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信仰的人最多,误解的人也最多,多数人所以为的佛教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庙,那些为死人念经的僧尼,那些木鱼,那些钟声,那些。。。。就代表了佛教。所以也就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的。
其实那些只是出家人的佛教,而且还是变质流俗了的佛教。因为佛教的根本精神,几乎已被这些流俗的浪涛所吞灭了。因为佛教的信徒分在家和出家两大类。出家人的本务是修道与传道,并住持佛教,至于表达大乘入世的菩萨精神,并做佛教的外护者,却是在家的居士。
佛教所说的戒,即「诸恶莫作」,就是说恶事不可做,坏事不可做。佛教所说的律,就是「众善奉行」。戒是「诸恶莫作」,律是「众善奉行」,这两者都是相当具有积极性的。佛陀不是神,佛陀是人。因此他所制定的戒律都符合人生活的条件。
律是规律,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规律。不但每一位佛教弟子必须要遵循处事的规范,就算不是佛教的弟子,也应该要如此去做。这种规律和规范,来自道德,我们每个人对道德的修养,间接对人间其它人也都有影响。譬如我本身做一件违反规律的事情,起因只是自己的无明,起贪瞋痴所造成,然而结果不是我自己受害而已,还包括我周围的人也会波及,重点就是在这里了。所以我呼吁不必加上任何的宗教色彩,也不管有没有学佛,同时也撇开佛教的招牌,我们只是以法来说,希望各位应该要行持规范、规律,唯有如此,我们这个社会才可以得到和乐,使得人人过得快乐与轻安。所以我再次呼吁大家:能实时行持这种规律,是每一位佛教徒、非佛教徒,都必须要去做的规范。
归依三宝,另有一个非常要紧的观念,必须明白:我们归依三宝之后,即是归依了十方三世的一切三宝,所以在回向偈之下,有“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第一句是一切佛宝,第二句是一切僧宝,第三句是代表无上的法宝。在此三句之中,包括了理体与事相的三宝。我们现在是以事相的为主。所以应该恭敬供养一切佛菩萨的圣像,一切佛教的典籍,一切佛教的出家人。不过我们的本师佛是释迦牟尼,我们的本师僧是归依师,为了报恩,偏重於本师佛与本师僧,也是人之常情。如若只以本师佛为佛,其他诸佛就不是佛,那是违背佛教的;同样的,如果只敬归依师而不敬其他的一切僧,也是不对的。这不啻为愚痴的作为!
修学佛法的法门虽多,若从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1)人天道;2)解脱道;3)菩萨道
学佛的宗旨,是在求解脱道;着力点却是在人天道。人天道是偏重于福业的修行。比如布施,救济,放生,戒杀,社会公益等等;解脱道是偏重于慧业的修持,比如持戒,修禅,拜佛,念经,看经等。最要紧的还是在于恋世与出世的区别:如有恋世的心,虽修慧业仍是人天福报,如有出世的心,虽营福业也归解脱道。自求解脱,是慧业;助他解脱,是福业;福慧双修,的便是菩萨道。
佛教所谓的解脱,是重于心,精神的自在,不受五欲粗的烦恼的束缚,便是心解脱。若能不受无明细的习业及无知的束缚,便是慧解脱,便可脱离生死,乃至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