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易者,本一炁以探索陰陽動變之規律者也。上古聖人仰觀俯察,知天地造化終始一炁之理之不可違,於是因一窮理,始作八卦,制數度,紀天行,運數追踪以明陰陽之變,立象盡意以類萬物之情,用約制博,寓天地造化之機於圖書卦畫之中,本自然之道也。
統道象理數以為言,道無不在,象無不包,理無不具,數無不行;數之融會貫通,總歸天地炁運之盈虛消長,一以終始,此義之蘊義也。
是故,欲探易之真諦者,必從一始,窮理三三。始一,則變化有所本矣;重三,則往來致其用矣。蓋一合成圓而太極圖現,三圓成體而三三數生,球體八分,十數自明。
用九六三與七四一紀天地炁運之盈虛消長,則二五八秉一闔一闢陰陽變化之權衡;九一為極而乾坤之體立,三七交會而水火之用分,四六為往來之通衢,二八作導引之先行,中樞主五,合十還真。
此河洛為數理之本,而其用在參伍錯綜,是即數之排列組合;固所以為易之演變成文,極數定象之由也。
數聯事物,文義方生;數傳信息,命義在人。寓義於數,始自大易,故易之所指者為數,而人之所貴者在明,此學易者不可不知也!
是故,執一以學易,踐一之形,演一之變,窮一之理,而易之用可明矣!
太極主理,屈一成圓,三圓成體;理源於一,三位一體,河洛主數,數始於一,八卦主象,象基於一。河洛八卦諸圖皆從太極衍來,為太極圖之不同形式表現,是皆一之所貫也;一之為變,立為對待,是即陰陽。
《素問》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一由道生,道因九成,還歸太極,此終始一炁自然之理數,統之於道也;溯其源雖至簡,窮其理則至深。
學易不從一始,則理法皆無所據,理法無據,遑論順理成章,不能順理成章,又如何識圖象之精蘊而悟周易之微辭?此《一》字之所以不識而難明也乎!
《說文》釋《一》字,曰:「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繫詞傳贊易,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兩者義理固同也。推類結字,易字之義,日月合一,,故謂一易同根,一體而易用也。明《一》即所以明易,要在通變;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而繫辭傳之言變通,一則曰「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一則曰「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前者言先天之本體,自然之道也;後者言後天之制用,人法自然也。闔闢乾坤,天地玄機,祇是對待,窮變通久,生息相應,不過往來;寰宇之內,事物運動之規律,古今不易之則也。
大易始初成圖,相傳出於羲皇之代,在未有文字之先,去今已數千餘載,其於天地日月運動之理,已備具於象數動變之中,此即繫辭傳云「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之義也。觀其成圖,卦、爻、象、數組合之嚴謹,對待往來寓義之精當,雖時至今日,固無能越其楷模,而蒼頡造字,會意象形,對待取義,悉本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