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进位制的定义?
易与二进位制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关于自然数记数法讨论。
二进位制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计数方式之一。生活中对二进制的掌握与运用,只须有一定的同异判别能力即可,对智力水平的要求比十进制低得多。不能因为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二进制逻辑最简单、最基本的特性而将它神秘化。?
什么是二进位制呢?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自然数??
下面我们从自然数及自然数记数法的一般定义出发,进行说明。自然数两种基本定义:一称为基数定义,表示个数;一称为序数定义,表示顺序关系。?
基数就是带单位的数量,是相对直观的概念,反映一种原始的抽象思维,记录实物对象的重复量,离不开实物对象,只需数个数的水平,如结绳计数,尚不需形成整体意识,对心智比较也不需有过多的要求,就像儿童都有过认得一些零散的数(个数),但分不清大小的经历一样,在人类掌握排序概念以前,基数概念是最原始的数的概念。基数定义的自然数没有排序功能,排序的概念则隶属于自然数的序数定义。这是自然数的两重天然属性。一般认为,在19世纪下半叶之前,数学界对其中的区别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顺序关系是自然数序数定义的核心。对序数的认识和运用是人类智力水平的又一次飞跃。基数是实物对象的简单影射,序数则摆脱了实物对象的约束,需要比基数更进一大步的抽象能力和比较能力,并有自觉的全域观念。?
任何用来表示顺序的符号都是序数表示式,对使用者来说,都是自然数。如A、B、C、D,甲、乙、丙、丁,在生活中常用以表示顺序,这时就属于数的范畴,都是序数表示。甚至如座位三排五号也是序数,这种计数方法属于自然数表示方式中的非位值进位制,它的位值用专用符号“排”和“号”来表示。可见,用来表示个数或序的符号都是自然数。?
根据符号的内部结构,自然数的表示法可分为非进位制、特殊位值进位制和位值进位制。非进位制是自然数的最原始的表示法,如简单结绳计数形式。特殊位值进位制是指使用了进位的概念但借助专用记号表示位值,没有通用的位值概念。如上面提及的三排五号就是这种表示法,‘三’与‘五’是不同位上的值,这里使用了进位的概念,并借助专用符号‘排’来表示进位,而不是直接利用基本符号本身的位置关系来表示进位,因此称为非位值进位制或特殊位值进位制。由于受专用进位符号的制约,这种表示法使用起来有明显的局限性。古代的很多计数法如埃及、希腊、罗马的计数法都属于这类进位制。比如古希腊半岛采用27个字母计数法,从1-9用九个字母表示,10-90 再用另外九个字母表示,100-900用剩下的九个字母表示,这种笨拙的特殊位值十进制计数法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前夕。?
位值进位制是先进的表示法,顾名思义,直接利用基本符号本身的位置关系来表示进位,即“它用同样的符号利用位置关系表示高位值”,因此称为位值进位制。由于使用了位值的概念,位值进位制原则上可以把自然数推至无穷而不会出现逻辑困难。用十个基本符号来表示就称为十进位制,用两个基本符号来表示就称为二进位制。?
二、与二进位制定义相关的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辨析?
由于所有数系的基础都是对象的可数性或有序性即自然数,因此自然数记数法随着数系的扩充,依次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的记数方式。对同一个数系来说,不同的记数方式是等价的,数系与记数方式之间不存在相互约束的关系。?
在讨论周易与二进位制这个问题时,二进制算术是一个常出现的提法,但它是一种概念不清的错误提法,因为算术法则是来自数系自身的逻辑内涵的一种操作规定,只与数系自身有关,与记数法则毫无关系。采用同样的记数法,只须对数系的定义进行一些简单修改,它的算术就会面目全非。可见,在讨论是否使用过二进制记数法这一问题的时候,把四则运算作为评判条件是错误的。?
另外,有人以是否存在用二进制表示的小数作为二进制发明的判据,显然也是错误的,因为记数法与数系之间不存在相互约束的关系,小数的发明远在十进位制之后就是一个例子。?
值得一提的还有二进制的基本符号问题。二进制记数法的基本符号只需且只能有两个基本符号,而这两个符号可以是约定的任意字符,0和1仅仅是符合要求的任意符号组合中的一组而已,这也是很容易引起想当然的误会。也许是因为我们对阿拉伯数字太熟悉了的缘故,常常会误解只有写成0和1形式的符号系列才是二进位制形式。其实,为了避免与十进制阿拉伯数字符号混在一起,现代运用中更多的是采用T(true)和F(false)或L(left)和R(right)作为基本符号。
三、先天易是二进位制体系?
首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成为二进位制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符合自然数定义,即必须是用来表示数量关系或顺序关系的符号体系。?
2.基本的符号是不是只有两个??
3.必须符合位值进位制的定义,即是否“用同样的符号利用位置关系表示高位值”,而不是另外引入专用进位符号??
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符号体系称为二进位制体系的充分条件。现就上述条件逐一讨论。?
1.邵雍先天易是用来表示抽象顺序关系的符号体系。
这一点取得了几乎完全的共识,看到图就知道,这是非常显然,无法辩驳的,几乎所有的反对者都承认这一点。现最流行的观点是西方汉学家葛兰言提出来的,他断言是碰巧而不是有意排出来的抽象顺序,那也许是他没有阅读原著的结果。因为伏羲卦图称为伏羲八卦次序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名为次序,有什么理由说他们不是主观上有意的排序?自邵雍以来,几乎所有的易书对此都做了或繁或约的阐述,现举朱熹对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的说明如下:
朱熹答袁枢曰:
若要见得圣人作易根原,直截分明,不如且看卷首横图,自始初只有两画,渐次看起,以至生满六画之后,其先后多寡,既有次第,而位置分明不费词说,于此看得方见六十四卦全是天理自然挨排出来,圣人只是见得分明,便只依本画出,元不曾用一毫智力添助。盖本不繁智力之助,亦不容智力得以助于其间也。? 大家注意其中的“其先后多寡,既有次第,而位置分明不费词说,于此看得方见六十四卦全是天理自然挨排出来”,说的就是先天易图排列法则是依照大小多寡一个挨一个地排出来的,强调了其中的数(序号)意义。
2.邵雍先天易图只用两个基本符号即阴与阳来表示。
这是主要误会所在,误以为必须是0和1才是二进制,甚至认为必须用1代替“—”、0代替“--"才能称为二进位制。尽管北宋以来有不少中国古代学者对二进位制的简单换算性质作了叙述,但与其它计数方式的换算不是二进位制自身是否成立的前提。
3.邵雍先天易图无须引入专用进位符号,直接利用阴阳爻的相对位置表示位值,也就是说,利用了位值的概念。以往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可见,邵雍先天易是用“—”和“- -"这两个基本符号构建的序数体系,二进位制记数法是先天易的逻辑基础。?
第二节 先天易是专门定义的抽象数?
我们知道,中国数学史所讨论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算术范畴,在古代被称为算学,即布算之学,重于计算技巧。而中国古代数学是专指邵雍为代表的研究传统,即通过对抽象数的研究来探寻宇宙万事万物的内在逻辑。俗言中心中有数、定数就是这个数。伊川说:“数学至康节始入理也。”《四库全书提要》评述道:“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完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就是说:主张物的产生必有象为先导,象的产生必有数为基础,对数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穷尽造化演化规律的学问称为数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术数类丛书》出版说明指出:“(数学)实际是指据《周易》阴阳奇偶之数推衍出来的象数说。” ?
邵雍是如何看待数的呢?《观物外篇》说:
易有内象,理数是也;有外象,指定一物不变者是也。?
自然而然不得而更者,内象内数也,他皆外象外数也。
此就是说,象数可分两大类:一是内象,用以表示内在的理数;一是外象外数,用以表示外在的具体事物及其相关的数据。前者指奇偶变化的法则,后者指天地风雷等变化的形迹。实际上,中西古代数学史所讨论的数都是具体的数量,都是带单位的数,即这里的外数。理数之称,强调数自身的内在逻辑性不是人的主观所能安排或改变的,此即“自然而然不得而更者”,故称其为内数,他把内数所具备的内在的数理逻辑称为“自然之道”。?
换句话说,理数即是用于说理之数,强调其数之理,说明这种数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内数,指阴阳逻辑系统,用以研究事物的内在所固有的数理逻辑。从数学学派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两种内涵都有而前者是根本。中国数学史上的内学和外学之分,常常是建立在这种概念基础上的。研究抽象数理逻辑的数学称为内学,而研究具体数量关系的算学称为外学。邵雍特地将体现“自然之道”的内数即数理逻辑与通常所用的“指定一物不变”的指实数区别开来是有其目的的,其目的是要将他所倚重的内数即数理逻辑发扬光大,做为他理论的基石。?
邵子将数分成内数与外数两种性质完全不一样的系统,在数学史上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发现。根据抽象数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中把数分为抽象数(即不名数Abstract Number)和名数(Concrete Number ) 两类(见(台)《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第二册《数学》P33~78)。抽象数(不名数)的定义是: “任意单纯的数,与任何特别的事物无关,除非这些事物具有数的性质,主要用以表示与名数的差别。”而名数的定义是:“一数附于特别的事物或单位,例如三个人或三小时等,此数及其所涉及者并称为名数。”?
这种划分与邵雍关于内数与外数的划分基本上是一致的,邵雍定义中的外数是“指定一物而不变者”,就是现代定义中的名数;而内数是用以表达数之理,其定义除了与抽象数的定义一样强调“与任何特别的事物无关”之外,还侧重强调其逻辑具有浅显(自然而然)而严密(不得更者)的特征,表明它主要是用来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自然之道)。内外数的划分,标志着中国中古时期存在相当成熟的理性思考,增添了传统科学中研究抽象关系的纯粹科学特色。邵雍开创的学术传统,被称为数学。《四库全书》列有数学专目,而《古今图书集成》也有理数部,专门收集数学学派代表作。?
第三节 邵雍数学学派关于二进制序数换算问题的讨论?
邵子先天易作为二进位制序数体系无疑是成立的,就像不能说只把写成阿拉伯数字形式才算是数字一样,无论从何角度也不要求非得把它换算成十进制不可。
理数是序数体系,有别于通常所用的基数体系。在介绍相关换算之前,有必要介绍两者在计数方式上的微小差别。基数从“没有”(0)开始,序数从“第一”开始。在十进位制表示中,从0到9十个基本记号来自基数的自然表达,对应于序数则是从第一(即以第“零”为一)到第十。同样的基本记数符号所代表的序数比基数多1,即n进制中符号系列a1a2…am所代表的序数为(a1a2…an)n+1。这种概念上的区别有非常明确的物理意义,如状态函数ψ(000)代表第一个状态(基态)。
先天易是以太极(阳)为基础构造的系统演化理论,在阴阳的关系上邵雍《观物外篇》指出:?
阳不能自立,必得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阴不能自见,必待阳而后见, 故阴以阳为唱。
邵雍数学学派以数为出发点,理从数中来。因此这里首先讲数(阴阳)的关系。根据阴阳特性和“一每生二,自然之理”法则,阳爻相当于零值,阴爻相当于位值。? “阳以阴为基”是说假如没有阴爻在高位,阳爻的个数对序的大小不产生影响,即高于位值(阴)的零值符号(阳)对序没有贡献,所以称阳爻以阴爻为基。例如:阴“- -”其对应序数为2,即(1)2+1=2;“兑”亦对应于序数2,即(001)2+1=2。
“阴以阳为唱”是说低位的阳爻高位的阴爻代表的位值倍增。例如:阴“- -”其对应序数为2,即(1)2+1=2;“巽” 其对应序数为5,即(100)2+1=5。
两句话说的是阴爻与阳爻在构成二进位制数的具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依存的两种不同的作用。即以阳为0,以阴为1高位在下的二进位制自然数。在《皇极经世书》中,“唱”与“和”均通用为相乘算法。下面我们从一个有趣的例子来介绍先天易中对二、十进制换算的处理。南宋张行成在《易通变》(又名《皇极经世通变》)卷一中说: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者,名也,名所以表其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者,数也,数所以定其位。位者,体也,故有位斯有卦;德者,用也,故有卦斯有爻。卦者,体也;爻者,用也。先天图反观之则乾一、巽二、离三、艮四、兑五、坎六、震七、坤八。乾坤坎离四卦不变,余四卦则震艮巽兑互相易矣。天之一、三不变,二、四变;地之六、八不变,五、七变。
卷三十八则有如下论述:
卦自内观之,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卦自外观之,则乾一、巽二、离三、艮四、兑五、坎六、震七、坤八。?
先天卦数即大家都很熟悉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张行成说,从内往外读,即初爻为高位,卦的理数值是这个结果。假如反过来,自外往内读,即上爻为高位,则是乾一、巽二、离三、艮四、兑五、坎六、震七、坤八。
下面依上述“阳以阴为基, 阴以阳为唱”的规则,转换成十进制值。若高低位的规定对换,则乾坤坎离四卦表示值不变,而震与艮、巽与兑的表示值互相交换。?
乾(000) 2+1=1;
坤(111) 2+1=8;
坎(101) 2+1=6;
离(010) 2+1=3;
震由(011) 2+1=4变成(110) 2+1=7;
艮由(110) 2+1=7变成(011) 2+1=4;
巽由(100) 2+1=5变成(001) 2+1=2;
兑由(001) 2+1=2变成 (100) 2+1=5。
(七)神算足球分析系统2005版
预测理论源于邵伟华的《周易预测学》理论;
邵伟中的《周易预测答疑汇编》;
张志春的《神奇之门》; (进入论坛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