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26阅读
  • 3回复

[转帖]净空邪师诽谤《华严》、《法华》、《楞严》等诸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虚空华
 
发帖
11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4-05
5.净空邪师诽谤《华严》、《法华》、《楞严》等诸经
  净空邪师说:“我今天在全世界讲经,讲什么经?就讲这本无量寿经,其余的经我都不讲了,为什么呢?其余的都是二流、三流、四流的。我今天讲第一流的,过去讲很多经是为什么呢?没有发现啊!不识货,没找到啊!现在找到了,找到才晓得,连华严、法华都是二流的,其他三流、四流的这个我不要了。”
  净空邪师竟然编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判教标准,开了一个把佛经划分等级的恶例!他竟然把佛经分为一流、二流、三流和四流的,甚至诽谤《华严》《法华》《楞严》等诸经为二流甚至三流、四流的,鼓吹众生应该舍弃(净空邪师原文为“不要”)那些非一流的佛经,这是在轻慢诽谤佛法。诸罪业中,邪见与谤法罪业最大。
  佛经中记载,末法时代,有魔鬼混入僧团,败坏佛法,而其他真正佛经如《阿含经》则逐渐隐没,最后佛法将灭时只剩后人编撰而成的“伪经”《无量寿经》。在汉地,现在别说有多少人认真读过真正的佛经《阿含经》,就是听说过的都不多了。净空邪师的言行,与此预言若合符契,他贬低其他一切经论,正是要促使世间只剩下《无量寿经》还是一部“会集本”的伪经!
  《楞严经》和《金刚经》等经典在净空邪师的判教体系中肯定不是一流的,也没有出现在二流的名单上,那么舍弃《楞严经》这样的经典对正法意义如何?这样只能使其他真正佛经逐渐隐没,促使佛法早日灭亡。
  在《大般若经》中说:“当有愚痴诸出家者。彼虽称我以为大师。而于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诽谤毁坏。善现当知。若有谤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为谤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一者为诸邪魔所扇惑故。二者于甚深法不信解故。三者不勤精进耽着五蕴。诸恶知识所摄受故。四者多怀嗔恚乐行恶法。喜自高举轻蔑他故。彼愚痴人由具如是四因缘故。谤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当来受诸大苦。”
  我们希望看到是净土宗的行人和其他宗派的行人一样成为佛教大家庭的成员,而不是看到一个高高在上、把别人判为三流四流的宗派。同样,净空邪师以贬低其他经典而树立其净土邪教的方法也是非常错误的!
——《悲智批判净空邪师文集》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4-12
我做如是看:一,分几流几等是净空法师在分,楞严 法华 华严 等法宝 不因谁说而成所说的样子。二,我们试图给净空法师一个高的定位,也许他相应当机说法呢,即便他传有误,其果自负,我们多看看宣化上人的解经,从而保证不迷失就好。三,即便净空法师是魔,他要障碍他能障碍的,所障当障碍,由不得我们管了。四,法就是法。是妙法是邪法都是相。修行中有八万四千条路,肯定信奉净空法师的也只是要走一段或进或退的路。总体,大方向还是向佛的。是机缘不是劫数,是劫数逃不掉,有原因的。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虚空华
发帖
11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05-18

不知师兄的大乘菩萨道精神何在?“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只是挂在口头上吗?师兄没有见过被邪说毁掉慧命的人啊!净空邪说毁人慧命,令信徒求升反堕!师兄当长生惭愧心啊!

  末学虚空华  合十

离线平平平
发帖
1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3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06-14

录净空法师1992无量寿经介绍http://ft.amtb.tw/dv.aspx?sn=02-17-01&ex_lang=zh-cn

。。。。。。

《无量寿经》这部经怎麽来的?我们先就事论事,我们不从理上说,我们从事上说。我们现在念的会集本是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编的。民国二十一年,他开始做这个工作,他闭关三年完成这部经的稿子。他依据《大藏经》里面保存的五种《无量寿经》的原译本,这五种原译本,我看你们桌上有《五经读本》,都在这里面。他把这五种本子仔细的去校对,重新编排,重新组织,成为一个新的本子。五种本子详略不同,有的本子对这桩事情讲得详细,那桩事情省略没讲,所以必须把五种本子合起来看,才能看到《无量寿经》完全的面貌。但是在从前,这五种本子统统能看到的人不多,为什麽?没有单行本流通。

  所以在从前想看这五种本子只有去看《大藏经》,而《大藏经》的数量在过去大陆非常缺乏,必须是有相当规模的寺庙,大概里面住众有二、三千人以上,可能有一部《大藏经》,一般小庙没有。《大藏经》不是普通人能够买得起,尤其是中国从前的《大藏经》,像摺本一样,那个摺叠的本子,字也是那麽大,一部《大藏经》大概要放我们这个房子满满一房间。不像现在印刷字小,把它缩成很小,现在一部《大藏经》精装一百册,摆起来没有多少。所以从前专门建筑藏经楼,一个楼藏一部《大藏经》。你说这个本子多希有,不容易见到。

  即使到近代,印刷术发达,尤其做到照相制版,非常方便,但是这个经本依然没有单行本流通,还是要从《藏经》里去找。《藏经》在目前虽然价格很便宜,一般人都可以买,实在是很不方便。所以我们为了提倡这部经,把《大藏经》里面五种原译本,以及历代的会集本,加上这个本子,总共九个本子,统统印在一个册子上,大量流通,希望有兴趣研究净土宗的同修们能够人手一册。这是我们现在人比古人的福报大,古人想都不敢想。

  再给诸位说,像过去在台湾,大家知道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弘扬净土,我们要问问这九种本子的《无量寿经》,他看过几本?据我所知道的,他只看过五本,这五本不是原译本,原译本他只看过一本,康僧铠的本子。夏莲居的本子,他讲过,这当然没有话说;王龙舒的本子,他看过;彭际清的本子,他看过。这四种本子我晓得,因为他都曾经说过。至於魏源的本子,他有没有见过,我就不知道,就很难说了。因为魏源的本子在台湾很少流通,很不容易见到。出家人当中,基隆八堵海会寺的道源老和尚,一生也是标榜净土,他一生也只看过四种而已。由此可知,这些毕生弘扬净土的人,九种本子几乎一半一生都没见过,我们今天本子摆在面前,统统能够看到,这很难得。在古人,实在讲,这叹为希有。

  所以夏老居士根据五种原译本重新编辑,而且把它标目,每一段标一个题目,使我们看到非常的清晰。他为什麽要编辑这个本子?这就是刚才说过的,这五种原译本的详略不同,内容不一样。为什麽内容不一样?古人根据经典仔细研究,发现翻译的人所根据的原本不一样,就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梵文原本不一样。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每一种经一生只讲过一次,没有听说讲过两次的。所以传到中国来的梵文经典,虽然有很多次的翻译,内容大同小异,像《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大同小异,《弥陀经》两种译本也是大同小异,可见原本是一个本子。唯独《无量寿经》的原本,古人的判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所以翻译的时候,里面内容不同。这就证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不止讲一次,这很希有,这个发现非常难得。而且还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唐译的《大宝积经》里面也有「无量寿」这一会,这是非常明显。佛在《大宝积》这一系列讲座里面曾经讲过《无量寿经》,足以提出有力的证据,释迦牟尼佛这部经是多次宣讲。多次宣讲,换句话说,这部经在佛说法四十九年当中,三百余会里面,它有它特殊的重要性,否则不可能多次宣讲,因此才有会集的必要。

  最初有会集的构想,而且开始做这个工作,是宋朝的王龙舒(王日休),第一个会集的人是他。他所会集的本子确实比原译本的文字华美,内容也相当精彩,遗憾的是他一生当中只看过四种不同的本子,唐译《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个本子王龙舒没见到。你就想到过去要把《无量寿经》各种版本统统蒐集起来看过一遍,这是何等的不容易。以王龙舒居士的身分、地位、财富,都没办法把本子蒐集完全,何况别人。这是他所会集的缺了一种原译本,这是美中不足。同时他还有一点毛病,在取舍上不太妥当,这是被後人批评的。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把原文的字改了。当然在他改是没问题,他改得更好,因为他佛学程度够,国学基础也够,他来改没问题,但是这个例子不能开。开这个例子,你改没问题,後来的人没有你的学问,也没有你的修养,看到这部经他看不懂,认为这个地方不大通,他随便改一改,张三改一改,李四改一改,改到後来,这部经就不能读了。所以在他是可以,但是这个例子决定不能开。

  你认为字句不妥当,你可以在旁边注一注应该做什麽字样,这可以,不能改动经文,因为他不是翻译。翻译的文字自己可以斟酌,现在是会集,会集就要忠於会集,人家译的一个字都不能改,这才叫真正负责任。所以他有这三个弊病。王龙舒居士的本子也收在《大藏经》里面,流通很广。你看明朝莲池大师所注的《弥陀经疏钞》,里面引用的《无量寿经》,几乎一半都是用王日休(王龙舒)的会集本,可见他的本子的确是有价值。

  因为王本美中不足,所以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做了一个节本,这个节本做得虽然是很好,还是不足,为什麽?五种原本他只取一种,另外四种他都没有,他只取康僧铠的本子。换句话说,文字上修饰一下,繁杂的地方删掉,它是康僧铠本子的删节本,所以也不圆满。另外四种本子里面很多重要的东西,他的本子上都没有,这也是很大的缺点。

  到清朝晚年,咸丰年间出了一位魏源居士(魏默深居士),他是湖南人,这个人很了不起,真正是我们净土宗的大德。他大概看到前面两种本子都是美中不足,所以他发心再编一会集本,自己以为是《无量寿经》的定本。确实,他是五种本子都看到了,这个会集本的内容确实超过王龙舒、彭际清,但是还有毛病,这叫文人的习气,大概是没有留意,也是把原文的字改了几个,所以被近代印光大师严厉的批评,印光大师劝人不要看,不可以随便改经,《文钞》里面都有。这桩事情在本经前面两篇序文,尤其是梅光羲的序文,写得很清楚,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对於这个事情的经过写得更详细。

  这才引起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重新会集。古人所发生的弊病,他统统免除了。所以这个本子,我们用五种原译本比对来看,确实他没有改一个字,每一句、每一字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很可惜,他这个本子出来了,印光大师已经往生了,如果印光大师看到这个本子,也许会点头,这可以流通,因为他没有改经。这个本子出来之後,佛门四众同修都相当赞叹,尤其是台湾的道源法师、忏云法师,都是大家非常崇敬的两位老法师,这两位老法师都是慈舟法师的学生。慈舟法师在夏老居士的本子印出来之後,他在济南讲过,就用这个本子讲,而且还作了科判注解这部经。这个科判是慈舟法师在民国二十几年讲的,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手上有一份,最近抄了一份寄给我,所以我现在在台湾把慈老的科判附印在经後面。

  从慈老科判上来看,他所看的是夏老居士的初稿,初稿里面只分三十七章,现在我们这部经分四十八章,它分三十七章,所以从慈舟法师科判里面可以看到本经当时会集的面貌。现在是经过好几次修订,这个本子才是定本。最初印出来的是在民国二十五年,慈舟老法师所用的本子是民国二十五年那个本子,所以总共分为三十七章,不是现在的四十八章,但是内容是完整的。以後夏莲居老居士重新再分,里面还有些经文是初版没有的,以後又会集又增加了一部分,但增加的不多,因为增加的文字我们在科判里面看不到,就晓得有一部分是增加进去的。这个科判我们得到之後,虽然没有见到初版的本子,大致上我们也能够了解初版的情形。这是我们从事相上说明这个本子的来源。

  再从理上来说,就显示出这部经在整个佛法的地位是殊胜无比。古大德曾经做了一个比较,唐朝时候的这些高僧大德们,这在黄念祖居士的注解里面有引用,古大德们较量众经,认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华严经》第一,这是大家公认的。它有最圆满的理论,有最精密的修学方法,後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实际在生活上做出来给我们看。连近代方东美先生,这是中国近代的大哲学家,他对於《华严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华严经》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一部哲学概论。所以他晚年在台大、在辅仁博士班里就是讲「华严哲学」,就是用这部经来做教科书。我跟方先生二十多年,在台北的时候,我们有时间是常常在一起,他在《华严》上确实是得很大的受用。

  古人讲,如果《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一个比较,《无量寿经》是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日本道隐法师,唐朝时在中国留学很有成就的一个人,他说《华严》、《法华》只不过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这个话说得在我们一般人听到好像过分,实际说得有道理。由此可知,《华严》、《法华》是引导我们进入《无量寿经》,《无量寿》才是佛讲经说法度众生真正的目的。也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主要就是讲《无量寿经》,这是他主讲的,其余一切经都是附带的,都是种种善巧方便诱导我们会归到《无量寿》。我们从这个地方才真正认识净土宗,才认识这部经殊胜无比。

  我对於道隐法师这句话是深有同感,为什麽?我对於这个法门的认识、契入,实在讲确实是从《华严》、《法华》引导入进来。我最初学佛,实在讲也相当执着,对於净土宗总是不大相信,认为这个宗派所依据的经典很少,五经一论,只有六样东西,总感觉太少,以为它的理论不圆满,它的方法也并不怎麽可靠,就有这个错误观念。虽然从前李老师苦口婆心的劝我,我还是很难相信,真的是难信之法。从民国六十年,我在台北讲《华严经》,《华严经》一直讲到现在都没停,讲了差不多十八九年。而是在讲《华严》里面,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华严经》里面代表的人物是普贤、文殊、善财童子,我就想到这三个人学的什麽?仔细把《华严经》再详细看了一看,原来这三个人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发现使我感觉到非常惊奇,然後再仔细看五十三参,原来统统是讲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所以道隐法师讲《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导引,没错,我就是它导引进来的,所以他说这个话我深有同感。我要不是那样详细的讲解《华严》、《法华》,这部经我没办法起信。

  以後在《华严经》五十三参看出门道,原来善财童子就是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他出来参学,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一切宗派,无量法门,念佛人如何对待那麽多宗派,那麽多法门,在这里面修一心不乱,在这里面增长无量智慧。一心不乱,无量智慧,就是戒定慧三学用念佛的方法得到究竟圆满,这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结论,何况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太明显,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认识这部经,知道这部经在整个佛法的重要性,是从《华严》、《法华》得来的。差不多是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认识这个法门,肯定了这个法门,所以我把其他的经典都舍掉了,也同意莲池大师所讲的一句话,我没有怀疑,我认为他说得很对。莲池大师说,这是他晚年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不要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他老人家最後选择的,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我统统不要了。我对於他老人家这两句话,我知道他是彻底觉悟,完全觉悟。他为什麽不要?诸位要晓得,《华严经》上,这是最高的境界,《华严》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麽?原来就是这《无量寿经》。多是什麽?《大藏经》。整个《大藏经》统统在这本经上,这本经就是整个《大藏经》的精华,《大藏经》的浓缩。你念这部经就是一切经统统念了,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三藏十二部就不必要了,统统在这里面。所以这才把《华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搞通了,原来怎麽想都想不通,什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真正了解了。

  再归纳到简单的,一句阿弥陀佛,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佛法,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佛法,统统归到《无量寿》、统统归到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总纲,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也还归在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可思议。

  为什麽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本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两句话你要是真正了解,实在讲必须把《华严》参透你才真正懂得,然後才晓得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念佛第一。这个念佛第一,我也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地上菩萨,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原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什麽人修的?华严会上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他们修的,这不容易。

  我们今天一开始学佛就知道这个法门,虽然知道,认识不清楚,不肯认真的学习。见是见过,见过不认识,对它不了解,所以修学不认真。如果对它完全彻底了解,那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真的。真正了解了,你念的佛号跟不了解的人念得不一样。真正了解,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不了解的人虽然念,念得不相应,念得再多,没有一句相应。什麽叫相应?这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境界,声声佛号都能够在你的心际(现在人讲脑海)里面清楚的呈现出来;声声佛号,经题里面圆满的意思也全部浮现出来,这就相应。所以「一声佛号一声心」,心是什麽?心就是法界。既然一声佛号一声心,一声佛号就是法界全体。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原来一句阿弥陀佛是法界全体,所以念佛的功德就不可思议。真的,经上所说的,唯有佛与诸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理解。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