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16阅读
  • 0回复

命运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an
 
发帖
24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39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5-16
命运认识



凡人在现实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恐怕要算命运了. 除了爱与死, 文学艺术的另一个永恒主题也非命运莫属. 在凡人眼中, 命运是一种势力, 最虚幻又最实在; 命运是主宰, 最可怖又最可爱; 命运是裁判, 最公平又最势利; 命运是施主, 最吝啬又最慷慨. 所谓命运, 指的是人生中一切祸福遭遇的格局.西方对命运(fate)和命定(destiny)的解释大都包含这样几层意义: 命运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 这个进程是前定的, 是人力无法改变的. 其实, 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命运的预知已经失去了功利意义. 从这种意义上看, 命运似与我们所说的"客观规律"相仿, 所不同的是: 人们自信可以逐步认识并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而对人生的客观规律, 人们却感到神秘莫测, 既无法预知, 又无从把握. 自古迄今, 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都会面对这样的现实: 有的幸运儿, 虽然少德无才, 却无需努力就能心想事成, 左右逢源, 终生锦衣玉食; 而有些倒霉蛋,尽管才高八斗, 智慧超群, 奋斗不息, 却连遭坎坷, 命乖运舛(chuan), 甚至终生潦倒, 更与成就无缘. 人人心中似都有一把过于理想化的尺子, 认为收益与投入理应成正比, 但现实往往给人相反的答案. 于是, 凡人不能不感到冥冥之中似有一只无形的巨手在左右自己的祸福休咎, 把它称为命运. 对命运的茫然与惶惑, 在掌声中, 在赌场上, 在墓地里, 在摇奖时, 表现得最为明显. 即便是在鲜花丛中的成功者, 也往往会忘却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忘却自身付出的超人努力和洒下的滴滴血汗, 而发出"天助我也"的感叹. 而那些虽经无数努力, 最终却一无所获的人, 也会悲叹一声"人算不如天算"


命运本在宇宙之中
<天地人是大一统的体验世界>. 文化, 作为一种现象, 是高度凝聚着文化创造者的体验, 是充满生命的人体世界的概况和总结. 体验是什么? 当我们说"我痛苦", "我高兴"时, 表达的是一个真实的感觉, 也是表达一种体验, 陈述一种体验. 更有无数难以言传的东西, 如"梦见", 是沉淀在心底的一个多姿多彩充满创造的世界. 每个地区, 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核心的文化. 天, 可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不知天, 便不能洞悉这个体验.这天是历史之天. 诞生于殷周之际的周文化,其核心是"以天为宗, 以德为本".其蕴涵在战国, 秦汉之际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说周人的天, 展现为天下大一统,那么战国、秦汉之际的天, 则展现为天地人大一统.这个体验世界的全体显现的是一个阴阳消长, 五气运行之象. 道家称之为道,理学家称之为理, 董仲舒则称之为天. 当然, 道、理、天都是体验世界的外向投射, 模拟, 象征.

<阴阳五行是表述体系>. 阴阳和五行都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心灵中涌动不息的生命体验, 不同于真实的体验, 而是模拟, 象征, 隐喻. 就梦这一特例而言, 梦境是象, 梦意是体验. 从根本上说, 这种被现代人视为"神秘"的体验不能通过逻辑和语言传递, 只能由个体"洞悟". 但是经历着与天地万物融而为一的体验, 并在体验中发现了合适的表达途径时, 便顺理成章, 自然而然地将自已创造艺术性活动解释为"天赐". 即由"象"来"言", 正如造形艺术是表达不可言传的体验方式一样,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 不可言传的东西实远比可言传者丰富. 而汉字不同于机械的复制, 其造形恰恰是人类体验世界加上语言这种表达方式的结晶. 阴阳五行借助了汉字中超越语言的功用, 是用语言系统地表达体验的表述体系, 但仍然不能表尽那些不可言传的意境. 如果说阴阳五行是个有条理化的框架, 那么只有穿透这个"目障", 才可能洞见"大通"世界的真蕴, 才能真正把握古代人类生活其中的世界. 所以说我们通过阴阳五行来学习各种方技术数. 首先要明白, 他们特殊体验中的水火木金土之性, 实际上就是那种具有生命力的体验世界. 即用尽可能简约的概念体系和运算程序, 表达尽可能完整, 丰富的思想.

阴阳五行观念来源于殷周文化. 秦汉之际阴阳五行学说已开始成为统摄一切的表述体系. 成于西土秦国的<<吕氏春秋>>将当时广为流行的五行说和阴阳说进一步具体化. 在<<十二纪>>中描述了一年中五气运行的对应的天象, 气象, 物象,并以此为据制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政令之所行"的宇宙律令. <<月令>>又兼用五行和阴阳描述了对季节变易的感受. 到了西汉中叶,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已经合流, 并逐渐成为公认的系统的表述体系.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所表述的这一观念系统中, 世界是一幅天人万物交融、互感、互应、互渗的"使人拘而多所畏"的图景.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 顺之者昌, 逆之者不死则亡. 这个表述体系最终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 他们虽然分别代表"道"和"儒"两大传统, 但同出一个观念系统, 使用同一个表述体系(阴阳五行), 具有一致的精神品格, 在古代中国文化统一体系中, 二者占具着不同层次和领域, 但又互立、互通、互补、互融.中国文化总以"大一统"为常道, 不是先秦儒、法诸家追求的两维空间的"天下大一统", 而是阴阳五行表象的四维立体, 时空的"古、今、天、地、人大一统". 儒、道、墨、名、法在这个统一体中找到了自已的位置. 阴阳五行为秦汉以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立法定制, 统摄着其他文化因素, 形成了今日的"中国文化".

<人之为人本于天>. 天, 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 但天通过阴阳五行显示自已, 人们通过明阴阳、辨五行可以体察天志、天道. 实际上是以阴阳五行来描述对天的体验.

"人之(为)人本于天". 董仲舒的<<太极图说>>明言阴阳五行皆出于太极. 太极讲述的是"五气顺布", "二气交感", 表明阴阳五行都是"气", 人得阴阳五行之气而最灵, 高于万物. 人最为天下贵是由于天人相副, 由于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 化天志而仁; 人之德行, 化天理而义. "天, 亦人之曾祖父也". 由于天是万物之祖. 人则受命于大一统的天, 因而人必须顺天而行不能逆天而动.

<人为什么有命运>. 人类最关切的是命运. 人类体验最深的是命运. 人类体验世界中最大的谜, 也是命运. 我们所说的命运, 并非一般外在的或外来的超自然、超人格力量, 而是一种体验. 所谓"命运之神", "命运的力量"之类, 不过是命运体验外化(外向投射)的产物, 而命运也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 人类的一切感受活动, 一切创造无不闪烁着命运体验之光. 命运作为一种体验难以言说, 根本无法给命运下定义. 命运虽可知但却无形; 意于对它言说, 必先使之显现为象.天地人大统一的体验, 是以阴阳五行之象来表达的. 天象之变, 系于阴阳五行之变, 阴阳五行之变, 起于人事之失. 所以说, 人事失与天象变是经由阴阳五行感应的.

人的命是宇宙之"易"的体现, 亦即宇宙变易过程中某一特定状态的体现, 人蕴含了这一状态的全部"信息", 这被称作"禀赋". 人出生时所禀赋的当时的宇宙状态的"信息", 便固结为命, 宇宙之"易"表象为特定的阴阳五行, 这是以干支为象的. 但宇宙之易永不停息, 于是命在继续变易的不同宇宙状态中, 便表现出不同的运. 因此就有了命运. 但这是不同的. 究其根本, 命是一种固结了的特定宇宙状态, 运是流变着不同宇宙状态中的遭遇.

阴阳五行是气, 它所表象的命运, 则显现为不同"成份"构成的气. 对每个人而言, 由于各人禀受的气份量不同, 因而造成个体之间的差异. 禀清淳厚渥之气者, 其象真; 禀浊驳枯薄之气者, 象不真. 人生天地之间, 天施地化而成. 固而人象天地, 与天地同气, 三者合以成体, 各各特定状态的气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中.

我们通透了阴阳五行之象, 便可洞见"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事物无论巨硕细微都充溢相同的生命, 蕴涵着世界全体的"信息", 遵循着"类固(同)相召, 气同则合, 声比则应"的原则, 交感互动, 因而这个世界是"全息"世界, 阴阳五行便是全息之象, 个人命运在宇宙之中, 这便是知命的根本意义所在."知命而不忧"乃是一种至高境界.





命运预测是人的生命规律的学问

自古医易相通。中医内经和《周易》都认为宇宙万物是运动产生的,运动是永恒的,互相联系着的。运动产生生命,运动停止,生命便要告终,这是整体衡动观的重要意义。

整体,是指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关性、统一性。动,指运动、变化。静,指平衡,即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都得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人出生时刻所禀受的阴阳五行之气,来自天干和地支所代表的金木水火土之性的份量多少。用年月日时四柱干支所代表的阴阳五行,来象征模拟和反映人体内部结构之间,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否,就能明释同时来到这个世上的同一身体的器官和脏腑,为何只某一部分发生病变而其他部分完好;同时在一个地球上生活的人,为何你与他命运各异的原因。

维持阴阳的平衡,是生命机能的重要环节,“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中医认为疾病发生与赃腑阴阳的协调被破坏密切相关,顺应阴阳消长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人达到阴阳协调的目的。

对人的命运进行预测也是同样目的,疾病的预测和预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宇宙间,包括生活其中的人,万事万物都以圆周的形式循环着,这是万事万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高一级的发展中的循环。中医人体学中的阴阳五行、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经络循行、营卫循环,无不是以圆的规律出现的。人体内的圆相互之间以及和地球与自然界的圆皆相关连,充分证实了宇宙和人体都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人与宇宙大自然相比,人只是一个小系统,深受大自然的影响。占卜注重客观,强调人为的吉凶祸福无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时间、地点和其他具体条件的制约。找出人出生时间禀气的失衡点,是预测的任务,好比医病首先要诊出病因,医命首先要找出致命和致凶的祸根。这个祸根不但随着宇宙间阴阳五气的变化,自身受到损益而反映着身体的好坏,而且反映着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好坏,甚至影响到一脉相承的家庭成员。

用天干地支所代表的阴阳五行及“十神”,象征个人所禀之气的清浊组合,经规律性的运算和平衡,认知其中蕴涵着的贫富寿夭,就是命的反映。通过个人一生顺逆的过程,预示出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宇宙变易的平衡与否的关系,反映出各阶段具体的吉凶祸福,这就是运的反映。五行齐全旺衰生克有情之命即好命。五行不全为有病,若命中有药,运中能达到自身与宇宙的循环变化一致,则为有补救,不失为好命。反之,命中五行偏枯病重无药,运中自身与宇宙的循环之气相悖,则为无救、夭折之命。

知命是为了悉知并改善自身在宇宙之易中的处境,以求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安身立命。命运预测是中国人民对自身生命规律的经验总结,是最优秀的古典文化之一。我们后人不仅要继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而且应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时空与生命的认识

 天文学对整个宇宙时空的概念大体上可用两句话概括: 就是"时间因空间而存在, 空间因时间而生长或扩充."

谈到"时""空"观的问题, 西哲柏格森说:"一般人都有从"时"、"空"的角度来衡量一切事物的习性. 三角学家把最抽象的太空现象划分为点、线、面; 物理学家将太阳的虹彩肢解分割为在太空旅行的光波. 同样的在科学家的观念中, 一段美妙的交响乐, 无非是一组不同波度的声波在空中震荡. 人类的理智象一个节拍器, 能将任何量能用数学的符号演算出来. 他们能算出量能的活动, 却不能真正体认量能的本性, 他们把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划分为板滞的点、线、面, 正如'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这是何等荒谬的事呀!"

柏氏接着说:"我们在生命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特别生动的经验就是动能, 但是令人深表遗憾的是我们往往用机械性的点和线延展而成的空间来代表动能的过程.实际说来, 动能既非在空间里继续运行的点和线, 也非银幕上所显现的一连串镜头. 科学家只能用数字符号称量动能, 却无法体认动能的真实体性."

有关时间的问题, 柏格森说:"一般人常常用在空间动荡的钟表时针来计度他们内心所感到的时间流量. 实际说来, 时间是无法计度称量的, 时间上的一分一秒并非如空间上的一点一线可以顺序排列, 有条不紊. 我们当然不否认我们内心所感觉的时间流注, 往往与钟摆摆动的幅度和次数相符, 这种偶合结果引起了我们的错觉, 认为时间和空间相容相即, 泾渭难分.

真正的时间不但无边无际, 无始无终并且不容分割, 是以我们内心所感到的时间流注无法以人的尺度来衡量, 换句话说, 科学无法把握住时间, 真正的时间代表生长、变异、发展, 绝非点、线、面和时刻的继续延展."

时间的久暂和空间的大小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他们是在以心知物的过程中留下的影像或概念. 近代心理学家及哲学家通常将以知物的过程分为直觉, 最简单原始的知和知觉及概念. 我们与生俱来足以产生直觉和名理的心意识有多少真实性和可靠性呢? 关于这个问题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有比较详尽的解答. 他说, 我们天赋的心灵与真理相较无异沧海一粟, 是以用我们渺小的心灵来体会宇宙人生的奥秘何异以蠡(li)测海, 以管窥大, 我们必须坦率的承认我们的无能和弱点.

就时空而言, 因为我们的身心都在潜移默化, 变动不居, 因而感觉到时间和空间也融通交澈合而为一. 实际上说来, 宇宙的奥妙远超过我们感官经验的领域.就是我们日常居处的经验世界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高兴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桃李争春, 远山含笑"; 忧伤的时候我们会领略到"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堕楼人". 当我们入睡的时候, 我们的生理活动虽然部分停顿, 但我们的心理活动并未稍减. 心意识的作用转入地下, 结果拉开太虚幻境的序幕.




阴阳五行与命运

古代中国的智者, 观察了宇宙事物的迁移变化, 万物兴衰的过程后, 了解天地间有一定的法则存在, 并可依易理的统计分析, 归纳, 找出可循的轨迹. 我们撇开迷信, 从另一种角度看, 研究人的本质这门学术, 就是一种统计学, 是一种五行的数学, 事实上它是依自然法则, 由假设到求证, 都有科学依据, 推算人生荣枯得失, 往往有很微妙的应验.

人本身的本质, 于出生的那一刹那, 本身即具有能存在宇宙循环系统某一"切点"之上, 由于出生的时间, 空间不一而个人的生活史就不一样.

人之有先天命运, 乃是因为人在出生时及出生后受到宇宙中某种甚或多种未知力量所牵引的缘故. 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了人体是一座磁场, 与外界天然的原子一样, 并无差别. 太空中各星系之间, 也都由磁场互相吸引着.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 地球的电磁场无时无刻在做不同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正足以解释人在出生时, 感受到磁场与力场深浅强弱的程度, 能决定他日后成长过程中承受不同磁场与力场的适应力, 而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来.

其实易经就是一本中国最早论到有关命理的书籍, 它是一部融合了科学、哲学、逻辑学于一炉的伟大著作, 经过几千年来不断的研究创新, 命理学才有如此完备的理论架构. 一种理论如果不切实际, 虚浮空洞的话, 是不会存在太久的,更遑论几千年的历史考验了. 所以古先贤们更能发挥无上的智慧, 充分利用了太阳系的周期率而创出令人惊异的历法, 更能发明出一种计算时间与代表空间的符号, 用来了解事物生存发展的动向. 当我们看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象中国如此复杂完备的论命体系时, 我们除了感到骄傲外, 更加深了将它发扬光大的信心.

虽然, "命理学"并非如圣人所言之"非常大道", 然而如我们予以细细思索咀嚼, 却常常可以发现许多令人引起共鸣的自然循环现象与天道、地道、人道消长的大道理, 因而可预知人生未来之吉凶周期, 并助我们以知如何进、退、应、对.倘我们不能将其理论去芜存菁(jing), 加以好好应用裨(bi)益大众人群方面, 将是何其可惜之事啊!




预测术的发展

中国人在知命、测命的历史之路上有着辉煌精湛的表现, 出现了<<周易>>,<<六壬>>, <<奇门遁甲>>, <<渊海子平>>, <<三命通会>>, <<麻衣神相>>等博大精深的著作, 出现了诸葛亮, 邵康节, 刘伯温等神奇的人物. 上至帝王将相, 下自百姓走卒, 对命运预测无不趋之若骛.

传统预测术历史悠久, 典籍浩瀚, 鱼龙混杂, 其中的荒谬与睿(rui)智, 先验与经验, 迷惘与清醒, 非理性与理性, 诡辩与巧智, 世俗与神秘, 卑微与崇高,执迷与超脱, 往往交织在一处. 然而它们毕竟存在了数千年之久, 而且至今仍有生命力, 这就不能不从它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及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上寻找原因了.因此, 巧合论, 概率论, 模糊论, 操术论是这一方面涉及的话题.

预测通常有三大类方法. 一类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现象推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如象占. 另一类是由直观外象测内里事物的方法, 如相术. 再一类是根据因果关系推测事物的方法, 即把过去, 现在和未来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四柱预测是一门特殊的预测法, 它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 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 以人出生的时间为依据而进行命运预测的.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一方术的发展情况:

四柱预测俗称算命. 作为俗文化的一种, 算命术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做了深入浅出的运用, 从而使命理扎根于汉民族的心灵深处.

算命术是命理学家对传统文化、命理、民众心理综合运用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技艺. 由于人们思维的精密和演算经验的丰富, 算命术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逐渐也复杂化, 以致于只有职业算命家才能掌握.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自己的前程, 加上占主导意识的天命意识的熏陶, 人们认定人一生的富贵贫贱, 吉凶祸福, 以及生死寿夭, 穷通得失, 乃至考场中榜, 商场盈利等, 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的某种力量, 这就是命运.

算命术能预示一个人的命运, 而且还可以趋吉避凶, 这样, 相信算命术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古代似乎还没有哪一种思想能象算命术那样普及和深入人心.

当然, 历史上也有不少明达之士对算命术提出了怀疑, 批判, 甚至全面否定.墨子说: "王公大人, 蒉若(假如)信有命而致行之, 则必怠忽听狱治政矣, 卿大夫必怠忽治官府矣, 农夫必怠忽耕稼树艺矣, 妇人必怠忽纺绩织维矣." 屈原在<<楚词.天问>>中疑惑地问:"天命反侧, 何罚何佑?"

我们应该看到, 今天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 台湾, 香港, 为什么人们对算命术热衷无减? 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不可能是简单分类的精华和糟粕, 一般情况都是二者的揉和. 作为预测学的一个分支, 算命术在人事预测上很多时候是准确的, 令求测者五体投地, 但里面唯心的成份也不少.

算命术是中国民俗和社会心态最充分的反映. 中国人有强烈的当官意识, "学而仕则优"一向是读书人的信条. 一般百姓升官无门, 但黄粱美梦世代延续, 回味无穷. 有官则贵, 这种"官本位"的强烈愿望反映在命理上就是贵为第一好命. 对财的追求仅次于官, 有钱就可捐个官儿, 因此有财是第二好命.

算命术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对它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算命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 这就是芸芸众生对命运的广泛承认以及设想有冥冥之力可以摆布自己.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命, 即由命主的八字所组成的一定的排列组合,由它所反映的吉或凶, 福或祸. 二是运, 即人一生所走过的每个阶段. "命"和"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命运".

古人认为"天"能致命于人, 因此所谓命运就是"天命". 早在殷周时期, "受命于天"就被镌刻在钟鼎之上乃至先民心中. 世代尊奉的儒家祖师爷孔子, 也是位信命的老夫子. 孔子早年周游列国, 到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很想干一番仁政事业, 结果却风尘仆仆, 穷困不通. 碰了一鼻子灰以后, 孔子领会到命运之神这样无情地捉弄人, 于是年过半百后发出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 此外, 他和弟子还宣扬"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 孟子对天命的认识又更进一步, <<孟子.万章上>>说:"莫之为而好者, 天也; 莫之致而至者, 命也".

到了汉代, 儒家学说风行天下, 天命观更加深入人心了. 董仲舒, 杨雄等人,<<淮南子>>, <<白虎通>>诸书, 无一不是命运观点的提倡者或信奉者. 甚至连东汉杰出的无神论者王充对于命运的观点也深信不疑. 王充在<<论衡.命禄>>里说:"命, 吉凶之主也, 自然之道也, 适偶之数, 非有他气旁务厌胜感动, 使之然也."又说:"人仕宦有稽留不进, 行节有毁伤不全, 罪过有累积不除, 声名有暗昧不明.才非下, 行非悖也, 又知非昏, 策非昧也, 逢遭外祸, 累害之也. 非唯人行, 凡物皆然, 生动之类, 咸被累害. 累害自外, 不由其内; 夫不本累害所从生起, 而从归责于被累害者, 智不明暗塞于理者也." 又说:"凡人遇偶及遭累害, 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 亦有富贵贫贱之命, 自王公迨庶人, 圣贤及下愚, 凡有首目之类, 含血之属, 莫不有命. 命当贫贱, 虽富贵之, 犹涉祸患矣! 命当富贵虽贫贱之, 犹逢福善矣! 故命贵, 从贱地自达! 命贱从富位自危. 夫富贵若有神助, 贫贱若有鬼祸. 命贵之人, 俱学独达, 并仕独迁; 命富之人, 俱求独得, 并为独成.贫贱反此, 难达, 难迁, 难得, 难成; 获过受罪, 疾病亡遗, 贫贱矣!"

王充在<<论衡.命义>>里说:"凡人受命, 在父母施气之时, 已得吉凶亦. 夫性与命异, 或性善而命凶, 或性恶而命吉. 操行善恶者, 性也; 祸福吉凶者, 命也....使命吉之人, 虽不行善, 未必无福; 凶命之人, 虽免操行, 未必无祸."

王充在<<论衡.无形>>里说:"人禀元气于天, 各受寿夭之命, 以立长短之行...器已形成, 不可小大; 人体已定, 不可增减. 用气为性, 性成命定. 体气与形骸相抱, 生死与期节相须. 形不可变化, 命不可加减."

中国算命术多种多样, 如西汉时就有巫蛊、择日、禁忌、符应、望气、卜相、杂祀、星占等. 大抵在汉代发展起一种以阴阳五行, 天地干支为基础配合年月日算命术, 这种算命术迄经魏晋南北朝的推行发挥, 到唐代始告确立.

唐人李虚中(762-813)是八字算命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生活在元和年间, 魏郡(今河北大名)人, 官至殿中侍御史, 平时则精究阴阳五行, 能够根据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来推定这个人一生的贵贱寿夭, 吉凶祸福. 文学家韩愈对他十分推崇, 说他"最深于五行书, 以人之死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 相生胜衰死象以斟酌, 推人寿夭贵贱利与不利, 辄先起其年时, 百不失一二". 李虚中算命较准, 在当时可谓声誉远扬, 后人也把他称为八字推命的开山祖师.

李虚中这种以出生年, 月, 日干支对一个人的吉凶祸福进行推测的方法, 经过五代宋初徐子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八字推命术才正式进入成熟完备阶段. 徐子平在算命术上的最大贡献, 是把李虚中推算年月日干支的办法, 进一步演进为年月日时同时预测的"四柱"法.

所谓"四柱", 就是以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一柱, 月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二柱, 日的天干地支为第三柱, 时的天干地支为第四柱. 这样, 每一柱, 天干一字,地支一字, 共两个字. 四柱天干地支加起来就是八个字, 也叫八字. 然后再按照这八个字中所蕴含着的阴阳五行进行演算, 就可推知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致情况了. 人们为了纪念他所做的重要贡献, 常把八字推命术称为"子平术". 而宋代徐子升根据徐子平命理研究的成果, 纂辑了<<渊海子平>>一书, 这是八字推命史上最重要的著述之一. 此书今天在港台广为流行.

明代是八字推命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代开国功臣宋濂曾写<<禄命辩>>一文,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命理学的历史渊源, 一时关于命理的著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比较有名的而且质量较高的有托名刘基写得<<滴天髓>>, 沈孝瞻的<<子平真铨(quan)>>, 万民英的<<三命通会>>, 张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等,其中又以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影响最大, 口碑最好. <<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甚高:"自明以来二百余年, 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汇总, 几于家有其书. 中间所载仕宦八字, 往往及明季之人....特以其阐发子平之遗法, 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 用神之轻重, 诸神煞所系之吉凶, 皆能采撮群言, 得其精要, 故为术家所恒用."

有了深刻的社会基础及芸芸众生的深信不疑, 八字算命术才得以广泛的传播和深入人心. 八字算命术以传统文化观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因此, 我们要了解八字推命术的文化背景, 正好要从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入手.

哲学是文化的思想基础, 解释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代哲人关心的课题. 早在两千年前, 司马迁就提出"究天人之际"这一问题. 汉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解释世界万物关系及其变化的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思想逐渐扩充、演变, 最后发展成包罗万象的表述自然和社会演变法则的思想体系, 影响遍及各个领域.既然天地间事物的发生, 发展与阴阳五行有关, 那么作为作为一个小天地的人身,假如有可能推知他与生俱来的五行秉赋, 不就可以测知他一生的发展前途了吗?古人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 将人置于阴阳五行变化无穷的物质世界中, 试图这样来推断人一生的吉凶祸福, 安慰对命运敬畏不安的心灵. 因此, 阴阳五行便自然成了八字推命术的主要依据了. 万民英说:"五行化生, 以成万物, 可谓无穷而莫测者也. 圣人立法以推命者, 盖不能逃其数." 五行化生还需阴阳配合才行, 所谓"万物非阴阳合体则不能化生也." 五行与干支相配, 才能由八字构成命局, 命局中的五行生克相关, 人的吉凶可由此而定, 五行之气又分阴阳, 阴阳配合, 构成命局中的许多变化. 干支里其实也分阴阳, 可见阴阳五行说在命理中是深扎根基的. 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 五行相生相克, 是推动世界变化不已的动力.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 其生死旺相自然就纳入这个相生相克的系统中. 我们看到命局中此生彼克, 此克彼生, 无不显示出生命的旺盛力量.

命理学同样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阴阳五行与四时四方相结合, 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与春、夏、季夏、秋、冬相配置, 与东、南、中、西、北相对应,由此结为一个整体, 构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 由于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天、人、社会)分别具有阴阳五行, 故可以类相感, "同类相动", 天人在由于五行框架内得以"合一". 可见这种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天人合一思想, 是通过由于五行四时的相合而构成体系的, 是以事物类的相似和数的相同为感应基础. 由于天人感应论的影响, 八字推命术中随处可见天人彼此相通,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转换, 人的吉凶祸福, 社会的平安动荡都离不开天的运行和意志的约束.譬如算命家认为, 人应顺应自然的生长规律, 人也只能在自然的相互生息中生长以致老死. 春天万物葱荣竟秀, 一派生机勃勃, 人在这个季节出生, 由于适应了自然规律, 其生命力也特别旺盛, 如是木命人逢春而生, 更是妙不可言. 也就是说, 人的吉凶祸福与他出生的时间季节是密切相关的.

春月之木, 犹有余寒, 得火温之, 始无盘曲之患, 得水澜之, 乃有舒畅之美,然水多则不温, 水缺则木枯, 必须水火既济方佳. 至于土多则损力堪虞, 土剥则财存可许, 如逢金重, 见火无伤; 假使木强, 得金乃发.

夏月之木, 根干叶燥, 由曲而直, 由屈而伸. 喜水盛而润之, 忌火炎以焚之.宜剥土不宜厚土, 厚则为灾; 恶多金不恶少金, 多则受制. 若夫主以见本, 徒自成林; 叠叠逢华, 终无结果.

秋月之木, 形渐凋零. 初秋则火气犹在, 喜水土以资生, 中秋则果实已成,爱刚金以坎削; 霜降后不宜水盛, 水盛则木漂, 寒露前又宜火炎, 火炎则木实.木多有多材之美, 土厚无自立之能.

冬月之木, 盘曲在地, 欲土多以培养, 恐水盛则亡行. 金纵多, 克伐无害;火重见, 温暖有功. 归根复命之时, 木论安能辅助. 惟忌死绝, 只宜生旺.

可见, 不同季节的木, 其盛衰旺相自有不同, 五行相生相克亦各臻其妙. 其他金火土水莫不如此.

天道不悯, 动辄就会降祸福于人间. 最具典型的就是太岁. 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 与岁星相应. 太岁做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动, 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记年. 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 在卯叫单阏等. 后来算命家认为太岁所在的凶方, 忌土木建筑或迁徙房屋等. <<三命通会>>有当值太岁和遨行太岁两种说法, 前者即四柱中的年柱, 后者是一年一年轮流过来的, 遨行太岁最是惹不得的, 如命主的大运与遨行太岁不和谐, 这一年便主凶, 又如日干伤害了遨行太岁, 凶祸甚重. 由此可见, 天道与人生有密切关系.

怎样看待算命家的这种"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们姑且不论董仲舒创立此说的功利主义倾向以及算命家百般推行的虚妄, 我们只是认为"天人合一"是以一定的生理及气候需求为基础的, 算命家赖以立论的天人一体观是有其合理性的.

根据全息论的观点, 所有天体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生命, 从而在地球生命体上留下其全部信息. 在各种复杂的宇宙天体运动中, 以日月的运行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最大. 太阳的运行形成了寒温气候变化, 月亮运行则有盈亏交替,并且它们的这种运动变化是周期性的. 与此相应, 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也有盛衰的变化. 例如太阳的运动造成了四时气候的复返. 天气温暖则地之经水易于流动,人之气血也易于运行; 反之, 天气寒冷则地之经水易于凝结, 而人之气血也涩滞不行. 这种寒温变化有四时周期性规律, 故人身气血的运行也具有四时周期性规律. 月亮运行影响人体生理活动的明显例子, 就是女子月经的时间. 月经来潮的时间也与人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气血盛衰相一致. 一般来说, 多数妇女的经期在朔日(农历初一)前后, 而排卵期在重日(农历十五)前后.

无论是阴阳五行还是天人合一, 总有一个平和协调的问题, 因为阴太盛则阳不振, 阳太盛则阴不柔; 天道不爽, 人间乃得安平.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就是贵和持中. 看中和谐, 坚持中庸, 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 在八字推命术中, 这种贵和持中的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庞朴说:"以阴阳五行为骨干, 以中庸思想为内容, 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国类型的文化." 这种类型文化辐射着中国人生活形态的各个方面.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八字推命术以这种文化为背景, 实际上是从一个精神领域内反映了中国类型文化的精华. 八字推命术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 自然就能普传民间,流衍千百年了.



 “迷信”与“科学”

“迷信”和“科学”都只是一种评价。在现代语汇中,与“迷信”最对立的是“科学”。二者在某些意义上是指一种“事实”,但在更多的场合中,是作为一种评价。而评价往往借助于形态各异的权力。

人们常在评价的意义上使用科学一词,现代人类常将强盛的西方物质文化与科学、技术(科学的物化形态)联系在一起。于是,科学便成了最高价值的评价词。当人们意欲标榜某事某物有很高价值、值得高度尊重时,便会冠以“科学”的定义。或说是已经“科学证明”了的。

近世一些学人,虽志在弘扬儒家思想的精华,但却把唐、五代以后的阴阳五行当作糟粕加以摒弃。他们把阴阳五行统摄的诸象,如天文、五行、形法(风水、相术)、算命、医术、望气、风角等等方技术数称作“迷信”。这显然是从西方文化所由生的体验世界,观看古代中国的文化表象所作出的一种评价。

综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或用中国传统方式抵抗、排斥西方文化,或有选择地利用西方文化,或心甘情愿地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等若干种态度互为消长的历史。自西方文化以圣水、鸦片、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后,人们便开始以各个视角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的普遍结论是:他们“先进”我们“落后”。我们的文化只能类比于他们文化史中过去的某个阶段;西方文化表层形态的变换,便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唯一道路、唯一模式。他们有我们没有的器用,如“民主”制度、政治经济体制、管理方法、科技、工业、教育等等,既是我们落后的证件,也是使我们先进的必备条件。我们有而他们没有的东西,便成了我们落后的原因,成了阻碍我们先进的抑制因素、历史包袱。于是,一场扫除“传统”,追求西方“真理”的文化运动开始了,人们希望从“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教育救国”中以求顺应“世界潮流”、“救国保种”。在破坏旧秩序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变成了首当其冲的对象。尽管某种意义上只是表层形态?-对诸象的破坏。

最富戏剧性的例子,是对中国古代方术之一医学评价的变迁。在新文化运动时代,中医曾与各种方术一样归诸迷信之列。阴阳五行是迷信的大本营。结论是“吾擎死生关系之医药,皆此种观念之产物”。在这种评价的支配下,中医药曾遭到被取缔的厄运。

但后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这种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迷信”一跃而为“科学”。中医药作为一种事实,其本身并无丝毫改变,所改变者,只是对它的评价。在这里,迷信或科学只是一种评价。方技术数是古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形态之一。唐、五代以后广泛流行的一种术数算命术,以较其“前辈”更为精密的推算程序,赢得了一千多年来上至君主、下至庶民的诚心笃信。近几十年来却把它称作迷信。之所以说是一种评价,因为中医药与算命术出自同一体系,具有同样色彩,已被我们称作科学。所以,“迷信”是带偏见的评价。

“迷信”和“科学”都只是一种信仰。对“迷信”,通常的定义是:“缺乏理性实质的信仰、准信仰或习俗”。因而它首先是一种信仰,其次是“缺乏理性实质”的。然而,现代语汇中与“迷信”截然对立的“科 学”,正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这便是对“公理”的信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

亚里斯多德认为,公理是不可论证的第一原理,一切论证性科学都必须从这一原理开始;每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第一原理。最能表现古希腊“理性精神”的演绎几何学,便是建立在一些不能论证的“自明之理”----公理之上。不证自明即无法证明,只能靠信仰;只有坚信某个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或公理为真,人类才能获得知识。因而《圣经》宣称“信仰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无论是公理还是耶和华,都是体验,是不证自明的真实,这种真实不能用理性或逻辑推理来证实,它表现为信仰。这种信仰并不具有“理性实质”。

科学在今天己被视为万能,因而它也是一种信仰。人们,包括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对科学的尊崇,基本上是一种信仰行为。近代科学是机械宇宙之象,在机械运动的体验世界中,物我是分裂的,我们是旁观的研究者,只是在观察、模拟(如实验、数学模型等)客观的物质运动。在机械宇宙象参照比较下,“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自然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世界;“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参”的体验的象便被斥为迷信。这就是物我分裂的“科学”和物我为一的“迷信”,不同体验世界之象造成的信仰差异。

近代科学只是机械宇宙象的模拟。科学家们信仰的各种现代科学,实际上是对物理学的模拟,是机械宇宙象的模拟。用英国现代科学史家丹皮尔的话来说,“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理性研究”。而这种知识的获得、研究的进行,是受机械宇宙象支配的。这个宇宙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数量和物质的机械运动。物理学便是这个象的经典模拟。现代各种名目繁多的“科学”,则是对物理学的模拟,是机械宇宙象的支流末裔。关于这一点,英国当代科学史家说:“在这些领域里自称为‘科学家’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遵循物理学的经验方法的……幽禁在他们现代化的实验室里,透过数字仔细端详世界,不能知道他们努力遵循的方法不仅必然是无结果和没有成效的,而且也不是使物理学取得成功的那种方法。”(A· 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

物质和社会的机器是表层文化形态,是表意之象,是器用。科技的本身和对象都是器物。当人们把政治、管理系统统称作科学,并对之作技术性处理时,以人道主义自我标谤的西方文化便将人也比作了器物。可叹的是,这类器物却成了人类崇拜的对象、企求的目标。对诸如此类机器的精心制作,表明了近代西方执着求技的趋势或倾向,今日之科学不过是一个物理世界的抽象体系。如果一味求技,存其象不得其志,便会导致用其技不求其道的悲剧性后果。

西方新一代的创造者比我们更为敏锐地感受到了他们文化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包括人们常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人口问题等等表面现象,及其信仰危机。我们非西方文化地域还在一味追求西方之技时,西方的一些哲人早巳开始在非西方文化中寻找救世之方。这表明,西方文化渐失其近百年来专制暴君的地位。西方文化形态是其文化先驱的表意之象,而我们非西方文化人士用西方之技时不能通其所象之意,用技不求其道,即便王道、王政也会成为政治权谋(技),就永远也走不出历史尘埃积成的浓厚阴霾。

明意悟道体现世界。近代科学与中国式的“迷信”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是主、客分裂的体验世界之象,后者是物我为一的体验世界之象。被当作迷信大本营的阴阳五行,并非近人牵强附会的古代中国的自然观或自然哲学,因为在古代中国人的体验中,并无与人对立的自然,与我对立的天地。阴阳五行统摄着体验所及的一切,它是宇宙----人生的全息象。在现代被视为“迷信”的方技术数,在古代却享有崇高的地位,其地位价值远在今日“科学”之上。不仅表象而且模拟着体验世界,是天或道的模拟,其意义难言其大。我们藉助它们来言说象的形态,进而明彻意的境界。阴阳五行是象,然象中有意;方技术数是技,但技中有道。我们不拘于技不存心于象,便能明意悟道。真正的文化融合不在表象、器用,而在意和道。新的文化大融合不是以技取胜,而是更为博、大、精、深的体验世界为主体的“同化”过程。明彻中国文化之底蕴的意义正在于此。



顺应自然规律是大势所趋

前不久在一本书上读到:“世界上有许多奇异事物和不解之谜,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迷信,这个伴随着人类认识史的怪物,同科学也曾有过不解之缘。当科学以它的

神秘和巫术萌生的时候,就曾经有过昏暗的迷信背景。只是随着科学真谛被一个个发现的时候,才使科学渐渐地剥除神秘的色彩,登上了促进人类进步的殿堂。” 这是一本剖析迷信的小册子,全篇都是当今世界至今还在研究的,也是永无止境的争议话题,对解释不了的现象和超现实世界的介绍。编者们煞费苦心地搜罗了所能搜集到的否定的结论和“事实”,以此来标榜自已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只是在看到结束语时,才谈到了开头的这段话。这第一句话才是大实话古即然承认世界上有许多奇异事物和不解之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又何必把现代人孜孜探索的各种奇异现象断然“枪毙”掉,除了把能搜集到的世界奇闻挨个儿批个“屁滚尿流”外,还把自己的老祖宗挖苦一顿。他们常常扮演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但对亲眼看到的都不承认,又怎能指望他们说公道话呢?

我国曾有位著名的看到事实都不承认的“权威”人士,不是让特异功能者远远地“解”去了他的系裤带和“搬”去了几页讲稿而下不了台吗? 否定了这些谜,谜就没有了吗?鉴定不了看不见的阴阳五行之气,人们就不呼吸了吗?不知道粮食是碳水化合物,人就不要吃饭了吗?既然中国的预测学各流派的方技术数极其精密复杂,为何不花精力去研究它,将这些智慧结晶为现代社会造福,为人类趋吉避凶?先贤们并未从中教人杀人放火,而这些人为何却非要挖祖坟不可呢?中国的术数是西方文明向往的东方神秘文化的一部分,世界上的许多谜可以从中得到解释,辱没祖先的文化,又有何颜面做炎黄子孙呢?

随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近代虽有人造卫星、火箭飞船、电讯雷达等各种先进仪器和遥测技术,但亦只重视物理手段。目前科学发展还没有进入生物与物理之间的感传的水平,因此预测能力还相当有限。当今世界,既要应用最先进的技术,但也不能忽略最古老的启迪,今后将是宏观和微观、现代和古代方法的大会师。也许现代仪器无法做到的、用古代方法反而能成功,正因为古代无先进的仪器所依靠,才逼迫人类产生各种各样的防卫预测本领,其中寓含着的科学哲理,也许正是今人退化了的能力,揭示这些奥秘,再以现代设备来武装,那么现代预测的前景将是很广阔的。既然中外学者在天文、化学、生物学方面应用《局易》预测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和成就,难道地质方面、气象方面、疾病方面、人事方面的预测就不会有划时代的发展吗?随着人体科学奥秘的探索,回答将是肯定的。 中国著名的实用《周易》预测学家邵伟华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先驱和代表。他不但拨开了笼罩《周易》应用四十余年“迷信”的阴霾,为其拨乱反正,而且将大量经实践体验的

《周易》八卦预测和四柱命运预测规律,介绍给广大渴望掌握信息主动权的人们,为濒临绝境的中国术数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他不断进取、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使他在此之前的研究成绩卓著,其相法,包括一些前无古人的手相独特预测法,又将为人类了解自己、了解命运作出巨大贡献。这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志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与理代化经营、管理等实用领域相结合的新思维,顺应了世界的三元运气,顺应了历史潮流,必将受到普通的欢迎和认同,实用预测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业力与命运的关系

业力乃一佛家名词. 佛家所说的业力是造成或支配人生荣枯的力量, 但于人文和生命现象中同时有定和不定两种因素存在.

人生之禀赋和境遇大不相同, 有的生来智慧极高, 有的却痴呆愚笨; 有的长得端正美好, 有的平凡或丑陋. 有生来即为盲哑, 甚或四支不全; 同一父母所生之子女亦皆个性, 天赋, 际遇各不相同, 此即一般人所谓的命运. 根据此说, 今生之大部命运皆由前生业力所造成, 而来世之命运亦由今生行为而决定. 这样说来, 人皆以为自己可以做许多事业, 自以为拥有相当大自由, 其实这是很天真的想法, 人原是个很可怜很不自由的动物.

业力是驱使, 创造, 毁灭一切有情生命及其世界之原动力. 然则此动力之因又是什么呢? 佛家的回答是:"是由无明与'行'之俱生欲力推动所致". 无明是不知, 愚痴的意思. "行"是一种冲动, 一种必须要去行动的本能冲动. 人生确有许多事非个人之力所能挽回的, 如共业之灾害和死亡之降临, 皆非个人之力所能左右的. 人之自由意志全系乎对一切约束自己的力量, 能说一声反抗的"不"字! 释迦牟尼佛的生平就是一个好例子. 就常识, 利害, 传统的看法, 他都应该先去做皇帝, 老来退休后再去修行. 但他否定了这一切, 毅然对环境说, "不! 我绝不做皇帝! 我要去修行!" 这就是他的自由意志战胜因果率及共业环境之事实. 所以业力所造成之环境, 亦非全不能克服. 坚决果断之毅力, 每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业力论不是命定论, 而是叫我们认清人生有命定或不可改变之一面, 亦有不定及可改变之一面. 这样才能不沮丧, 不骄纵而趋乎中道.

业力有共业之说, 其作用于人的影响十分巨大, 难以抗拒, 如战争, 瘟疫等.依佛教的看法, 人类对共业命运, 应该抱有接受考验的勇气、和尽其在我, 听命于天的达观态度. 我们也不必去做命运的羔羊, 对命运和环境的反抗或不屈服,完全操之于我. 共业之洪流可能冲淹及毁灭我的身体及所有物, 但它不能毁灭我的精神及内心选择, 所以在最不自由的环境中, 人类仍能发出其心灵的火花.

至于人生之际遇, 何者是命定, 何者是不定, 则非常难说. 天主教圣哲法兰士之祷文:"主啊! 我所不能改变的事, 祈赐我以宁静去接受它. 我所应该改变的事, 祈赐我以勇气去改变它. 何者是可改变的, 何者是不可改变的, 祈赐我以智慧去识别它." 此祷文中所表现对自由和命运的态度, 不但代表基督教, 亦可代表佛教之业力观.

我们如承认生物有"本能"和人类有"天赋"之事实, 则众生有前生之假设, 实为极合理的想法. 人由习惯而形成人格, 由前生之串习而产生今生之禀赋差异,不可误以为命定论. 禀赋之生成虽已成定局, 但发扬或减损此项禀赋亦人力所可为者.

明朝万历年间的袁了凡, 他做过兵部职方司主事, 军前参化, 督兵, 直隶省顺天府宝砥知县, 死后还被明熹宗追谥为尚宝书上卿. 根据"了凡四训"记载: 袁了凡幼年失怙, 母亲希望他捐弃功名改学医术, 一方面可以养生, 另一方面又可以济人, 后来他在慈云寺, 遇到一位精通邵子皇极经数正传的老者, 姓孔, 云南人, 修髯伟貌, 飘飘若仙, 向袁了凡说:"子仕路中人也, 明年即进学, 何不读书呢? 今后考试, 县考童生必得第十四名, 府第必得第七十一名, 提学考试必得第九名." 第二年赴考, 三处名数皆合,

袁了凡再请老人卜终身穷通祸福, 言某年考试第几名, 某年当补廪, 某年当贵, 贡后某年, 当选四川一大尹, 在任三年半, 即宣告归,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寿终正寝等....自此以后, 凡遇考校, 其名数, 先后皆不出孔老先生所悬定者, 一一应验, 使袁了凡大吃一惊, 益使他相信, 进退有命, 迟速有时, 澹然无求矣.

后来袁了凡遇到一个叫云谷禅师的高僧, 他问禅师:"一个人对他的命运逃得了吗?" 禅师说:"命由已做, 福由心生,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人未能无心, 终为阴阳所缚, 安得无数? 但惟凡人有数, 极善之人, 数固拘他不定, 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汝二十年来, 被他算定, 不会转动一毫, 岂非是凡夫."

从此以后, 袁了凡开始努力积行万千善举, 持"准提真言"每日不怠, 夙夜匪懈终于挣脱了二十年来孔先生所替他算定的命运之束缚.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看出两点, 一是人有先天命运, 二是命运可以受到后天持久坚定的意志、行善与禅定的力量所改变.

徐乐吾说:"命运非不可转移, 但绝非禳解之谓, 环境变更, 命运自转移矣!命者以五行为根据, 五行者, 四时之气候也. 桃李之华, 经春始发, 若损其气候,置之温室之中, 秋冬亦华; 置于冷气之室, 春夏亦槁, 人亦如是, 环境改变, 命自转移. 庄子云:"天之生物也, 予之齿者, 夺其角, 予之翼者, 两其足." 转移之机至捷至微, 非有破家舍命之决心, 不能有旋转乾坤之力量. 寻常举动, 非无因果, 特其所施之因, 九牛一毛, 则其所得之果, 亦微乎其微, 不能有所感觉,欲其转移环境, 挽回厄运, 又呜呼可得乎?

佛家因果之说, 至为精微. 贫人一丝一栗, 感大福报; 富人千金万金, 果至微细何者? 贫人一栗, 生命所系; 富人千金, 未感痛痒. 由此可知转移命运, 贫人富人, 平等平等, 非舍弃私人利害之观念, 不可得也."



对命运及预测的态度

持明居士说:"裨由知命而达命, 由达命而造命, 由造命进而再解脱生死轮回,不再拘泥于命理, 五行, 而能回向上乘." 又说:"命理精深缜(zhen)密, 推算繁难,昔孔子罕言命, 子贡叹天道不可得而闻, 岂无故哉. 知命最难, 造命实易, 但尽人事, 莫问天道. 先哲有云: 命能使人穷, 但不能使穷者不奋其志; 能使人贱,但不能使贱者不砥其行; 能使人富, 但不能使之贷之以修德; 能使人贵, 但不能使其勉之以慎操, 岂非人不听于命之隆污, 而命实受损于人. 夫闻道者, 不为命之所囿(you), 而能造乎命者也, 且能断己命源之根本以出没于命所不及之处. 人天三界, 随意寄托, 而得到真正的自由, 若规规然以听天任命为宗, 也将终于随业流转而已, 莫之所出, 徒乎奈何!"

在当代, 科学预测和决策已成为未来学的一部分; 面向未来也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人类在超越自身的局限方面正遇到新的挑战, 超前意识不断增强, 置身现代生活节奏中的人能否及时把握外界系统的变化, 正确判断未来趋势, 并作出相应决策和恰当反馈, 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乃至个人的前途. 预测已经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对未来的预知, 而是未来学的一个课题. 它涉及多种边缘学科, 包括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也涉及人体科学, 如人体的超感官知觉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 当代预测学是一个诱人的研究领域, 人们有理由对科学预测学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