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58阅读
  • 0回复

成玄英的身份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化乙散人
 
发帖
47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12
成玄英的身份考

恒毓(博士)


  【摘要】  一般认为唐代成玄英的身份是道教的道士,然而本文则旨在说明成玄英不是道士,而是道家在唐代的一个代表人物。本文的潜在依据是作者在《论道家道教》一文中对道家、道教的界定,逻辑依据是本文所提供的若干历史线索。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成玄英


  中国唐代的成玄英(约601-690年)是这几年才在中国得到重视的热门人物之一,从得到重视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普遍将其视为是唐代道教的重要人物。比如,1998年第3期《世界宗教研究》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成玄英的无心论》的论文就认为,成玄英是“唐初著名道教学者”[1],他的无心论反映的是道教的心性学。如果成玄英真的是道教学者,那么毫无疑问,透过成玄英的无心论的确也应当“可以窥视初唐道教心性学,并由此探索道教心性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2]。

  然而,对于此种看法,本人不敢认同。这是因为,成玄英到底是不是道教学者尚在两可之间,如果他不是道教学者,就不可能透过他的心性学来把握初唐的道教心性学。

  事实上,根据我的理解,成玄英应是道家人物而不是道教宗匠。本人的根据主要有三点:第一,道教中没有成玄英的位置;第二,成玄英本人不一定有道教信仰;第三,《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过成玄英,1980年以前中国出版的书籍中也很难见到“成玄英”这三个字。

  关于第一点,在香港《道教文化资料库》所列的历代道教先哲和高道中,方方面面都列举了,就是没有成玄英。[3]我想,这不应是疏忽,成玄英是不是道教大家,道教自己是最清楚的,任何形式的学术证明都不可能让道教承认他,这就好像佛教中不会有熊十力的位置一样。至于说他对道教的理论贡献,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他本身就不是道教的天师。这一点,徐兆仁《道教与超越》等有关道教理论的专著都没有给成玄英留下一席之地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成玄英的著作主要是对《老子》、《庄子》所作的注疏。[4]他的《庄子疏》虽然被《正统道藏》[5]所收录,但这并不能说明成玄英就是道教人物。这是因为,《道藏》所收录的不仅仅是道教的典籍,也有许多原本不是道教的作品,而那些不是道教的作品之所以被收录,是因为它们同道教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对于《道藏》的这一特点,元朝《道藏尊经历代纲目》就指出:“儒书、医书、阴阳、卜筮,诸子百家皆与焉。”《道藏》实际上什么都收,这当然要遭到佛教和儒家的反对。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道藏目录详注》提要中对此大加攻击也就不足为奇了。[6]当然,这种情况在佛教中也大量存在。比如,梁朝僧祐法师的《弘明集》被收录在《大正藏》第52册,而《弘明集》中的不少作品就是反对佛教的儒家或道教人物的作品。对于那些作品,我们难道能因为它们出现在佛教的《大藏经》中就视其为佛教典籍吗?肯定不能。我想,成玄英的情况大概也属于这一类。

  关于第二点,我们的根据是,道教信仰以太上老君为道的化身和修炼的最高追求,成玄英如果真是道教学者,他就不应游离太上老君而谈道。可事实呢?我们从严灵峰辑的成玄英的《道德经开题序决义疏》[7]和《正统道藏》成玄英的《庄子疏》中很难获得这样的信仰意向。

  关于第三点,我们需要详细说明。成玄英如果真是唐代“著名”的学者或道教人士,《旧唐书》和《新唐书》不可能没有其传记。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有关他的记载只是在《旧唐书·卷第四十七》和《新唐书·卷第五十九》出现过三次,并没有专门的传记。而且,这种记载还是收录在《艺文志》和《经籍志》中。其中,《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有两处,一处说:“《老子》二卷,成玄英注。”另一处说:“《庄子疏》十二卷,成玄英撰。”当时的成玄英给人们的印象就这么多,倒是《新唐书》详细一些,但也只有一处提到他:



  道士成玄英注《老子道德经》二卷,又《开题序诀义疏》七卷,注《庄子》三十卷,《疏》十二卷。玄英,字子实,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永徽中,流郁州。书成,道王元庆遣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嵩高山人李利涉为序,唯《老子注》、《庄子疏》著录。[8]



这里值得怀疑的是,《新唐书·艺文志》所说的“道士”到底是何义?《新唐书·艺文志》为什么比《旧唐书·经籍志》的资料翔实?事实上,这里的“道士”并不确指“道教人士”,而是对道家、道教人士的统称。当然,根据我对道家、道教的考察,“道士”在汉代以来也经常指佛教的僧人。不论是道家人士、道教人士还是佛教僧人,称其为“道士”都只是取其“为道之士”[9]的意思,原本没有十分固定的所指。[10]而且,《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是将有关道家、道教的作品列为“道家”类书,甚至佛教作品也被列入“道家”类。《旧唐书·经籍志》说:“右道家一百二十五部,《老子》六十一家,《庄子》十七家,道、释诸说四十七家,凡九百六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说:“右道家类一百三十七家,七十四部,一千二百四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所说的“道家一百二十五部”中就包括了不少佛教高僧、名僧的著作,诸如唐代道宣律师的《统略净住子》、《集古今佛道论衡》等等;在《新唐书·艺文志》所说的“道家类一百三十七家”中就包括了“释氏二十五家,四十部,三百九十五卷”,诸如《释迦方志》等等。如果仅凭这些史书的字面进行理解,我们就很容易将那些佛教的高僧也当成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道士来看待:如果真是那样,问题可就复杂了。而且,《旧唐书》的成书时间要比《新唐书》早一百年左右,其间又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后者的记述为什么能够比前者详细,实在令人费解。因此,我不认为《新唐书》中有“道士成玄英”之说就可以说明成玄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道士”。

  基于上述三种理由,考虑到成玄英对《老子》与《庄子》的深刻理解与成就,我们只能将其视为道家在玄学之后的又一代表人物而无法视其为道教的学者或高道。因此,他对心性的认识也只能是道家的心性论而不可能是道教的心性论。[11]




[1] 《成玄英的无心论》(《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3期)

[2] 《成玄英的无心论》(《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3期)

[3] 香港著名道观蓬瀛仙馆主办的《道教文化资料库》列举的道教先哲是:黄帝、老子、庄子、列子、关尹、张道陵(祖天师)、魏伯阳、黄初平(黄大仙)、葛玄(葛仙翁)、葛洪、许逊(许真君)、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司马承祯、杜光庭、陈抟、王文卿、张继先(张天师)、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祖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南五祖 (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北七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张三丰、张宇初(张天师)、陆西星、王常月、娄近垣、刘一明、闵一得和近代高道陈撄宁、易心莹、岳崇岱、张恩溥(张天师)、傅圆天等。详情请通过因特网地址 http://www.taoism.org.hk/参考有关论述。其中,凡是涉及成玄英的,都是李刚教授的作品,而李刚教授一贯将成玄英看作道教的道士已是不争的事实。作者认为,李刚教授的观点仅仅反映了多数大陆学者的看法,事实上并不代表道教的立场。

[4] 其有关《老子》的注疏已不复存在,现仅存三个相关的辑校本。

[5] 这是1445年明朝正统十年所正式刊行的一种道藏。

[6] 请参看胡道静《道藏·前言》

[7] 台湾艺文印书馆《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之三

[8] 《新唐书·艺文志》

[9] 《抱朴子·内篇·明本》

[10] 详情请参看我的《论道家道教》一文。

[11] 此处,作者决无否定他人的有关研究之意,作者只是想借此说明一点,即:产生这种歧义的根源不是成玄英,而是我们如何来看待道家与道教的规定性。作者的看法是,只要这一问题不解决,类似的争论就将无休止地持续下去。有鉴于此,作者专门写了《论道家道教》,力图从根本上澄清有关问题(实际上也的确实现了这一目的)。
堕肢体 黜聪明 离形去智 同于大通 仙学网:http://www.xianxue.or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