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35阅读
  • 0回复

大圆满心要精义加行指导(十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139
 
发帖
20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04
颜班.希热将参(嘎玛)仁波切 

  善、恶之分的大小,在于我们内心的心态上面,有没有照佛法去做。我们可以常看自己的心态有没有如法,这很重要,我们这里所讲的人生无常,包括佛菩萨的无常、圣人的无常及大地万物的无常等等,可以讲很多的道理,可是这不需要讲太多,因为一个地震,便可发觉很多人突然就死掉;车祸意外、天灾人祸也常常在我们旁边发生,所以无常不需要讲,须要去观察,从观察当中,升起真正的慈悲心,如果没有一个非常真实强烈的慈悲心,很难让自己的本性有所改变,因为我们常常会约束别人,不会约束自己,导致所做的一切佛法都变成罪过。

  作为一个佛教徒,常常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常说要利益别人,甚至要利益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等等。可是在无法约束自己时,众生好象都变得非常遥远。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菩提心如果没有往内在发,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在显教叫这个作「佛油条」、「佛油子」。我们绝对不能做佛油子,因为现在是浊世来临,我们很难有一个好的因缘学佛,就是有,当好的因缘结束后,很难再有一个好的因缘连接,那一个暇满的人身不就白白的浪费掉了吗?

  在学佛上正知、正念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自己心态上的转换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是有信仰才会来这里,所以不至于会有邪见,但是「观察自己」是非常的重要,希望大家能够从心性当中产生正知正见,成为一个真实的佛教徒。不过因浊世的来临,很多佛法已经开始真正没落,法师们堕落,修行者也堕落,整个佛法可能就会在我们这些佛教徒手上摧毁、消逝。

  我们不要认为菩提心就一定是为别人付出!很多人有这样的心态,讲到菩提心就一定是付出,每次都付出,觉得自己很委屈,但事实是要靠众生的能力,来消除自己身上的业力。因众生的加持力,才有办法把自己的业力消除掉。所以,这种心态一旦确立时,我们行菩萨道就比较容易;很多时候,如果我们都认为一直在为众生付出,慢慢的会觉得好象整个世界唯我最好,每次都在渡众生。有这种心态时,慢慢会导致麻木,麻木到最后就是傲慢,这就变成佛油子。所以,观察自己然后把自己心中的那种强烈的信仰建立上去,常常可以问自己,学佛做什么?为什么要作佛教徒?为什么要来听法?听法到底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来作佛教徒?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我们生起成为真正佛教徒的一些动力与效果。

第三共同加行──观业力因果

善恶二业异孰随后行

  在这样非常繁忙的世间,我们能够抽出一些时间,又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在佛陀的教义之下修行佛法,延续我们无始以来所累积的福德与智能资粮,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难得的。如果所累积的福德资粮足够,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比较平安、健康;如果拥有足够的智能资粮,可以让我们智能增长,心灵比较宁静。所以佛陀教育我们要累积的这两种资粮,是在对治我们外在肉体和内在心灵上,能够得到平安、健康以及快乐等的主要来源。

  要累积足够的福报,我们必须从对治我们的身、口、意着手,消除对我们不利的因,成就善良的业。

  一、断除不善业:

    恶业可分为十不善业:

     身恶业 : 1.杀生。 2.不予取。 3.邪淫。

     语恶业 : 1.妄语。 2.离间语。 3.恶语。 4.绮语。

     意恶业 : 1.贪心。 2.瞋心。 3.邪见。

  在十不善中,以杀生和邪见这种罪业最大。除了地狱众生外,有谁不怕死亡?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珍爱自己的生命了,因此杀生之上,无他重罪。而邪见是令人无法学习到正法,断人佛法、障人佛道,所以十不善中,邪见罪业也很重。

  二、应行善业:断除十不善业,修持对治恶业的十善法。

     身善业:1.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

         2.不偷盗-断不予取,行持布施。

         3.不邪淫-断除邪淫,谨持戒律。

     语善业:1.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2.不两舌-断除离间语,化解怨恨。

         3.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

         4.不绮语-断除绮语,精进念诵。

     意善业:1.不贪心-断除贪心,当持舍心。

         2.不瞋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

         3.不邪见-断除邪见,当依正见。

  一般的众生是不怕造因的,只担心受到什么果报,所以拼命在为果报而造作善恶业。有时也会因为累积些有漏的福报,而得到短暂的一些快乐,不管是身体或心灵上都是如此。何谓有漏的福报呢?我们毕竟不是一个成就者,对佛法的理解,特别是对诸法皆空的体悟,是少之又少,我们都只停留在文字上面的认知而已。在没能破除对「法有我」、「人有我」的执着时,一切都是以「我」为主观地在累积资粮。所以所以我们所做的福报,一直是跟着我们的烦恼-贪、瞋、痴、嫉妒、傲慢等混合在一起造善业,这种方式累积的福报,我们称为有漏的福报。

  因执着产生出来的福报,也会因为执着而开始慢慢地消失,为了减缓它的消失,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我们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来听闻佛法,来思考佛法、修行佛法,最后要将整个功德全都回向给众生,然后再对自己的所求发愿。其实,功德先回向给众生,再帮自己发愿,这样力量会更大。所以为什么佛陀对菩提心那么看重,为什么要常常强调菩提心,因为造恶业时,若没有众生为对象,造不了恶业,同样的,要行善业,若没有众生为对象,也行不了善。

  我们常讲,杀生过多的人会短命;打骂别人、伤害别人过多的人,常会生病;抢劫、偷窃过多的,今生会缺财;两舌过多,就常会有人用二舌来伤害你; 恶口过多的;今生也常会有人用恶口来伤害你;诳语打得多,也常会有人来欺骗你;傲慢过多的人,会有很多人来欺负你;忌妒过多的,就常会有人忌妒你。这些报应循环,我们发觉都与众生有关,所以才会有冤亲、债主等等。这种冤亲、债主的形成,真正的业力造作者是谁呢?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我们要知道,在造业的时候,是靠众生而造的,要消除这些业力,也须要依靠众生来消除,现在要把一切还原,把这一切业力还给冤亲、债主,就是要靠众生来救渡自己。

  佛法的理论很多,可是我们再深入这些理论前,先要把自己的虔诚心稳固坚定。将对于佛的虔诚、法的虔诚、僧的虔诚,融入到自己的心灵,再建立起一个强烈的菩提心。这样的菩提心不是盲目的,应该从身边做起,慢慢地扩大到我们周边所有的众生,最后在把这个心胸扩大到所有情、无情众生,这样从内往外慢慢去扩大,便是一个真实的菩提心。但我们作为一个凡夫,在修行过程中会有挫折,突然有一个人骂我们,当下就会忘了菩提心,好象这个不是众生,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凡夫的病。这时如果发出要利益天下所有众生的心,可以把刚刚那个瞋恨之心遮掩住。但是,这种遮掩的心,又不能让它持续太久,因为这样你会忘记你旁边的是众生,所以这两种要兼顾,偶尔要交换一下。在交换过程中,要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常常去想想别人的立场,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应该了解我们的立场,我们却不去了解别人的立场,这样常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在沟通上,有非常多的烦恼和困难。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立场想清楚以后,不一定要别人知道我们的立场;而别人的立场,我们要先去想一想,再拿捏怎么取舍,这样一个自他交换,自他平等的菩提心,慢慢建立以后,我们的福报,自然而然就会增长。


※※※※※※
☆ 嗡阿吽 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 ☆  

大圆满心要精义加行指导(十二) [达娃卓玛] 5K 05.30
13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