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与 道
心水
真者存在.存在之形式多种多样.物质之存在:宇宙星系,恒星,行星,...,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量子场.心灵---信息之存在:思想意识,无线电信号,等等.前者具有实有性,是有之无;后者具有虚无性,是无之有.有是无之有,无是有之无;时空映事物,虚实阴阳理.有一玄,无一玄,有无相对论,谓之玄中玄.入得玄中玄,是谓众妙门.有无相生,互相转化,有无具有相对性;但对存在与转化而言,又是绝对的.
在人神之界,有把相对性极端化之趋势.由于不同之个体处于不同之角度,对同一件事物,你说有,我说无;你认为对,我认为错,如此等等.故智者看出了这一点,认为对同一事物,无对错好坏之分.有曰:世间无悖论,悖论在人心.问题在于能不能从整体上建立一个绝对统一之标准,从局域上来看,智者之结论成立的,这种绝对统一之标准是不存在的.但从事物相互作用关联缠绕而又不可分割之整体来看,又确实存在一个绝对统一之标准---相互作用之总和,演化之普遍而又不随时空变化之规律.哲学和宗教上之"本体存在"---本体论,本体存在
之含义是:心与物之任何事物都存在于其中.
个体之不同(虽然与环境--除个体之外之全部存在--相互作用 关联缠绕而不可分割,但其存在阴阳虚实与时空之局域性),出现了相互分别.你之存在,我之存在,山川河流之存在,这种存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作为一个存在者,当你说某个分别于你的事物存在时,你是名其存在,这是通过事物与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联缠绕,即通过你之自觉--认识来达到的.而真实之存在,只是事物之本身.故<<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首先是真,即存在,存在之演化过程(规律).事物只有自身之存在及其演化过程(规律)才是道,才是名,才是真.如此而言,你自身之存在,就是真,就是你自身真名,你自身存在之演化过程(规律),就是你自身之道(区别于整体之道).佛所说的一切皆是幻与空,是相对于你之存在而区别于你之存在的其它一切.但作为每个事物存在之本身,它就是真,它就是它的真名,它就是它自身之道.其它的一切对它来说,都是虚,都是空,都是幻.但这也只是从认识论--人神之心灵意识来立论的.通过心灵意识所认识,言说,概念,理论之存在,对认识者来说都是"色"与"相".佛所说的一切有相皆是幻,应是其义.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应是其义.
唯物论是从物质之客观存在(即不以人神之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其实,从心物之相互作用关联缠绕之不可分割上来讲,客观存在亦是相对的,根本上是不存在的)--真为出发点而立论的,宗教与神佛等是从心灵意识--认识论而立论的,故被称为唯心论或唯心主义.其实,这都是对同一存在事物之不同侧面来立论的结果.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的,而是互补的,都具有真理之相对性.这些相对真理之总和--绝对真理就是整体(由全部之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关联 缠绕而不可分割)之存在,它就是道,天地之心,道心等等.
理--纹理,万事万物与生灵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联缠绕不可分割之脉络.相应于整体存在之脉络,即真理,绝对之真理.作为整体之各个组成部分,作为人神之认识,只能从相对真理而渐进至绝对真理.
与真相关的概念.真实即存在本身,真相即存在自身之展示,真人即作为自我存在之人.仙佛神圣作为他们自我之存在是真人,尘人或凡人作为自我之存在亦是真人.借假修真,那是仙佛神圣自我相对于凡人而言的;作为凡人就是要借神圣之假来修自我(凡人)之真;这才是人神共修之正途.
人是心与身(阴阳虚实)之统一体,只不过在人心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识,可以被神灵所插入和取代或夺舍,而表现出智慧,法力,神通等等.可悲的是,在这种过程中,人丢失了自己.而许多神灵,甚至称为佛圣上帝和妄称整体者也在愚人,愚民,愚神.在天地万物生灵之生灭转化后,这种情形将一去不复返了.
道德 (智)识与真 善美之对应.道,首走也.走即演化.道,整体之存在与演化之过程(规律).个体有个体之道,体系有体系之道.仙道,佛道,魔道,人道,...,都是局域而论.但都有以偏代全,以局域代替整体之特点,这也是一种渐进过程.不论是什么情形,只有存在者本身才能首走,其它者只能是对其反映.问题在于自我是以何种存在方式.以物质存在方式为例,微观上,是以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量子场为存在,遵从量子力学规律;在宏观上是以物体,星体,星系为存在方式,遵从经典力学(牛顿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微观和宏观之特殊条件下,必须遵从由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相结合的"弦理论"或"膜理论".对于人神来讲,人有人之存在方式,神有神之存在方式,而且生存法则也不尽相同,即各自亦有自身存在之道.个体局部存在之总和构成整体存在,在整体中之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关联缠绕和变化着,因果关系确定了时间之箭,守恆性确定了演化规律.这种演化规律用理论表示,古之传道者曰:道寓于理中,故有道理之说.天地之道是各种局域之道的共同法则和规律.如,由一阴一阳构成的太极阴阳之道,天地间凡是存在皆由阴阳和合而成,且阴阳互根,互补,相互缠绕,互为动力之规律.三才互盗,五行生克制化,皆可言天地之道.这也是中华各种传统文化为什么以阴阳五行和天地人三才为基础之内在原因.
德之核心在和合,止于至善之地--合于道也.在个体与环境之相互作用 关联缠绕的过程中而逐步达到和合,融为一体,由人天感应而达到天人合一,而达之于道--绝对真理--整体之存在."一心四十仁中人,仁中不二中庸道"是其义也.
识,狭义上是有智慧部分(人神等)对存在之自觉.佛曰:"心本无生,因境有".心本无生之心是天心,道心,是对整体而言.因境有是个体对环境之自觉及其自觉之范围,境界之大小而言.广义上,事物间相互作用关联缠绕等都可以称之为识.美是建立在真与善之基础上,对生灵与事物之态度,世界观赏心悦目之反映.
不论是道德 识还是真 善美,对个体而言都是由相对而渐进向绝对,而对于整体之存在,无所谓之道德识,也无所谓之真善美.
心水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