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我得来的资料,我自己并没有亲身去到此.
我第一次去只到了汉藏一地,是在四川的康定,有缘见到一位喇嘛,但当时的我因为自身的懒性,没跟之学习.那是在95年还是96年的事,我忘记时间了.后来在2000我又去一次,想行之苦法,但到西藏才知道,我那是一相情愿的,没有能抵抗寒冷的根基,根本没有办法练.
前一次自己也没能力去辨别这些,后一次只是在布达拉宫对一尊像气感很强,有种很舒服亲切的感受.应该是我能力太浅薄了,没有感受到其他的,后来回来后,一直在打根基直到现在.
我说清楚这些,以免误人.
资料1: 西藏建造的第一座僧伽组织的佛教寺院。位于西藏札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临近吐蕃赞普冬宫所在地扎玛宫。由赤松德赞亲自主持奠基修建,赐名为“贝扎玛桑耶每久尔伦吉主贝祖拉康”,意译为吉禅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据《桑耶寺志》记载,桑耶寺系“卯年尊基,至卯年竣工”;《布敦佛教史》作“丁卯年奠基,已卯年竣工”,历时十二年。其他史籍对建寺时间说法各异,大致在8世纪后半期。
印度佛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仿印度的奥坦陀布黎寺形制,设计修建此寺。主殿三层象征须弥山;四方有四殿,象征四大洲;四殿又各有两配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之南北两处又各建一殿,象征日、月二轮;主殿四角建有白、青、绿、红四色舍利塔,象征四大天王;外有垣墙围绕,象征铁围山。以佛教对世界结构的想象,具体化为寺院建筑的形式,这种建筑艺术,对西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殿为金顶三层楼阁,内部结构分别具有藏(下)、汉(中)和印度(上)三种建筑式样和雕塑风格,因此也有“三样寺”之称。这一特点反映了当时汉族地区和印度佛教势力并存和在文化上彼此吸收的历史事实。主殿内有塑像七十八尊,佛教画图十四幅,其他殿堂内的塑像和壁画也很多。该寺的建成,象征极力扶植佛教的吐蕃王室在与维护本教地位的旧贵族之间长期斗争的初步胜利,意味着吐蕃王室权力的加强。建寺后,由寂护任堪布,迎请高僧讲经传法,并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史称“七觉士”,为吐蕃社会建立僧伽制度之始。随后王室又规定了对寺院和僧人的供养,制订教戒法规,更在寺内建立兴佛证盟碑,以誓文确定佛教的主导地位。建寺后不久即在寺内建立译场,由来自印度和汉地的高僧和藏族译师共同翻译大量时势显密经籍,译经事业甚为发达。据说《丹噶目录》即编制于这一时期。
桑耶寺是最早传播旧密法的寺院,藏传佛教宁玛派兴起后,该寺属宁玛派。后因萨迦派曾出资修复,寺政又由萨迦派掌管一部分。该寺原有多种造型的殿堂和佛塔,但因多次火灾及年久失修,许多殿宇已荡然无存,目前仅存建筑主体及遗址二十余处。
资料2: 瓦拉五明佛学院、噶陀寺及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叁个都位於康区(Kham),即西藏的东南部,除瓦拉寺位於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外,其他二个都位於四川省的西部。
例如噶陀金刚座即位於德格和白玉之间的活坡地区,地理很偏僻,生活很艰苦。
这里有噶陀总寺的洛〔口甲〕仁波切在成都的电话:86-28-2913338。你可以问他们。
而且各处地方有不同的规例,我也不清楚各地的情形。所以我无法告诉你。
不用太讲究修行的程度。但拜师的要求是一定要绝对服从及恭敬具德的上师,否则不得成就。但假上师会带你落入金刚地狱去的。选择上师要小心。