗状是晃动的。同时学者没有站在太极的中间,认为肉身与身外太极是两个东西,没有合二为一。即没有做到天人合一,还停留在人天各一的认知层次,也就跟着太极晃动起来。当此之时,只要凝神静虑,沉心一步,自动站在太极的中心点上,则也就不会再晃动了。
百练不如一站说明了站桩的重要性。但同时你要知道,并不是说站桩比练动作好。如果你能够找到一套在动作中启动精气神运动的方法,则也就不必要经过站桩的训练了。同时,从动静的角度来看,站桩是形静而神动,而形神俱动才是练拳所要达到的境界。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站与练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互相促进、演化。在禅道养生的修习中,由于面授条件的限制,也就没有强调套路,而以正形正心为修习第一要义。我们要求的是在举手投足中皆能做到形神俱动,形神兼备,符合道法自运的法度。
禅道养生:http://www.chandao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