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春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雨水,到惊蛰点前止,是以阳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5 s* |# }, K' L& I8 L8 F6 H
从惊蛰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春分,到清明点前止,是以阴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w1 y, T* X2 s G8 q2 H8 b( `' V
从清明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谷雨,到立夏点前止,是木气向火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p, H, P" q5 ]% D, J
从立夏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满,到芒种点前止,是以阴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 k* {; i5 P0 o1 V! K2 k0 w 从芒种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夏至,到小暑点前止,是以阳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5 m$ L0 E C$ H 从小暑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暑,到立秋点前止,是火气向金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3 X, q1 p8 |. j+ y
从立秋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处暑,到白露点前止,是以阳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5 x0 J7 `0 ?; v9 _! v3 L' h
从白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秋分,到寒露点前止,是以阴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0 N9 k+ @; a; F- r S) k; E7 E% { 从寒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霜降,到立冬点前止,是金气向水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 k" A7 _3 w) W k9 l3 @, d8 j 从立冬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雪,到大雪点前止,是以阴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 O t6 X: W7 U- X, ^# c 从大雪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冬至,到小寒点前止,是以阳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J, J0 q! q& j
从小寒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寒,到立春点前止,是水气向木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b9 ^: f" H! |1 [
从节气与月分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寅月的木气从立春点才开始,卯月的木气从惊蛰点才开始,辰月的土气从清明点才开始,已月的火气从立夏才开始,午月的火气从芒种才开始,未月的土气从小暑点才开始,申月的金气从立秋点才开始,酉月的金气从白露点才开始,戍月的土气从寒露点才开始,亥月的水气从立冬点才开始,子月的水气从大雪点才开始,丑月的土气从小寒才开始。
( ^. H) Z7 N/ A+ M, H 月份与时辰的地支规律可以给人们一个明显的体验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人们一定注意到,在年份和日份中,同样存在有一个相同的地支系列,年份以十二年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日份以十二天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这两个周期表示的是什么?如果也是表示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人们对此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 o. G6 S9 V! ~; Q 年支与日支同样是表示地球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在已午年,全年不会有特别炎热的气候现象,在亥子年,全年不会有特别寒冷的气候现象,同样,在已午日,不会特别特别炎热,在亥子日,也不会特别寒冷,这令到人们很难感觉到年与日地支变化的存在。人的感觉不明显,说明它的产生的变化规模比较弱,影响是肯定存在的,只不过它们被月份与时辰地支产生的明显现象所掩盖,不能因为弱,就忽视它的存在,年份与日份地支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有一定的分量,一样可以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发生作用。
5 i C4 E N" o: N1 C' i 年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十二年为周期的五气循环过程,日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循环过程,由于地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太阳的光和热,这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地球对太阳能量的吸收并不是每一年都等量相同,而是有多有少,存在有一个以十二年为周期的量变过程,而且还发现,地球每一天吸收的太阳能量也都发生变化,有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量变过程。# n4 U9 K9 |8 @2 v
地支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地气的五行性质,是地球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后,由大气层与地表层的温差变化共同产生,无论是年支、月支、日支、时支,体现的都是大气层温湿度与地表层温湿度相互作用过程规律,由于月支与时支的变化程序最为明显,最容易为人们感觉和认识,只要认真地了解月与时的地支变化,就可以从中认识年支与日支的相应变化过程。) D3 k w0 V& _
当再回头看地支的时候,就会明白: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在记录着大地五气的变化状态,从地支的阴阳属性从看到,子表示寒水处于强盛状态,丑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寅表示为风木处于强盛状态,卯表示为风木处于衰弱状态,辰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已表示为热火处于衰弱状态,午表示为热火处于强盛状态,未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申表示为燥金处于强盛状态,酉金表示燥金处于衰弱状态,戍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亥表示为寒水处于衰弱状态,地支的排列,体现了五行性质的有序变化过程,有一点需要明确的地方,地支不是数,它们之间没有一个在量上的重叠相加关系,但由于地支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故又可以当成为数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